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关于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0-05-29 生效日期: 2000-05-29
发布部门: 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共四川省委
发布文号: 川委发[2000]27号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为四川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初步设想的汇报>的通知》(中发(2000)2号)和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对我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经过反复讨论和认真研究,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四川发展势在必行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艰苦奋斗,四川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但由于地处内陆,人口多,底子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等诸多原因,我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东部沿海省市的差距逐渐拉大。四川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六位下降到1999年第十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9年仅为445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95元,列第二十六位。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看到差距,增加忧患意识和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四川是西部大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人口占西部10省区市的30%,国内生产总值占31%;地处长江上游,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影响重大;是全国优势资源富集区之一,水能资源富甲天下,天然气、钒、钛等8种矿产探明储量居全国之冠,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周边与7个省区市接壤,商品流通量大,全社会消费品零售约占西部地区的三分之一;是多民族省份,有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还是我国三级建设布局和高科技较为集中的省份。加快四川发展,对西部乃至全国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一定要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川加快发展的条件基本具备。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我省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东部地区有了长足发展,有能力加大对西部包括对我省的支持力度。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等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加之我省资源富集,人才众多,科技实力雄厚,市场潜力巨大、有着加快发展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全省8500多万人民具有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巨大的积极性,迫切要求抓住机遇,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我们对加快发展,充满必然的信心。

