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推进“双高一优”农业发展九五年工作要点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5-02-13 生效日期: 1995-02-13
发布部门: 晋城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晋市政发[1995]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全面振兴我市农村经济,加快全市奔小康步伐,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关于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积极推进“双高一优”农业发展的意见》。据此,1995年,我市的农村工作必须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加大龙头企业发展力度,推行区域规模经营,增加投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提高科技含量为手段,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加速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推进“双高一优”农业实现新突破。具体要求如下:
  一、“18118”工程目标和任务
   实施“18118”工程,具体说就是完成十大经济指标,抓好八大生产基地,重点建设十个龙头加工企业,大面积推广十项农业实用技术,改善八项基础工程。
   十大经济指标
   199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80元,比上年增长13.4%;
   粮食总产7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4.7%;
   棉花总产225万公斤,比上年增长25%;
   油料总产150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33.6%;
   水果总产1亿公斤,比上年增长25%;
   蔬菜总产2.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47.1%;
   蚕茧总产325万公斤,比上年增长6.2%;
   肉类总产3.6万吨,比上年增长15%;
   禽蛋总产量1.8万吨,比上年增长5.9%;
   蜂蜜总产850吨,比上年增长6.3%。
   八大生产基地
   1、120万高产高产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基地主要分布在全市六县(市、区)的沁河、丹河、许河、芦苇河流域内的100个乡镇。其中省“双五”工程田65万亩。通过推广高产优质高效多种栽培模式技术,形成区域化、大规模连片粮食生产基地,力争全年粮食亩产达500公斤,保证总产达到2.5亿公斤,用全市50%的粮田拿回70%的产量。
   2、20亩油料生产基地。重点是沁河、丹河两岸的5万亩花生基地。阳城、郊区的10万亩复布葵花基地,高平、陵川的3万亩大豆基地,沁水2万亩地膜覆盖油菜基地。实现总产1500万公斤。
   3、瘦肉型猪商品基地。95年继续完善高平国家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建设,完成郊区省级高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建设,建成两个100头基地母猪种猪场,完成年出栏生猪25万头(高平16万头、郊区9万头),其中瘦肉型猪19万头(高平12万头、郊区7万头)。
   4、阳城、沁水草食畜牧业基地建设。本基地力争在95年完成省级立项,达到年出栏肉牛2万头,羊4万只.要重点发展西门塔尔牛和夏洛来肉用羊、安哥拉毛用山羊。
   5、24个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果品生产基地乡镇。年产果品在要达到0.6万公斤,占总产的60%。
   6、商品菜基地建设。95年度增菜地5000亩,新增朔料大棚300栋。年底累计达到商品菜地基地12600亩,日光塑料大棚785栋。
   7、20个乡镇蚕桑生产基地建设。其中次营、寺头等十个乡镇年产茧要达到15万公斤以上。基地共产燕225万公斤,占总产的72.6%。
   8、沁水十个乡镇蜂蜜生产基地。95年养蜂要发展到1.1万箱,年产蜜40万公斤以上。
   十个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
   肉类龙头企业:市肉联加工厂。
   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市淀粉厂、高平油制品加工厂。
   小杂粮加工龙头企业:郊区格林碧绿豆饲料公司
   果品加工龙头企业:高平夏普赛尔黄梨饮料公司、陵川渴望饮料公司、阳城山芋饮料厂。
   蚕茧加工龙头企业:市端氏缫丝厂、市阳城缫丝厂。
   蜂蜜加工龙头企业:沁水蜂蜜健脑乳厂。
   十项农业实用技术
   1、农业两盖栽培技术。其中地膜覆盖重点在棉花、蔬菜和冷凉山区的玉米等作物上推广,总面积20万亩。其中玉米12万亩,棉花4万亩,其它4万亩。秸秆覆盖技术,重点在玉米和果园推广,总面积20万亩。其中玉米12万亩,果园8万亩。
   2、优种普及推广技术。农作物通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供种体系,使优良品种的更产析换代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全市要建立玉米制种基地1.5万亩,小麦繁育基地2.5万亩,推广“冀谷888”0.8万亩。畜禽优种率要达到50%以上。
   3、经济林综合丰产技术。一是老果园改造,通过深翻扩穴,增施肥料,秸秆覆盖,科学修剪,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改造果园5万亩。二是幼村早果丰产技术,推广10万亩。三是干果综合丰技术推广5万亩,核桃高接换优推广0.2万株。
   4、省力化养蚕技术。要以大蚕活动蚕台育和方格簇两项技术为重点,推广有力化养蚕推广比例达到30%以上,小蚕片立体育推广3万张,大蚕活动蚕台育推广3万张,大蚕活动蚕台育推广4000台,方格簇推广150万片。
   5、生猪实用配套技术。重点推广普及猪的三元杂交及双杂交优质配合饮料,他猪早期补料,生饲干喂,程序免疫,塑料暖圈配套,推广指标20万头。
   6、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全市推广190万亩,其中丰产沟10万亩,机沟播35万亩,精少量播种10万亩,化肥机深施65万亩,秸秆还田60万亩。
   7、病虫害防治技术。在粮食、棉花、森林、果树、蚕桑等主要作物上推广综合防治技术,在畜禽上推广程序免疫和驱虫技术。
   8、容器育苗技术。全市推广5000万袋。
   9、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全市推广60万亩,其中微肥推广面积达到30万亩。
