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计委、南京供电公司关于《南京地区电力基础产业规划纲要(2004-2015年)》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4-11-26 生效日期: 2004-11-26
发布部门: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宁政办发[2004]15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计委、南京供电公司拟定的《南京地区电力基础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5年)》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二00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南京地区电和基础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5年)
(市计委、南京供电公司 2004年10月)
电力产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能源保障和基础支撑,是南京地区重点发展和建设的基础产业之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着“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的原则,依据南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南京地区生产力布局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初步确定南京地区2004-2015年电力基础产业发展的规划思路、目标和建设重点,并提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性实施计划和有关政策建议。
  规划纲要确定的时间期限为2004-2015年,分两个时期规划实施,近期为2004-2007年,中远期为2008-2015年。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与现状分析
  一、南京地区电厂现状
  南京地区现有发电企业16家,总装机容量219万千瓦。其中,南京电网系统电厂3座,分别为南京热电厂38.5万千瓦、下关发电厂25万千瓦、华能南京发电厂64万千瓦;地方电厂3座,分别为南京第二热电厂10万千瓦、高达调峰电厂7.6万千瓦、南京调峰电厂2.3万千瓦;企业自备电厂10座,分别为扬子石化自备电厂30万千瓦、金陵石化热电厂20万千瓦、南化公司电厂3.15万千瓦、江宁化肥厂电厂0.83万千瓦、利丰钢铁电厂0.6万千瓦、云台钢铁电厂0.15万千瓦、新苏电厂1.2万千瓦、梅山热电厂5.6万千瓦、梅山钢铁厂电厂2.1万千瓦和南化大化肥电厂5万千瓦。南京地区另有各类其他余热、柴油发电3.65万千瓦。
  南京地区现有发电企业在区域分布上体现出三个相对集中的格局:一是相对集中于南京长江沿江地区,华能南京发电厂、下关发电厂、南京热电厂、梅山发电厂等均位于南京长江沿线;二是相对集中于重化工企业集团和产业园区周边,扬子发电厂、金陵石化热电厂、南京第二热电厂等分别位于扬子公司、金陵石化公司、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附近;三是小机组相对集中于城市江南地区,目前既有的16家发电企业中有11家位于江南地区。
  二、南京地区电网现状
  南京电网系华东电网的枢纽,截至2003年底,有四回500千伏(安徽繁昌#1、2,常州#1、2)、七回220千伏线路与华东电网相连(扬州1回、淮安1回、镇江5回)。南京地区现有500千伏东善桥变电站1座,220千伏六合、盘城、汊河、东阳、尧化门、燕子矶、晓庄、中央门、下关、莫愁、大行宫、钟山、雨花、大定坊、板桥、殷巷、龙山、溧水、古柏等19座(含南钢、梅山两座用户站为21座)变电站,110千伏公用变电站73座,35千伏公用变电站77座,主城220千伏系统形成了双环网供电。  1995年以来,南京电网建设经历了“金龙计划”、城网、农网建设与改造,电网供电能力提高一倍以上,电网结构得到初步优化,各级电网供用电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南京电力通信网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干网,有线电缆网、无线网为辅的格局,
  光缆已在市区形成环网,并以链路形式深入郊县。通信方式逐步采用ATM技术,发展通信宽带网,以满足电力调度生产运行、电网信息管理的需要。南京电网现已形成3个层次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电网中各电压等级部分变电站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同时设立3个集控中心站。
  截止2003年,南京电网最大负荷为342万千瓦,全社会年用电量184亿千瓦时。
  三、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
  1、本地区内生电力不足,内生、外受电力比例失衡,供需矛盾突出。
  南京地区发电企业现有总装机容量219万千瓦,2003年可用电厂电力175.2万千瓦,电网最大负荷时的供电缺口约为70万千瓦,地区内生电力供电仅占58.3%。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一步加快,电力缺口将急剧加大,电力供求失衡加剧。
  2、本地区电力企业规模小,无法实现规模效应和安全保供。
  本地区现有16家发电企业中规模超过30万千瓦的中型电厂仅2家,最大规模的华能南京电厂也仅为2台32万千瓦装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下12家,占电厂数量的75%,现有电厂难以实现集约式、规模化发展,电力供应缺乏安全可靠的保障。
