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搞好全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4-08 生效日期: 2006-04-08
发布部门: 山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晋政发[2006]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根据我省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省人民政府决定,在继续加快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用10年时间在全省实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等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简称六大工程,下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山西。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启动六大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综合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形势,适时启动六大工程,势在必行,时机有利:
  (一)启动六大工程将有力推动我省林业全面快速发展。缺林少绿、生态脆弱是我省的基本省情。从2000年开始,我省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全省林业有了长足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规模开始收缩,重点将转向生态补偿和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着重于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我省交通沿线、城镇村庄等区域的绿化力度不够,林业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方面潜力发挥不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现不够,启动六大工程,就是要与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相配合,在“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两个方面均衡加强,取得新的突破。
  (二)启动六大工程各方面条件有利,时机难得。今后5年,国家仍将在我省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实施六大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这为实施六大工程提供了强大动力;全省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各级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使我们具备了实施六大工程的物质基础,有条件实现经济发展与林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启动六大工程对全省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六大工程是建国以来我省投资最多、覆盖最广、规模最大的林业建设工程,必将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六大工程是生态工程,将推动今后10年全省林业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增加植被,保持水土,影响气候,显著改善生态状况。六大工程是经济工程,有利于我们打破发展瓶颈,弥补增长短线,极大改善发展环境,在吸纳人才、招商引资、开发旅游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六大工程是人本工程,可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大工程是美化工程,通过大力促进“身边增绿”,将有效改变荒山秃岭、缺林少绿的面貌,提高城乡建设的品位,树立新世纪山川秀美新山西的良好形象。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战略重点
  实施六大工程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重点地域绿化、推动“身边增绿”为重点,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今后10年林业建设的新突破,加快改善全省生态环境和经济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通过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和我省六大工程,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8%;主要交通干线完成防护林带建设,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荒山绿化率达到50%以上;30%以上的村镇达到园林村镇标准并产生普遍的示范带动效应;厂矿区普遍进行绿化,绿化率达到30%;80%以上的县级以上城市环城林带和林网初步形成,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3%,加上灌木林,林木覆盖率达到30%;高标准完成所有通道防护林带建设,形成纵横交错、遍布城乡的绿色走廊和风景线;沿线1000米范围内荒山绿化率达到80%以上,形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生态防护体系; 60%的农村达到园林村镇标准;创建一批园林式企业和矿区,绿化率超过60%;所有地级市和县城完成集生态防护、美化环境、休闲娱乐多功能为一体的环城林带和林网建设;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50%的地级市和县城建成省级或国家级园林城市。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今后10年,全省林业建设要继续搞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山上治本”。与此同时,努力把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与地方造林绿化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全省林业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在实施次序和具体布局上进行积极的、必要的调整,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身边向深山顺次延伸的梯次推进战略,努力在容易搞、看得见、社会便于监督、林业多重效益、公众期盼迫切的地方重点得到发展,率先取得突破。
