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苹果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8-05-15 生效日期: 1998-05-15
发布部门: 陕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陕政发[1998]21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陕西省苹果产业化发展规划》(1998—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组织实施。
  省委、省政府确定,今年要在苹果产业化经营上率先取得突破,进而带动农业产业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把推进苹果产业化经营作为一件大事,认真安排部署,切实抓紧抓好。
  一、各地要根据全省总体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发展思路,抓紧制订当地苹果产业化发展规划,作出年度计划,付诸实施。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保证规划的落实。

  二、立足当前,全力抓好今年的苹果产业化工作。各地要根据市场走势,以提高优质果率为重点,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加大普及力度,力争使今年的苹果优质果率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三、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方案,落实工作措施,尽快付诸实施,为推进苹果产业化做出贡献。

陕西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八年五月十五日

  陕西省苹果产业化发展规划(1998—2010年)
  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以苹果产业化为突破口,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部署,全面推动苹果产业化的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规划依据
  我省陕北、渭北黄土高原具有发展苹果产业的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苹果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为全面推行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一)自然条件优越。陕北、渭北黄土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地域广阔。据全国苹果区划资料,黄土高原地区是全国五大苹果产区中全部符合最适宜区七项标准的苹果优生区,另有一些指标还超过美国、日本等国的苹果优生区。由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加之现代工业布点较少,这里所产苹果具有个大、色、细脆、香甜、耐贮藏、无污染等特点。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我省苹果获金奖39枚,居全国首位。第三届中国农博会上认定我省苹果名牌产品17个,占认定的全国同类名
  (二)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是苹果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目前人均占有苹果14公斤,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4%;开拓国际市场的工作也才刚刚开始。这些情况表明,我省苹果市场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广阔。只要坚持发挥我省果品质量优势,实施以优取胜战略,就一定能在开拓市场的竞争中站稳脚根,不断扩大我省苹果的市场占有份额。
  (三)苹果生产形成规模。一是建成了大规模、较集中的生产基地,初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1996年,全省苹果面积754万亩,产量296万吨,其中25个优质苹果基地县的面积464万亩,产量214万吨,分别占全省的62%和72%。二是发展了一批苹果贮藏、包装、加工、运输、销售企业。三是苹果业已成为地方财政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1996年,全省苹果总收入61亿元,纯收入43亿元,全省农民人均157元,苹果集中产区农民人均超过千元;为地方财政缴纳特产税2.4亿元;苹果贮藏包装增值15亿元,加工增值3亿元。
  (四)市场竞争激烈,给我省苹果产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1、苹果生产中,适用技术推广工作滞后,普及率低,优质果率不高,影响市场销售。
  2、多数地方苹果贮藏包装设施落后,影响果品贮藏期和保鲜质量。鲜果商品化处理粗放,果品采收分级包装把关不严。苹果加工企业布局不尽合理,盲目布点和低层次重复建设比较普通,加工产品品种单一,市场销路不畅。
  3、缺乏冷链运输设施,缩短了果品货架期。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在苹果销区对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开发不够,一般果品的卖难问题仍很突出。
  4、产业化水平低,利益调节机制不健全,生产者、经营者和服务组织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严重影响市场竞争力。
  上述情况表明,我省发展苹果产业既有明显优势,也有很大差距,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面向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优势,推行以优取胜战略,强化和完善苹果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利益调节机制,形成总体合力,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生产优质果品为基础,实施名牌和龙头带动战略,优化基地建设,强化中介服务,发展贮藏、加工、销售企业,推进果工贸一体化经营,提高苹果产业的综合效益,为推动全省经济腾飞做出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00年,初步建成苹果产业化的框架;到2010年,基本实现苹果产业化。具体工作目标是:
  1、生产基地优化集中。苹果生产达到优化布局、优化品种、优化技术、高优质果率的要求。全省苹果栽培总面积稳定在800万亩。栽培区域逐步向渭北、陕北优生区调整,优生区栽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比例,2000年达到70%,2010年达到80%以上。
  2、苹果产量、质量同步提高。苹果总产量2000年达到600万吨,2010年达到800—100万吨。优质果所占比例,2000年达到50%,2010年达到70%以上。
