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9-05-05 生效日期: 1999-05-05
发布部门: 北京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京政发[1999]1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发(1998)36号)要求,由市计委组织有关部门制订的《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并认真组织实施。各区县和市林业、水利、农业、园林等有关部门应根据本规划,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订本区县、本系统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本市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调动全社会力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建设投入,精心组织规划工程的实施,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把首都北京建设成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北京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五月五日

  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政府对环境问题极为重视,1994年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1998年,国家又制订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和国际交流的窗口,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尤为重要。生态环境建设既是城市总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推动北京郊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为建设和保护好首都生态环境,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要求,特制定具有长期指导作用的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本规划仅对全市陆地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造林绿化、水土保持、防治泥石流、治理风沙、水源保护、生态农业建设等。
  一、本市生态环境建设概况
  建国以来,本市在造林绿化、治理水土流失、保护饮用水源、建设生态农业、防风治沙等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到1998年底,郊区林地总面积已达68.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累计达36.51万公顷;飞播造林成效面积4万公顷;封山育林育灌15.3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41.22%。密云水库库区林木覆盖率已达60.4%,密云、怀柔水库水质连续5年保持国家二类标准。平原93%的农田实现了林网化,林网完好率达88%。郊区平原林木覆盖面积13.23万公顷,林木覆盖率20.85%,城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34.9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18平方米。“七五”计划以来,建设了京开、京石、京张、京承、京津5条干线公路总长500公里的绿色走廊;建成城近郊区各种片林1.28万公顷。
  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实施了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万公顷,占应治理面积的54%。累计拦截泥沙1.07亿吨,综合治理使山区土地利用指数提高30~35%,新增和改善灌溉蓄水保墒面积6.7万公顷。水土保持措施使密云水库入库泥沙量减少60%以上。
  1998年底,五大风沙危害区人工造林面积已达4.8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29.8%。建成永定河半壁店森林公园、潮白河绿色度假村等一批沙地公园,对降低首都风沙危害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环保、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市中心区每平方公里的降尘量由1986年的月平均21吨降低到1997年的月平均16.5吨;扬沙日天气由“七五”期间的年平均9.6天降低到“八五”期间的3.8天,沙尘暴日已明显减少。
  平原向山区过渡的浅山丘陵地带,绵延近250公里,分布有八达岭、十三陵、云居寺等大批名胜古迹和自然景区,与此相配套的前山风景林建设一直是本市造林绿化的重点。通过封造并举,乔灌草结合以及爆破整地造林等方法和措施,累计造林面积5.8万公顷,其中重点工程1.53万公顷。已建自然保护区13个,总面积5.46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28%,成为首都的景观生态和旅游景区。
  大兴县、密云县被列入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通州等6个区县被列为国家节水增产重点县。全市农田节水灌溉面积已达25.3万公顷,夏玉米免耕覆盖面积7.3万公顷,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1万公顷;开发绿色食品94个,位居全国第3位。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本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自然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为全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5;全市平原区1997年地下水平均埋深12.09米,与1980年相比较,水位下降4.85米,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制约着本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面积30.4万公顷,占山区面积的29.2%;40%的山区处于暴雨活动频繁的山洪泥石流易发区,1990年以来发生4次较大的泥石流灾害;风沙化土地达8.87万公顷,受风沙危害的村庄有777个,风沙扬尘是市区降尘的一个重要原因;尚有26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需要绿化;过度使用化肥、化学农药、地膜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日趋严重。

  二、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奋斗目标
  北京是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世界历史名城和文化古都。根据北京城市性质,本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根据本市实际,以保护和改善首都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以重点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为突破口,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采取生物、工程和农艺等综合措施,分阶段解决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把北京建设成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的关系,优先实施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二)整体优化原则。以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划分为基础,以重点工程为骨干,建立山区水土保持、平原治沙与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化美化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实现全市整体生态环境的优化。