  实施六大工程,要把握和坚持以下三点:
  ——把继续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与省六大工程结合起来。目前,在我省同时实施的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和全省六大工程,既密切结合,又各有侧重。国家工程主要是“山上治本”,地方工程主要是“身边增绿”。在具体布局上,国家工程要积极支持地方工程加快实施;在实际效果上,要通过结合,努力使国家和地方工程实施的质量都得到提高。各地要对本行政区域内实施的林业工程统筹考虑,处理好相互关系,推动整体绿化工作。
  ——坚持高质量造林绿化。全省六大工程主要在交通干线两侧、城市、村镇实施,具有比较好的营造林条件,各地一定要严把造林质量关,努力提高投资标准,树立精品意识,组织高质量造林绿化。一是要通过栽植大苗和速生树种,适当增加密度,尽快形成郁闭,增加绿色覆盖。二是在坚持森林化方向的同时,兼顾园艺化、园林化要求,乔灌结合,高低搭配,树种多样化,增强观赏性,提高景观效益。
  ——努力把工程造林和社会绿化紧密结合起来。在规划实施好林带林网等成片工程造林的同时,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挖掘各种绿化潜力,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植树造林活动,以工程造林带动社会绿化,以社会绿化推动工程造林。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庭院都要注重绿化美化,大力植树造林。通过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参与,促使全省“身边增绿”普遍得到加强,更快见到效果,达到较高水平。
  六大工程的实施,将促进我省从交通沿线两侧防护林带到平原绿化、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荒山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的全面展开,构成一个多层次、立体化、远近呼应、点面结合、城乡一体、田林交错、山川平原衔接的全面加快山西绿化的系统工程。要经过10年建设和完善提高,努力把我省城乡绿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实施范围和内容
  (一)通道绿化工程
  通道绿化是国家的明确要求,是全省国土绿化、“身边增绿”的重要内容。工程主要实施范围是:
  1.道路防护林带建设。(1)在高速公路两侧各栽植10-15排的树木,营造20-30米的防护林带。对高速公路两侧现有的防护林带全面提高完善。今后,规划新建高速公路要修路与绿化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省里对完善和新建高速公路林带每公里补助10万元。(2)一二级公路两侧各栽植5-8排树木,营造5-10米的防护林带。省里对新建扩建的一二级省、国道林带每公里补助3-5万元。其他等级公路两侧各栽植3-5排树木,营造5米以上的防护林带,建设资金由市、县负责。(3)铁路两侧按照铁道部门制定的《铁路既有线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标准》,各栽植3-5排树木,营造5米以上的防护林带,由铁道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地方政府予以协调和检查督促。
  2.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和公路、铁路、城市出入口,规划营造标准较高的防护林和景观林。
  3.在主要干线公路出省口规划营造带有标志性的成片公益林。标志性公益林建设沿路纵深不少于1000米,两旁辐射宽度不低于200米。出省口绿化由省里统一规划,所在县组织实施,争取5年完成任务。
  通道绿化以防风固土、保护路基、美化环境为主要功能,主要栽植树冠高大、寿命久长的乔木,尽可能实行乔灌结合、针阔混交,建设立体复层、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为缓解全面启动六大工程对大苗大树的需求矛盾,各地可以有计划地在路边搞宽林带、高密度、过渡性定植苗圃,从林区有偿移植2米以上的大苗,经过定植培养,再进行移栽。
  在建设通道防护林带的同时,各地要积极推动沿线的经济林、速生林和农田林网建设。
  (二)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工程
  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是六大工程与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主要结合带。实施范围是,交通沿线第一山脊线或路两侧1000米之内的荒山和退耕地。目前,全省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和铁路两侧可以纳入工程范围的退耕地和宜林荒山面积有400多万亩。今后5年,由省里和市、县人民政府投资,高标准完成200万亩造林。通过工程建设,使主要交通干线两侧荒山绿化率达到50%以上。
  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工程省里每亩补助500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合国家退耕还林等工程来实施。各地要根据财力在交通沿线安排较高质量的造林工程。全省今后5年优先在以下范围实施:(1)大运和太旧高速路两侧;(2)其它高速公路和主要交通干线两侧;(3)沿线列入计划的退耕地;(4)造林条件比较好的荒山;(5)靠近城市的荒山。
