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关于印发《佛山市人才队伍建设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1-07-27 生效日期: 2001-07-27
发布部门: 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佛府[2001]053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佛山市人才队伍建设第十个五年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佛山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佛山市人才队伍建设第十个五年计划
  “十五“时期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整体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增创发展新优势,制定佛山市人才队伍建设第十个五年计划。
  一、“九五“回顾
  “九五“期间,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来抓,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起一支能基本满足我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管理体制正在形成,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人才队伍的基本状况
  本计划所指人才是指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员。
  至2000 年底,我市人才队伍预计达20.85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27 %,占职工总数的42.99% ,高于国家提出的目标。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48 万人,年均增长6.79% ,公务员中人才队伍1.37 万人。人才队伍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全市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15 人,高于“九五“计划提出的目标15% ,研究生学历以上的1658 人,高于“九五“计划提出的目标30.45% ,本科4.11 万人,高于“九五“计划提出的目标5.66% ,大专6.88 万人,高于“九五“计划提出的目标2.69% ,中专7.17 万人,高中及以下2.52 万人,其中具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占人才总数的53.51% ,略高于国家提出达到50% 的目标。人才队伍中,具副高以上职称的有4811人,中级职称的有3.95 万人,初级职称的有14.3 万人,高、中、初级人才比例是1 :8.2: 29.7;人才在产业的分布状况,第一产业人才占人才总量 1.18%,第二产业占29.57% ,第三产业占69.25% ,呈三、二、一排序,第三产业人才优势明显。
  从1996 年到2000年,引进人才总数约 5万人。1999 年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颁布后,加大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较好地促进了人才队伍层次结构的改善。
  引进本科以上毕业生一览表
    年度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合计
    毕业生(人) 博士   2    6    7    8   10    33
          硕士  108   73   69   100   110   460
          本科  2526  2603  2684  3417  3714  14944
    年度累计      2636  2682  2760  3525  3834  15437
    1、公务员队伍
    1998年,我市初步建立起国家公务员制度,国家公务员的单项法规全面实施,
  激励和竞争的用人机制逐步建立,公务员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公务员中大专以上学
  历占总数63.53%,高于市人才队伍的平均水平。
    至2000年底,全市国家公务员及各类机关工作者共17173人,其中具有中专
  及以上学历的13681人。其结构如下:
    (1)专业结构:
  专业项目 各类管理专业 工农医等自然科学专业 外语专业 文科专业  总计
  人数     2662       3725       160   7134  13681
  比例(%)  19.46       27.23       1.17   52.14   100
    (2)年龄结构:
     年龄 55岁及以上  46-54岁  36-45岁  35 岁及以下   总计
  项目
  人数      1042     3026    4656     8449    17173
  比例(%)    6.07     17.62    27.11    49.20     100
    (3)学历结构:
     学历 研究生  本科  大专  中专  高中  初中及以下  总计
  项目
  人数     255   2727  7927  2772  2875    617    17173
  比例(%)   1.49   15.88  46.16  16.14  16.74   3.59
  100
    2、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市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学历层次
  不断提高,高、中级人才持续增长,结构不断完善。预计2000年底,全市专业技
  术人员达19.48万人。其结构如下:
    (1)学历结构
    本科以上学历的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0.39%,高于我市“九五“规划预测
  17.92%的目标,也高于省规划提出19.33%的平均目标;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
  12.94%,比我市 “九五“规划中2000年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16.37%降低了近四
  个百分点。其状况和增长速度如下:
        年度比较 1996年(万人) 2000年预计数(万人) 年均增长率(%)
  学历类别
  博士研究生      22人        115人       51.21
  硕士及研究生     0.07         0.13        16.74
  本科         2.19         3.83        15.00
  大专         3.93         6.09        11.57
  中专         5.57         6.90        5.50
  高中及以下      3.22         2.52        -5.94
  合计         14.98        19.48        6.79
    (2)职称结构
    高、中、初级人才比例是1:8.2:29.7,其状况和增长速度如下:
      年度比较 1996年(万人) 2000年预计数(万人) 年均增长率(%)
  职称类别
  高级         0.34       0.48         9.00
  中级         2.50       3.95        12.12
  初级         11.54       14.30         5.51
    (3)产业分布结构
    三大产业中人才的分布比例是1:25:59,其状况如下:
      年度比较      1996年       2000年预计数
  产业类别      人数(万人) 比重(%)  人数(万人) 比重(%)
  第一产业      0.24     1.61     0.23     1.18
  第二产业      4.89     32.64     5.76     29.57
  第三产业      9.85     65.75    13.49     69.25
  合计       14.98    100     19.48     100
    3、经营管理人员队伍
    “九五“期间,我市逐步形成一支适应企业制度多元化和微观经济管理的企业
  经营管理人员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其学历结构如下:
