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经贸委《四川省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0-06-22 生效日期: 2000-06-22
发布部门: 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共四川省委
发布文号: 川委发[2000]30号

 省委、省政府同意省经贸委拟制的《四川省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现批转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调整工业结构,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实施工业结构调整规划,不仅对振兴四川工业经济,而且对实施四川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全省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以改革为动力,努力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实现四川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年六月二十二日


  四川省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四川经济贸易委员会
  为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工业经济尽快步入良性循环,实现四川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特编制2000年一2005年全省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
  一、工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冶金、化工、医药、建材、能源、轻工、纺织、食品、饮料和军工等比较齐全的工业门类。1999年,全部工业总产值从1980年的185亿元增加到4000亿元,年均递增14.2%;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5%提高到1999年的35%;拳头产品和优势企业的支撑作用有所增强,彩电、名酒、名药、化肥、重轨、大型装备等拳头产品和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地奥制药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和沪州天然气化工(集团)公司等优势企业成长壮大,为我省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四川工业在速度、总量、效益等方面不仅与东部沿海省市的差距逐步拉大,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9年,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42%低7个百分点,全省人均工业增加值只有155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786元少1235先。
  四川工业的差距,从工业结构的角度看,突出反映在:产业结构层次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产品结构档次低,更新换代缓慢;技术结构水平低,装备陈旧,工艺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生产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在所有制结构方面,非国有工业发展较慢;不少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工业结构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而紧迫。
  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省工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有力措施,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等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上取得突破。

  二、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一)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2%;2005年,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2%,达到1999年全国平均水平。
  (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逐步形成水电、电子信息、机械冶金、医药化工、饮料食品等支柱产业。2005年五大支柱产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55%提高到70%。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12%提高到20%。
  ——初步建成水电能源、电子信息、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特种钢、钒钛等新材料、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天然气化工和饮料食品八大工业基地。
  (三)产品结构调整目标。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改造传统产品,工业产品更新换代,形成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
  ——培育壮大长虹彩电、五粮液、半导体器件等5个以上世界知名的拳头产品。
  ——培育壮大应用软件、现代通讯、宽带综合网、单晶硅、名酒、大规格中药注射液、钒钛制品、超临界发电设备、高档旅行车、差别化纤维等50个以上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三位的拳头产品。
  ——培育壮大子午胎、工程机械、内燃机、高档磁材、硬质合金、电焊条、农用汽车、啤酒、软饮料、新闻纸、名牌服装、光纤光缆、高中密度纤维板和墙地砖等50个以上市场占有率居西部地区第一的拳头产品。
  (四)企业技术结构调整目标。
  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提升企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
  ——全省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由目前的国际80年代初期水平提高到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
  (五)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目标。
  择优扶强,抓大放小,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放手发展一大批专业化、出精品、有特色、技术新的小企业。
  ——培育壮大80户以上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和10亿元四个层次的优势企业。
  ——培育发展100户年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的“小巨人”企业。
  (六)所有制结构调整目标。
  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
  ——大力鼓励和积极引导个体、私营、股份合作、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非国有工业经济发展,增加其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
  ——增加国有工业经济的总量,提高国有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

