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经济重点建设的报告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4-11-11 生效日期: 1994-11-11
发布部门: 吉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吉政发[1994]42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各直属机构:
  省政府同意省计委《关于加强农村经济重点建设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吉林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一日          
省政府: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推动农业转上高产优质高效的轨道,狠抓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加快农业剩余劳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的战略,加快农村经济上台阶,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市(州),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村经济重点建设的意见,现报告如下:   一、加强农村经济重点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农村经济重点建设是巩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需要。建国以来,我省在国家的支持下,动员各方面力量,投入30多亿元的建设资金,进行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农业总产值1993年达到233亿元,今年预计达240亿元以上,为搞好农村经济重点建设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多年来我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承载能力脆弱,远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增加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必须对基础设施进行重点建设。
  (二)加强农村经济重点建设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形成新产业格局的需要。近年来,我省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产业的比重仍占40%多;原料型的初级产品比重大,玉米加工转化的比重只有10%,林业初级产品和原料型产品比重也高达80%多;专业化程度低,以及农产品加工滞后等。优化结构的出路就在于通过抓重点建设,来发展新兴产业,开发新产品,使之逐渐趋于合理。
  (三)加强农村经济重点建设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需要。几十年来我们主要是抓粮食,抓产量,解决温饱问题。目前,农村正处在由温饱向小康过渡的新阶段。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提前三年进入小康的目标,必须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上一批能够带动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变原粮原木等原字号产品输出为精深加工产品输出,这是农民增加收入,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最现实的选择。
  (四)加强农村经济重点建设是优化投资结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需要。重点建设的关键在于落实好资金,我省用于农村经济建设的资金虽然短缺,若投向合理、集中起来还是能办成一些大事的,特别是近两年国家对农业投资逐年增加,据统计,我省每年正常用于农村经济建设的资金近29亿元,其中:全省每年基本建设投资4200万元;扶贫及以工代赈资金1.6亿元,小农水投资5000万元;粮食专项资金4000万元;农业外资贷款1.5亿美元以上,合人民币13亿元;国内贷款1.0亿元以上;国家从今年开始安排的商品粮大县农业专项贷款6.51亿元和中西部乡镇企业贷款5.44亿元,都计划连续安排五年。如果全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把更多的资金投向重点建设还是有能力办一些大事的。
  总之,加强农村经济重点建设,既是实施“四转”战略的硬件建设,也是推动农村经济走向现代化的重大措施。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看,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农村经济重点建设的指导思想、标准和原则
  农村经济重点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目标,重点抓好具有吉林特色的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粮食,搞好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和畜禽过腹转化。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提高农村经济总体产出功能,带动农村经济上档次、上水平,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为建设发达的边疆近海省奠定基础。
  农村经济重点建设的标准:一是规模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二是骨干作用突出,左右形势,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三是各具优势有代表性,代表全省不同优势区域;四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项目;五是有外向型出口创汇百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六是加工项目,投资收益率不低于25%。
  农村经济重点建设的原则:一是保重点的原则。集中力量抓大项目,保重点。二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从本地实际出发,选择项目。三是高市场占用率原则。产品要有市场、有潜力。四是高科技原则。产品起点高、科技含量高。五是高效益原则。既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又要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较好的生态效益。六是增加财政收入的原则。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要增加地方财政税收。七是实行新机制的原则。农副产品加工和畜禽一条龙项目,尽可能办成乡镇企业或股份制企业。八是模式化生产的原则。重点项目要形成专业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等不同的生产模式。
  三、农村经济重点建设内容
  根据重点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我们经过反复评估论证,在各部门、市(州)推荐的项目中,筛选了一批对农村经济发展全局具有牵动和保障作用的重点工程项目共33个,其中包括收尾项目4个、续建项目10个、新建项目13个以及前期工作项目6个。大体分以下凡种类型:
  一是以农副产品为主体,建设一批粮食、木材深加工项目。这批项目有5个。主要有百万吨玉米深加工工程,该工程由4个企业组成,包括黄龙玉米加工厂的翻番扩建和新建松原玉米化学工业总厂、长春玉米加工厂、吉林德大玉米加工厂,重点开发淀粉下游深化加工产品;吉林德大公司二期工程(包括豆粕厂、精炼油厂);公主岭玉米甜味剂厂;红石林业局中密度纤维板厂;长春胶合板厂中密度纤维板车间建设等项目。这些工程总投资387216万元,已完成投资9125万元,这批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创产值430759万元,利税113420万元。
  二是以畜禽产品为主体,发展一批龙型产业。主要是抓好12条龙项目建设。其中,两条猪龙,是公主岭60万头猪项目和梨树百万头猪项目;5条牛龙是延吉依兰肉牛、珲春草地肉牛、双辽肉牛、德惠肉牛和辽源肉牛项目;两条羊龙是长岭、双辽、乾安、前郭肉羊系列项目和白城肥尾羊项目;还有双阳鹿、农安鹅、长春獭兔等3个项目。总投资249820万元,已完成投资12545万元。这批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创产值598961万元,利税123369万元。
