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关于印发安徽省企业信息化三年工作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1-05-30 生效日期: 2001-05-30
发布部门: 安徽省府主管委办局
发布文号: 皖经贸办[2001]232号
各市经贸委、电子工业主管部门、科委,省直有关单位: 
  《安徽省企业信息化三年工作意见》(以下简称《工作意见》)已经省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企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战略重点和突破口。为加快我省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按照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根据《安徽省“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三年实施意见》,省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本《工作意见》。《工作意见》是我省开展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市和各有关部门要参照《工作意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企业信息化工作任务。省经贸委省信息产业厅省科学技术厅二○○一年五月三十日安徽省企业信息化三年工作意见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重点,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我省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按照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根据《安徽省“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三年实施意见》,制定2001-2003年全省企业信息化工作意见。 
  一、我省企业信息化现状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绩 
  1、企业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取得较快进展。“九五”期间,我省确定的电子信息技术推广项目近500项,其中有300项列入国家“倍增计划”项目,投资达4亿元,产生效益达6亿元,合肥江淮汽车有限公司和黄山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家CIMS应用示范企业。 
  2、企业设计制造自动化初显成效。我省65%的国有骨干企业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工业企业甩图板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合肥叉车厂等20家企业已成为国家CAD应用示范企业。 
  3、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效突出。2000年,我省完成计算机改造传统生产线达200项,投资达5000多万元,产生效益达6500万元。 
  4、企业上网工程已经起动,上网企业不断增加。至2000年底,我省上网企业达3万多家,其中有独立域名的上网企业达2000多家,部分企业在网上开展了初级电子商务的探索。 
  5、一批企业信息化指导和服务网站相继建成。省经贸委建立了“安徽经贸信息网”、“中国安徽企业网”、“安徽(企业)网址数据库”等网站。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安徽企业在线”、“中国王牌商务网”等一批综合、专业企业信息化服务网站相继建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信息化意识淡薄。多数企业信息管理机构不健全,信息管理不规范,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全省企业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累计占资产比例仅约为0.1%-0.2%,与发达省市投入比例有相当差距。 
  2、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多数企业缺乏基础网络设施,未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生产及控制装备技术落后,技术开发和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低;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3、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调研,盲目上项目,导致信息系统和技术装备能力闲置,不能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经营活动,信息资源浪费,效果难以体现。 
  4、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条件正在改善 
  1、信息通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0年底,全省电信网光缆总长度达3万多公里,干线光缆覆盖全省所有市县,长途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17万路端,通达全国各地市和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类数据通信端口已达4万个,其中因特网接入端口达2万个;宽带网建设和“三网融合”已开始启动,通讯费用和信息化建设成本呈下降趋势。 
  2、企业信息化区域支持环境日益改善。以合肥软件园、科大高科技广场、合工大电子城等为标志的科技园区迅速崛起;一大批IT企业茁壮成长;产、学、研合作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3、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加强。省政府已明确了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突破口,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各有关部门正制定企业信息化规划和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为企业信息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市场机制;加强政府引导,寻求多方支持;统筹规划,分工负责,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研究开发设计水平,实现创新过程电子化;改造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改善经营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系统化;改进信息系统,实现知识管理网络化;改变营销手段,实现商务运营电子化;以企业信息化应对新世纪电子商务的挑战。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初步建成与我省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企业信息化总体达到全国中西部地区中上游水平,部分重点骨干企业信息化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其中:省50户重要骨干工业企业和10户商业企业建立较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基本实现4C+E,初步实现电子商务;大中型骨干企业普遍开展信息系统应用,在经营管理、产品研发、生产工艺、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取得一定成果;广大中小型企业能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三年基本任务: 
  1、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以机械、轻工、冶金、化工、汽车、建材等行业为重点,结合重点企业、关键生产过程的技术改造,积极推动传统工业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自身的工艺流程、工艺装备、生产条件,提升产品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一是在立项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加强重点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带动先进适用技术在全省的应用。二是培育和利用信息技术推广中介机构,协同实施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三是根据行业技术特点和信息技术的适应范围,依托企业技术中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技中心,为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供服务。 
  2、推进企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 