  3、果品贮藏、包装、加工配套。苹果鲜果贮藏能力,2000年达到总产量的70%,2010年达到80%以上。其中气调贮藏能力所占比例,2000年达到总储藏能力的10%,2010年达到30%以上。冷链运输能力占贮藏量的比例,2000年达到15%,2010年达到40%以上。出售的优等鲜果中,经过商品化处理的果品比例,2000年达到30%,2010年达到90%以上。包装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出口果品包装达到国际标准。鲜果加工转化所占比例,2000年达到15%,2010年达到20%以上。加工产品的质量符合国际标准的比例,2000年达到60%,2010年达到90%以上。
  4、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果品销售既要巩固和发展国内市场,又要积极开辟国外市场。鲜果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2000年达到10%,2010年达到20%。苹果加工产品出口量占加工品总产量的比例,2000年达到40%,2010年达到50%。
  5、龙头企业组织带动能力增强。以苹果产品营销组织为主的各类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并逐步与果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产、贮、加、销各环节有机结合,协调发展。通过龙头企业销售果品占鲜果总销量的比例,2000年达到50%,2010年达到90%以上。
  6、产业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健全得力。省上及苹果产区各地、市、县的苹果产业化服务组织健全。信息网络延伸到苹果产业系统的所有单位和销区的主要销售点。科技服务及时得力,将各项先进适用技术加以组装配套,使之得到全面普及应用。到2000年,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覆盖面积达到60%,2010年达到100%。
  7、产业收益增长。全省苹果产业总收入(按现价计算,含贮藏、包装和加工增值收入),2000年达到170亿元,2010年达到250亿元;基地县农民通过苹果业人均获得的纯收入,2000年达到1100元,2010年达到2000元以上;各级财政从苹果各产业取得的税收,2000年达到10亿元,2010年达到20亿元。
三、区域布局和建设重点
  (一)生产环节
  总的思路是,以提高优质果率为中心,稳定果园面积,调整区域布局,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苹果单产,提高果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1、优化区域布局。关中灌区和秦巴山区是苹果的次适宜区和非适宜区,通过市场引导,逐步调减苹果面积;延安以北苹果适宜区,以改造提高现有果园为主,发展新的加工品种;渭北原区和陕北的延安以南地区充分发挥最适宜区的区域优势,利用荒山荒坡继续适度发展新优品种,适度增加优生区苹果种植面积和果品产量。
  2、优化品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压缩晚熟和中熟一般品种,通过高接换头等途径增加早熟品种和中、晚熟新优品种,使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逐步调整为8∶12∶80。
  3、建立、完善苗木繁育推广体系。突出抓好全省新优品种和无病毒苗木繁育推广中心的建设,在2000年前建成工厂化脱毒育苗车间、中心苗圃和苗木检验推广中心,建成国内一流的苗木繁育推广体系,全面实现苹果苗木良种化。
  (二)贮藏和包装环节以提高贮藏和包装水平为重点,实现苹果季产年销和增值增收。建设贮藏设施要土窑洞、冷库和气调库并重,同步发展,到2010年形成“三三制”格局。改造、扩建和新建冷库、气调库要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力争每年增加容量25万吨,到2000年达到300万吨。合理配置苹果商品化处理包装生产线,提高果品商品化水平。外销果品要推广机械化清洗、打蜡、分级、贴标、包装等先进技术。积极与国际程序标准接轨,改按果品重量包装计价为按果品个数分级装箱计价。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各类包装材料,提高质量和档次,提高果品的包装水平。
  (三)加工环节
  苹果产量的80%左右经商品化处理包装后以鲜果直接供应市场,其余20%不宜鲜销或适宜加工的果品需要加工转化。
  1、在非优生区严格控制新建加工项目。我省现有已经建成和在建的以加工苹果浓缩果汁为主的苹果加工企业27个,年生产总能力9万吨,可加工转化鲜果70多万吨,已经超过了鲜果总产量的20%。其中90%分布在关中灌区等非优生区,年加工转化鲜果能力60多万吨,占非优生区苹果总产量的70%左右,远远超过了残次果20%的比例。近年来由于这些加工企业的加工转化,对缓解这些地方生产的中低档果品卖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普遍存在盲目布点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今后在这些地区对加工业布点要严格控制,除经规划论证,确需建设者外,原则上不再建设新的果品加工企业。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要进行技术改造,不能改造的予以淘汰。
  2、合理配置优生区加工能力。苹果优生区现有苹果加工转化鲜果能力仅为总产量的8%,相对不足。今后优生区加工转化残次果应尽可能利用关中灌区现有的加工能力。确需新建的,应有计划地按区域搞好布局进行合理建设新的加工企业。加工产品除浓缩果汁外,还要根据市场需要,积极研究开发果片、果饼、果干、果酒果粉等新产品,改变产品结构单一的格局。建设新的苹果加工企业,要选用新设备、新工艺,确保产品质量,加工规模应当达到经济规模。
  3、坚持走联合发展的路子。鉴于果汁加工能力已经形成规模,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应由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较好的加工企业牵头,组建加工业集团,把果汁加工企业联合起来,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价格,统一营销战略,团结一致对外。
  (四)销售环节
  1、疏理流通渠道,大力开拓市场。
  积极促进联合,增强竞争能力。我省苹果产业初起之时,各类商贸企业、民营销售组织和“千军万马”的农民经销队伍为扩大苹果销售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目前苹果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的情况下,这种营销形式已不适应。要遵循经济规律,以有一定经济实力、经营业绩好、市场信誉高的营销企业或果业协会为骨干,促进营销组织的联合或合作,形成跨地域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带动苹果产业的发展。
  全方位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市场,我省苹果已经占有一定份额,要通过提高果品质量,改进营销战略和提高市场信誉等措施,继续加以巩固。同时还要不断开拓新市场。一是在销区的大中城市长期固定设点扩大销售。二是在京、津、沪、穗、深圳、南京、武汉、长沙、昆明、南宁等重点城市组建果品销售中心,扩展市场空间。三是按照“网络化、连锁化、规模化”的思路,向中小城市、城郊及广大农村延伸,开辟新的市场。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继续扩大民间边贸销售,规范营销手段,进一步扩大市场。在通向越南、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建立经销办事机构,开通销售通道。同时鼓励有外贸出口权的企业和引进省外、境外的苹果营销企业,按照果工贸一体化的思路,同生产、加工企业开展联合,建设出口果品基地,开辟国外市场,增加我省果品占有份额。
