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精简和优化教职工队伍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2-07-23 生效日期: 2002-07-23
发布部门: 江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赣府字(2002)26号

  现将《江西省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精简和优化教职工队伍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江西省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精简和优化教职工队伍的意见
  为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障义务教育必要投入,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调整我省农村中小学布局,精简和优化教职工队伍,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根据农村税费改革要求和农村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和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适当减少农村中小学校数量,扩大校均规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程度、教育教学质量和农村教育投资效益,促进我省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基本原则:保证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坚持与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相结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力求精简和高效。

  二、工作目标
  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确定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目标。从2002年开始,用3 年时间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现有的中小学校(以2001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调减10%左右。 同时适当调整农村高中布局,扩大高中在校生规模,发展县城高中。
  加大农村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精简、优化教职工队伍,实现“教师配置优化,用人机制健全,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经费使用依法、节俭、高效”的目标。

  三、实施办法
  (一)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
  1、调整农村小学布局。在坚持小学就近入学原则的前提下,扩大小学服务范围。人口稠密地区每所完全小学施教服务人口在8000人左右,人口比较分散的地区学生上学单程超过4华里的,施教服务人口可调整到4000人左右。积极推动村与村联办完全小学,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一批村小和教学点,对平原和其他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尽可能扩大小学规模。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试办寄宿制小学。对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湖区、库区应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网点收缩造成学生辍学。要通过调整,逐步使平原地区有条件的乡镇中心小学达到每个年级4个班以上,其他地区完全小学达到每个年级2个班以上,每班学生额达到45人左右。
  2、调整农村初中布局。农村初中布局调整要按照“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适度规模办学”的原则进行。一般每所初中施教服务人口在3万人左右。人口较少的乡镇可与邻近乡镇联办初中,或者经批准在乡镇中心小学的基础上举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农村初中要安排居住较远的学生住宿。通过布局调整,使平原、丘陵地区的初中达到18个班以上,每班学生额50人左右,山区、湖区、库区初中达到12个班以上。撤销规模小、质量低、教学条件差的初中。
  3、调整高中布局。高中主要办在县城。每所高中规模应达到36个班,在校学生达1800至2000人。原办在农村的高中,要根据少而精、质量高、效益好的原则进行调整,使每所农村高中达到不少于18个班,每班学生额50人左右的规模。达不到上述规模的要进行合并。
  对于布局调整中撤并的农村中小学的资产,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商其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处理,用于发展当地教育事业。其中调整后空余的校舍等资产,可用于举办幼儿园或学前班、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职业学校以及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也可以扶持社会力量办学,或实行产权置换,所得资金全部用于保留学校或新校舍的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和挪用。各地在调整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农村普教与职教、成教的合理比例和协调发展,要加强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同时,要注意促进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协调发展。
  (二)改革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和内部管理体制。
  1、切实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的编制管理。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农村小学1:23.5,农村初中1:18,农村高中1:16。以上比例是最高控制数,具体实施中,原定编制和人数少于该比例的不再增加。具体实施办法由省编办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另行制定。各地务必严格按照核定的编制,做好核定编制和定员定岗工作,统筹调配教职工,满编或超编的学校不得调入(聘用)教职工。
  各部门、各单位不得占用或变相占用教职工编制。对违反编制规定擅自增加的教职工或占用教职工编制的,要坚决纠正并给予严肃处理。撤销乡镇教育办公室,乡镇只设一名教育助理。
  2、进一步精简和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队伍。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的原则,积极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的教职工任用新机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对未获得教师资格或丧失教师资格的人员,要坚决调离教师岗位。凡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调入学校任教。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合理精简和压缩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确需配备的人员必须实行一人多岗、专兼结合。在2002年内应清理完毕各类“在编不在岗”,包括长期停薪留职人员和借调人员,坚决辞退代课教师,依法辞退不合格教师,压缩非教学人员,清退临时工勤人员。
  3、建立合理的中小学教师流动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分流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并校后超编富余的具有教师资格、适合任教的人员到需要教师且缺编的农村学校任教。建立城乡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城镇中小学教师必须到农村学校任教2年,方可取得评聘高一级教师职称资格。 缺编的城市和城镇中小学接收的院校毕业生,实行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即必须到边远农村中小学任教2年。今后凡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人员,一律实行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禁止聘用代课教师。
  4、依法完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管理制度。 县及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管理职能。改革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校长一般由县及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提名、考察或参与考察,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用或聘任;其他中小学校长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选聘、任用并归口管理。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明确校长的任职资格,建立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机制。实行校长任期制,可以连聘连任。积极推进校长职级制。
  (三)改革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机制。
  1、建立新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 按照义务教育“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县、乡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家规定安排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落实好“三保一制止”,即确保农村中小学编制内教职工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杂费收入全部用于公用经费开支,不得用于发放教师工资、津贴、福利和基建等方面的开支;确保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经费专款专用;坚决制止农村中小学乱收费行为。上级人民政府要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必要投入和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2、建立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由县统一发放的管理体制。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施意见》的规定,实行县级财政统一发放。

  四、具体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搞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注意做好撤点学校所在地干部群众和超编富余教职工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理解和支持调整工作,自觉服从学校布局的调整。
  (二)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中小学布局调整和精简、优化教职工队伍牵涉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巩固提高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的重大举措,是我省农村税费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抓紧部署。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推进学校人事制度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精心规划,稳步实施。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层层建立责任制,签订目标责任状,狠抓落实,切实做好有关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三)统筹规划,认真实施。各县(市、区)要在全面摸底测算,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学校网点布局调整规划、精简及优化教职工队伍的具体实施办法,分别报省教育厅、省编办、省财政厅备案。要搞好试点,抓好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盘。各级教育、编办、财政、计划等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保证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96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