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环保局等四部门关于加强渭河流域造纸行业环境管理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5-25 生效日期: 2006-05-25
发布部门: 陕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陕政发[2006]18号

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省政府同意省环保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工交办提出的《关于加强渭河流域造纸行业环境管理的意见》,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关于加强渭河流域造纸行业环境管理的意见


  一、渭河流域造纸产业发展现状
  渭河流域水资源极为短缺,水质污染严重,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严重影响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据统计,目前渭河流域共有造纸企业149户。其中,西安62户,宝鸡20户,咸阳16户,渭南45户,铜川5户,杨凌1户。上述造纸企业年排放废水约为1.56亿吨,主要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约为7万吨,年排污量已远远超过渭河总的环境容量。由于上述企业绝大多数未达规模效益,难以安装和运行符合环保要求的污水处理设施,无法实现污水稳定达标排放,虽然有的企业污水处理设施齐全,但为了节省污水处理运行费用,也存在偷排污水行为。因此,为实现渭河水质的不断好转,必须严格限定渭河流域造纸产业的总规模,对于规模不达标及造成环境污染的造纸企业坚决予以停产整顿和关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造纸行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确有一定贡献,但也造成了诸多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污染严重。
  以主要污染物COD计算,2004年,渭河流域共排放COD约27万吨,其中工业COD排放量约11.33万吨,仅造纸业就达7万吨,占到总排放量的26%和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0%以上,造纸行业已成为渭河流域最大的工业污染源。
  二是耗水量过大。据实测,全化学制浆吨纸耗水量达300吨,半化学制浆吨纸耗水量为100吨,废纸造纸吨纸耗水量为60吨,与关中地区严重缺水的水资源禀赋极不相称。
  三是治理投资大。为处理化学制浆造纸企业产生的黑液,必须安装符合环保要求的碱回收装置,而一套150吨的正规碱回收装置整体投资即需5000万元以上,小型造纸企业根本无力承担。
  四是管理难度大。由于绝大多数造纸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均不符合规定要求,致使污水难以稳定达标排放,更有部分企业为节省污水处理费用,时常关停污水处理设施,大量偷排污水。

  三、对造纸产业的结构调整意见
  造纸产业是重点污染行业,需要设置生产规模和技术标准门槛,以促使企业改进技术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鉴于我省目前造纸行业企业数量多、整体规模小、对水环境破坏严重的实际状况,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要求,对渭河流域造纸产业进行全面的结构性调整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渭河的环境容量,通过结构调整和治理整顿,压缩造纸产业总规模,重点减少全化学制浆造纸企业生产能力,使渭河流域造纸企业总数下降,水资源及能耗下降,纸制品质量档次提升,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具体措施是:
  (一)实行总量控制和规模限制,严格项目环评审批。
  按照国家对渭河流域地表水质标准要求,要实现渭河出境水质为Ⅳ类,渭河的环境容量必须控制在7万吨COD以内。因此,对造纸企业总规模必须坚决予以限制。今后,省内所有新建造纸项目及现有造纸企业的改扩建,一律由省级有关部门负责审批,严格“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以杜绝新污染源产生。“十一五”期间,原则上不再批准开工建设新的造纸项目,尤其是全化学制浆造纸项目。
  (二)严格规范化学制浆造纸企业污水处理设施。
  鉴于3.4万吨以下的化学制浆、半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其产生的利润不足以支撑正常运行污水处理设施,难以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必须进行清理整顿。2006年底前,3.4万吨以下的全化学制浆、半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必须全部关闭。3.4万吨以上的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必须在2006年底前开工建设符合环保规定要求的碱回收装置并在2007年底前建成。经省级环保部门验收后方可投入运行,逾期未建成的一律予以关停。3.4万吨以上的全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在2005年底已经动工建设简易碱回收装置的,须在2007年底前建成符合环保规定要求的碱回收装置,并保证在此期间污水实现稳定达标排放。该类企业凡在一年内5次抽查监测废水未达标或有其他环境违法行为的,坚决予以关停。对于不造纸只售浆的爆破制浆企业也要予以关闭。对符合规模的半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要求,采用生化法处理废水,禁止使用纯物理法和渗坑处理,确保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该类企业将予以关闭。
  (三)调整废纸造纸企业规模,推广“零排放”技术。
  在废水确保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允许2万吨以上的废纸造纸企业继续生产;对2万吨以下的废纸造纸企业全部予以关闭。现有2万吨以上、3.4万吨以下的化学、半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在改用废纸造纸并拆除其化学制浆设备设施后可恢复生产。2007年底前,渭河流域保留的规模以上无脱墨废纸造纸企业必须逐步改进污水处理工艺和设施,全部实现“零排放”。
  (四)科技攻关,实行清洁生产,走循环经济之路。
  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不断创新造纸制浆工艺和治污技术,走循环经济道路,努力变废为宝,降低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全面提升纸制品的质量和档次。同时,要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
  (五)明确责任主体,加大监管力度。
  沿渭6市(区)政府做为渭河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切实抓好辖区内造纸企业的管理工作。2006年8月底前,省环保局将会同省监察厅等有关部门,对属于必须淘汰关停的造纸企业执法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将结果报告省政府。对未按规定关停造纸企业、违反规定审批和私自新上造纸项目、环境执法不作为等行为,要依据监察部、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严肃追究有关市、县政府和环保部门领导及企业法人的责任。
省环保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工交办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07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