  二、加快四川发展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21世纪前10年,四川加快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新的跨越。
  经济增长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超过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力争赶上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程度1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1--2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目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较大进展,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目前的25:42:33调整为15:45:40。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较大提高,实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城市化水平力争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2010年达到30%以上。
  生态建设目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5年初见成效,10年大见成效。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流入长江的泥沙量得到有效控制,大中城市空气质量稳定在Ⅱ级,出川江水基本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
  社会发展目标。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赶上当年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达到当年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
  加快四川发展,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打破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勇于探索和创新,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既要谋划长远,制定科学的总体规划,又要立足当前,狠抓落实;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既要有较快的速度,实现新的跨越,又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市场调节与政治调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切实加强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兼顾一般、突出重点的原则,既要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又要有所侧重,集中力量办大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原则,既要争取中央支持,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更要立足自身努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加快四川发展,要努力做好基础建设、生态工程、结构调整、科教兴川、改革开放“五篇文章”。重点抓好稳定发展农业这一基础,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和“四网”改造两大工程,大力抓好交通、水利两大基础建设,加快成都平原和攀西两大地区发展,逐步形成水电、电子信息、机械冶金、旅游、医药化工和饮料食品6个支柱产业。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四川发展的基础。近几年我省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虽有所缓解,但仍不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要围绕经济发展目标,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加大投入,量力而行,适当超前,先行建设。争取再用10年左右时间,使我省基础设施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交通运输。基本形成以公路为重点,铁路、航空、水运、管道协调发展的立项交通运输体系。
   1.公路:全省高速公路达到2000公里,一、二级公路达到1.3万公里。按照“内联市县,外接周边,通江达海”的要求,重点实施“通达、联网、通乡”三大工程。
  通达工程:以打通出川主通道为目标,新建与改扩建相结合,建成或开工建设9条我省与周边省区市连接的高速或高等级公路。重庆方向,建设邻水--垫江高速公路;云南方向,建设宜宾--水富高速公路、攀枝花--田房高等级公路;贵州方向,建设纳溪--大方高等级公路;陕西方向,建设达州--万源铁匠垭高等级公路;甘肃方向,建设广元--姚渡、汶川--朗木寺高等级公路;西藏方向,建设和改造康定--竹巴笼、马尔康--岗托公路。
  联网工程:形成以成都为中心、与市地州连接的高速或高等级公路骨架网,以及市地州之间和市地州到县的二级路网,特别是要加快旅游、国防和少数民族地区公路的改造与建设。重点建设成都--南充、绵阳--广元、成都环线、南充--广安、广元--巴中--达州、雅安--西昌--攀枝花、二郎山--康定、都江堰--汶川、鹧鸪山隧道等项目。
  通乡工程:通公路乡的比重要达到99%,基本实现乡乡通公路。
   2.铁路:以基本实现全川铁路干线电气化,形成内外通畅、优质高效运输网为目标,重点加快襄渝铁路达渝段和内宜铁路电气化工程及内昆、达万、金筠3条在建铁路建设,争取遂渝怀快速铁路遂宁--重庆段、隆纳铁路泸州--纳溪段等项目尽快开工,做好隆昌--广西百色铁路、兰渝铁路的前期工作。
   3.机场:以建设干、支线机场合理布局的民用运输体系为目标,重点建成并配套完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加快建成绵阳、广元、泸州、攀枝花机场,建设九寨黄龙机场,改造达州机场,做好康定等机场的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
   4.水运:重点扩建宜宾港二期等工程,整治江河航道,提高通航能力。
   5.管道:开工建设兰州至成都输油管道工程,支持国家实施天然气东输工程。
  (二)水利设施。继续实行“大中小微相结合、蓄引提相结合、新建与挖潜相结合”的方针,抓紧抓好灌溉工程建设。争取武都、升钟、大桥3个水利二期工程早日立项建设,加快都江堰、玉溪河两大灌区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做好毗河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新增有效灌面300万亩,实现人均半亩以上高产稳产农田。
  为减少长江中下游分蓄洪区的压力和损失,在我省已有40多亿立方米蓄水调节能力的基础上,需新增160亿立方米调蓄库容。争取国家把四川主要江河的控制性水利工程纳入长江流域防洪建设总体规划,尽快分步实施岷江紫坪铺、嘉陵江亭子口、金沙江溪洛渡、大渡河瀑布沟和雅砻江锦屏一级等5座水利枢纽工程,有效拦截泥沙,缓解对中下游的洪涝威胁。同时,搞好重要江河堤防的工程建设,提高防汛保安水平。
  (三)电网、气网、水网和信息网建设。以城乡电网改造为重点,认真抓好“四网”建设。
  电网:基本实现“两改--同价”(农网改造、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与同网同价)和村村通电的目标。经过两年左右的努力,完成全省180个县(市、区)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加快成都等16个大中城市电网改造步伐。
  气网:以提高天然气普及率为目标,加快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管网建设。全省规划普及天然气的县以上城市平均气化率由65%提高到80%以上。
  水网:以基本解决我省城市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问题为目标,加快县以上城市特别是81个严重缺水县城的供水工程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全省县以上城市供水普及率提高到98%,乡镇供水普及率提高到80%,使人民群众吃上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信息网:以建设信息大通道、电话容量翻番、“三网”互联、电子邮政商务四大工程为重点,加快信息网络建设。2005年,全省光缆长度达到10万公里,交换机容量达到2700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900万户,普及率达到21.9%,同时加快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建成高速、宽带、安全的多媒体数据网络,电子邮政商务覆盖各市地州、县(市、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大中城市基本实现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三网”互联,发挥整合优势。

  四、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加快四川发展的根本和切入点。按照建设大生态的思路,重点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污染整治四大工程,努力改善我省生态环境,并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改善作出贡献。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切实抓好天然林管护、林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公益林建设。管护好天然林及其他森林2.88亿亩,造林4400万亩,封山育林1400万亩。
  (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坚决贯彻中央“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对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努力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在抓好300万亩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基础上,争取再退耕还林还草700万亩,共完成1000万亩。
  (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按流域统筹规划,集中成片综合治理。认真实施《四川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100个水土流失重点县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遏制我省长江上游重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控和治理,搞好国土规划和整治。
  (四)污染整治工程。水污染整治,以沱江、岷江、嘉陵江等流域为重点,认真实施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上游水污染整治规划》,抓紧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大气污染整治,突出抓好二氧化硫和酸雨国家控制区的“双控”工作,特别是抓好13个重点市地州的治理。