  三、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一)培育五大支柱产业。
  水电业:以国家实施“西电东送”为契机,加快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水电资源的滚动开发。积极鼓励省内用电,发展高耗能工业等,努力开拓市场。
  电子信息业:重点发展数字技术产品、宽带综合信息网产品、通信产品、新型元器件、智能家电、计算机应用软件、集成电路等拳头产品。
  机械冶金业:机械业以提高大型发电设备、重型机械、工程机械、国防军工装备的科技含量为重点,提升产品档次,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冶金业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特种钢的质量,增加数量,加强钒钛、稀土等优势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开发新产品。
  医药化工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和基因技术,研制开发新药,发展医药生化制品和基因制品。积极发展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磷化工。
  饮料食品业:发展名酒、名烟、川莱、肉制品、绿色保健品的生产,提高质量,扩大名品比重。
  (二)建设八大工业基地。
  1.水电能源基地。
  以国家电力公司、三峡开发公司和二滩水电开发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分期建设紫坪铺。锦屏、亭子口、瀑布沟、溪洛渡、向家坝等大型水电站,加快电网改造,提高发电、输电能力,发展上规模的电解铝、黄磷、铁合金等高耗能产品,充分发挥四川电力资源的综合经济效益。
  2.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进一步发展数字化、网络信息化广播电视产品,形成电子元器件产品规模优势,发挥系统集成和软件、信息、服务的潜在优势。
  重点抓好: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自主开发年产100万台数字机频网络产品项目、年产10万台大屏幕背投彩电项目。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建设SMX表面安装器件生产线和SOD323表面安装片式器件等项目,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半导体分立元器件生产企业。四川托普集团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研发计算机应用软件,成为全国主要的软件供应商之一。四川鼎天(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PMC技术投资公司等联合进行技术开发,建成年产30万台家用多媒体系统生产线。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信息产业部10所、30所等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联合计发,建设宽带综合信息网产业化项目,提高有线电视网、通信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成套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四川天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综合服务网络系统,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实现营销方式的现代化。
  3.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
  提高大型发电设备、国防军工装备的科技含苞,逐步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火电、水电、核电设备设计生产能力。
  重点抓好: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在实施超临界锅炉、超临界汽轮机、循环流化床锅炉、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机组、三峡大型水电机组等项目的同时,通过技术引进、合作生产和自主开发,整体形成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设计制造能力。二重集团运用微电子技术、静压技术和数控技术,改造关键设备和炉窑,形成大型冶金成套设备和超临界发电设备铸锻件生产能力。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和模具软件开发,形成100万工时汽车模具生产能力。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具有高新技术的燃气轮机产品。
  4.特种钢基地。
  努力开发新品种,提高特种钢质量,实现进口替代,满足市场需求。
  重点抓好:川投长钢股份公司开发核工业、军工、电站用优质钢管以及工模具钢。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建成热连轧板和冷连轧板镀锌改造项目,并通过重轨生产线和方坯连铸机的改造,使重轨、大型材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钒钛等新材料基地。
  研制开发一批具有高新技术含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钒钛制品,以及焊材、磁材、多晶硅和单晶硅等对i型材料,
  重点抓好: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综合利用钒钛资源,开发钒钛制品和稀有金属产品,通过提质扩能改造,使钛白粉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四川大西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国际先进工艺,形成1万吨药芯焊丝生产线。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宜宾899厂和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建设高档磁性材料生产线。峨眉半导体材料厂完成4-5英寸区熔单晶硅技术改造,扩建年产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含量高、效益最好的多晶硅及单晶硅生产企业。
  6.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适应中药国际化要求,达到基本按GMP标准生产的条件,提高中成药品的技术水平,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重点抓好:国家科技部、中医药管理局和四川省等五部一省共建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区,形成从药材种植、中药研究开发、中药生产到配套服务的产业化体系。成都地奥制药公司研制、开发、生产生物制品和基因制品。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工艺技术,建设现代化中药注射剂系列产品生产线。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阴泰洗液、小儿感冒颗粒、大输液等生产线。四川美大康制药有限公司与华西医科大学合作开发沙棘颗粒、心达康片。华西医大制药厂建设生脉注射液生产线。
  7.天然气化工基地。
  发展天然气化工、磷化工和精细化工,开发石油化工。重点抓好:沪州天然气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一套年产4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装置。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设5个20万吨到40万吨的高效硫基复合肥项目。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年产3万吨甲烷氯化物生产线,形成7万吨生产能力。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将原年产2万吨本体法聚氯乙烯扩建到6万吨。四川龙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增15万吨饲料级磷酸氢钙。
  8.饮料食品工业基地。
  确保白酒尤其是名酒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大力发展啤酒、果酒和软饮料产品,提升烟草产品档次。
  重点抓好: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在巩固五粮液名酒系列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延伸开发果酒系列产品。四川沱牌曲酒股份有限公司建设2万吨高档优质酒的配套技改项目。四川蓝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年产10万吨高中档啤酒生产线。成都卷烟厂引进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生产线,什邡卷烟厂建成年产60万担打叶复烤生产线进一步提高四川卷烟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
  (三)壮大80户优势企业,培育100户“小巨人”企业。
  1. 通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进一步增强80户优势企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见附1)。
  80户优势企业规划投资449.7亿元,建设145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现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890亿元增加到Z005年的2530亿元(见附2)。
  80户优势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按四个等级规划如下:
  ——超过300亿元的企业1户:四川长虹。规划投资9.2亿元,建设4个项目。巩固并加强在全国电子行业技术和规模的领先地位。
  ——超过100亿元的企业4户: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规划投资101.2亿元,建设8个项目,巩固现有重轨、钒钛产品优势,建成全国重要的钒钛和优质钢材生产企业。
  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规划投资15.9亿元,建设4个项目。巩固在全国白酒行业的龙头地位,积极拓展在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磁性材料等方面发展空间。
  四川省电力公司。加大大电网输变电基础设施和农网的改造力度,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参与四川电力资源开发,实现多发增效和西电东送。建设项目20个,总投资70亿元。
  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加快峨眉铁合金股份公司和长城特钢股份公司的技术改造,积极发展高耗能产品,参与四川电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10亿元。
  ——超过50亿元的企业7户: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四川托普集团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鼎天(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国腾通讯有限公司四川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通威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国栋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建设项目23个,总投资22.8亿元。
  ——超过10亿元的企业70户:全兴集团公司、乐山无线电股份公司四川旅行车厂(四川丰田)、绵阳新华内燃机股份有限公司等。建设项目118项,总投资287.2亿元。
  2.培育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通信电缆厂、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等100户“小巨人”企业。
  规划到200年,100户“小巨人”企业建设项目178个,其中技术创新项目94个,技术改造项目84个,总投资109亿元(见附2)。