  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工程以提高投资标准做基础,要显著提高营造林质量,努力做到“保成活、看得见、围起来、快郁闭”。为此,要坚持实施以下五项质量和速度战略:(1)灌木战略。充分发挥灌木容易成活、快速郁闭的优势,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大力营造灌木林;其他地方提倡乔灌结合,尽快提高覆盖率。要积极利用草灌自然恢复能力强的特点,通过人工干预促进交通沿线荒山灌草植被的自然生长。(2)经济林战略。如果自然条件许可,鼓励和提倡栽植经济林,以经济效益促进长期保护。(3)苗木战略。一是推广容器苗,增强抗旱成活的能力;二是可以浇灌的地方都要栽植大苗,加快郁闭成林的速度。(4)封育战略。对所有实施工程造林的地方,一律采取封育措施,既保护造林成果,又加快自然恢复。(5)专业化战略。工程主要依靠专业队或造林大户承包造林,明确责任,保证质量,严格验收交帐,并在3年内负责补植补栽,然后交给林权所有者或管护责任者管护。
  (三)村镇绿化工程
  搞好村镇绿化是提高全省绿化水平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今后10年,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省里工程今年先安排1000个,以后每年安排2000个左右的村镇绿化,每个村镇给予3-5万元的苗木补助。市、县两级也要根据条件和任务,安排资金促进村镇绿化。所有的农村都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植树造林,绿化美化自己的家园。省、市、县各级要结合实际,抓好一批示范典型,以典型带动全面,整体推进村镇绿化工作。
  村镇绿化内容包括主要街道两侧绿化、村庄公共绿地建设、农舍“四旁”植树、庭院绿化美化。努力做到路边有树木,庭院有绿荫,活动有绿地。各地应从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的模式,确定自己的重点。村镇绿化必须结合整治农村环境来进行,改造脏乱差,形成新风气。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在村级班子比较得力、村镇规划比较合理、道路硬化已经完成、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实施,逐步推进。
  (四)厂矿区绿化工程
  我省是矿产资源大省,厂矿企业遍布全省。搞好厂矿区绿化,不仅是造林绿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这些厂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是改善环境、治理污染的有效措施。厂矿区绿化工程包括:
  1.矿区绿化。结合矿区复垦和矿区生产生活区建设,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十一五”末绿化率达到60%以上,“十二五”末达到80%以上。努力在挖掘地下资源的同时,增加地面绿色覆盖,使矿区成为全省造林绿化率先突破的重点区域。
  2.交通沿线企业单位绿化。沿线企业和各类单位、旅游景点,都要进行绿化。尤其是污染严重的企业,对周围污染土地要通过反租倒包等方式,建设环厂林带,减少污染,改善观瞻,增加绿色。
  3.城市企业绿化。城市企业要配合城市绿化,在生产生活区高标准地进行绿化,改善环境面貌,树立良好形象,建设园林式企业和公园式生活区。
  厂矿区绿化工程由企业投资并组织实施,当地政府要提出明确标准和要求,加强检查督促,确保落实。
  (五)环城绿化工程
  环城林业是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居民生活需求和城市建设水平提高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绿化重点。今后10年,要全面启动、加快实施环城绿化工程。具备条件的城市,要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环城绿化工程以建设环城林带、林网为主要内容,有条件的沿河城市,要力争把城市林网化、水网化建设结合起来,营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环城绿化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
  1.山区城市主要是加快周边山头绿化,栽植大苗大树,提高标准,增加森林覆盖。在普遍绿化的基础上,至少规划建设1个山地森林公园,使之同时具备城市公园和广场的功能,成为居民健身、休闲、娱乐的场所,弥补过去山区城市缺乏公共活动区的不足。通过环城绿化,既改善生态、改变面貌,又可以突破狭窄地形限制,拓展城市发展的空间。
  2.晋西北、晋北风沙区城市,土地宽广,生态治理任务大,国家工程比较集中,可以结合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实施,建设面积较大的环城林网,营造环城苗圃、绿园、公园,以森林防护为主,有效改善城市生态。
  3.丘陵地带和土地资源较多的平原城市,要规划建设适当宽度的环城林带,挖掘各种潜力建设小片公益林,提高城市出入口的通道绿化标准,把绿化与美化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4.地处主要农业区的平原城市,要根据实际,依托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庭院开展绿化,连“四旁”为环线,集零星为整体,挖掘潜力,精致实施,使环城绿化水平有明显提高。
  (六)城市绿化工程
  今后10年,要围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明显提高的目标,把加快城市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居质量、提升城市品位的主攻方向,下大力气抓好,争取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努力创建一批省级和国家级园林城市,使全省城市绿化有一个大突破,城市面貌发生大变化。
  城市绿化工程涵盖范围包括22个市和所有县城。工程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努力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绿化要以栽植乔木为主,注意选择高大树木,尽量增加城市林业生态控制高度,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益。要努力实现绿化美化的统一,精致实施建设,增强多样化景观效果。