  五、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是加快四川发展的关键。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我省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整体经济实力,提高经济质量。
  (一)调整农业结构,稳定和加强农业。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稳定基本农田面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重点是搞好三个优化:优化农产品质量,发展名特优产品,2010年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60%以上,“双低”油菜率达到90%以上,优质水果率达到60%以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水产业、林业,2010年畜牧、水产、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培育壮大区域优势产业。切实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提高机械化水平,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和运销,开拓农产品市场,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大力调整和提高乡镇企业,搞好劳务输出,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今后10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
  (二)调整工业结构,加快发展工业。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2005年,全省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基本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十五”达到12%,“十一五”达到15%。通过结构调整,逐步形成水电、电子信息、机械冶金、医药化工、饮料食品等支柱产业。
  水电业:以国家实施“西电东送”为契机,加快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等水电资源的滚动开发,建设溪洛渡、锦屏、瀑布沟等电站。积极鼓励省内用电,发展高耗能工业等,开拓内部市场。近期争取东送120万千瓦,远期外送1000--2000万千瓦,建设国家水电能源基地。
  电子信息业:重点发展数字化技术产品、宽带综合信息网络产品、通信产品、新型元器件、智能家电等主导产品,争取建成以软件、集成电路、元器件为基础的国家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机械冶金业:机械业以提高大型发电设备、重型机械、工程机械、国防装备的科技含量为重点,提升产品档次,建成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基地。冶金业要按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特种钢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加强钒钛、稀土等优势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开发新产品,建成我国重要的特种钢基地和钒钛等新材料基地。
  医药化工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技术,研制开发新药,发展医药生化制品,加快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天然气化工、磷化工、精细化工等,建设国家天然气化工基地。
  饮料食品业:以名酒、名烟、川菜、肉制品、绿色保健品等为拳头产品,扩大名品比重,提高市场占有率,建成国家伙料食品工业基地。
  (三)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快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海螺沟、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西岭雪山、蜀南竹海、剑门蜀道、三里堆、自贡恐龙博物馆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旅游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强化旅游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抓好旅游商品开发。搞好旅游促销。创全国名牌,创世界级旅游产品,努力建成旅游大省。
  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等传统第三产业,加快发展金融、证券、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新兴第三产业。大力培育中介机构和要素市场,推进城市社区服务、农村社会化服务和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第三产业增加值要比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1--2个百分点。
  (四)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实现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川地域辽阔,发展条件和水平差异较大,必须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发展特色经济
  成都平原地区是我省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地区,电子信息、现代医药及生物制品、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水平,发挥好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2010年成都市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攀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富集区,生物、水能、光热、钒钛、稀土等优势资源具备较好开发条件,发展潜力大。要重点抓好水电开发,提高特种钢生产水平,搞好钒钛、稀土综合利用,综合开发国土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发展速度要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尽快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民族地区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要加大支持力度,建设一批能增强经济实力、有效益的造血型重点项目。突出抓好特色农牧业,生态工程,基础建设,旅游、优势矿产和水能资源开发,以发展教育为重点,加快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力争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
  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是我省农业资源、天然气资源、人力资源等较丰富的地区。要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提高商品粮、商品畜禽和水果等农产品的优质品率和加工深度。要加大工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开发利用天然气等优势资源,发展饮料、食品、轻纺、化工、建材等特色产业。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拓劳务市场,扩大劳务输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力争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五)调整城乡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搞好城市发展规划,提高特大城市的现代化水平,积极培育大中城市,大力发展小城市,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完善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户籍、土地、城市用工等政策,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集聚,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形成以特大城市成都为中心、绵阳等8个大城市、16个中等城市和33个小城市以及1000个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

  六、坚持科教兴川,加快人才培养
  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加快四川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把发展科技教育和培养使用人才放到突出位置,为加快四川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加强科技创新。重点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核应用技术、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效节能和环保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推进应用型科技机构转制成为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鼓励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加强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落实技术入股等优惠政策,大力培育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办好成都、绵阳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德阳、乐山、自贡3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在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孵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尽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继续推进义务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2010年全省城镇和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5%以上。搞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加大对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大学科技产业园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三)积极开发人才资源。努力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大力培养和起用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和各类高素质人才。用事业、感情、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推进人才的市场化配置,规范人才的合理流动。通过实行优惠政策,采用灵活方式,拓宽智力引进渠道,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包括海外留学人员参加四川的开发和建设。

