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2-01-30 生效日期: 2002-01-30
发布部门: 江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赣府字(2002)3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江西省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农业科技发展纲要
  (2001-2010年)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省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农产品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全省农村总体上进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新世纪之初,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已成为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在中部地区的崛起,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纲要》。
  一、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一)农业科技迅速发展,传统农业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新的一轮世界性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许多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和组织重大科技行动等措施,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尤其是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并迅速产业化,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带来了农业的新面貌。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农业效益大幅度提高;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带动了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省农业科技发展面临挑战和机遇。在日益激烈的农业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和省份依靠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占据明显优势。我省与发达国家和省份的差距仍在扩大。在这种形势下,我省必须观念创新,要运用产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运用市场手段促进农业的发展,通过广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的科技水平,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农业科技的综合实力,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缩小差距,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二)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这既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也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我省农业要参与国际贸易分工,紧跟世界农业发展趋势,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速农业科技进步。
  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门路,需要建立在更高科学技术水平基础上。
  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提高农村经济实力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提高农业科技实力。

  二、农业科技发展的方针、原则、目标与任务
  (一)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与原则。
  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是:围绕省委提出的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目标,不断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技术跨越,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既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
  农业科技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坚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相结合;坚持科学研究与成果推广、开发和产业化相结合;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吸收、高新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坚持长远和当前、生态和经济相结合;坚持科技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和推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相结合。
  (二)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构建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初步解决我省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主要科技问题,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整体提升我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并在我省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使我省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跃居国内先进行列,促进我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为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为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为提高我省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农业科技工作的战略转变与自身建设。
  农业科技工作要实现战略性转变。按照新阶段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民知识化的发展趋势,农业科技工作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主要追求数量,向既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二是从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主,向为生产、加工、市场与生态协调发展服务转变;三是从以资源开发技术为主,向资源开发技术、市场开发技术和保护建设生态环境技术相结合转变;四是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向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变。
  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机构布局科学、学科设置合理、队伍精干、管理有序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及“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
  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农业科研队伍。重点建设一支优化、高效、具有活力的省级农业科技核心队伍,稳定一批、培养一批学术水平高、业务素质好、能开拓进取,奉献精神强的农业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新阶段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要适应市场经济和效益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形成融技术、物资、市场、信息、服务、中介为一体,农业科研单位、高校和农技推广机构紧密结合,各类民间推广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
  优化配置科技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加速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从大科技、大农业、大市场、大效益出发,按不同生态区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建设、完善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起较大规模的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形成完整的科研实验网络。

  三、“十五”期间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
  '十五”期间,我省农业科技工作要围绕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重点组织实施“六大科技攻关项目”、“五大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建立、完善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园区。