       学历  博士  硕士及研究生  本科  大专  中专  高中
       小计
  指标
  人数   46225   7     22     3486  13838  17260  11612
  比例(%) 100  0.015   0.048     7.54  29.94  37.34  25.12
  (二)高层次人才的发展
  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人才宏观管理,对高层次人才实施工资外津贴、房补和设立“绿色通道“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使高层次人才队伍发展迅速,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在高层次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 78.5%,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9.17% ;年龄结构分布比较合理,高层次人才中55 岁以上的只占31.16% ,年轻化进程加快,年龄“断层“初步缓解。
  1、专家队伍的壮大
  “九五“期间专家队伍增长了20.20% ,总数已达119 名,其中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4 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 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6 名,市管专家38 名。专家队伍逐渐向开拓高技术、创造高效益和年轻化发展,他们是专业领域技术和学术的带头人,在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管理中,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2、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建立
  1995年我市和国家人事部共同创建了佛山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在全国率先探索以城市为单位开展企业博士后试点工作。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抓住我市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时机,认真做好研究课题立项和挑选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工作,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开展企业博士后工作,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目前,我市共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13名,1996-2000年共有28名博士进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工作站已成为我市争夺高层次人才的一个制高点,成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一个基地,为全国开展企业博士后试点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高层次人才资源库的建立
  1998年我市建立高层次人才资源库,实行动态管理,更新频率高,目前是我市高层次人才资料全、信息量大、反应快的资源库,为及时了解、分析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数量、专业和年龄结构、素质提供重要依据。
  (三)多形式的人才引进工作和合理的人才资源配置
  1、“九五“期间,我市各级人事部门采取积极措施,不断创新引进人才的方式,吸引各类人才为我市经济建设服务。除调动方式外,还采用以下方式:为事业单位接收硕士及以上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国内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开辟“绿色通道“,为其本人及家属提供各种优惠;为博士后人员提供发展空间,争取更多出站博士留在佛山工作;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通过创造一个局部优化、适合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环境,吸引国内外人才来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特聘工作证》制度,特聘人员在聘期内享受我市同类人才的待遇;多渠道、全方位地引进人才,每年都组织招聘团到各地招揽人才。“九五“期间引进人才数约 5万人,年均引进人才约1 万人,在引进人才的总量中高级职称405 人,中级职称2732 人;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4.08 万人;引进第三产业人数达2.39 万人,占引进人才总数的48.4% 。
  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适应多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市积极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不断探索人才流动的新机制。全市各级人才智力市场硬件和软件建设并重,积极开展人才求职、招聘、流动、大中专毕业生推荐就业、人事代理、智力成果中介等服务,较好地发挥了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同时,努力提升人才市场的档次,建立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改善对中高级人才的求职、招聘服务;建成珠三角联合人才网,实现网上人才求职招聘和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初步实现原来单一的有形市场向有型和无形市场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人才市场体系。
  3、进一步加大引进国外人才智力工作的力度,吸引外国专家和留学人员来佛山工作。“九五“期间应聘到佛山工作的国(境)外专家 605名,留学人员99 名。为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进行科研成果转化,1997 年我市建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对来创业的留学人员提供享有开发区税收、金融、信贷、进出口、项目基建用地、项目扶持、生活定居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进入创业园的留学人员企业 3家,全市留学人员创办和管理的企业有 5家。围绕我市高新技术和“三高“农业的关键项目,实施了国家立项引智项目 52项,获得国家资助款88.97 万元人民币。在引进的国(境)外专家中,1 名专家获国家友谊奖,9 名专家获省“南粤友谊奖“。成功举办首届佛山友谊奖颁奖大会,10 名专家荣获“佛山友谊奖“。
  (四)蓬勃发展的干部培训教育事业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领导关于“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指示,“九五“期间,开展了公务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适应性培训教育和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公务员队伍先后开展了初任、任职培训、年度考核中被定为基本称职、不称职人员的离岗培训以及普及计算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课培训,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科研攻关、引进技术设备与考察相结合;请进来与派出去相结合;专题讲座与系统深造相结合等形式,落实每个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学习不少于 100个学时的要求。还为近1.2 万名的军转干部、大中专毕业生、人事干部举办了上岗前培训,并与高等院校合办学历班、证书班,共 1.1万人次参加学习。
  1998年,对全市继续教育基地进行了审核认定,先后确定了 27家条件较好、管理较完善的培训教育机构为市级继续教育基地,初步形成了以佛山市干部学校为主体,包括市、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培训中心在内的继续教育施教机构网络。
