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05年度重大基础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5-04-28 生效日期: 2005-04-28
发布部门: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发布文号:

    为了进一步加强上海地区的基础研究工作,不断提高上海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国际学术地位,培养和凝聚高水平的基础研究队伍,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05年重大基础研究课题根据科教兴市主战略的总体部署,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并重,以集成优势、鼓励交叉、突出创新”的原则。优先支持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及海洋工程等领域。现将指南及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环境对生命早期认知发育的影响(备注:在线填写可行性方案时,“申报市科委计划类型”请选择“基础性研究计划--生命科学--基础生物学”进行申报)。
  研究目标:本课题围绕生命早期脑发育,利用现代脑科学研究体系和技术平台,从临床流行病学、模式动物等不同角度来探讨环境因素对脑认知功能发育的影响,揭示在胎儿、婴幼儿期相关重要环境因素影响脑认知发育的规律,为孕期保健和智能开发提供线索,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
  1、发展脑科学研究,完善神经生物学的模式动物研究技术平台、动物行为分析技术平台、形态及功能表征测试与影像学平台、生物信息学技术平台、大脑编码分析技术平台。结合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构建动物和人群研究相结合的适用于探讨环境因素和脑发育关系的综合研究体系。
  2、通过临床流行病学和模式动物学、发育行为学研究,围绕早期脑发育过程,探讨不同环境因素影响未成熟脑认知功能发育及其程度,揭示环境因素与脑发育间的关系,为后期深入开展神经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3、在动物模型基础上,运用脑科学研究技术平台,在形态及功能表征、突触可塑性等多个生物学层次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脑发育影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揭示环境影响神经发育的规律。
  (二)上海地区典型恶性肿瘤的代谢组学研究(备注:在线填写可行性方案时,“申报市科委计划类型”请选择“基础性研究计划--生命科学--医学与药学”进行申报)。
  研究目标:本项目通过对细胞、动物及人体(肿瘤病人生物体液和活检组织)的代谢组学特征分析,旨在建立包括代谢物分析和数据提取技术、高维复杂化学模式信息处理等技术在内的恶性肿瘤代谢组学技术平台,揭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代谢网络的变化规律,获取新的恶性肿瘤的生物标志物体系,为上海地区典型恶性肿瘤如大肠癌、肝癌等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和临床诊断评价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恶性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及新药研制提供信息和新技术、新方法。
  研究内容:
  1、建立基于色谱--质谱联用和核磁共振谱的肿瘤代谢组学技术平台,包括代谢组学的化学信息获取方法(仪器分析方法和计算分析方法)、代谢特征谱的发掘、代谢物谱与疾病关系的解析方法的建立和规范化。
  2、在肿瘤代谢组学技术平台基础上开展临床肿瘤代谢组学研究,从代谢物组中发掘具有特异性和因果性的肿瘤代谢物谱,获取包括生物标志物和代谢特征谱在内的可用于癌症诊断的标志物体系。
  3、以该标志物体系作为评价指标,综合细胞、动物、临床等不同层次代谢组学实验的研究结果,揭示代谢网络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4、研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体内微生态菌群的变化和代谢规律,寻找其特征谱,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检测指标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新技术。
  (三)主要粮食作物中抗旱相关基因发掘及其遗传网络与调控机制研究(备注:在线填写可行性方案时,“申报市科委计划类型”请选择“基础性研究计划--生命科学--农业科学”进行申报)。