  (一)实施“六大科技攻关项目”,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1?主要农作物良种选育及其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
  以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为重点,加快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开发节本增效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促进种植业生产和产品标准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
  加强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组合)选育技术研究。针对我省的作物种质资源,在大力发展常规育种技术的同时,加强高新技术育种研究与开发,大幅度提高育种技术水平。
  加速优质、高产、专用作物新品种(组合)选育。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需要,按照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的原则,加快有利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
  加强良种快速繁育技术开发,推动良种产业化。开发良种快速扩繁技术,建立完善良种检测标准和技术体系,推动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符合市场需要的、丰富多样的良种。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综合生产技术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研究开发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建立适应不同生态区的生产模式,大幅度提高我省土地生产力水平。
  2?畜禽、水产良种选育及其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
  开展畜禽、水产优良品种选育,疫病综合防治、饲料开发、生产设施设备研制等技术研究,建立健全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推动畜牧水产业标准化生产。加快畜禽新品种(系)的选育与产业化。充分利用国内外遗传资源,采用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加强生产性能强、品质好的畜禽新品种选育,加速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加强畜禽疫病防治技术研究开发。加快开发规模化养殖业的疫病监测和控制技术,减少发病和降低死亡率;加速高效疫苗、新型兽药、疫病基因诊断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加速新型饲料技术及其加工设备研究开发。广辟饲料来源,研究开发蛋白质饲料、农副产品饲料的生产及高效利用技术;应用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等技术,加速研制开发安全、无污染、高效的饲料添加剂;研究开发大型加工设备及成套技术;提高信息技术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水平;建立健全畜禽健康养殖标准体系。
  加快建立新型畜牧业规模养殖技术体系。利用我省草山、草坡丰富的畜牧业资源,研究开发优质饲草引种、高产栽培、青贮及四季供草、补料等配套技术,开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高效低耗畜牧业养殖模式,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加快渔业科技进步,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鄱阳湖及大型水库的大水面,研究开发有效发展水产业的相应技术。大力加强设施渔业技术, 稻田水产养殖工程技术、池塘主(专)养殖技术、大水面增养殖与资源保护技术、优质水产品无公害养殖技术、病害检测与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培育名特优水产新品种(系),加强渔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
  3?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储运技术研究和开发。
  加速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进步,采用“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推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建立优质大米、双低油菜、优质畜禽、蔬菜和果品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主要农产品加工科技龙头企业,实现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大幅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
  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检测技术体系。研究开发主要农产品监测、检测技术与设备,建立农产品加工的质量标准体系;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
  大力开发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与设备。重点开发大米、油脂、肉、禽、果蔬等大宗农产品的贮运、保鲜、加工、包装技术与设备,提高其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研究开发毛竹、湿地松等主要林产品的高效利用技术。
  4?农业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积极开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重点的农业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特别要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我省农业上的应用研究和开发水平,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高技术产业和企业。
  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加强抗虫、抗病、抗寒等基因的标记、克隆与转移技术的研究,加速超级稻、抗虫棉花、抗病虫水稻等农作物新品种(组合)选育,加速超级猪、免疫奶牛、转基因鱼等畜禽、水产新品种(系)培育方法的研究。大力开展动植物转基因和生物安全性研究。
  培育农业生物制品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动物疫苗、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菌剂等生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支持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与产业化开发;支持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与开发。
  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开展信息技术、精准农业的农学机理研究,加强市场信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加快农业信息化、产业化进程,积极推动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入乡进村到户。加速3S技术对农业资源、环境、产量、灾害等方面的监测、预报、预警研究。
  加速工厂化农业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重点开发各类温室设计、环境自动调控、温室建筑材料和节能、节水技术;研制温室小型农业机械与设备;研究温室种苗生产、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等设施农业配套技术。
  5?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技术研究与开发。
  研究天然林保护与恢复、防护林、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培育林业新品种。重点加强生态林、用材林、经济林、竹类、城市绿化林木与花卉新品种选育和快繁技术研究。
  加强森林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天然林保护和退化天然次生林的恢复重建技术研究;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技术研究;加快速生林培育技术研究;强化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加强森林灾害监控、火险预警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加强水土保持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研究丘陵山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平原沙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山丘区水土流失的监测,研究提高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途径,建立全省水土保持地理信息系统。
  加强农业资源有效利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农作物秸杆、谷壳和农林废弃物的无污染利用技术,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研究滩涂、内陆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技术,红壤丘陵草山、草坡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技术。主要开展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健全无公害农业技术操作规程;开展中小企业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大力发展农业病、虫、鼠害防治技术研究;开展对农业生产相关的大气、土壤、水质污染和酸雨监测及治理技术研究,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提高对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御能力。