   10、农作物化控技术。全市推广25万亩,其中玉米20万亩,棉花5万亩。
   八项基础工程建设
   1、农田建设工程。一是125万亩高产高效农田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已有120万亩高产高效农田,占到总耕地的42.2%,人均0.6亩,但其中有近半数标准尚不够高,距旱涝保收仍有一定差距。95年除继续加强对现有双高的田的升级达标建设外,要一次到位新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标准有三:活土层达到30厘米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以上,粮食单产稳定在500公斤以上;二是40万亩中低产田中低产田改造工程。通过改造实行模式栽培,平均亩增产粮食50公斤,总增产粮食2000万公斤;三是土地开发复垦工程6000亩。其中开发耕地3850亩,复垦耕地2150亩。
   2、造林绿化工程。一是荒山造林15万亩,新发展经济林6万亩,植树1400万株;二是抓好绿化达标,高平、陵川要取得95年实现绿化达标;三是全市46个乡镇绿化达标。
   3、水利基建工程。一是新增水池1.5万亩,改善水地4万亩,完成废水利用工程22处新增水地0.7万亩,节水面积达到5万亩;二是新修水池123个;三是完成水流域治理12万亩;四是解决3万人口吃水困难。
   4、郭壁供水工程。95年完成三项任务:一是枢纽工程完善、配套、维修;二是完成10公里输水干渠加固、防渗、加盖板;三是完成西线5.8公里输水管道建设。
   5、机械化农业综合工程60万亩。其中小麦生产30万亩,玉米25亩,两茬平作5万亩。
   6、农村电气化工程。94年沁水县已列入全国电气化工程县,要求95年继续完成任务。郊区、阳城、陵川三县(区)要求95年争取立项。
   7、人工影响天气工程。95年重点抓好气象通讯网络建设,新增人工增雨固定作业点8---10个。
   8、十万只蛋鸡工程。95年完成立项,力争开工。
   以上各项任务分县(市、区)指标详见附表。

  二、认真落实五项措施,确保“18118”工程顺利完成
   1、继续坚持主要领导包点包项目制度。实施产业化战略,打好18118“工程攻坚战是一项全面性的大战役,领导亲自包点包项目是保证这一战役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之一。市、县(市、区)两级的五大班子和分管领导都要包一个点或一个项目,通过点或项目上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探索解决的办法,创造、总结新鲜经验,指导全局。
   2、实行扶持政策,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农业生产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自我积累能力差,因此必须实行扶持政策,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1)首先要保证国家各项农业资金足额到痊,不得截留、挪用、挤占,对国家下达的基础工程、基地建设等配套资金要保证按时到位,对农业贴息贷款要保证落到实处。(2)市、县(市、区)两级都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其增长比例要高于上年财政收入增长的比例,农发资金要足额提取,专款专用。(3)对龙头企业要实行贷款贴息扶持,利息优惠。(4)建立风险基金制度。各县(市、区)要推广阳城对农副产品实行风险基金保护政策的经验,都要设一定的风险基金,用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防生产与市场脱节挫伤群众生产的积极性。(5)要充分调动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投入的积极性,每个小康乡村,都要限制非生产性支出,向农业倾斜,农业投资要占到当年生产投资的30%以上。每个小康乡村都要至少兴办一个农业企业,列为小康村验收标准。在增加投入过程中,要深入改革,大力推广股份合作制和建立农村合作基金组织,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机制。
   3、以法治农,保护农业稳步增长,根据江泽民总书记指示:发展农业要靠三靠,还要增加两条,一是靠保护,二是靠工作。实施产业化战略,大力发展“双高一优”农业必须通过法律来保障。要把以法治农以法护农作为各级党委的政府加强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要大力宣传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各项农业法律条例,使农民群众知法、懂法。其次要认真落实各项法规的实施,依靠法律实现“五保”:保障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保护耕地面积,禁止乱占乱批;保护农业环境,提高生态效益;保障农用生产资料质高价低、满足供应,防止伪劣产品坑农、害农;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通过“五保”为我市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实行农科教结合,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1)继续实施市政府1994年《关于在全市实行农科教结合的实施意见》农业、科技、教育等牵头单位要继续抓好十个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20个示范点。(2)进下健全农村科技推广网络,具体要求:一是95年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全部配齐科技副县长县(市、区)长,科技副乡(镇)长、科技副村长;二是加强农科站建设。全市125个乡(镇)要加快和完善农科站建设,逐步充实机构力量,完善各项制度,95年全市80%以上的乡(镇)农科站达到国家规定的“三定、五有”标准;三是继续培养科技示范村和示范户。1995年各乡(镇)科技示范村要求占到行政村总数的10%以上,科技示范户占总户数的5%以上;四是搞好农业技术培训。市、县(市、区)两级都要从财政经费中划出一定资金用于农业技术培训。
   5、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激励机制。对95年农业生产的各项任务、目标和重点工程继续实行目标责任制,由对口单位承包,并签订责任状。承包单位都要制定出所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落到实到位,年终市政府要进行严格检查验收、总结、评比、奖惩、兑现。

附:《晋城市人民政府一九九五年农业“18118”工程目标责任制一览表》(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5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