  3、电网地区结构不合理,负荷分配不均,主网架已近满载,电网建设受到空间制约。
  一是电力500、220千伏主网架接近满载,受电能力弱、安全稳定性低。南京电网220千伏主环网仅有一个500千伏东善桥变电站与华东500千伏电网联系,2003年夏季,与江苏省网相连的五回220千伏电源线路均处于满载或接近满载的运行状况,近年来主城负荷增长迅速,主城外各地区220千伏电网容载不均,受端系统供电能力薄弱,电网缺乏强电源支撑,难以满足高可靠性运行的要求。
  二是110高压配电网地区结构不合理,10千伏中低压配电网负荷分配不均。南京主城区部分主变压器满载、供电距离较远,供电能力已趋饱和;部分110千伏变电站抗事故能力差,调度运行不灵活。城区部分变电站10千伏出线困难,变电站负荷分配不均,局部地区电压低、三相不平衡;新区大部分线路仍以单回路供电,部分配电线路结构薄弱。
  三是主城范围内电网线路路径、变电站站址选择极其困难。随着城市建设密度加大,主城范围内建筑密布,电力需求快速上升,但与此同时变电站建设选址空间条件十分困难,输电线路路径选线极其困难。城市电网专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的衔接尚存在问题。

  第二部分 发展背景与机遇分析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战略机遇期的科学论断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南京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全面平衡、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的战略部署,规划出了沿江产业发展布局和未来十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和目标。这对加快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更大的内在需求。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南京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应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较为完善的产业基础,有条件加速参与世界产业资本的结构重组和规模扩张,积极接受上海经济中心的辐射,在构筑世界级产业基地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加快基础产业发展,尤其是加快为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提供基本能源保障的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加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支撑。
  “九五”期间,受国家电力政策等因素影响,南京地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足,电力供求严重失衡。近期,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目标,为平衡电力供需矛盾,适度放宽政策瓶颈,这为加快电力能源产业发展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政策性机遇。南京市作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应抢抓机遇,在认真平衡好短期电力缺口的同时,合理加快地区电力基础设施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实现地区电力供求的中长期平衡。

  第三部分 需求预测与平衡分析
  一、需求预测
  1、预测依据
  南京地区电力平衡主要依据之一是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南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和进程计划。2004-2007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预测为12%或13%,2008-2015年GDP年均增长预测为10%或11%。
  根据南京地区生产力布局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扩大规模优势,南京地区化工、钢铁、车辆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均沿长江两岸分布,作为产业发展重要支撑的电力能源也呈现出沿江布局的态势,并已规划预留了六合--大厂、板桥--铜井、龙潭--马渡沿江三大能源带,这为电力能源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空间。
  从南京地区的能源需求大户看,今后一段发展时期是南京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的时期,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张的重要阶段,现有的南钢集团、扬子公司、金陵石化等高能耗企业均在扩大基建规模,开发区的新建项目日益增加,均对电力能源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这为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现实依据。
  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看,南京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已从九十年代的2-3%迅速上升至12-15%。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电网的不断完善,本地区人民生活的用电需求也将迅速增长。
