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9-29 生效日期: 2006-09-29
发布部门: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衢政办发[2006]11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已经市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六年九月二十九日    
《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

  为实现“两大目标”、实施“三大战略”和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合理定位、突出重点、利于操作”的原则,本方案主要对《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以下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属于政府履行基本职能、配置公共资源、调控引导社会资源领域的目标任务;体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方面的目标任务;主要指标、重大举措、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改革事项等要求明确、操作性强、利于评价和考核的目标任务。具体分解落实如下:
  一、主要发展目标和约束性指标
  主要发展目标和约束性指标,需要各地各部门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来实现。其中约束性指标是对各地各部门进行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必须全力确保完成。
  (一)主要发展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左右,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左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5亿元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累计达到1660亿元左右,进出口总额达到10亿美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00元左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45%以上。
  以上目标由市发改委会同市农办、财政局、外经贸局、建设局等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约束性指标。
  1、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
  以上指标由市经委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2、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万元生产总值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5%以上,力争20%。
  以上指标由市环保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3、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5‰以内。
  以上指标由市人口计生委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4、新增城镇就业9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64万人以上。用3年时间消化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的历史欠帐,实现应保应保。
  以上指标由市人劳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5、五年累计培训农民2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5万人,完成5万农民下山移民。
  以上指标由市农办、人劳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6、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力争农民参保率达到85%以上。
  以上指标由市卫生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7、力争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1.5%。
  以上指标由市财政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产业发展和开放型经济重点任务
  (三)打造包括东港工业功能区和衢化片区的工业新城,推进省级开发区和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成为培育氟硅新型材料、金属制品加工两大百亿产业和若干特色产业的主要平台。到2010年,争取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0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10家以上,新上市企业3家以上。实施品牌战略,全市中国名牌产品达到2-4个,国家免检产品达到10个以上,浙江名牌产品达到60个以上,争取全市中国驰名商标2件以上,浙江省著名商标70件以上。
  以上任务由市经委会同市工商局、质量技监局等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四)认真实施“345”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畜禽、柑桔、粮食、竹木、食用菌、蔬菜瓜果、蜂产品、茶叶、水产等九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山区生态休闲农业、丘陵绿色无公害农业、盆地现代高效农业等三大农业带,构建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扶持提升“六十”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低丘缓坡10万亩,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确保粮食安全。2010年争取全市农产品加工率达到33%,农产品商品率达到75%。
  以上任务由市农业局、开发区、国土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五)制定产业政策,全面实施金衢丽地区产业带发展规划和“410”产业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旅游、金融服务、房地产、职业培训、交通运输等7个优势行业,培育信息、文体、中介会展和社区家政等4个新兴行业,努力培育“三中心一枢纽”,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0%以上。
  以上任务由市服务办、发改委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六)继续保持化工、通用设备、纺织、食品制造、机电器材、农产品等的出口优势,增加出口量。积极发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进口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加强外贸“大通关”建设,简化涉外经济审批程序。主动接轨长三角、珠三角等外资密集地区,加强与跨国公司、投资中介机构、国外驻华机构对接,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争取利用外资上有新的突破。
  以上任务由市外经贸局会同衢州海关(筹)、市协作办(招商局)等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三、城乡和区域发展重点任务
  (七)科学改造老城区,展现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特色;基本完成西区10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现代化新区;加快开发衢江新区,展现滨江新城形象;拓展东港新区,整合、提升衢化片区,打造工业新城;市区实现“五城联创”目标,历史文化和山水园林特色更加鲜明。提升县域中心城市龙头带动能力,龙游县要着力建设浙西地区的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生态文化旅游和宜居城市;江山市要着力建设综合实力较强的浙闽赣三省边界地区重要工贸、特色旅游和山水园林城市;常山县要着力建设特色产业和交通优势明显的工贸型山水城市;开化县要着力建设钱江源头特色产业和山水园林休闲旅游城市。增强湖镇、贺村、华埠、辉埠等经济强镇和航埠、上方等中心镇的综合实力,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区域城镇体系的重要节点。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
  以上任务由市建设局、规划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八)以宅基地整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民饮水工程等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事业,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享受的服务水平差距。抓好农村后备劳动力、下山出库移民和失地农民培训。加快农村道路、公交、供电、供水、通信、广播电视及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到2010年,力争把500个结对村建成县级以上文明村,建设150个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1500个市级环境整治村,建成100个市级、400个县(市、区)级文化特色村。受培训适龄农民达50%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2年以上。解决45.5万农民的饮用水问题,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村达70%;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有线电视行政村联网达到98%以上、入户率达到80%以上。
