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1-05-15 生效日期: 2001-05-15
发布部门: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
发布文号: 宁党发[2001]29号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党中央根据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推动我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设“小而富、小而强、小而美”的新宁夏,结合我区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意义
  1.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全区粮食自结有余,人均占有量位居全国前列;肉、蛋、奶、果、菜等农副产品供给充分,商品率不断提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迅速;灌区基本实现小康,山区基本解决温饱。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有效地促进了全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2.伴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阶段,在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大宗农产品总量不断增长,但农业效益有所下降;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水平居全国或西北地区前列,但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仍列后位;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但与发达省区仍存在较大差距;南部山区虽基本解决温饱,但农民生活水平还很低。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很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则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据统计,我区畜牧水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比全国低8个百分点,种植业比重比全国高8.3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率比全国低20个百分点,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尚处在提供初级农产品的较低层次。因此,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3.农业是我区颇具优势和潜力的基础产业。只要通过结构调整,大做文章、做大文章,就一定能够有所作为。我区充足的光热资源,得天独厚的灌溉条件,丰富的特色农业生物资源和伊斯兰民族文化,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优势的发挥创造了条件;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粮食等农产品生产能力已稳步登上一个台阶,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正在兴起,一些地方特色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等,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4.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体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在确保粮食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特色产业,主攻畜牧养殖业,提高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植优质名牌产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速我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促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5.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力争到“十五”末,使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分工各具特色,主导产业优势明显,龙头企业具有实力,特色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有一定稳定增长,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经济得以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具体目标是:到200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农产品综合商品率达到7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元,年均增长6%以上;农村二、三产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1;城镇化水平达到40%左右。

 

  三、结构调整的方向及重点
  6.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要适应区内外的市场需求和变化,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特色产业和畜牧业转变;由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变;由以农业为主的单一型农村经济结构向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农村经济结构转变。重点是抓好“十大”产业,即:枸杞及中药材产业;优质羊牛肉及皮毛加工业;葡萄酿酒业;马铃薯及其加工业;淡水渔业;牛奶及乳制品加工业;优质专用粮食加工业;蔬菜产业;饲料饲草业;优良动植物种子产业。围绕上述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三个十工程”,即:建立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十大优质农产品基地,扶持十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7.优化区域布局,构造区域优势。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对我区农村经济区域结构进行科学布局。引黄灌区要以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以建设国家西部大开发农业先导示范区为目标,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构建农区畜牧业、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体系。南部山区要按照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重新构建山区农业生产体系,走集约型农业、致富型畜牧业、生态型林草业的路子。要切实提高水地和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粮食生产能力,积极发展草产业、舍饲畜牧业、小杂粮和特色林果业。顺应山区十年九旱的气候特征,大力发展以马铃薯、地膜玉米为主的避灾农业,实现以秋补夏,并因地制宜发展家庭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当前的工作重心是加快畜牧业的发展,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以紫花苜蓿为主的牧草产业,为发展舍饲、半舍饲畜牧业打好基础。

  8.优化种植业结构,实现粮、经、饲三元种植。要着力推进种植业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粮食生产要在保护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改良品种,提高品质,加快发展优质水稻、专用小麦和荞麦、豆类等地方小杂粮,切实把粮食生产的主攻方向转移到提高质量和单产上来。经济作物要突出我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蔬菜和枸杞、葡萄、蚕桑、中药材等种植,更新品种,增加单产,努力提高种植效益。饲草饲料业要适应畜牧业大发展的需要,调整玉米品种结构,加快发展饲用、专用型玉米;加快以苜蓿为主的草产业的开发和利用,扩大饲草产品生产加工规模,实现饲草饲料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

  9.突出发展畜牧水产业,加快清真肉奶制品生产。要把畜牧水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打清真牌、走特色路,尽快把我区建成全国绿色清真肉制品重要生产基地。立足我区民族特色,以优质高效为目标,突出发展肉羊、肉牛和奶牛。到“十五”末,羊只饲养量达到1000万只,年出栏500万只,羊肉总产量8万吨,养羊业产值达到12亿元;奶牛饲养量达到12万头,牛奶产量达到38万吨;肉牛饲养量力争达到100万头,生产牛肉5万吨。
  大力开发和利用我区渔业资源,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十五”末,实现全区水产养殖面积22万亩,各类水产品总产量6万吨,水产品商品率95%,水产品外销率85%以上,使我区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商品鱼生产基地和水产品集散中心。

  10.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植优势名牌产品。突出我区地方特色,大力发展肉奶清真食品、葡萄酿酒、中药材加工,加快发展优质专用粮油和蔬菜及水产品的加工、保鲜、储运。鼓励和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实行改组改造,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集团公司,加速上规模、上档次。积极兴办适应市场、符合我区产业发展要求的加工企业。尽快形成以奶制品、清真牛羊肉以及枸杞制品、葡萄酒等优势特色产品为主的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构建我区优势农产品加工体系。

  11.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要抓住当前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农民“转业”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乡镇企业推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实现“二次创业”。围绕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进城打工、进厂做工、参与流通、兴办实业,拓宽增收渠道,提高收入水平。要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逐步减少农业人口比重,提高城镇化水平,为农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广泛的市场空间和新的增长动力。

 