  2、预测方法
  根据历史统计数据,采用线性相关分析、弹性系数分析,并综合考虑电力部门行业预测方法,确定相对合理的电力、电量增长幅度和地区电网供、受电比例,以满足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的要求。
  3、预测结果
  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并基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电量增长与国民经济增幅的弹性系数:2004-2007年间为1,2008-2015年间为0.75。年最大电力负荷增长与国民经济增幅的弹性系数:2004-2007年间为1.05,2008-2015年间为0.86。
  (1)按GDP年均增长12%(2004-2007年)和10%(2008-2015年)测算:
  电量需求:2007年为29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2%;2015年为517亿千瓦时,年均增长7.5%。
  最大电力负荷:2007年为550万千瓦,年均增长12.6%;2015年为1006万千瓦,年均增长8.6%。
  (2)按GDP年均增长13%(2004-2007年)和11%(2008-2015年)测算:
  电量需求:2007年为3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3%;2015年为592亿千瓦时,年均增长8.25%。
  最大电力负荷:2007年为570万千瓦,年均增长13.6%;2015年为1108万千瓦,年均增长9.46%。
  (3)电网变电容量及受电量
  2007年,500千伏变电容量达到575万千伏安,可受进电力约390万千瓦;2015年500千伏变电容量可能达到775万千伏安,可受进电力约530万千瓦。
  二、平衡分析
  规划期内,坚持以就地平衡为主、电网供给为辅,开源节流并重的电力、电量平衡原则。根据电力负荷需求预测数据及电力规划发展目标,2007年南京地区电厂出力可达400万千瓦,如省网全额统调南京电网使用,则负荷高峰还需外受电力150-170万千瓦,本地区内生电力和区外受电比例大致为5∶2。本地区供电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时积极接受三峡电源和江苏核电电源,加强与华东江苏电网的联系,实现多电源向地区电网供电,确保电力供需基本达到平衡。
  到2015年,若南京地区中远期规划备选的电厂能全部建成投运,则本地区内生电力即可基本满足需求,实现就地平衡。

  第四部分 规划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规划思路
  1、指导思想:坚持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促进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结合,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平稳、快速、健康的发展之路。
  2、发展速度:电力基础产业发展应适度超前,要结合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以积极推进区域内电厂建设为重点,增加电源布点,加快电网建设与完善,实现电力供应充足、安全、经济、优质的新局面。
  二、规划原则
  1、结构优化的原则
  配合“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适当提高天然气发电比重,大力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争取将地区内使用清洁燃料作为发电原料的比重达到20%。增加电网建设投资比重,构筑合理的地区配电网架,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2、生态保护的原则
  根据部分中、小机组尚未采用有效的治污、控污措施的现状,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加快搬迁主城区内发电厂,有计划地关停小火电,强化燃煤机组脱硫改造,提高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比重,促进能源建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3、适度超前的原则
  积极加快新电厂的建设步伐,适度增加地区电力装机容量;建设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增加外部受电通道;缩小短期电力缺口,提高电力中长期安全保供能力,并实现电力供给适度超前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4、布局合理的原则
  根据生产力布局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合理优化电厂区域分布;完善各等级输变电站地理布点,形成疏密有致、功能完善的合理布局。负荷中心的电力大用户可适当发展利用天然气的热、电、冷三联供的自备装置。
  5、技术革新的原则
  新建燃煤发电项目要选择采用60万千瓦和百万千瓦级的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鼓励开发洁净煤发电技术,适度发展大容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三、发展目标
  发展南京电力基础产业以构建“两环、三厂、三带、四业”为发展目标,实现电力供求基本平衡,高、中、低压电源设施江南、江北布局合理,地区电网受电和传输通道顺畅,达到输、变、配、用电比例协调,适应南京地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
