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气象事业发展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11-23 生效日期: 2006-11-23
发布部门: 湖北省咸宁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咸政发[2006]3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咸宁经济开发区: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气象事业发展的通知》(鄂政发[2006]43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快全市气象事业发展,使气象工作更好地为全市防灾减灾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气象事业作为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服务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市属于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变化十分剧烈,各种气象灾害频发,每年因洪涝、干旱、冰雹、雷电等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近年来,我市气象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建立了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体系,为全市防灾减灾工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推进全市气象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明确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加快全市气象事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气象工作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城乡安全的保障与支撑能力,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咸宁作出更大贡献。
  全市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十一五”期间,实施咸宁市气象防灾减灾安全保障和咸宁市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两项重点工程,建成高效的气象灾害精细化预警预报系统、公共气象安全保障服务系统、突发气象灾害应急业务系统和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系统。未来10年,全市建成结构完善、布局科学、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气象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气象事业整体实力明显提高。
  三、切实加强气象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一)加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要针对气象监测的薄弱环节,大力加强包括环境气象观测在内的气候观测系统、天气雷达、雷电定位及自动气象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城市、沿江、沿湖、沿河、沿路灾害性天气气候监测网、中小尺度加密观测系统以及设备运行保障系统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固定与移动并举的全天候立体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二)完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不断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加快预报预测精细化进程,加强雷电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及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系统建设,做好影响我市的各类灾害性、突发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警预报。
  (三)建设气象信息共享平台。气象信息系统是我市基础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省级气象信息网络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建成联通我市各地各部门的气象信息高速传输网络,提高气象信息的存储、加工和分发能力。
  四、大力提升公众气象服务能力
  (一)建立健全公众气象服务体系。公众气象服务体系是实现气象服务“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根本途径。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体系建设,依据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及时启动相应的灾害应急防御措施。市县两级气象部门要在2-3年内建成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决策气象服务平台。气象、水利、农业、民政部门要加强合作,切实提高气象基础数据和水情、农情、灾情等相关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不断丰富决策气象服务产品,使气象服务更有针对性。气象部门要注重改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使公众气象服务进一步贴近生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强与广播、电视、通讯、网络等媒体单位的合作,建立和完善气象预报警报紧急增播、插播工作制度。要进一步加强12121公众气象服务电话和移动电话气象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切实做好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发表工作。气象、建设、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要按各自职责相互协作,切实做好防雷安全工作。
  (二)推进农业、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气象服务体系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支持气象部门建立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开展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的研究,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气象、农业、水利、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要加强合作,及时制作发布我市土壤墒情预报、农业干旱预警预报、病虫害趋势预报,以及其它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气象部门要组织开展农业气候区划及其区域小气候研究,开展气象预警预报信息进乡村、进农户活动,及时将有关预警预报预测信息送达政府决策部门和广大农户。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涉农信息共享机制,大力支持“兴农网”建设,充分利用兴农网向广大涉农企业、组织和农户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
  (三)加强专业气象服务。针对我市交通气象服务薄弱环节,气象部门要会同交通部门,加快建立专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努力提高低能见度、积雪、结冰、暴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警服务能力,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营运等提供实时气象保障服务。建立城市气象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平均间距10公里左右的自动气象监测网。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强与环保、卫生、市政等部门的合作,开发城市渍涝、高温、大气质量等专业气象服务预警服务产品,建立气象环境变化对疾病发生影响的业务服务系统,为突发公共事件、环境事件等应急处置提供优质气象保障。
  五、切实加强气候资源利用评估体系建设
  要重视气候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我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研究。一是建设“咸宁市生态旅游气象服务系统”。合理布局,建设生态监测自动气象站,以及城市、森林、自然保护区自动监测站。开展生态气象监测和预报服务工作,为制定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提供依据。二是积极开发气候资源。组织开展全市风能、太阳能资源的监测和调查,为我市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提供气象技术服务。三是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气象部门要加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认真组织实施我市“十一五”人影事业发展规划,加快建立由高炮、火箭等构成的人影装备保障体系,建立区域性人工影响天气立体作业指挥系统。 四是组织实施气候可行性论证。对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建设、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各级气象部门要依法组织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避免和减少重要设施遭受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防止因气候资源开发使用不当而破坏生态环境,确保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协调。
  六、认真落实气象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根据国家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和全市气象事业“十一五”发展要求,制订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支持气象事业发展。要切实加大对气象工程项目建设、气象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十一五”规划中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配套资金逐年到位。要加强气象行业管理,规范气象技术标准,加强行业协调,统一气象探测网站布局,实现相关信息资料共享。
  气象部门要积极推进气象科技体制改革和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气象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不断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气象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形成不同层次、满足不同需求的气象人才梯队。要注重对气象工作者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气象科技教育,提高气象工作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OO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8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