  以上任务由市农办会同市农业局、水利局、文广局、国土局等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九)以市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构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现代物流中心。以中部沿江沿路Y型经济带为重点,着力提高衢龙城镇密集带集聚力,拓展江常开县域中心的辐射力,打造以“410”产业为主体的特色制造业平台。以南北丘陵山区生态带为重点,构筑绿色农产品基地和生态屏障。强化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划分重点开发、适度开发和严格保护三类主体功能区,建立和完善主体功能区划的管理机制和配套政策。
  以上任务由市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任务
  (十)加快建设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内外联系通畅的综合交通网络。建成九景衢铁路衢常段,开工建设常开段,建设衢州铁路东站及有关铁路专用线。建成黄衢南、杭新景龙游支线及龙丽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杭新景高速公路衢州段。开发衢江、常山港航道,加强港口建设。改善支线机场设施,积极纳入长三角航空运输体系,建成民航大道。到2010年实现“县县通铁路”、“县县通高速公路”、“城市交通无障碍,城乡交通一体化”,逐步形成四省边际交通枢纽。
  以上任务由市发改委、交通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十一)加强电网建设,建成500千伏九龙变,开工建设第二座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太真变、定阳变、石窟变二期、赵宅变、清漾变、安仁变、新龙变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一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推进热电开发,开发生物能源,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浙西石油贮运中心和浙西能源储备基地。加快管道天然气工程建设,提高天然气利用率。开展核电、抽水蓄能等重大电源项目的前期工作。
  以上任务由市发改委、电力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十二)建成龙游沐尘水库,做好密赛、峡川、九华、寺桥等水库前期工作。实施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开展省“千库保安”和病险水库整治,实施省“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灌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快重点堤防和钱塘江干堤建设,建成城市建成区、工业园区以及重要集镇的防洪闭合圈。
  以上任务由市水利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十三)加快实施宽带网接入和扩容工程,重点建设基于IPV6技术的宽带多媒体互联网,以及多种业务兼容的接入网。不断优化邮政通信网络,加快建设数字广电网,加强“数字衢州”建设。对城镇、中心村和各工业园区实行饱和信息服务,实现“四个一百”,即固定电话适装能力100%、移动电话配备能力100%、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和互联网终端接入能力100%,提高农技110信息网在农村的覆盖率。到2010年,全市信息化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
  以上任务由市信息办、农业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点任务
  (十四)总结推广一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典型,启动编制一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突出一批重点循环经济领域,研究出台一批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一批试点启动项目和示范工程。工业循环经济抓好“5518”工程:化工、建材、造纸、金属制品和新能源等5个重点领域,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5项重点工作,100家清洁生产试点企业,8个工业园区的工业循环经济规划和整体改造。大力整治农村环境,积极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沼气化处理。
  以上任务由市发改委、市经委会同市农办、农业局、水利局、国土局等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十五)以“六个一批”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市、县两级均进入国家生态示范区行列,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300万亩生态公益林,全市森林覆盖率70%左右。市区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40%以上,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强化古田山等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加强生态湿地保护。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建成衢州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各县(市)污水处理厂,加快巨化污水处理厂扩建,新建东港污水处理厂和市医疗、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等一批环保项目。以实施全省“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为载体,加大对化工、制革、水泥、畜禽养殖等行业污染整治的力度。2007年前淘汰水泥机立窑,逐步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型燃煤锅炉。2010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生产总值比重1.8%以上。
  以上任务由市环保局会同市经委、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六、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重点任务
  (十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特色制造业人才高地和四省边际人才集聚高地,围绕建设特色制造业基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一大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造就一支党政人才队伍、优秀企业家和高素质职业经理人队伍。到2010年,各类人才总量达到30万人左右,市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口比例达到9%左右,为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夯实人才基础。
  以上任务由市人劳局会同市农办、经委、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十七)积极实施以“五城联创”为重点的文明素质工程、以“两子文化”为核心的保护利用工程、以“农家乐”大篷车为载体的文化下乡工程、以特色文化产业为重点的文化实力工程、以广播电视户户通为重点的文化阵地工程和以提升衢州美誉度为重点的文化传播工程。加快建设广电中心、报业大楼、县级“两馆”等一批文化项目,争取启动市艺术中心等重大文化项目。加强乡镇、社区和企业等基层文化站建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积极发展民办文化产业。到2010年,各县(市)基本建成省级文化先进县,基本消除县(市、区)馆、乡镇(街道)站、村(社区)文化设施空白点,全市基本实现广播电视城乡一体化目标。
  以上任务由市文广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十八)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加快科技场馆等科普设施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的良好环境,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和公众的科学素质。根据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创办区域特色产业科技论坛,积极引进知名大学、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和国内上市企业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研发中心,共建创新载体,借力创新。加大科技投入,逐年提高财政科技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争取达到省定标准。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技术市场和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健全农技110、工业110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建立科技数据共享等服务平台,不断完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促进科技服务逐步向市场化、企业化方向发展。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发明创造,支持专利技术的开发和实施,努力提升优势产业的质量水平。到201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2%,全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