  1、两环:形成本地区500千伏供电环网,完善220千伏区域网络。2006年形成电网“C”型500千伏双回路;2015年形成500千伏双环网覆盖全市。
  2、三厂:建成苏源热电有限公司板桥电厂、建设华能集团公司龙潭地区电厂和
  规划建设马渡地区电厂,并辅之以化工园、新港和江宁的区域性热电联供工程。2003—2005年建成苏源板桥电厂2×13.5万千瓦和2×30万千瓦燃煤供热机组;2006年建成华能金陵电厂3×39万千瓦燃气轮机组;2008—2015年建成苏源板桥电厂2×60万千瓦(或2台百万千瓦级)燃煤机组,华能龙潭电厂4台百万千瓦级燃煤机组。
  3、三带:构筑六合--大厂、龙潭--马渡和板桥--铜井三个电力能源带,规划装机总容量约1300万千瓦。
  4、四业:依托电力基础产业发展,支持和促进本地区化工、钢铁、车辆制造和电子信息四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第五部分 区域布局和发展重点
  一、电厂布局和发展重点
  1、电厂布局:根据南京地区产业分布现状和发展趋势、现有电力能源点的分布状况,以及城市总体规划,本地区电厂布局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以雨花台区和江宁区的板桥--铜井沿江地带、栖霞区的龙潭--马渡沿江地带和六合区的大厂沿江地带为重点,这样有利于为加快沿江产业发展服务,同时由于其位于南京市域东西两端,可减少对城市中心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对于南京都市圈其他周边城市也可便捷服务。
  规划布局区域内,预留发电装机容量的空间为1300万千瓦左右(包括已建、在建),其中板桥--铜井地区形成200-250万千瓦装机容量;栖霞龙潭--马渡地区形成700-800万千瓦装机容量;六合--大厂地区形成200-250万千瓦装机容量。
  2、发展重点:本地区电厂的发展重点分三个层次:第一,投用大型发电机组,形成电厂的规模效应,在提高发电安全、稳定性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第二,实行部分重点企业的电力自我平衡。规模大、能耗高的特大型企业集团适度建设自备热电厂。第三,有规划、有重点地在产业集聚度高的新港、江宁、化工园等国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建设以热定电的公共发电企业,实现区域热电联供。
  二、电网布局和发展重点
  1、电网布局:根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本地区电网规划布局将结合城市主城与新区的发展格局,结合热点和重点发展区块,实行电网分区布置、增加变电站布点密度,构筑和优化网络结构,扩大城网服务范围,实现城乡同网,共享统一管理平台。
  500千伏电网远景规划构筑以江北1#、江北2#、龙潭、青龙山、东善桥、板桥为基础的双环网,并规划500千伏城北、宁岗、陆郎、溧高输变电工程,为地区220千伏电网提供电源。
  220千伏双环网将随着500千伏网架的初步形成而逐步解环运行,成为地区高压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按照合理的供电范围分区、分片布置,最终形成以环网结构、开环运行、局部环网运行和辐射结构相结合的供电模式。
  110千伏电网远景将在主城区、新市区形成以双回或夺回线路供电两端有电源的“多联结”结构为主、辐射结构为辅的供电模式,完善和优化各级配电线路结构,提高各级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2、发展重点:电网规划发展重点分三个层次:第一,重点加强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建设龙潭、江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500千伏西通道及三江口过江通道,为构筑城市500千伏电网形成双环网奠定基础。增加220千伏变电站布点数量,加快建设220千伏高桥、安品街、聚宝山、宁海路等输变电工程,提高220千伏主架网受电能力,保证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全面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可靠性;第二,优化110高压配电网地区结构,以老城及“一城三区”为中心,增加变电站布点密度和变电容量,加快建设110千伏古平岗、积善、学苑、吉龙、沿江等输变电工程,并进一步增加各级配电网的供电能力。第三,为提高供电效率,以互联网信息技术革新传统的管理和生产方法,提高电网管理现代化水平。在实现光纤化、宽带企业内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网络方案,由局域网向城域的园区网和地区广域网方向发展,局域网、城域网主干由ATM技术向千兆以太网过渡;实现统一、实时在线的客户服务系统,建成覆盖全市范围的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系统、客户资源管理系统。

  第六部分 环境保护与用地平衡
  一、环境保护
  南京是全国环境保护“十五”规划中确定的“双控”重点城市之一,为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电力基础产业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做到能源供应安全、区域生态平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电厂布局、建设及其污染排放进行合理规划、有效控制。
  1、基本原则