  三是以乡镇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批有规模、有水平的重点项目。这批项目共9个,主要有四平红嘴30万吨轧钢线一期工程、红嘴啤酒厂扩建项目,东辽白水泥项目,舒兰全塑通讯电缆项目,桦甸氧化球团还原铁和铁精粉项目及通化活性参茸系列产品开发、临江市人参茶开发、梅河口市松仁乳产品开发项目。总投资62001万元,已完成投资19940万元。这批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创产值118629万元,利税35175万元。
  四是以粮食稳定增长为主体,强化一批基础设施。这批项目有5个,主要是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工程中的洮儿河灌区工程、江河堤防工程(松花江、二松、东西辽河、嫩江堤防),以及水电工程(安图两江电站、6个电气化县建设工程、安图四湖沟电站工程)和水源工程(通化杨家崴子水库、引松入长工程、白山曲家营子水库水源工程);同时,以改善我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为主体,扩建一批粮食中转库。主要是抓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我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的一期工程,包括扩建扶余区江南粮库、九台市粮库、范家屯粮库、东丰县粮库、郭家店粮库等11个粮食中转库和改造3个收纳库。项目总投资448206万元,已完成投资26865万元。这些工程全部建成后,可保护耕地533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4个城市用水将得到保证;可新增仓容22.6万吨,烘干能力47万吨,粮食散运量190万吨,并可年创产值2.3亿元,利税1.4亿元。
  五是以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为主体,上一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这批项目有2个,主要是改造中低产田100万亩、改良草场100万亩。总投资28000万元,已完成投资10000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创产值14500万元,利税2000万元。
  同时,要继续抓好“九五”重点工程的前期工作,包括哈达山水库和老龙口水库工程等。
  综上所述,五大类33个项目总投资117.5亿元,已完成投资6.8亿元。预计到2000年,这些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可创产值118.6亿元,利税28.8亿元,创汇5.5亿美元;可带动27万户农民。转移安排近百万农村劳动力,农民增加纯收入6.4亿元(按全省农业人口1400万人计算,每人增加纯收入45元);保护耕地533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保护135万人口的安全;新增日供水能力54万吨,初步解决长春、通化、松原、白山4个城市吃水问题;可转化粮食200万吨以上。
  四、保证农村经济重点建设的实施措施
  (一)进一步统一认识,增强共识与合力。90年代,是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历史阶段,要在80年代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把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目标,仅靠常规抓法,在现有基础上的自然进化是不行的,必须搞一批重点项目,建一批龙头企业,带动“种养加”全面发展,“贸工农”有机结合,实现产业化。从省情出发,上这批重点建设项目,在我省农村经济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具有时代特征,标志着一个新的经济建设时期的到来,对今后农村经济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思想统一到集中力量抓重点项目建设上来,各部门要从全局出发,主动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形成抓重点的共识与合力。
  (二)狠抓资金落实,集中力量保重点。上这批重点建设项目,关键是抓好资金落实,要在逐步增加农业投入的同时,管好用好现有投资。一是统筹规划,集中力量保重点。要实行“大集中、小分散、捆起使用,渠道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搞好资金的组合。将每年国家和省正常用于农村经济建设的资金,按投资的使用方向,把能集中配套使用的资金集中起来,保重点建设,坚持每年干几件大事,近期要突出抓好百万吨玉米工程和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国家扶持产粮大县专项贷款,根据我省能够完成国家商品粮收购任务的实际情况,也要按省统一规划,保证重点建设项目,实行重点投放。二是打足资金,实行匹配。每个项目,除国家与省安排的资金外,地方和建设单位也要安排相当于项目总投资额(含流动资金)30%的自筹资金。三是在资金安排上,既要保重点项目,又要兼顾一般项目。省提出的重点项目所需资金,只是全省用于农村经济建设资金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市、县可根据发展需要,安排一些其他项目。
  (三)分期分批建设。缩短建设周期。抓重点项目建设,要根据资金安排的可能性,成熟一批上一批,干一个成一个,每年打几个歼灭战,缩短建设周期。畜禽一条龙项目,在继续鼓励千家万户饲养的同时,加快良种化步伐,坚持国内培育和国外引进并重,逐步建立健全畜禽育种、纯种繁育和良种推广体系。
  (四)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改善投资环境。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对农村经济重点建设项目,必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计划、财政、银行等部门要在资金上给予优先安排,电力部门要在企业用电方面给予支持;税务、土地等部门要在税费减免上给予照顾;外经、外贸等部门要在利用外资、产品出口等方面给予支持;有关单位、部门都要为重点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搞好对重点建设的服务工作,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哪一级的项目由哪级去管,防止层层过关。要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大力提高工作效率。
  (五)落实项目责任制。搞好农村经济重点建设,关键是抓落实,建立责任制。一是要建立投资决策责任制。按照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对农业基础设施等公益性的项目,由各级政府负责;对经营性项目,要积极推行建设项目业主责任制。今后,新建这类项目,都要先确定投资责任者(即业主法人),后立项。由项目业主对建设项目实行全程负责,自行承担风险。二是按建设程序,落实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对农村经济重点项目,要由项目责任主体或法人搞好项目可研工作。凡是重点项目都要由有设计资格的设计院所编制可研和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要由工程咨询部门组织专家评估、论证,提出可行的评价意见。立项、可研、初步设计由计委负责,严格按程序审批。批准可研后,银行负责评估、落实贷款。年度实施计划,由计委牵头,财政、农行三家联合下达。三是落实分级责任制。重点建设项目规模大,涉及行业领域宽,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实行分级负责。市县的项目以市县为主,部门的项目以部门为主,跨市县的项目和大中型项目,以省市为主。在管理实施中,省抓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市县两级抓市县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对一般项目,由项目单位或责任人负责。
  为保证农村经济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建议市、县各级政府比照省的作法,成立农村经济重点项目协调小组,由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计委、财政、农行等综合部门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参加,负责协调有关事宜,以保证加快项目的实施,提高投资效益。
  
以上意见如可行,请批准各地、各部门执行。
  
附:吉林省农村经济重点建设项目表(略)                        
吉林省计划委员会                         
一九九四年十月三十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78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