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乌海市清洁生产实施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5-09-22 生效日期: 2005-09-22
发布部门: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乌海政办发[2005]3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乌海市清洁生产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九月二十二日


乌海市清洁生产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精神,加快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污染预防,在我市全面开展清洁生产活动,制定清洁生产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清洁生产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主要包括清洁的能源及原材料、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等三个方面。主要途径:合理安排产业、产品布局,完善产品设计,实行原材料替代,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更新改造设备,推进技术进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实施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强化科学管理等。通过清洁生产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对资源的综合利用,采用节材、节水、节煤、节油、节电等措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枯竭;二是通过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促进生产、消费和环境的和谐相容,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开展清洁生产,能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减缓资源的枯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能够减少污染,促进工业污染防治战略由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能够加快我市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促进氯碱煤焦化基地建设,提高我市整体工业的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经济的水平;能够加快循环经济战略和构建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遵循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的原则,做到清洁生产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与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与企业技术进步相结合、与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相结合,通过政府扶持、依法行政、政策引导、技术进步、企业推进等多种措施,提高我市清洁生产和工业整体水平,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

  三、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清洁生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委。同时,由市经委、环保局组成清洁生产审核小组,负责清洁生产的动员、宣传、审核、验收等工作,具体负责列入市规模以上企业的清洁生产;各区经委、环保部门负责所属其它企业的清洁生产。

  四、总体目标
  2005年,重点做好清洁生产的动员、宣传、培训工作,同时分行业选择试点,通过试点先行,做好引导示范工作。“十一五”期间,在全市全面推广清洁生产。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依靠技术进步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力争“十一五”末全市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较大提高,污染物排放总量特别是大气污染物实现零增长,达到总量控制的目标,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0%以上,废水重点利用率达90%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废气达标排放率达90%以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0%以上,逐步实现污染物排放的全面达标。

  五、工作任务
  (一)抓好清洁生产的示范和试点。在全市发电、采煤、洗煤、水泥、焦化、硅铁、电石、氯碱、玻璃、炼铁等12个产业产品中各选择1一2户企业,作为全市第一批清洁生产的示范和试点。上述试点单位不包括自治区试点和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电力企业、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
  (二)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一是派人参加自治区和全国的清洁生产培训班;二是举办我市的清洁生产培训班;三是开好全市清洁生产工作会议;四是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全民参与的清洁生产宣传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培育具有较高素质的清洁生产队伍,形成全社会重视清洁生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公众参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局面。
  (三)抓好《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的实施。原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编写的《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第二批),是我们开展清洁生产的重要政策和技术指导,今年和“十一五”期间,我们应积极推广这批技术,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一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四)搞好清洁生产的审计、审核。加大指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审计力度,分行业有重点地举办我市清洁生产审计培训班,实行清洁生产持证上岗。成立清洁生产技术专家组和审核咨询组,为企业及时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依法行政,开展清洁生产监督检查,发布清洁生产公报,促进我市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工作。

  六、主要措施
  (一)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落实其主体责任。企业是开展清洁生产的主体,必须使清洁生产切实落实到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一是充分认识开展清洁生产的重大意义,增强工业污染防治战略由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的意识,做到企业污染达标排放;二是进一步落实《节能法》等法律法规,坚决淘汰落后的工艺、产品、设备,提高企业挖潜增效、节能降耗的水平;三是实施循环经济,企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都要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使企业做为一个整体,提高循环经济效益;四是大力开展技术进步活动,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五是高标准、规范化开展清洁生产活动,通过制定方案、接受审计、积极整改,创建一流达标的清洁生产企业。
  (二)实行清洁生产准入制度。在市清洁生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准入制度。“十一五”期间,已生产企业,要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计,经验收合格后,发准予生产通知书;在建企业和项目,要进行清洁生产方案的审核,符合要求的准予建设;新建项目,必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符合要求的准予立项、审批和建设。
  (三)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清洁生产中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和环保设备(产品)、符合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的产品,按照国家有关鼓励政策,对符合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经自治区有关部门认定,予以所得税、增值税减免。
  (四)加大信贷资金扶持力度。已经审批的清洁生产项目,凡企业自筹资金落实且符合贷款条件的,金融部门应积极给予支持,优先发放贷款,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市技改资金,要优先用于清洁生产技术和项目的推广。环保部门依法征收的排污费,可优先用于支持清洁生产项目。
  (五)配合自治区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标志认证。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和产品,要协助企业积极做好标志认证的申报工作。各级政府在政府采购中应优先采购并提倡社会优先采购符合清洁生产标准的产品。
  (六)广泛开展清洁生产的交流与合作。清洁生产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积极推动全市清洁生产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开展与区内外、国内外的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清洁生产的深入发展。
  (七)建立清洁生产奖励制度。对开展清洁生产效果明显的企业,要树立典型,发挥模范作用。对在实施清洁生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清洁生产办公室审核,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报市政府予以奖励。??

附:一、乌海市清洁生产领导小组?
  组  长:徐德林?
  副组长:杨茂林  魏艾林  郭金伯  胡雪峰?
  成  员:常梦均  王  力  蔡  弥  张南君  赵  智?宋海清  于炳华  王瑞霞  候文全  杜志强  周  形  吴智利  吕智山  胡金城  王  理?左  英  陈  金  张平均
  二、乌海市清洁生产审核小组
  组  长:王  力?
  副组长:王永平?
  成  员:路蒙生  王  燕  刘  震  卢文全  王  峰?李俊峰  董燕云
  三、自治区清洁生产试点企业
  ⑴内蒙古黄河工贸集团公司?
  ⑵海吉氯碱化工股份公司?
  ⑶西水创业股份公司?
  ⑷北方联合电力海勃湾电厂
  四、乌海市清洁生产试点企业
  (1)发电:蒙华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市神达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2)采煤:海勃湾矿业公司平沟煤矿、海南区东山煤矿三号井?
  (3)洗煤:海勃湾矿业公司老石旦洗煤厂、乌海市凯鸿煤焦化公司?
  (4)水泥:包钢石灰石矿、长久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5)焦化:沪蒙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岳佳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工贸华西焦化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工贸万晨焦化有限公司
  (6)硅铁:新世纪铁合金有限公司、慧通实业公司?
  (7)电石:丰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海鑫有限责任公司?
  (8)氯碱和其它化工:乌海化工有限公司、黄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兰太实业公司泰达制钠厂?
  (9)玻璃:蓝星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炼铁:千里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11)制酒:乌海市大汗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12)印刷:乌海日报社印刷厂
  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03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