  老城区和新城区的绿化要区别情况,统筹考虑,均衡推进。所有老城区绿化要做到见缝插针,小规模、多点面地增加绿化面积,旧城区改造绿地率不低于25%。新城区要大面积造林,规划成片绿地,新建小区绿地率不低于30%。新开道路栽植3-5排树木。城市绿化主要内容包括:(1)加大线状绿地建设,完善城市绿化网络。主干道、出口路、环路、水系、市内铁路两侧,都要进行带状绿化。(2)加强中心区公共绿地建设,增加市民休闲娱乐场所。通过拆房建绿、拆墙透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广种树木花草,提高中心区的绿地面积。(3)搞好城市公园改造,还绿于民。公园绿地要尽量直接面对街道,拆除或减少环公园建筑,提倡以林带环绕。(4)普遍开展单位庭院和居住区绿化,改善市民生活和工作环境。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实施六大工程,努力做好前5年的工程建设,力争10年时间取得明显成效,必须采取过硬措施,集中力量,精心组织。
  (一)合理规划。各地要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从实际出发,尊重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各自的工程规划和每年的具体实施方案。要按照规划和设计方案科学组织实施,杜绝主观臆断,尊重科学规律,确保工程布局合理,符合实际,快速绿化,形式多样,近期质量高,长远效果好。特别是城市绿化和环城绿化,一定要同城市规划结合起来,在规划上留足绿化的空间,挖掘绿化的潜力,保证绿化用地,按规划进行绿化。
  (二)增加投入。要实现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目标,增加投入是基础。从2006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3.55亿元支持六大工程,具体用于干线公路防护林建设、交通沿线荒山造林、村镇绿化苗木补助、出省口和重点地段成片公益林建设以及每年对六大工程先进市、县和单位的奖励。厂矿区绿化由企业投资。铁路两侧防护林建设,由铁路部门给予苗木补助。环城绿化和城市绿化主要依靠当地政府和社会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造林绿化工程作为今后10年改善环境、促进发展的重点,努力增加经费投入。市、县财政每年除保证林业部门正常预算经费增长外,要从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煤炭资源基金以及林业基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六大工程建设。各地城市维护费要保证一定比例用于城市绿化。全省煤炭资源补偿机制建立以后,要拿出部分资金投入六大工程。全省主要产煤县和财政收入较好的市县,要集中几年时间,率先在六大工程建设上取得突破。同时,各地要根据全民义务植树的规定,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乡村绿化提出具有约束力的要求,加强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积极鼓励方方面面参与林业建设,全面增加社会和市场对绿化的资金投入,掀起全社会造林绿化的新高潮。
  (三)科学实施。六大工程必须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速度,坚持“质为先”的原则。所有工程规划一定要充分、科学论证,符合林业生态建设的客观规律;树种选择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决不能贪大求洋,离开气候、土壤等客观条件一味追逐新异;造林环节要增加科技含量,科学整地,有效保水,高标准栽植;树种搭配要坚持乔灌、针阔结合,营造混交林和复层林,提高森林稳定性,增强景观美化效果。
  (四)协调利益。实施六大工程,促进“身边增绿”,不可避免要涉及一些利益问题。从根本上讲,生态脆弱是影响我省农业增长和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造林绿化是为了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项人本工程,符合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但是,由于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客观差异,必须注意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各地要执行政策,加强教育,讲究方式方法,妥善解决绿化中的利益协调问题,保证六大工程顺利实施。
  (五)严格责任。要把六大工程的实施情况,列入对市、县人民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明确责任,保证落实。省级补助的项目,各地要按照工程要求,坚持科学设计,认真组织实施,加强监督检查,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补助资金在省级和各市财政设立专户。林业部门制订验收核查具体标准并组织验收,在验收合格之后,兑现补助政策。对随意挤占挪用工程资金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各市、县投资的工程项目,也要制定具体办法,加强工程管理,提高工程效益。
  (六)加强领导。各地一定要把六大工程作为今后10年整治城乡环境、改变区域面貌、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事,提上重要日程,全力抓好。各市、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造林绿化工程负总责,要建立工程领导组,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建设部门负责城市绿化工程、林业部门负责其他工程的业务指导、规划制订、督促检查、技术服务。要进一步加强各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和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健全机构,充实人员,保证经费。发展改革、经委、财政、国土、交通、煤炭、铁路等有关部门都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六大工程的具体实施,切实形成合力。从2006年开始,全省每年在一个市召开六大工程现场汇报会,现场观看该市的绿化工程、通报全省六大工程进度、表彰先进市、县和单位、对下一年度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以推动六大工程一年比一年搞得更好。

二○○六年四月八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596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