  6?节水和防洪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针对我省洪灾、旱灾发生频繁、灌溉渠道渗漏严重等情况,研究开发节水和防洪技术。
  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调配水方案,实现地区间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根据不同地区水土资源条件,开发高效输配水系统及调控技术,研究制定主要河流水资源分配方案。
  重点研究丘陵红壤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大力推广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建立节水灌溉技术标准和示范;开发有效的集雨技术、保水技术和保水新材料;开发人工增雨成套技术。
  加强灌区管理自动化技术、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提高我省大中型灌区管理水平。
  完善防汛指挥系统决策支持功能,加强洪水预报、防洪应急预案、工程隐患探测技术和防汛抢险技术研究。
  (二)实施“五大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着力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
  1?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示范工程。按生态区划分,在赣南建立以脐橙、 甜柚为代表的,以种、养、加为一体的“猪-沼-果”高效果业示范区。赣西建立以水稻和两系油菜为主的优质、高产试验示范基地,重点推广水稻、油菜优良品种及轻型高产栽培技术。
  2?丘陵红壤区域中低产田改造与开发示范工程。以吉泰盆地为中心, 建立高丘红壤农业高效利用示范区;以赣东北的红壤改良基地为中心,建立低丘红壤农业高效利用示范区。
  3?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强对生态农业区划、 生态农业机理及因子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建立生态农业产品布局与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建立赣东北有机茶产业带、赣中绿色大米产业带、赣西生态苎麻产业带、环南昌无公害蔬菜产业带以及九江生态渔业产业带。
  4?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工程。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农业高技术, 积极培育农业高技术企业,为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作出示范。应用胚胎移植技术,建立现代化优良种猪繁育基地;采用生物技术,建立新型奶制品加工示范基地;应用组培快繁技术,建立优质高效薯类、优良林木种苗、花卉等繁育生产示范基地。
  5?竹类和木材综合加工利用示范工程。培育以竹木综合加工利用、 丛生竹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建立生态竹林示范基地、经济林木示范基地,重点推广毛竹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优良乡土笋材竹种。
  (三)加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
  跟踪国内外农业科技前沿,以提高我省农业科研、生产综合实力为目标,贯彻“以人为本”的战略,加快农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在“九五”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提高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植物生物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稻遗传与生理重点实验室以及江西省粮油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水平。同时,根据条件,建设一批新的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加强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以任务带动人才培养,加速造就一批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不断提高我省农业科技研究和开发能力。
  (四)加速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示范。
  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现代化的“窗口”和示范点,是新技术开发和成长的“孵化器”。加速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步伐,是我省农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我省实际,要加快建设国家级南昌农业科技园和省级鄱阳湖水产科技园、赣州农业科技园,同时抓紧建设一批市、县级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带动我省农业全面发展。

  四、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能有效地促进农业科技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农民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的结合。提高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农业科技特点和我省农村实际,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逐渐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农村经济信息网络、专业队伍与农民科技组织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以及强有力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
  (一)改革农业科技机构。
  根据农业科技周期长、公益性和区域性强的特点,将农业科技机构分为三类,采取不同的方式支持其改革。
  第一类,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农业科技机构。应逐步转变为科技企业或进入企业,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各级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完善配套政策的同时,加强资金扶持,逐步使有条件的科技机构,如从事种子、化肥、花卉、饲料、农药和农产品加工等技术开发的机构,整体转为企业或进入企业。转制后的农业科技机构仍可通过竞争的方式承担政府的科技任务。
  第二类,服务类农业科技机构。应逐步转变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从事非公益性技术咨询服务的科技机构,如从事农业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单位,可转为企业或进入企业,也可转为中介组织。
  第三类,基础性、公益性为主的农业科技机构。从事农业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农业资源保护等农业基础性工作的单位,如省、市从事农业科技研究以及各市、县、乡镇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专门机构,在优化结构、分流人员、转变机制的基础上,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后,按非营利机构运行和管理。这类机构也要转换机制,其中有面向市场能力的部分,也要放开搞活。
  (二)建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
  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是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础。根据我省实际,建立我省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必须依托省里有关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现有的研究人员、技术力量和技术条件,按照集中、精简、高效的原则进行整合,优化结构,优化人员,逐步形成功能强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体系。
  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从事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的人员队伍。重点培养一批专门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学术带头人,采取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选聘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且掌握农业科学技术学术前沿的优秀人才作为学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同时,优化我省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人才结构,形成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合理的人才结构。