  (三)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要瞄准国外一流城市的建设标准,充分发挥首都的人才、科技优势,广泛利用国内外现有的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加快建设速度,提前实现国家提出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四)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针对北京大都市和名胜古迹众多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景观生态多样性的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
  (五)治、建、保并重的原则。以造林绿化、治理水土流失、风沙危害为重点,建设绿色屏障为核心,保护水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农田环境和首都生态环境为目标,生物、工程、农艺措施相结合,治理、建设、保护并重。
  (六)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北京生态环境资源十分有限,不仅是建设首都生态环境的基础,而且肩负着经济发展的重任,必须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把郊区建成环境优美、农民富裕和社会安定的新农村。
  本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50年左右的时间,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充分依靠和利用首都的科技优势,瞄准现代化国际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布局、措施和发展方向,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水土保持,保护水源,防治风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城乡环境,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建设一批生态环境重点工程。到2050年,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得到全面治理;适宜绿化的区域全部完成植树种草,森林得到有效的抚育和保护;建立完整高效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管理信息系统;首都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或缓解,生态体系步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到下个世纪中叶,生态环境建设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进行规划。各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一)近期目标。从现在到2010年,基本控制住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水源区水质得到改善和提高。主要奋斗目标是:治理水土流失30.4万公顷;新增林地15.5万公顷,新植、更新林带9600公里,所有的森林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抚育,林木覆盖率达到50%;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开发治理沙荒地2万公顷,更新改造现有风沙区林地6.87万公顷;实现高标准的农田林网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密云、怀柔水库及京密引水渠水质保持国家2类标准;初步建立在3S(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简称3S)技术支持下的全市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管理信息系统。
  从现在到2003年是实现近期目标的关键时期。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水土流失和风沙的防治,加强天然林保护和造林绿化,治理水土流失15万公顷、新增林地10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46%以上,新植、更新林带3000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人均公共绿地9平方米,建设一批造林绿化、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农业示范工程。
  (二)中期目标。从2011年到2030年,再用20年的时间,建立起基本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主要奋斗目标是:山洪、泥石流区域得到综合防治;全市宜林地全部实现绿化,林木覆盖率达到55%以上;主要水源区水质达到或保持国家2类标准;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20平方米;农业污染得到控制;建成完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管理信息系统。
  (三)远期目标。从2031年到2050年,再奋斗20年,建立起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林种、树种结构布局合理、林分稳定的生态系统;林木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0平方米;形成水土流失、山洪泥石流有效控制的工程防护系统;建立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体系。

  三、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布局
  根据本市的区域特点及首都城市功能、生态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和建设主攻方向,将全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划分为以下六个类型区域。
  (一)水源保护区。本区主要指密云、怀柔、官厅水库上游区域,地跨密云、怀柔、昌平、延庆4个县,西起延庆海坨山,东至密云雾灵山,总面积约61万公顷。本区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承担着50%以上的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从西到东,妫水河、潮河、白河穿境流过西部太行山脉的石灰岩和东北部燕山山脉花岗岩地区。区内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土层瘠薄,植被覆盖率低,林种和树种结构布局不合理,林分质量差,水源涵养功能较低,水土流失严重,汛期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危害,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目前,三大水库泥沙淤积8亿多立方米,降低了水库的水质和防洪能力。1994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60个边远山区乡镇分布在这一地区有40多个,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本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以水源保护林建设和水土保持为核心,开展天然林保护、中幼龄林抚育管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山洪泥石流防治等生态建设工程,综合应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节水灌溉措施,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提高水源保护的功能,满足北京城市发展对水源和水质的需求。