  (五)存在问题
  1、人才队伍虽然能基本满足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与“科教兴市“战略要求仍存在差距,主要是人才队伍总量仍然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分布失衡,复合型人才缺乏,制约了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人才结构以及分布不够合理。传统产业的人才较密集,高新技术产业、新兴行业的人才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集中在教育和卫生部门,直接从事技术开发的人才较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高、中、初级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
  3、人才的分配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市虽然按照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利益共同的激励机制,通过创新引进人才的方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但落实还不到位。主要是宣传的力度不够,用人主体的观念还有待转变,人才评价机构还不够健全,评价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使新机制的实施受到影响。
  4、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加上科研实验设备档次低、地区内专业配套差、科技人员再提高机会少等因素,使人才队伍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制定人才队伍建设“十五“ 计划要坚持以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贯彻实施“三大“战略,以发展为主题,以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目标统揽全局。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工作自身发展规律,在总结我市人才工作“九五“计划期间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现阶段人才工作特点,科学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突出规划的指导性、战略性、政策性。明确提出我市人才队伍“十五“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重大政策措施。
  (二)基本原则
  1、编制人才队伍建设“十五“计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配套、相适应,并为佛山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人才智力保证。
  2、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高层次和急需人才培养为重点,以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为目的,推进人才管理体制创新和人事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加快人才资源开发进程,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3、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高素质社会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高素质职业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加快培养高层次、高科技优秀中青年创新人才。
  4、人才资源开发要突出整体性,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以保证人才资源总量、素质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适应。

  三、发展目标
  (一)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预测
  2000年我市 GDP(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948 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1.3% ,“九五“期间年均递增13.1%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5 % 。预测“十五“期间GDP 年均递增9%左右,到 2005年人均GDP 达到39700 元,折合4780美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0% 以上;第三产业的比重48% 。到2006年人均 GDP达到43400 元,折合5230 美元,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人才总量的增长速度
  按照人才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根据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做到努力增加数量,大力提高素质,合理调整结构,实施科学配置,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形成一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规模宏大、配置合理、结构优化、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十五“期间,我市GDP 年平均递增9% ,到2005年,全市人才总量达 26.23万人,人才总量平均每年增长5% 。
  (三)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
  1、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发展目标
  国家公务员队伍要围绕建立 “ 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 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和强化考试录用,通过严格实施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培训考核制度,在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上下功夫,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形成激励和约束的机制,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在市场经济、全球经济、知识经济条件下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处理政府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至2005年,公务员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十五“期间市直机关公务员中45岁以下的中专(含中技)、高中、初中及以下人员要全部取得大专毕业学历资格。到“十五“末期,市直机关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公务员应不低于 88.3%,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所占比例达到 40%,研究生学历不低于5.1% 。
  全市公务员队伍平均大专以上学历文化程度不低于 70%,本科学历不低于30% ,研究生学历不低于2% 。公务员队伍进一步年轻化。
  2、专业技术人员建设的发展目标