  以上任务由市科技局会同市经委、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十九)加强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职教基地,全市建成7―8个以上的省级示范性专业,20个市级示范专业。进一步调整优化中小学教育布局,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五项工程”,争取2年内基本完成。继续开展教育“创强”活动,加快各类示范学校的建设步伐,加大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力度。到2010年,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各县(市、区)全部进入省级教育强县行列。
  以上任务由市教育局、人劳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健全公共卫生组织领导管理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预警应急体系,提升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加强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精神卫生和全民健康教育。加强现代医疗设施建设。整顿药品市场秩序,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到2010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争创国家卫生城市。
  以上任务由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十一)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加快推进“小康健身工程”。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乡健身设施和健身组织网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竞技体育,加强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引进重大赛事。到2010年,创建1个全国体育先进县(市),20个体育强镇(乡),8个先进街道,20个先进社区。
  以上任务由市体育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七、社会管理重点任务
  (二十二)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全市总和生育率控制在1.5以内;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平衡。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以上任务由市人口计生委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十三)深入推进依法治市,构筑和谐有序的法治社会。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逐步实现政府机构组织和工作程序的规范化、法制化。稳步推进司法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完善司法保障。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加强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和预防,推进廉政建设法制化。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建设。
  以上任务由市法制办、司法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十四)完善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争创全省最安全城市。贯彻实施国务院《信访条例》,规范依法处访和依法信访,完善领导下访、约访制度。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和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安全执法,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切实抓好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重视衢化片区安全隐患整治,有效防止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增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以上任务由市信访局、公安局、安全生产监管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十五)完善城乡统筹就业制度,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网络,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以上任务由市人劳局、国土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十六)坚持和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巩固和发展农村“五保”和城镇“三五”对象集中供养成果,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教育救助力度,多渠道解决城乡困难家庭住房难问题,进一步加大法律、慈善、捐赠等其它救助帮扶工作。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建立健全残疾人工作长效保障机制。
  以上任务由市民政局、残联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八、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二十七)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理顺市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区级积极性,促进市区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规划体制改革,构建科学规划体系,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统筹性、导向性,促进各类规划的协调与统一。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继续推行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健全社会投资监管机制,管好政府投资,激活民间投资。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效能。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步伐,改革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逐步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运作。
  以上任务由市政府办公室、发改委、行政服务中心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十八)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进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加强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等相关责任制度,优化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市场化选聘经营者的步伐。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推进基础设施市场化建设和运营。
  以上任务由市国资委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十九)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以及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发展。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全面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完善对财政预算和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
  以上任务由市财政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三十)加快推进要素价格改革,建立阶梯式水价和差别电价制度。全面推行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金融服务创新,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地方投融资机构,加快引进市外金融机构,继续抓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有关推进小企业融资的制度。
  以上任务由市经委、物价局、水利局、国土局、人行、银监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8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