  四、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12.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加大力度,扶持一批实力雄厚、带动力强、与农户形成良好利益机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五”期间,自治区将有计划、分期分批地选择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今年,将夏进乳品饮料有限公司、北方淀粉有限公司、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部分)、宁夏精米精粉加工企业、西夏王葡萄酒业有限公司、银川北塔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石嘴山市清真牛羊肉产销集团、惠农脱水菜协会、宁夏灵汉渔业联合社、吴忠市茂源天然果汁有限公司、永宁益利兔业有限公司宁夏上实保健品有限公司作为第一批命名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予以扶持,以此提升我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各地、市、县对国家命名、自治区命名的重点龙头企业和本地区的龙头企业要大力加以扶持,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引导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要围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建立一批优质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今年自治区重大扶持“十大”基地建设,即:优质麦、稻、玉米基地;优质马铃薯基地;优质中药材基地;优质脱水菜基地;优质枸杞基地;优质水产品基地;优质肉羊、肉牛、奶牛基地;优质牧草基地;优质葡萄基地和优质瘦肉型猎基地。力争到“十五”末,使我区优质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的80%以上。
  要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通过机制创新,走“公司+农户”的路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创新技术、带动农户致富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3.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要充分发挥市场对结构调整的导向和拉动作用,积极培植农产品市场。一要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在统一规模、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新建和改造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完善已有的农产品市场设施,通过在区内外设立专卖店、展销中心、批发中心等方式建设销地市场。要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交易环境。二是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参照国际标准,抓紧制定和实施我区主要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完善检测手段,加强绿色食品监管工作,促进优质优价政策的落实。三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扩大服务范围。加强“宁夏伊斯兰绿色食品信息港”建设,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接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四要积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坚持全方位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各级供销合作社在农村流通领域中的作用,积极培育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开展自我服务。要依托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积极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提高农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

  14.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下决心研究和解决制约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难题,建立和完善具有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高效率转化科研成果的技术推广体系和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一是要加大种子工程实施力度。加速动植物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改良步伐,扩大优良品种普及率。建设以自治区原种场、永宁农科所、农科院作物所为龙头的稻麦育种基地;建设以四正生物中心、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为龙头的种牛、种羊繁育基地;建设以新华桥省级示范苗圃和农科院林科所为龙头的林木种苗繁育基地。二是要加大重点技术引进推广力度,加快节水灌溉、设施农业、旱作栽培、饲草青贮、组织快繁、快速育肥、胚胎移植和加工贮藏保鲜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改造传统农业。三是进一步加快农业科研体制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打破传统管理体制,按照产业组配科研推广力量,转变服务方式,逐步形成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机制。四是要认真组织实施农民教育“素质工程”,广泛开展对农民的素质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民适应市场的自我发展能力。
  要高起点、高标准地创建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发展高科技产业带,使之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和样板,成为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的载体。从今年起,自治区将重点抓好枸杞种植加工、肉羊产业化、吴忠“两高一优”综合项目、温棚无公害蔬菜种植、动植物良种繁育、新华桥苗木繁育、宁南山区生态节水农业、酿酒葡萄种植加工、中药材种植加工以及望远农业高新技术园等“十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此推进全区农业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切实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含量。

  1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农业结构调整打好基础。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发展战略的良好机遇,认真抓好以水利建设和保护基本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以植树种草为重点,认真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创造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要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灌区要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突出抓好骨干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建设好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山区重点抓好退耕还林还草、坡改梯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建设高标准旱作基本农田,力争从根本上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实施“阳光工程”,大力推广“四位一体”温室、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减轻农村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16.进一步加大对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在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特别是起步阶段,各级政府要把资金重点投向能起引导、示范作用的关键性环节。要调整支农资金使用结构,把扶持重点从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转向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加工能力上。自治区计委、财政等部门要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扶持力度。中央和自治区对农业的投入,要实行统筹安排,集中投放,突出重点,发挥资金的整体效益。从今年起,自治区财政将拿出3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等,以后逐年增加。金融部门要积极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增加农业信贷规模,改进贷款方式,提高服务水平,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结构调整和“富民工程”的实施。要采取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对农业增加投入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业产业开发。
  要坚持市场取向,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购销体制。对农产品市场准入限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取消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合理政策,该放开的要坚决放开,为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进一步落实粮食收购政策,完善和落实优质优价政策;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开辟“绿色通道”,对各类农产品流通组织尽可能地给予保护和支持,促使我区农产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17.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维护农民调整结构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帮助农民通过多种形式进入流通、加工领域,提高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土地经营形式,推进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为产业布局,招商引资和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要大力培植农村新的经营主体,广泛建立农业企业,活化农村经营机制;要不断创造能够充分体现农民利益的分配关系,建立确保生产者和加工流通企业经济收益增加的利益机制;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五、转变职能,切实加强对结构调整的指导
  18.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更新观念,认真总结推广农民在实践中的新创造、新经验。要按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指导结构调整,要注重抓生产向注重抓市场、抓流通和加工转变。要掌握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权,自觉地把结构调整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推动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经济优势转化。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强对外合作,拓展农业发展的空间。

  19.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帮助农户、企业解决结构调整中自身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困难和问题。要下功夫研究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市场规律、科学规律办事,力戒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刮风”现象,把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自治区各部门都要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做好服务,提供支持帮助,共同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环境。

  20.要改变作风,狠抓落实。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努力奋斗。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结构调整中,要抓好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的落实。要讲究工作方法,改进指导方式,提高领导水平。通过宏观指导、信息服务、典型示范等方式,引导农民调整结构。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和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要在结构调整的实践中,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和“三个创新”思想,锻炼干部、培养干部,提高广大干部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推动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06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