  2、加快果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以规范化、现代化为目标,逐步形成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准在西安建设的西北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宝鸡、咸阳、渭南、延安四大区域市场为骨干,各基地县小区批发市场为基础,省外经销网点为窗口的市场网络体系。
  3、实施“名牌促销战略”。一是制定我省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苹果分级标准、加工产品质量标准和包装质量标准。二是以我省获奖品牌为基础,在普遍稳定提高苹果品质的同时,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创出全国或国际知名的名牌果品。三是全面推行信誉卡制度,实行质量承诺,建立我省苹果产品的市场信誉。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搞好协调.各级政府都要明确分工一位主管负责同志专抓苹果产业化工作。果区各地、市、县成立苹果产业化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制订苹果产业化发展规划,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设立苹果产业化办公室和行业协会,开展信息服务,加强行业管理,负责办理领导小组委托的日常工作事务。协调各级有关主管部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为苹果产业化提供系列服务。
  (二)组建以苹果专业协会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各地要借扩大农民专业协会试点的机遇,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引导和帮助果农按照经济的办法,以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基本形式,组建民办、民营、民受益的果业协会或苹果专业合作社,为果农开展技术指导、物资供应、果品贮藏、加工、运销的系列服务,也可以代表果农采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龙头企业联合,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使加工、销售环节的增值最大限度地返还果农。同时还要积极扶持和精心培育一批农民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建成高起点、高标准的市场主体,使之成为苹果产业化的“枢纽点”和辐射源。
  (三)选育龙头企业,辐射和带动苹果产业化的发展。苹果产业的龙头企业必须具备辐射功能和带动功能。本着这个原则,打破区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选择和培育龙头企业,给予扶持,促进发展。龙头企业要建资本积聚扩张机制,以资本为纽带,采取兼并、联营、合资、租赁、参股、重组等多种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以扩大规模,形成集团,发挥其带动辐射作用。龙头企业还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采用合同制、会员制、股份制、托管制等不同特点、不同适用对象和范围的各种形式,同果农和相关经济组织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苹果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四)完善信息网络,加强信息服务。以现有果业信息网为基础,扩展完善网络组织,把网点延伸到基地乡镇,与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联网。并与销区及国际有关网络联接,形成上下左右畅通的信息通道。
  (五)实施科技兴果战略,抓好培训网和示范区的建设。发挥科研、教学和技术推广单位的优势,实施科技兴果战略,促进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加强苹果产业化关键性技术的科研攻关,建设高标准的示范园、示范库、示范厂,示范乡、示范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步伐。依托科技推广体系,动员和组织果业科技人员,加强苹果适用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工作。大力开展百万技术员和万名信息员培训活动。到2000年,使每个家庭果园有1名技术员,每个乡镇和企业有1名信息员。抓住机构改革分流人员之机,动员和组织一批学有专长的有识之士投身苹果产业化主战场,采用承包、领办、投资、合作等方式,参与产业化各环节的经营活动,为加快苹果产业化步伐做贡献。
  (六)落实扶持措施,促进产业化发展。1.将省财政安排的多种经营专项资金增加到1000万元,其中70%用于扶持发展苹果产业,开展科技培训、良种苗木引进培育和扶持中介组织。果区各地市可以从财政安排资金,各县区可以从苹果业上缴的农业特产税中提取3—5%,分别设立相应专项资金,扶持苹果业的发展。2.各级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扶贫开发、老区建设、综合开发、多种经营等支农专项资金,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等项目资金,都要向苹果产业化项目倾斜,加大扶持力度。3.各级金融机构应把苹果产业化项目作为扶持重点,对苹果产业化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贷款。4.对经批准的苹果外向型出口企业,赋予自营出口权。5.果区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规定,规范向果农的收税、收费行为,严禁随意提高征收标准和擅自出台新的收费项目,切实减轻果农负担。6.搞好社会服务,优化社会环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市场管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不准以次充好,不准掺杂使假,不准坑商害农,严禁欺诈行为。加强治安管理工作,严惩车匪路霸,保持良好的社会环境,保护苹果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切实端正行业风气,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各级工商、税务、公安、物价部门都要加强行业作风整顿工作,坚决制止一切形式的“三乱”行为,全心全意为果农、为客商提供良好服务,为促进和加快我省苹果产业化发展步伐做出贡献。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3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