  研究目标:本项目在已获得大量的作物抗旱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手段,建立干旱胁迫下作物功能基因的发掘方法,通过定位大量的与作物抗旱性有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并进行基因类比和关联分析,阐明作物抗旱性的遗传网络,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新基因和新种质,为作物抗旱性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的理论、方法和材料。
  研究内容:
  1、作物抗旱优异种质库和基因数据库构建,建立干旱胁迫下作物功能基因的发掘方法。确定最具代表性的抗旱优异种质,建立科学的作物抗旱性评价体系,提出高通量的基于大田鉴定和生物信息学筛选的新基因发掘方法。
  2、作物抗旱基因(QTL)定位和克隆。定位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抗旱性相关基因(QTL),通过横向定位比较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候选基因,从抗旱作物中克隆抗旱基因(QTL),并进行功能验证。
  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移与累加抗旱基因。获得抗旱性显著提高的主要粮食作物新种质,并提供利用。
  4、作物全基因组抗旱基因关联分析、遗传网络揭示和适应性进化研究在全基因组抗旱性相关基因(QTL)定位基础上,分析复杂数量性状基因座位之间、基因与环境之间的互作关系,阐明作物抗旱性的遗传网络,研究其适应性进化关系。
  (四)深海单柱式平台关键动力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备注:在线填写可行性方案时,“申报市科委计划类型”请选择“基础性研究计划--工程与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学科”进行申报)。
  研究目标:本项目将在深水混合模型试验方法、深水流模拟方法、深海单柱式平台的水动力性能和结构性能的理论预报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提供深海工程模型实验方法与手段,提供深海单柱式平台动力特性的理论预报方法,为我国自主发展深海工程装备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
  1、深水混合模型试验方法。研究水深截断锚泊系统的等效模拟标准与设计方法、数值重构与数值外推方法、单柱式平台模型的制作与模拟方法,提供深海平台及锚泊系统在海洋工程水池中的混合模型试验技术与手段。
  2、深水流模拟方法。研究深水试验池深水造流系统的方案设计与优化、数值模拟,深水造流与整流技术,不同流速剖面的深水流模拟技术,提供具有高均匀度、高稳定度、可形成不同垂向流速分布的深水流模拟方法。
  3、深海单柱式平台水动力分析。研究极限环境载荷的理论分析与数值预报,水动力分析与性能数值预报,波浪非线性爬坡现象及其砰击载荷,平台与内置浮力罐及立管的水动力相互作用,提供深海单柱式平台环境载荷、运动、系泊力等水动力性能的理论预报方法。
  4、深海单柱式平台结构动力分析。研究极限环境载荷下的结构响应与结构强度,流固耦合与涡激振动问题,结构疲劳可靠性、抗撞性,提供深海单柱式平台结构动力性能、疲劳寿命的理论预报方法,结构碰撞问题、涡激振动问题的分析方法。
  (五)化学反应过程工程化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备注:在线填写可行性方案时,“申报市科委计划类型”请选择“基础性研究计划--化学科学--化学工程与工业化学”进行申报)。
  研究目标:对流动与混合效果对物耗和收率有显著影响的强放热多相催化反应,研究反应工程动力学、热力学和传递参数的实验与理论计算方法,和流体力学计算方法;研究耦合反应、传递、反应器结构、反应系统结构的多尺度模型化方法、模型多尺度校验和参数估计方法,以及反应系统的集成和优化方法。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发展复杂多相催化反应过程工程化的理论和方法,并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工程应用成果。
  研究内容:
  1、多相反应与传递。研究获取工程反应动力学数据的实验设计、反应器模型化和参数估计方法,探明动力学和反应器模型中不确定性的起源和影响程度。研究多相复杂反应体系基础热力学和传递数据的实验测量和计算方法。
  2、多相反应器内流体力学。研究多相反应体系的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方法,和传递设备参数对混合、流动效果的影响;研究多相系统的流体力学模型化方法和模拟计算方法,和多相反应器内传递的强化方法与反应器结构优化方法。
  3、多相反应过程的多尺度模型化与优化。研究耦合反应、相际传递、反应器内相、界面分布、和反应系统多个尺度的模型化方法;研究相邻尺度模型之间的连接方法,和复杂、大系统模型的降维、简化、模拟计算和多尺度校验方法;研究工业反应系统多尺度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和以多尺度模型为基础的系统集成与优化方法。
  (六)小量子结构的量子过程与调控机理研究(备注:在线填写可行性方案时,“申报市科委计划类型”请选择“基础性研究计划--信息科学--光学与光电子学”进行申报)。
  研究目标:本项目将在量子调控中的量子过程与调控机理研究方面开展基础研究。深入研究量子过程的若干新的科学机理、并通过理论--表征--结构设计与制备的综合研究探索量子调控的新途径,最终基于在量子调控机理和途径上的研究,形成若干新理论观点与概念以及量子调控新途径。