  七、继续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
  改革开放是加快四川发展的强大动力。要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努力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走出一条有四川特色的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一)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以国有企业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全面实施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有进有退,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厂务公开。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深化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财税金融要为加快四川发展服好务。逐步建立起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族地区和其他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统筹政府可支配财力,集中预算内外资金办大事。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促进公平竞争。积极探索建立面向市场的投融资机制,采用国际通行的筹融资方式,加大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力度,把国家投资与社会融资结合起来,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各金融机构要搞好重点建设项目的论证评估,调整信贷结构,积极组织资金,加大信贷投入。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银行和企业间的协调,建立新型银企关系。
  (三)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体系,保障外商合法权益。以企业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国外知名公司,加强重点引资项目的工作。在积极利用国外长期优惠贷款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努力扩大外商投资领域,放手采用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出让企业股权、转让特许经营权等多种形式,更多地直接吸引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推进对外投资,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支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成套设备、钒钛产品和纺织、服装等优势产品出口。引进利用外资、外贸出口及海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年均增长速度都要达到10%以上。加大对内开放力度,搞好“东引西联”工作,主动出击,特别是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多形式、多渠道、宽领域地引进国内优势企业的项目、资金、品牌、技术和人才,互惠互利,共图发展。建设好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使之成为对外对内开放的窗口。

  八、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保持社会稳定,是加快四川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加快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一)确保民族地区稳定。民族地区的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个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团结依靠各民族群众,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坚持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加快藏区牧区“人草畜三配套”工程建设,改善彝区生产生活条件,对不具备生存条件的群众有计划地实施移民脱贫工程,使民族地区在加快发展、改善生活中保持稳定。
  (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等各种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认真落实农民合理负担定项限额的政策,严禁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严禁虚报农民收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错误做法,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和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认真抓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规范的农村税费制度,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三)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保障线”制度,努力做到制度建设到位、资金到帐、保障到人。积极开拓就业门路,搞好职业培训,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大力发展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逐步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服务社会化、完善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执法,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强化社区管理,开展群防群治。制止金融“三乱”,妥善处理各种基金会、非法集资和发行债券的问题。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解在萌芽状态。

  九、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加快四川发展,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为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法制保障。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提供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在全省范围广泛深入地开展“西部大开发,四川怎么办?”的大讨论,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机遇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自我封闭、“小富即安”等思想,发扬“敢为天下先”和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分调动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和驻川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的积极性,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形成人人为西部大开发贡献智慧和力量的生动局面。城市、农村、各行各业和各级机关要根据自身特点,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宣传部门和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宣传水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扩大四川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文艺、出版单位要努力繁荣创作,多出优秀作品,振奋锐意进取的精神,激励昂扬走上的斗志。
  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制定规划、研究政策、论证项目等,都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特别是专家意见,实行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尤其是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加快四川发展的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把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十、加强领导,把加快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加快四川发展,必须加强领导。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加快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和头等大事,集中精力,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检查,保证加快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包括领导分工责任制、重大项目责任制。要实行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和重大项目的顺利进行。
  当前,根据国家部署和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要尽快制定四川加快发展的总体规则和专项规划,研究制定促进发展的政策。同时抓好项目启动,选准选好重点项目,成熟一个,启动一个,为加快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今年要开工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在建项目建设,保质按期竣工一批项目。
  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各级党组织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和“要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据利益的忠实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简机构和人员,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各级领导班子要按照新形势的要求,努力建设成为政治上强、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政勤政的领导班子。
  各级领导干部要振奋精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要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工作使出最大力气,工作成效达到最高水平。要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多深入实际,多调查研究,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大事、抓主要矛盾上,不断提高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能力。要“严”字当头,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从严治企,敢于抓管理,善于抓管理,切实解决普遍存在的管理松懈、纪律松驰、秩序混乱等问题。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紧密结合当地和本部门的实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制订切实可行的规划和目标。要找准切入点,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取得新突破。
  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百倍的责任感和万分的紧迫感,为加快我省发展、实现新的跨越而努力奋斗。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8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