  建立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在深化、提高原有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基础上,根据我省实际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建立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
  (三)建立农村经济信息网络、专业队伍与民间科技组织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
  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引入市场机制和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遵循供求规律,既要发挥农业企业和农民需求的拉动作用,又要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供给的推动作用,以解决农业科技推广的供求瓶颈。
  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行改革。要在坚持农技推广主体公益性质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大力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专业队伍与民间科技组织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切实解决部分推广人员素质不适应和农业生产一线科技力量薄弱的问题。
  实行推广队伍多元化。要在稳定、加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企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组织,支持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充分调动科技机构、大中专院校和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专业人员、农民、企业家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实行推广行为社会化。各级政府要保证推广工作的费用以及推广工作的条件。公益性、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与示范工作,主要由政府支持的推广机构承担,实行低价或免费政策。有市场前景的开发类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农民及中介机构去推广。
  实行推广形式多样化。鼓励推广机构、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协会、企业及农民,以农业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从事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加快农业技术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组织的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和改进我省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允许技术人员参与技术服务、转让、承包的效益分配。
  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农业科技推广的环境,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推动产业化新模式。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逐步以现代企业理念重构农业推广模式,面向市场,组建集团公司式的大型农技推广企业和企业集团,实行产业化经营。
  (四)建立新的农业科技发展运行机制。
  改革科技立项与委托制度,实行招投标制。重大科技项目立项要根据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课题招标、择优委托。?改革经费使用方式,推行课题制。在农业科技总经费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改革经费使用方式。对不同类型的科技机构,采取不同的资助方式,实行课题制。课题的经费,在坚持专款专用的前题下,实行主持人负责制。
  改革科研机构管理制度。要积极探索实行理事会决策制,科学技术委员会咨询制,职工代表大会监督制。在用人上全面推行聘任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决定招聘人员数量。
  改革科技人员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岗定酬、按绩取酬;科技人员可以技术投入和服务等形式参加二次分配;允许科技人员发挥专长,从事兼职工作。

  五、建立强有力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
  拓宽农业科技投入渠道,制定和完善农业科技政策与法规,加强对农业科技的领导,形成强有力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
  (一)拓宽农业科技投入渠道。
  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发展投资体制。各级政府在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同时,必须调动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农业科技,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状况。
  增加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我省农业科技投入要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每年地方财政用于对农业科技投入的经费增长,要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持规模和力度。省直有关部门可根据《江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结合行业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增加科技投入办法。
  鼓励、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企业要将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研究开发工作。鼓励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捐资资助农业科技基金,专门支持农业科技研究、开发、推广和奖励农业科技人员。经有关部门批准,基金会可以用企业或个人冠名。
  (二)制定和完善农业科技政策。
  对科研单位、企业或个人投资开发的、社会效益显著的、知识产权不易保护的农业科研成果,可采用政府后收购或补贴的办法。政府后收购或补贴的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社会力量资助非关联的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研究开发新产品,其资助额可以在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农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可全额计入管理费用。
  转制为企业的农业科研机构,至200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和科技开发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
  对农业科研单位通过农业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按有关规定免征营业税。对直接用于农业科研、试验的进口仪器、设备,按有关规定免征增值税和关税。
  加强金融、税收、保险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加大风险投资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与产业保险制度。金融机构要将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加工、综合开发等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
  (三)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
  拓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领域,保护农业知识产权。农业技术引进工作要科学规划,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学习国际先进的科学方法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扩大国际学术和人才交流。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鼓励和引导留学人员、留居海外的农业科技人员回省工作。
  (四)加强对农业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抓紧制定、完善农业科技政策与法规,建立监督机制,保障农业科技投入,为农业科技创造良好环境。每年抓好几项实用技术的推广,组织几个重大关键课题的科技攻关,办几件为改善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实事。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切实把农业科技放在突出位置,在项目、经费、人才等方面予以倾斜。
  要坚持农业科技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地方和部门共同实施的原则,建立由科技、农业、计划、财政、金融、林业、水利、环保、气象等多部门组成的农业科技协商机制,对农业科技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各级政府要加强宏观决策,做好综合协调和各项服务工作。科技、农业部门要当好各级党政领导指挥农业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的参谋,使我省农业有更快的发展。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62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