  (二)深山绿化与水土保持区。本区主要指7个山区县的深山地区,位于潮河、白河、永定河、洳河的上游,总面积约25万公顷,有宜林荒山面积12.7万公顷。该区域多为石灰岩、花岗岩、片麻岩石质山地,风化严重,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多是山洪、泥石流易发地区,分布山洪泥石流易发沟道518条。这里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官厅水库到门头沟三家店的官厅山峡地区河道纵坡大,土壤侵蚀严重,多年平均侵蚀模数2500吨/平方公里·年,导致永定河下游地区河床严重淤积,形成地上悬河,汛期严重威胁着北京城的安全。本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以水土保持林建设与山洪泥石流防治为核心,开展天然林保护、防护林营造、中幼龄林抚育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治理、山洪泥石流防治、节水灌溉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积极发展林果业,全面控制水土流失,防灾减灾、涵养水源,屏障风沙,建立起山区良性的生态系统,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浅山景观生态区。本区域主要指7个山区县的前山、丘陵地带和海淀、石景山区的部分地区,面积约为10万公顷。这一区域的突出特点是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较高,林木覆盖率较高,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较好,农林特色品种植物较多,乡村旅游度假设施建设较快,农民有较多接受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机会,发展潜力大。伴随开发建设,人为活动频繁,对环境、植被等破坏加大,影响了该地区历史文化景观生态环境。本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控制不合理的人为活动,营建风景林,改造老、杂、劣果园,建设发展名特优果品生产和林果良种繁育基地,建立水土保持示范教育基地,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建设以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为特色的景观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风沙治理区。本区包括永定河、大沙河、南口、康庄等风沙危害严重地区,总面积12万公顷左右。北京风沙区一般分布在古河道和风口地带,其特点是干旱多风,沙化严重,水源短缺,植被稀少,条件恶劣,对大气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大,虽然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治理,但治理的任务还比较大。本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以防风固沙林网建设为基础,以解决水源工程为突破口,建立园林景观式的沙地生态环境模式,带动农业的综合开发。
  (五)平原生态与节水农业区。本区包括京郊平原地区,总面积约为40万公顷,该区包含国家划定的全部基本农田,是本市粮菜果及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区,节水灌溉工程的重点建设区。突出的矛盾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带来的压力,以及水资源紧缺和农业污染日趋严重。本区域的主攻方向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对养殖、使用化肥、地膜等造成的水土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全面实现农田林网化和四旁绿化,建设绿色通道,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的生态体系,并逐步把较大的片林建设成为森林公园。
  (六)市区、卫星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区。本区指规划市区和卫星城镇,总面积20万公顷。主要特点是人口高度集中,社会经济活动频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域和绿地较少,空气、水体污染较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在抓好街道、居住区、公共场所、城市隔离片林绿化建设的同时,建设城市中心大中型公共绿地,通过拆房建绿、破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措施,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大力发展草坪,垂直绿化,增加花卉新品种的种植,进行河湖水系的整治与保护,以满足广大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需求,逐步把首都建成花园式城市。

  四、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
  本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实施8项重点工程和5项一般工程。
  重点工程项目包括:
  (一)水源保护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密云、怀柔、官厅,以及海子等21个水库上游,规划总面积76.7万公顷。工程建设采取林草措施、工程措施、蓄水保土耕作措施,实行综合治理,保护和涵养水源,改善水质。到2010年,密云、怀柔、官厅水库上游地区再增加林地4万公顷。海子、西峪等18个山区水库上游,再增加林地3.17万公顷。修谷坊坝2.3万道、护村护地坝35公里、排洪渠100公里、塘坝30座、小型水利工程1万处,坡改梯27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万公顷,使输入水库的泥沙减少85%;2011年以后,三大水库新增林地1.6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79.5%;海子、西峪等18个水库,增加林地面积1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73.3%,同时加强对林地的抚育管理,提高林木的水源保护功能。对水源保护区严格监督执法,严禁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密云、怀柔2座水库水质保持国家2类标准。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现有天然次生林主要分布在7个山区县的边远乡村,树种以橡栎、桦树、山杨、油松、侧柏为主。集中在潮白河、永定河、拒马河、温榆河和洳河五大水系和21条支流流域中上游地区。现有天然林面积24.5万公顷。通过对天然次生林的封育保护,全面禁止砍伐天然林,恢复天然林资源,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功能。
  (三)中幼龄林抚育管理工程。现有中幼龄林30.5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山区。由于缺少抚育管理,造成林分树种杂乱,林相不齐,林分结构不良,林木长势衰弱,防护与景观效果差,现有森林的质量很难承载北京实现良好生态系统的重任。该项工程重点进行中幼林的抚育、改造更新、防火、防病虫害等,以巩固造林成果。
  (四)风沙区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五大风沙区、规划营造防风固沙林1万公顷。综合治理开发风沙化土地1万公顷,更新改造现有林地6.87万公顷。同时完成与之配套的水利工程,包括打井1000眼、渠道衬砌100公里、大型蓄水池50座、输水管道3000公里。
  (五)市区与卫星城镇绿化美化工程。该工程重点是大型公共绿地建设、城市隔离地区绿化和卫星城镇绿化。主要建设任务是:到2010年,规划市区内新增加公共绿地1500公顷,新营造城市隔离片林40平方公里,累计达到80平方公里。远郊区14个卫星城、28个中心镇、115个建制镇都要建设环城林和村镇片林,到2030年实现园林式城镇。
  (六)水土保持与山洪泥石流防治工程。该工程包括7个山区县及海淀区的山地,规划到201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4万公顷。主要建设任务是人工造林2.67万公顷,飞播1.43万公顷,修筑谷坊坝1万道、护村护地坝915公里、排洪渠40公里、塘坝10座、坡改梯1400公顷、小型水利工程1.55万处,治理山洪泥石流沟道518条,建设控制性骨干工程拦沙坝950座、导流堤35公里、排洪河道堤防加固250公里、滑坡险石处理50处。通过治理,土壤流失量减少80%,2011年以后新增林地8万公顷。
  (七)平原生态与节水农业建设工程。主要进行农田林网化建设、农业污染治理、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兼顾再生水的利用,建立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规划建设林木良种繁育基地2500公顷,新植更新林带9600公里,形成绿色通道5000公里,改造中低产果园和农田6.7万公顷,全面实现秸杆免烧,畜禽粪便基本得到无害化处理,实现全市平原农田的节水灌溉,修整排水沟180公里,推广再生水利用灌溉10万公顷。