  研究内容:
  1、小量子体系单量子过程新机理研究。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量子点(包括耦合量子点等)以及它们与光子微腔集成的小量子体系中的量子过程新现象与新机理,突破获取单个或少数几个小量子结构超弱光谱信号的技术瓶颈,获得单个小量子体系中的单激子与双激子的基本光谱特征,揭示以这种类原子体系中量子过程为代表的奇异物理特性的基本规律。
  2、单量子过程及其调控机理的理论研究。单量子过程的新现象表明原有的一些基础理论框架中的近似开始受到严峻的挑战,进一步突破电子--声子关联作用下的全电子势小量子体系及其相互间量子耦合理论分析新途径,发展自旋-轨道互作用对量子结构中自旋量子态的调控理论。
  3、基于光--电量子关联效应的量子调控途径研究。发展“慢波”效应的光调控结构与小量子体系的电子调控结构的集成体系,针对小量子体系中单个或少数几个量子微观过程突破采用光场与磁场等宏观手段的有效调控途径,实现单个或少数几个小量子体系中单一量子过程的调控,揭示光子与电子相互关联中的精细结构与新机理。
  4、基于分子量子体系的光调控途径研究。研究分子开关、分子“梭”和传感器等新型光控分子元件。探索全新的光控分子逻辑门等功能元件,包括双荧光识别的光控分子“梭”、双光子驱动分子传感器和具有双稳态功能构建分子开关。设计合成全光子型分子双稳态材料,实现多种逻辑功能在单一分子或组装分子体系上的集成与分子内多通道“对话”等。
  (七)组织工程相关生物材料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备注:在线填写可行性方案时,“申报市科委计划类型”请选择“基础性研究计划--工程与材料科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进行申报)。
  研究目标:本项目将以骨和血管组织工程为应用背景,设计制备可降解生物陶瓷、可降解聚合物以及陶瓷/聚合物复合组织工程材料体系,揭示组织工程材料特性对细胞粘附、增殖、分化和细胞外基质分泌以及组织构建的影响规律,找出决定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生物学效应的关键因素,并以此指导新型组织工程材料的设计和性能调控,设计制备出3-5种有原创性和应用前景的骨和血管组织工程材料并得到动物实验的初步验证。
  研究内容:
  1、组织工程材料制备和性能表征。研究组织工程材料制备技术及材料活性组成、表面微观结构和三维多孔结构的精确控制和表征方法、探索材料活性组成和结构控制技术及其材料结构特性与制备加工过程的内在联系。
  2、组织工程材料特性对细胞粘附、增殖、分化和细胞外基质分泌以及组织构建的影响规律。研究材料生物活性、降解性、表面微观结构、三维多孔结构与细胞粘附、增殖、分化和组织构建的关系,以及材料微孔结构对生长因子的活性和控制释放的影响规律。
  3、组织工程材料的优化设计及综合性能的调控。根据工程化组织构建要求及其细胞-材料相互作用的规律优化设计组织工程材料,研究制备工艺过程与材料综合性能的内在联系。

  二、研究期限
  项目进度要求:2007年9月30日前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三、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发布。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上海科技”网站(http://www.stcsm.gov.cn)在申请截止日期前提交《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和其它所有表格(备注:在线填写可行性方案时,请根据以上具体课题申报计划类型进行填报)。
  2、申报单位有较强的科研力量或有较强的研究依托单位,鼓励以产学研联合方式、国内联合方式和国内外联合方式申请,申报单位必须具有实施项目必需的研究开发设施及自有资金。
  3、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作为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不得同期参与承担的863、973、国家科技攻关和上海市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数超过三项。
  4、本专项课题的申请截止日期为2005年5月30日。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及查新报告一式4份,并通过“上海科技”网站递交电子文本1份。书面可行性方案集中受理时间为2005年5月24日至30日,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四、联系方式
  课题可行性方案资料送(寄)达 地址:南昌路47号1101室(邮编200020),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项目管理中心。
  联系人:蒯本君、过浩敏
  联系电话:33080464。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00五年四月二十八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96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