  四、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工业结构调整要始终坚持“三改一加强”的方针,抓大放小,择优扶强,放开搞活,狠抓落实。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不断加快的形势下,而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要克服因循守旧、无所作为和“等、靠、要”的思想,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开放观念和创新观念,发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不断深化改革,实现机制创新。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在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以市场确定企业发展方向、以市场确定企业技术创新目标、以市场确定企业营销方略。建立健全结构调整成效与经营者报酬紧密联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结构调整的主体。要多渠道筹集结构调整资金,形成利用外资、银行贷款、企业自筹等多渠道的融资机制。
  (三)加快技术创新,推进技术进步。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必须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增加投入,围绕质量、品种、效益,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要着力抓好国家财政债券贴息技术改造项目、国家“双高一优”项目和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附3另发)。继续组织实施四川省技术创新工程,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型企业都要建立国家或省级技术中心。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推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进入企业,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增加技术储备。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广泛吸引人才和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
  (四)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合资合作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必须依托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引进机制、引进管理、引进品牌,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注重消化、吸收和创新。要特别重视与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国际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巩固和发展已有合资合作成果,积极推进新的合资合作。同时,重视对内开放,积极推进东西部合作,搞好“东引西联”,吸引省外尤其是东部的优势知名企业来川投资建厂、开发资源、嫁接改造。改善投资环境,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扩大合资合作领域,提高合资合作水平。
  (五)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工作,从严管理,实现管理创新。强化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提高决策水平,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为结构调整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总结和应用行之有效的经验,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灵敏准确的信息系统,为结构调整提供咨询服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基础管理,狠抓薄弱环节,重点抓好成本、质量和资金管理。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各个环节,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
  (六)发挥地区优势,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加大工作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依法关闭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厂小矿。淘汰工艺装备落后、产品没有市场、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
  (七)实行目标责任制,在落实上狠下功夫。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必须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狠抓落实。各地、各部门、各企业都要把结构调整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做到组织落实、项目落实和资金落实。优势企业要做好结构调整五年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金融财税部门要加强对优势企业、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狠抓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在实施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上,切实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附:1.四川省80户优势企业(2005年规划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名单;(略)2.四川省工业结构调整规划项目表。(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94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