  建立一支适应我市现代企业制度和高新技术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至 2005年,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达24.86 万人。重点抓好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队伍建设,继续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 尤其是学科、项目和技术带头人。积极培养年青的优秀科技人才,使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年轻化, 55岁以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逐步减少。
  (1)学历结构
  为保证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市人才的学历结构需要得到不断的优化。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数量大幅增加,所占比例逐步提高,中专学历人才数量增长渐慢,所占比例持续下降,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才数量及其所占比例大幅下降。根据预测,应达到如下结构:年份 总数 指标 博士  硕士及研究生  本科  大专  中专  高中及以下
    (万人)    (人)    (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2000 19.48 人数 115    1288    3.83  6.09  6.90   2.52
       比例(%)    20.38       31.26  35.42  12.94
  2005 24.86 人数 200    1813    6.04  8.13  8.41   2.08
       比例(%)    25.10       32.70  33.83  8.37
    (2)职称结构
    合理调整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提高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到 2005年,
  高、中、初级比例达到1:7.4:20.8。结构如下表:
  年份 总数(万) 指标  高级(万) 中级(万) 初级(万) 大中专毕业生未定资格
  (万)
  2000 19.48  人数  0.48   3.95   14.30       0.75
        比例(%) 2.46   20.28   73.41       3.85
  2005 24.86  人数  0.82    6.07   17.07       0.90
        比例(%) 3.30   24.42   68.66       3.62
    (3)产业分布结构
    稳定和发展农业科技人员队伍;改善第二产业人才专业结构,加快主导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人才开发,提高人才素质;大力增加第三产业人才数量,
  重点开发电子信息服务业、旅游业、中介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方面的人才。如下
  表:
       年度比较      2000年          2005年
  产业类别       人数(万人) 比例(%)  人数(万人) 比例(%)
  第一产业        0.23    1.18      0.24     0.95
  第二产业        5.76    29.57      6.88    27.67
  第三产业        13.49    69.25      17.74    71.38
  合计          19.48   100       24.86    100
  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
  建立起一支懂业务、善管理、作风正、熟法规、业绩好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突出抓好大集团和骨干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大胆起用一批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知识丰富、具有创新精神、经营管理能力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优秀年轻人才。
  (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的发展目标
  加强对佛山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每年保持在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达到12-15人。充分利用博士后工作站的优势,结合佛山的实际需要,到 2005年,我市具博士学位人员达200 人。大胆探索在不同体制、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博士后工作,进一步密切企业、院校、工作站三者的关系,促使产学研结合。在此基础上适当扩大规模,突出群体优势,增强我市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发展情况如下表 :类别 博士总量(人) 企业引进博士后数(人) 每年在站博士量(人) 博士年均增长率
                                 (%)
  年份
  2000   115       28          13      51.21
  2005   200       60          20      11.70
  (五)人才市场建设的发展目标
  根据知识经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整人才结构,加快知识更新,提高整体素质,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1、建设现代化的大人才市场体系,通过适度调控,在珠三角联合人才网的基础上,形成辐射范围更广,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市场网络,形成社会化、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广辐射、高效率的人才供需信息服务体系,使人才资源信息成为全社会共享资源;完善佛山市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为经营管理人才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促使更多的基本技能扎实、懂技术、懂经济、能跟踪技术发展前沿、能驾驭市场、富有创造才能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市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服务;完善佛山市人才市场体系中高层次人才服务功能,专门为高层次人才的流动、求职和为用人单位引进、招聘高级专家、技术带头人等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2、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强人才评估机构建设,科学制定多行业的测评标准,大力推广人才测评技术,使人才测评技术在社会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3、加强人才市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市场行为,保证人才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有序进行 ,使人才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真正发挥其基础性作用。
  (六)人才培训计划
  公务员队伍培训计划
  建立制度化、正规化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研究公务员成长规律,按照公务员职业发展方向和素质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培训。
  (1)研究制定和完善公务员培训的规章制度;全面开展规范化、制度化的公务员培训,推进教学改革,实施效益评估。
  (2)开展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凡晋升处、科级领导和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都要分别参加任职培训;全面开展新录用公务员的初任培训;继续开展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并适时开设新科目。