  以企业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为理念,将传统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有机结合,推进企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一是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等研究、开发与设计自动化系统,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性能,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在制造业中积极推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柔性制造系统(FMS)、离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加工制造自动化技术,加快制造业生产过程自动化进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三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物资管理为重点,以推广产品化应用软件为主要手段,逐步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同时积极推进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应用,加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四是加快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企业信息网络,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3、积极稳妥地发展电子商务 
  以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利用互联网开展企业营销业务为出发点,发挥政府宏观规划和指导协调作用,逐步推进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一是切实推进企业上网工程,搞好企业网站建设,引导、推动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实践,为建立电子商务系统打好基础。二是建立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完善市场信用数据库,加快电子商务框架工程建设。三是本着“统一标准,联合建设”的方针,组织、联合商业银行、有关企业和单位共同建设电子商务支付网关系统和安徽电子商城。 
  4、建立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推进体系和网络平台 
  以政府指导为手段,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推进体系和网络免费服务平台。一是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工作组织,落实企业信息化职能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建立信息主管(CIO)制度,把信息化建设与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建立和完善企业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并与国家企业网联网,整合、集聚企业资源,建立全省企业数据库和产品数据库,向国内外动态发布产品、供求、投资、技术创新资源信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三是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信息系统,综合工商、税务、统计、技术监督等部门的信息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三、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根据我省的实际,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加大企业信息化宣传力度,定期组织企业领导参加有关学习、参观、论坛和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企业信息化知识普及和培训,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素质,基本形成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2、制订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各级经贸及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规划,把加快企业信息化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信息产业及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途径来抓。通过调查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和制度,确保企业信息化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3、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每年有重点地选择40户企业确定一批项目列入省传统企业改造计划,狠抓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的实施和投产,引导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技术化项目;利用企业技术中心,强化产、学、研结合,推进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的应用。 
  4、提高企业技术开发、创新能力。在省50户重要骨干工业企业中推广实施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工艺计划(CAPP)和辅助工程(CAE)应用,每年选择一批企业确定一批项目列入省推广计划,进行资金倾斜和重点扶持,并做好项目的跟踪、验收和考核工作。 
  5、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管理上水平。在省50户重要骨干工业企业中选择一批有条件、有基础的企业列入省计划,推进企业信息网络和经营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建立企业资源计划(ERP)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在大中型骨干企业中推广比价采购、财务管理等商品化软件,逐步建立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包括仓储、生产、财务、营销、供应链、客户关系、质量控制等环节的计算机管理应用系统。广大中小企业从单项计算机辅助管理起步,在财务成本、市场营销、计算机辅助管理应用上有所突破。 
  6、利用电子信息和互联网技术,开展电子商务实践和网上营销。选择有基础、有能力的企业扩大电子商务实践范围,从供求信息发布、询价到逐步实现电子合同、电子交易和网上结算。联合有关部门推动电子认证、支付网关、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框架体系建设。同时加快商贸企业信息化进程,建立全省十大专业市场信息发布系统,探索商贸企业电子商务模式。 
  7、建立企业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推进企业上网。以建立企业数据库、产品库、供求库为核心,以建立全省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和中小企业服务系统为重点,建设企业信息发布平台和企业信息化宣传、咨询、交流平台,加快建设中国安徽企业网,推进企业信息化和企业上网。 
  8、实施示范工程,发挥典型引导作用。在省重要骨干企业中选择一批制造企业为CIMS示范工程,列入计划,重点实施;选择2~3家企业作为数字化示范企业进行扶持,使其达到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绿色化、虚拟化的国际标准。分类型、分行业选择典型案例,规范解决方案,总结信息化建设经验,向全省宣传推广。同时做好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认定和典型实用软件推荐工作。 
  9、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对全省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工作人员状况进行摸底调查排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大、工大等大专院校人才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分期分批组织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建立全省企业信息化专家咨询系统,开展需求咨询和决策服务,推动企业信息化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 
  四、组织领导和政策措施 
  (一)省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国家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省信息化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企业信息化专项工作。 
  (二)省经贸委、省信息产业厅、省科技厅每年联合召开一次全省企业信息化工作会或领导碰头会,明确企业信息化工作任务,研究部署重大事宜;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重点是研究制订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组织推进重点项目工程的实施,各自根据信息化工作职责和任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有关日常牵头、协调工作。 
  (三)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扶持措施,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从投资、税收、知识产权、人才、安全、进出口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研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利用好国家电子信息应用专项贷款和财政贴息等鼓励、优惠政策;从省、市挖革改和科技三项费用中安排一部分作为专项费用,对重点企业项目给予扶持;从省推进信息化建设专项基金中,划出一部份用于企业信息化调查研究、示范工程、推广应用、专家咨询、表彰奖励等,以推进全省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附件:安徽省企业信息化三年主要工作任务(略tbd033)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2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