  (1)环境承载力许可的原则:根据环境容量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将电力企业排污总量严格控制在南京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保证地区生态环境的逐步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2)“以老带新、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严格控制南京地区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污染,在新建电厂的同时,强化老电厂的环保技术改造,保证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动态平衡,并逐步降低。
  (3)调整能源结构、鼓励技术革新的原则:规划建设的电厂应统筹考虑燃气、燃煤等能源的合理比例,燃煤电厂要严格执行国家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鼓励洁净煤发电技术革新,减少污染物排放。
  2、污染物排放总量预测及初步平衡
  (1)排放总量预测
  根据初步测算,燃煤电厂燃料消耗指标为390-500克/千瓦时,按规划总装机容量1300千瓦(燃料按100%煤炭)计算,燃煤消耗总量为4555万吨/年,其中新增燃料煤约3500万吨/年。新建电厂按90%脱硫效率计,约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5.6万吨。
  (2)平衡分析
  用A-P值法核算,南京全市(除去高淳、溧水两县)大气环境容量二氧化硫为15.13万吨/年,其中城市控制区为12.91万吨。2003年南京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4.16万吨,其中电厂排放量为6.2万吨。在电厂排放量中电网电厂、地方电厂和中石化扬子石化、金陵石化电厂排放量为5.5万吨,按90%的脱硫效率计算,脱硫最大潜力为5万吨左右,在未削减排放总量指标的前提下,尚有近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难以平衡,必须采取更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3、污染治理措施
  (1)有计划、有步骤地关、停一部分中、小型燃煤发电机组,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对已形成热电联供区域内的中小锅炉进行清理,改变分散供热带来的效率低下,减轻环境污染
  (2)严格执行新修订的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现有发电企业老机组进行环保技术改造,新建火电项目同步配套脱硫设施、高效除尘器和低氮燃烧或烟气脱氮装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平衡方式和渠道,减少污染排放。
  (3)优化能源结构。在规划建设的电厂中,适当提高电力产业清洁能源比重,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4)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明确各发电企业主要污染物许可排污总量和削减量,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对超证排污企业限期治理,治理期间限产限排,仍不达标的,责令停产。
  (5)制定控制和减排二氧化硫的经济政策,将火电机组脱硫成本纳入上网电价,保证脱硫机组上网电量。
  二、用地平衡
  根据规划的电力能源带布局,需同步对规划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统筹平衡,做好规划预留和用地控制,并将其列入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基本原则
  本规划中电力设施建设的土地利用基本原则为“遵循用地规划、严格总量控制、
  保证必需用地、优先结合园区、逐年有序利用”,以此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用地总量预测
  根据规划总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的规模,经过初步测算,到2015年末,电力设施建设需新增用地总量约6500亩,其中2007年前约需用地4500亩;2008—2015年约需用地2000亩。
  3、用地区域分布
  本规划中电厂建设所需用地主要分布在栖霞区马渡、龙潭地区、雨花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板桥地区)、江宁滨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铜井地区)、南京化工园玉带、长芦片区以及溧水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七部分 建设计划和实施步骤
  一、电厂部分
  (一)第一阶段:2004—2007年,南京地区电力供应以就地平衡为主、外部受电
  为辅,新增装机容量271万千瓦。
  1、堵缺应急工程:
  2004年,建成苏源热电公司板桥电厂2台13.5万千瓦燃煤供热机组,2005年,建成2台30万千瓦燃煤供热机组,合计新增87万千瓦装机;
  2004年,扬巴公司建成3台4.1万千瓦和1台6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新增18.3万千瓦装机;
  2004年,江宁开发区协鑫电厂建成2台5万千瓦燃煤供热机组,新增10万千瓦装机;
  2004年,梅山自备电厂扩建新增6万千瓦装机;
  2004年,溧水经济开发区秦源电厂建成2台1.5万千瓦燃煤供热机组;
  2、安全保供工程:
  2004、2005年,南京化工园长芦电厂每年建成1台5万千瓦燃煤供热机组;
  2005、2006年,南京第二热电厂每年建成1台10万千瓦燃煤供热机组;
  2006年,建成华能金陵电厂3台39万千瓦燃气轮机组;
  2006-2008年,实施下关发电厂搬迁扩建工程。
