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河北省军官转业安置工作暂行规定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89-03-04 生效日期: 1989-03-04
发布部门: 河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军官转业安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关联法规    

    第二条    安置转业军官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省所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中央所属驻冀单位和军队管理的企事业单位,不论超编与否,都有安置转业军官及其随调配偶的义务,必须服从国家大局,克服困难,积极承担任务切实做好安置转业军官工作。


    第三条    军官转业安置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进行。
  省、地(市)成立军官转业安置工作小组,下发军官转业安置办公室,负责军官转业安置的日常事务工作。

 

第二章 移交

    第四条    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当年的部署和安置计划,转业军官档案的移交、审查和接收工作,由省军官转业安置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


    第五条    转业军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由我省接收安置。
  (一)原籍河北省或从河北省入伍的;
  (二)配偶原籍河北省且户口现在河北省的;
  (三)夫妇均系外省籍,配偶一直在河北省生活并有常住户口十年以上的;
  (四)转业军官系外省籍,其父母定居河北省并有常住户口(不含随军来的)需要照顾的;
  (五)省内急需的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六条    不具备以上所列条件或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我省不予接收安置。
  (一)年龄满五十周岁的;
  (二)不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的退役条件的;
  (三)夫妇均系现役军人,转业一方是外省籍的;
  (四)在部队有问题尚未结论的;
  (五)受留党(团)察看处分期限未满的;
  (六)受过刑事处罚的(过失犯罪除外);
  (七)因病残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关联法规    

    第七条    交接工作遵循下列程序进行:
  (一)转业军官及其随调配偶的档案、材料由河北省军区、武警河北省总队向我省移交;
  (二)移交前,军队方面应按要求填写有关表报并提出移交计划;
  (三)移交时,转业军官及其随调配偶的档案、材料必须真实、齐全,不齐全的应在限定的时间内补齐;
  (四)省军官转业安置办公室或授权单位负责审查和接收转业军官的档案及有关材料;
  (五)省人事、教育、劳动部门或授权单位分别负责审查和接收随调配偶中干部、教师、工人的档案及有关材料;
  (六)不按安置计划或规定时限移交的,不予接收。

 

第三章 分配

    第八条    转业军官原则上回本人原籍或入伍时的所在地安置。对有实际困难要求到配偶工作或父母所在地安置的,可给予适当照顾。


    第九条    转业军官分配实行以“块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办法。回原籍或入伍地安置的,由所在地、市分配;需在驻石省直单位和中直单位(铁路、华北油田、管道局、物探局)安置的,由省军官转业安置办公室直接分配;到省直、中直驻其他地区单位安置的,由所在地、市分配。省直、中直单位必须服从当地政府领导,积极接收,妥善安置。


    第十条    安置转业军官,由各级军官转业安置办公室下达指令性计划,分配到各系统、单位。需要增加干部的系统和新建、扩建单位,应首先从转业军官中补充。
  转业军官分配采用指令性计划分配与推荐选择、考核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尽量做到分配合理,使用得当,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第十一条    安置计划下达后,军转安置部门应注意掌握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分配不够合理或情况发生变化需要调整的应适时研究解决,但调整人数应从严掌握。


    第十二条    转业军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在分配工作时可根据本人志愿和专长,由所在地、市给予适当照顾。
  (一)立战功和在平时工作中受过二等功以上奖励的;
  (二)因战斗、训练或抢险救灾致残的;
  (二)在边防、海岛和从事飞行、潜艇工作十五年以上的。


    第十三条    转业军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在省会石家庄市进行安置。
  (一)原籍或入伍地是石家庄市的;
  (二)配偶在石家庄市有常住户口的(随军配偶须在石家庄市有满二年常住户口);
  (三)父母在石家庄市有常住户口(不含随军来的)身边确无人照顾的(投岳父母的,配偶须系独生子女);
  (四)转业军官夫妇均系现役军官,一方转业要求进省会安排的,须有一方符合上述三款之一。


    第十四条    有条件的地、市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动员和鼓励部分转业军官到艰苦地区去工作。


    第十五条    对转业军官,按照接收单位的工作需要和干部“四化”的要求,根据本人德才表现和具体条件,参考原任职务和专业培训情况,分配适当工作。未安排相应职务的,享受地方相应职级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


    第十六条    随调配偶的工作安排,应按照“干部由人事部门安置,教师由教育部门安置,工人由劳动部门安置”的分工,分别由人事、教育、劳动部门负责下达安置计划,解决安置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做到与转业军官同时接收,同时安置,同时发报到通知。


    第十七条    军转安置部门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拨给。转业军官的行政事业费、建房补助费、培训费等项费用专款专用,按当年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定位

    第十八条    各地、市和中、省直单位在接受安置任务后,应按省规定的时限做好转业军官的定位工作,并向部队发出报到通知,同时填写定位报告表,报省军官转业安置办公室存档。


    第十九条    转业军官根据地方军转安置部门的通知,持部队师以上单位政治机关行政介绍信到指定部门办理手续,按时到接收单位报到。公安、粮食、教育等有关部门凭军转安置部门的介绍信抓紧落实转业军官的户口、粮食和子女上学入托等问题。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接收单位应积极解决转业军官的住房问题。在安排除职工住房时优先照顾转业军官,鼓励和支持转业军官自建和购买住房。

 

第五章 培训

    第二十一条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除对口安置的专业技术干部外;转业军官报到后应进行三至六个月的专业培训。


    第二十二条    培训转业军官由省统一规划,采取“条块结合、按专业或行业集中培训的办法进行。


    第二十三条    转业军官参训期间享受本单位其他参训人员的同等待遇。

 

第六章 奖惩

    第二十四条    对安置和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部门和单位以及做出特殊贡献的先进个人,由省军官转业安置工作小组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    对拒绝承担或不按计划完成安置和培训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可作如下处理:
  (一)对不认真执行政府下达的计划、不按时完成任务的部门和单位,由军转部门责成其限期完成任务。
  (二)对拒绝接受安置任务的部门和单位,人事,劳动部门暂停其招收录用和调入干部、工人。
  (三)对拒绝承担安置任务或阻拦转业军官参训的部门和单位,由同级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领导责任,限期完成任务。


    第二十六条    对在安置工作中不按政策规定办事的单位和人员,视情节轻重分别作如下处理:
  (一)发现转业军官及其随调配偶的档案、材料弄虚作假的,不论报到与否,一律退回部队。
  (二)转业军官未经省或地、市军转安置部门许可逾期不报到者,将其档案退回部队。
  (三)对违反组织原则和政策规定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索贿受贿的从事军转安置工作的人员必须严肃查处。给予纪律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以及文职干部的转业安置,也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八条    成建制转业的军官的安置另行规定;就地改办转业的军官,由军转安置部门负责办理各种手续。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省军官转业安置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发市之日起施行,过去有关规定凡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9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