  (八)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及时、动态、准确地记录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需要建立强大的预防监测网络体系,同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处理大量的监测数据,综合评价生态环境建设效果,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信息化管理,为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各业务部门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调控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使北京的生态环境建设步入良性循环并与国际接轨。该工程主要是建立水源保护、森林资源、森林火灾、林农病虫灾害、水土流失、山洪泥石流、风沙危害、农业污染等监测网站。规划建设市级总站1个,分站3个,县级站30个,监测站250个;建立3S技术为支撑的林、水、农行业生态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与信息管理中心。
  一般工程项目包括:
  (一)山区雨洪利用工程。包括深山边远地区。利用集雨和节水灌溉措施,建设“五小”工程3万个、井站塘坝680处,拦蓄坡面、路面、田面、沟道的雨洪,解决2万公顷的粮果灌溉,使山区无灌溉水源条件粮果面积的75%实现雨洪的最佳利用。
  (二)浅山风景林建设工程。本市浅山地区有较多名胜古迹,结合旅游建设以风景林为主的景观生态体系。规划新建1.53万公顷风景林,调整优化景观结构。主要景区林木覆盖率达到75%。
  (三)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主要分布在7个山区县,计划到2010年累计发展到34个,其中国家级2个、市级11个、区县级21个,总面积13.4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8%。到2050年,全市自然保护区发展到50个,总面积25万公顷,其中市级以上15个,区县级35个,占全市国土面积15%。
  (四)乡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治理范围主要包括生活污染严重区。郊区乡镇污水年排放总量约2.73亿立方米,生活污水约占污水总量的50%左右。建立一批污水处理工程,使重点乡镇排放的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五)山区林果与绿色食品综合开发工程。建设范围主要包括山区7县,现已有果树面积10万公顷,形成了以苹果、桃、梨、柿子、板栗、仁用杏等为主的果品基地。规划新发展经济林1.33万公顷,更新改造老、杂、劣果树3.33万公顷,开发利用野生果树资源600万株,建立干鲜果树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同时建设绿色食品基地6.67万公顷,建立一批观光农业园区。

  五、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和协调,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跨世纪重要工程。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纳入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为切实加强领导,市政府建立生态环境建设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常务副市长为联席会议召集人,联席会议成员由市计委、市科委、市政府农林办、首都绿化办、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市园林局、市规划局、市房地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由市计委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林业、水利、农业、园林等部门要加强行业指导和工程管理,财政、科技、规划、房地等部门都要积极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各区县要在全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精心组织好规划工程的实施。林业、水利、农业、园林等部门要按照全市规划要求制定本行业的专项规划。建立领导干部任期内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责任制,把生态环境建设情况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定期检查,向社会公布。具体办法由市计委商组织人事部门制订。
  (二)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执法,依法建设、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意识,使全社会都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就是发展生产力,激励和动员各行业及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关注和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及本市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在水土流失地区建设的项目,需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对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差的地区,继续实行移民搬迁政策,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三)充分利用首都科技优势,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组织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围绕首都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力争有所突破。根据本市生态环境区域特点和建设要求,综合应用各种科研成果,建立和办好一批不同类型的试验示范区和林木良种基地。充分应用材料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大力推广各种实用先进技术,如小流域综合治理、抗旱造林、生物农药和节水灌溉等技术,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
  (四)切实抓好重点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对市政府确定的工程项目,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实行按规划立项,按项目管理,按设计施工,按效益考核。强化组织管理,建立项目管理机构,对工程项目的计划、资金、财务、物资等实行统一管理,建立有效的投资评估制度和专家参议制度。强化工程管理,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必须按各部门制定的规程、规范和标准组织实施,引入招投标制度和工程监理制度,严格检查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和审计监督工作,严格财务制度。强化信息管理,对项目施工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对各类信息进行汇总、上报、分析和反馈。
  (五)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资保障机制。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建设资金。市财政要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列入预算,各区县也要按比例安排配套资金。市级基建投资、财政支农资金等的使用,都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按照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统筹安排,并逐年增长。充分发挥群众劳务投入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利用国外长期低息贷款和赠款以及国内社会各方面资金。按照谁投资、谁经营的原则,鼓励社会上的各类投资主体向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53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