  (二)第二阶段:2008-2015年,电力能源储备(备选)工程,可以新增装机容量约800万千瓦。
  栖霞龙潭、马渡能源带:南京华能电厂4台百万千瓦级燃煤机组;预留龙潭地区百万千瓦燃气发电机组和马渡地区200-300万千瓦燃煤及燃气发电机组的装机规模;
  板桥—铜井能源带:规划预留2台60或90万千瓦燃煤机组;
  六合(大厂)能源带:南京化工园玉带片区新建2台10万千瓦级燃煤供热机组。
  二、电网部分
  (一)第一阶段:2004—2007年南京地区电网建设实施“3-23-60工程”。
  1、建成3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龙潭输变电工程,满足城东新区发展需要;江北输变电工程,满足江北地区发展需要;板桥输变电工程,满足河西新区发展需求。继续扩建江北、龙潭变电站,到2007年,南京500千伏电网将形成由江北、板桥、东善桥和龙潭变电站为电网受进点的“C”型500千伏双回路环网。
  2、新、扩建23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仙鹤、化学园长芦、双闸、汊河输变电工程,满足仙林新区、江北区域及化工园、河西新城区的用电需求;安品街、宁海路输变电工程,以增加城市中心区220千伏变电站;城东聚宝山、江浦高旺、江宁高桥、河西富城、浦口山江、化学园玉带、江宁苏庄、华科园、溧水渔歌输变电工程;扩建晓庄、下关、钟山、燕子矶、溧水、殷巷、仙鹤变电站。进一步强化220千伏电网结构功能,增提高供电可靠性。
  3、新、扩建60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安仁街、古平岗、所街、奥体、夹河、中新、沿江、学苑、创业园、新庄、淮海路、常府街、凤翔、吉龙、洋桥、滨江、贾裴和乌山等输变电工程,加大110千伏网络在负荷中心区的布点,为10千伏网络提供更为可靠的电源点。
  (二)第二阶段:2008-2015年电网规划实施项目
  1、新建2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500千伏江北2#、江宁宁岗输变电工程,形成500千伏双环网覆盖市域。
  2、新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20个,初步成为全市各个地区的主干网络。
  3、新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50个,形成具有高可靠性、规范化、标准化的网络结构。

  第八部分 政策与建议
  一、做好规划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
  根据国家、省产业政策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南京地区电力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有关责任部门必须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结合电力行业部门发展计划,共同做好本地区电力规划修编和调整工作。城市各级电网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特别是要结合城市发展区块,超前编制相应区域电力、电网建设控制性详规,在重大经济和建设项目立项和确定方案时,必须同步开展相应供电设施规划,预留建设用地和相应的空中和地下廊道;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布局控制进行建设,为电力设施建设提供保障。
  二、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推进能源项目建设,强化用电需求侧管理
  根据电力产业的发展和电力设施的建设需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由市政府相关部门会同电力部门共同研究电力建设和设施管理、维护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包括建设规费、系统效益收费、节电设备补贴及税收优惠等政策,制定电力设施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加强和完善用电需求侧管理,做到建、管并重和建、管有据,使电力行业管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
  三、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市场化运作,加速电力设施建设步伐
  切实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适应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趋势,实现电厂设施投资主体
  的多元化和融资方式的市场化。根据地区用电需求发展态势和产销衔接合理性要求,按照公平、公开、效率优先的原则,对规划能源带中确定的拟建电力项目,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加快推进电力设施建设步伐。
  四、健全和完善电力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做好电力基础产业设施项目的推进和协调工作
  建立健全良好、顺畅的工作机制,完善市一级电力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协调功能,加快推进规划建设项目;抓好各级电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协调、衔接工作,做好电网重点工程外部环境协调,保证规划各级电网输变配电项目的顺利实施。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63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