  (3)“十五“期间,45 岁以下公务员达到省规定外语中级水平的应有50% 。市直机关应有30% 公务员通过国家的四级外语考试,电脑使用能力达到初级水平。
  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
  根据人才结构的调整,突破传统观念的局限,将培训领域由公有制单位拓展到非公有制单位,针对不同类型的非公有制单位的特点和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主动做好继续教育服务工作。继续实施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为主要内容,以企业为主要领域,以开发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创造力为目的的继续教育,结合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升级换代,结合高新技术创新与普及,结合科技成果推广与运用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环境保护、旅游等新兴产业紧缺人才及交叉学科人才,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十五“期间,完成继续教育学时和专业培训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递增 5%以上,到2005 年,继续教育受训率达80% 以上,其中非公有制单位人员的受训率应达到60% 以上。提高学历层次,促使继续教育向产业化发展。
   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培训计划
  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重点提高大中型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好、懂经营、会管理,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十五“期间国有集体和公有控股企业 45岁以下的领导人员和40 岁以下的其他管理人员要有80% 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有20% 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四、主要政策措施
  (一)积极探索和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认真抓好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三支队伍的培训。完善以佛山市干部学校为主的多层次的继续教育基地;强化对人才的培训教育,将培训教育情况列入考核内容,作为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考核、晋升、轮岗、评聘(任命)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实行指令性培训与指导性培训相结合,公共必修课与个人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在坚持按需派遣、择优选派、学用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下,积极开展公务员出国培训,适当组织高层次人才到国内外对口部门和单位进行培训,探索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 MBA课程培训。逐步建立起科学化、制度化、网络化的教育管理体系。同时应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增加对基地的投入,及时改善教学设施,逐步扩大网络远程教育,提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培训教育的能力。建立健全培训教育的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培训教育的投入,保证培训教育经费不少于职工工资总额的 2.5%,并根据经济的发展逐年有所增加。
  2、加强博士后工作。增加博士后科技发展基金,积极引导企业增加投入,完善科研条件,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待遇。要选准项目,选准人才,规范管理,保证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的质量。为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创造力的培养,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努力建立有利于博士后培养的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促进博士后创造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博士后的培养质量。加强博士后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深入做好人才挽留工作,完善政策,建立起留住人才机制,吸引更多期满出站博士后留在佛山,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3、完善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体系,使之成为培养和集聚高水平人才的基地。把技术创新放在第一位,强化全社会科技投入,让企业成为科技投入和研究开发的主体,择优扶持大企业(集团),重点办好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行业技术工程服务中心,促使居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重点企业率先成为本行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以期在高新技术领域有更多的突破和创造,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4、制定“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以市政府投入资金为主,把“优秀人才培养工程“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核心来抓。从 2001年开始,培养造就20名50岁左右、专业技术能力达到省内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并在各自学科、专业领域中有一定学术地位和知名度的高层次专家;培养造就300名40岁以下、具有高级职称、在我市主要学科或技术领域中具有较强优势的市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造就 1000名30 岁左右、有较高学历层次、在市内各自的学科或技术工作中,立足本职,刻苦钻研,有培养前途的专业技术人才后备队伍。通过实施“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在我市建立起一支水平拔尖、勇于创新、年龄结构优化、配置合理、符合我市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5、制定实施“佛山市专家管理办法“,完善高层次人才库的建设和运用工作,逐步延伸其社会服务功能,使专家管理工作、高层次人才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轨道。积极组织专家参政议政,充分发挥他们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向的指导和培养,加快培养进度,提高培养质量。继续做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选拔和管理工作,积极做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选拔推荐工作。
  (二)多渠道全方位引进人才智力,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完善人才的分配机制,建立利益共同的激励、竞争、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将专业技术人员的利益和企业的效益紧密地结合起来,支持企业通过股权分配实现知识资本化,深化专业技术人员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制定科技人员所拥有的科技成果、专有技术等作价入股的具体操作办法;继续做好对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优惠政策及实行工资外津贴制度;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建立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促使人才发展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
