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条例

状态:失效 发布日期:1994-11-22 生效日期: 1994-11-22
发布部门: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布文号: 闽人大常[1994]29号


    第一条    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中等职业教育是指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中等技工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教育。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规划,改革办学体制,在政府统筹管理下,逐步做到主要依靠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举办,或者由社会各方面和公民个人联合举办中等职业教育。
  积极发展和扶持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
  鼓励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外籍团体及国外友好人士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在本省捐资办学或合作办学。


    第四条    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和行业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社会各方面参与,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管理体制。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指导本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进行学历教育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管理。
  人事、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职业资格评价、鉴定工作,并指导就业。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中等技工学校。
  计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教育、人事、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人才需求预测,制订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编制年度招生计划。


    第五条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按需施教,灵活多样,产教结合,注重实效。
  对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评估制度。


    第六条    中等职业学校以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年为主,学制为二至四年;经省教育或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年,学制可为一至二年。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培训中级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职业高级中学培养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中级技术工人和其他从业人员。
  中等技工学校培养中级技术工人及其他从业人员。


    第七条    开办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明确的培养目标;
  (二)有与教学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三)有与教学、实验、实习相适应的实验仪器设备、实习场所和图书资料;
  (四)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校舍和场地;
  (五)有经费来源。


    第八条    中等职业学校的开办、撤销及专业设置和变更的审批权限:
  (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由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中等技工学校由省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三)职业高级中学由所在地的市(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九条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管理工作。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逐步增加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每生平均的公用经费应逐年增长,其标准由省人民政府制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应当安排一定额度的补助专款,用于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以及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第十一条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缴费上学制度。学校可以按省财政、物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学杂费和培养费,各级财政不得因此减少财政拨款。办学单位可向用人单位收取培训费,其数量和支付方式由用人单位与办学单位商定。
  学校收取的培养费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支出。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中等职业学校创造利用国家和国际信贷的条件。
  各级财政、金融、信贷部门应根据国家财政、金融、信贷的方针、政策,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周转金、信贷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校办产业。


    第十三条    中等职业学校建立生产实习基地,兴办校办产业,开展社会服务,在税收上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


    第十四条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由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教学辅助人员组成。
  前款规定的教师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有关任职资格,享有并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关联法规    

    第十五条    省教育、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基地,确保师资来源。
  分配给中等职业学校的高等院校毕业生,任何单位不得截留。


    第十六条    师范院校、教育学院及其他高等院校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任务。


    第十七条    中等职业学校的主管部门可从科研、企事业单位和联合办学单位选调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可按有关规定向社会招聘教师。


    第十八条    省、地(市)有关部门应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干部的轮训、进修制度,学校应当有计划地选派教师进修、培训。


    第十九条    中等职业学校的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教师职务评审、考核、评聘制度,具备条件的,可成立相应的教师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


    第二十条    各地(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中等职业教育服务机构,承担教育教学研究、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等工作。


    第二十一条    在中等职业学校接受学历教育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的毕业生,发给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毕业证书;需要进行职业资格评价或鉴定的专业(工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由学校组织或直接向人事、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机构申请进行评价或鉴定,合格者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二条    中等职业学校经人事、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建立职业资格评价、鉴定机构。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社会各行业必须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原则。
  用人单位招收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中级技术工人或其他从业人员时,应当首先从专业对口或相近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聘)用。


    第二十四条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原则上自主择业,自谋职业。人事、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引导毕业生通过人才、劳动力市场就业。
  国家任务招收和定向培养的毕业生,应当服从国家分配;与用人单位签订委托培养合同的学生,毕业后按合同就业。
  对自谋职业的毕业生,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承包土地、获得生产资料、领取营业执照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二十五条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按有关规定报考高等院校。部分优秀毕业生可由学校推荐、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经有关考试合格后选送到专业对口的高等院校。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下列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二)办学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中等职业学校;
  (三)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校长、教师及其他人员。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教育或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给予处罚:
  (一)未经批准办学的,责令其停办,并没收其非法所得。
  (二)滥发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对其主要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省财政、物价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超额向学生收取学杂费和培养费或职业资格评价、鉴定费用的,由财政、物价行政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退回超额收费部份,情节严重的,处以超收费金额的10%罚款;对主要责任者由学校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对侵占中等职业学校的校舍、场地、设备、财产,以及干扰破坏学校教学秩序的,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予制止;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联法规    

    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应用解释权属省教育委员会。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87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