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广电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5-24 生效日期: 2007-05-24
发布部门: 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榕政办[2007]8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由市广电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五月二十四日

附: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部署,以及市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以下简称“村村通”)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村村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做好“村村通”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是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对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贯彻省市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素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落实责任,加大投入,扎实推进,重在长效,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村通”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先后完成了行政村和5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作,解决了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听广播难和看电视难的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还有部分偏远山区的自然村还存在广播电视盲区,部分地区存在广播电视节目套数较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效果不好的问题,这与中央和省市委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新形势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村村通”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二、明确以政府为主导的总体任务和职责分工
  “十一五”时期全市“村村通”工作的总体任务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完成270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任务;二是完成已建的“村村通”卫星接收小前端“模改数”工作;三是建设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无线覆盖体系,通过改造高山发射台站,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无偿收听收看到包括中央第一套广播节目、中央第一套和第七套电视节目、省第一套广播和第一套电视节目、设区市第一套广播和第一套电视节目、县级广播节目在内的四套以上无线广播节目和四套以上无线电视节目(简称“4+4”);四是完成900个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五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广播电视长效运行维护机制;六是进一步办好农村广播和电视节目,提高制作质量,增加播出时间,丰富节目内容,更好地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服务。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办公厅文件精神,我市上述六个方面工作的资金按照以下原则分解落实:一是“村村通”和“模改数”建设资金由省、市两级政府负责;二是省、市、县三级政府分别负责解决转播本级广播电视节目的高山发射台站改造和运行维护资金;三是“村村通”运行维护经费由省、市两级政府分别承担。四是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费用由市、县两级政府负责。
  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形成在政府领导下,广电、发改委、财政部门紧密配合、统一协调,发改委纳入规划,财政部门筹集经费,广电部门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细化责任,狠抓落实。要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同时要逐步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节目质量。
  三、全面落实我市新时期“村村通”工作任务
  (一)按计划积极推进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的建设
  1、全市要完成270个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任务,总户数9842户。计划集中三年完成。2007年完成140个以上,2008年完成130个;2009年进行扫尾和验收。其中,晋安区(14个)、闽侯县(15个)、连江县(23个)、长乐市(4个)、平潭县(19个)、闽清县(10个)2007年要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2、各级广电部门要坚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长效”的原则,再次制定每个村的技术方案。原则上20户以上的自然村有条件的采用光纤联网、其余可采用共用卫星天线系统(村锅)方式进行建设,原则上4-8户共用一个“锅”,半径不超过40米,不再采用卫星接收小前端;已经采用无线数字电视覆盖方式的地区,在规范的功率、频率范围内可因地制宜,继续延伸。对不符合国家颁布的地面数字标准的,应及时进行改造。
  (二)尽快完成“村村通”卫星接收机的“模改数”工作
  2007年要完成已建“村村通”卫星接收机的“模改数”工作。国家广电总局计划2007年下半年关闭模拟卫星转发器。根据这一技术转变的要求,我市2003年以前已建的349个村使用的模拟卫星接收小前端必须在2007年更换为数字卫星接收机,原则上主要改为“村锅”直接接收,不再对小前端进行数字化改造。
  (三)分级推进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站改造
  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是政府提供的广电公共服务内容。全市现有县级以上广播电视高山传输发射台站主要承担传输和转播中央、省、设区市和县(市)四级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当地的任务,属于新时期“村村通”工作和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清、永泰、平潭广电局和董凤山发射台等单位要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部署,在省市广电局指导和组织下,切实做好转播中央台节目的高山发射台站第一阶段改造工作。
  省、市、县三级无线覆盖要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分布实施,通过整合资源、共用设施,降低成本。在对转播中央台节目的高山发射台站改造的同时,做好转播省市县三级广播电视节目的高山台站改造的衔接准备工作。有关单位的高山台站改造方案要在2007年6月底前报市广电局事业处。更新改造工作与“村村通”建设工程要同步安排,分三年完成(2007-2009年),2010年进行扫尾和验收。
  (四)有计划推进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
  我市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大部分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建设的,目前存在着线路老化严重、带宽窄、维护量大等问题,严重影响收看质量,急需进行改造,市广电局已组织专家制定改造最低标准,各有关县(市)区广电局要充分考虑今后有线数字电视发展要求,严格技术标准,认真制定技术方案,分步组织实施,确保施工质量,并为下一步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打下良好基础。
  (五)分级承担落实建设、改造和运行维护费
  1、“村村通”工程建设经费。分二个年度安排,按照采用“村锅”技术方式的标准进行补助,经费不足部分由当地政府自行筹集解决。市级补助建设经费270万元,原则上每个自然村补助1万元,不足部分由所在县(市)区负责解决。
  2、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经费。市级补助900万元经费,分四年安排:2007年安排300万元,2008-2010每年安排200万元,不足部分由当地政府负责解决。
  3、发射市级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射台站更新改造经费另行确定,由相关单位结合中央无线覆盖工程统一组织实施。
  4、县(市)区负责解决转播本级广播电视节目的高山发射台站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
  5、运行经费。落实和保证运行维护经费是建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根据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的要求和分级负责资金的原则,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落实经费筹集工作。(1)已建的“村村通”部分,只对各地采用无线数字覆盖村、采用数字卫星接收小前端以及“模改数”村的运行维护经费给予适当补助。省市财政每年按每个村补助3000元,不足部分由当地政府解决。(2)市级两套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运行维护经费由市级财政解决。(3)县级一套广播节目无线覆盖运行维护经费由各县(市)区财政解决。
  四、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完成工作任务
  (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明确由各级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牵头,广电、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要切实把做好“村村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确保“村村通”工作落到实处。
  (二)各级广电、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积极筹措资金,认真制定技术方案,扎实推进“村村通”工作。市、县两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村村通”工程建设的监督,并做好验收检查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各级广电部门要设立专户管理“村村通”工程建设资金、“模改数”建设经费及运行维护经费,要加强审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三)要发挥我市广播电视县乡垂直管理的体制优势,加强县、乡(镇)广播电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各县级广电部门要建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职能机构,乡(镇)广播电视站要成立维护机构,加强农村广播电视技术维护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技术维护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建立和完善以县为中心、乡镇广播电视站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25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