  2、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人才结构的调整,引导各类人才向国企和各种所有制企业流动,促使大批科技人才转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密切的产学研关系,并以此为技术依托,建立产学研联合企业和基地,促进高新成果产业化。探索多渠道民间融资方式,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机制,帮助人才创业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利用政府为依托,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性发展。
  3、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对人才集聚、调节、辐射功能,形成以佛山市人才市场为主体、辐射各级政府人事部门下属人才市场的高规格、多功能、覆盖全社会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强化人才资源开发服务中心的职能,发挥其在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在提供人才信息咨询、双向选择、招聘调动、跟踪服务、人事代理等方面实行一条龙服务的同时,还可承担组织协调智力交流、人才评价、择业指导、技术开发、技术合作、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实施信息上网工程,不断完善珠三角联合人才网的建设,利用信息化发展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进一步把佛山市人才市场培育成为一个功能完善、运行有序、网络化、规范化的区域性人才市场。
  4、加大引进国内外人才的力度,继续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吸引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为佛山经济服务。大力抓好生物工程、环境保护、新材料、新能源,特别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引进。积极拓宽引进国外人才智力的渠道,贯彻落实《佛山市国(境)外专家管理暂行办法》,发挥海外华人关系网的作用,结合引进外资、技术进行人才智力引进工作,每两年举办一届“佛山友谊奖“,表彰为我市作出突出贡献的国(境)外专家。成立佛山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建立佛山市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制定《佛山市留学人员创业基地管理办法》,明确相应的优惠政策,为留学人员创业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促进留学人员回国开发、转化科研成果;增加回国留学人员开展科研经费资助;修改制定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及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政策,设立引进留学回国人员网站,组织出国招聘团组,拓展引进留学人员渠道,吸引一批掌握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的留学人员和海外优秀专家来我市以多种形式服务工作和创业。积极做好派出培训工作,为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探索组织赴国外攻读 MBA培训班的项目。
  (三)搞活职称评审工作,确保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质量、数量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各项指标的实现
  1、深化职称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建立政事职责分开,政府依法监督,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立与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企业人事制度,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对企业单位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试行聘用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制度。根据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的岗位设置进行分类指导,规范聘任管理,重点实行岗位聘任,完善解聘、落聘人员的安置办法和配套措施。对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岗位,推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
  2、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合理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结构,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的评审方针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通过工作业绩、技术水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来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确保评审质量,对取得突出业绩的中青年人才,要及时破格提拔重用。优化评审委员会队伍,提高评审效率,坚持政策向从事农业、从事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坚持对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实行“四个统一“,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向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建立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人才评价机制,逐步实行在政府人事部门指导下的社会化评价。
  (四)规范对人才选拔、使用、考核制度,构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激励机制
  1、健全用人制度,坚持择优使用原则,建立公平竞争、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坚持和完善党政机关干部考试录用制度,改进考试考核方法。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完善公务员轮岗制度,把轮岗与竞争上岗结合起来,并加强管理监督,逐步形成制度化。
  2、健全人才考核、评估制度。加强人才评估机构建设,科学制定多行业的测评标准,形成专业化人才评价体系。
  (五)建立健全人才法规体系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工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任务来抓,确保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围绕本规划及经济结构、人才结构调整和人事制度改革,开展人才政策的综合调研工作,重点在人员编制管理、国家公务员管理、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人才流动和培养方面出台系列新政策,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人事政策体系,建立起全方位和规范化的人才人事法制监督机制。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7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