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九江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9-21 生效日期: 2007-09-21
发布部门: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九府厅发[2007]9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共青开发区管委会,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九江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导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执行。

二〇〇七年九月二十一日

九江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导意见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条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保证。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冬季农业开发的总体要求,结合全市水利现状,特提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国家投资项目为重点,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推进农村水利平衡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水利安全保障。
    二、工作重点
    针对我市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防洪减灾能力较弱、排灌工程效率偏低,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整治任务重的现状,结合今年汛期、旱季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按照“除险加固、配套增效、河通渠畅、灌排自如、清水绿岸、饮水安全、管理民主、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力度。今冬明春,全市要基本完成已列入《江西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的项目。未开工的108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要求9月底前全面开工。各地要按照省、市人民政府“关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筹措县级配套资金,切实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要落实领导,明确任务,加强管理,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达到加固一座,除险一座,摘帽一座,确保2007年汛前基本完成已下达资金计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正在施工的病险水库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展(具体任务见附表1),已完成的病险水库要做好验收资料准备,及时申报验收,确保完成一座,验收一座,交付使用一座。                  
   (二)认真抓好机电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扫尾。列入2006年中型机电排灌泵站更新改造计划的9座总站20座分站工程,有5座总站已全面完成,进行了市级验收,对未全面完成的4座总站更新改造工程,有关业主单位要按照《九江市中型机电排灌泵站2006年项目更新改造工作实施办法》,继续抓好项目的建设与管理,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做好泵站的更新改造工作,确保12月底完成验收(具体任务见附表2)。各地要利用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利时机,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做好泵站沟渠的清淤工作,确保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三)切实抓好农村安全饮水惠民工程。保障农村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是当前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要按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认真完成10万人口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的实施工作,统筹完成6.3万人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具体任务见附表3)。在完成2007年第一批计划工程的同时,认真抓好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扫尾和验收工作。          
   (四)扎实推进水利血防工程建设。我市是全省血吸虫重点疫区,有8个县(市、区)的水利血防工程已纳入了《全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水利专项规划(2004-2008)》,项目涉及河道、堤防整治、灌区改造等项目。已下达国债资金计划的都昌县大港灌区、星子县饶家山灌区等 14 座血防工程,今冬明春要认真组织实施。要按国债资金建设管理要求,规范运作,严格把关,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具体任务见附表4)。同时做好其它水利血防项目工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继续抓好灌区续建配套增效工作。认真抓好柘林灌区2006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对已完成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项目,要抓紧做好项目的资料整理和验收工作。各地必须对已除险加固的水库和更新改造的泵站渠系工程进行配套、搞好整治、清淤维修,确保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同时要创造条件进行渠系防渗,提高渠道输水能力,搞好灌区末级渠道等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提高渠系水源利用系数和田间用水保证率(具体任务见附表5)。                           
   (六)继续抓好鄱湖二期等防洪工程建设。加快鄱阳湖第五个单项的共青联圩、附城联圩、三角圩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进度;尽快完成省经费安排的长江江新洲圩、棉船圩等11座圩堤岁修任务,要精心组织和安排,对重点险段进行加固治理;对鄱阳湖、修河、潦河等内河堤防进行治理、险段加固;对部分单退圩堤险段进行必要的加固,确保在规定洪水位内堤防安全。
   (七)努力抓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各地要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纳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修水县、星子县要抓好2007年度7.5万亩农发水保项目建设(具体任务见附表6)。各地要开展好防治面源污染的水土保持试点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区建设,抓好水保模范乡镇建设。要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坚持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优化配置、综合治理,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重视对开发建设项目的预防监督,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现象发生。
   (八)大力推进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完成水毁工程修复任务。在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各地务必高度重视水毁工程的修复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大搞小山塘、小堰坝、小泵站、小机井和小灌区等“五小”工程。根据编制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近期及长远规划,分年逐批对区域内小型水利工程进行新建、改造。借助国家安排的小农水资金项目为示范,推动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全面开展(具体任务见附表7、8)。
    三、工作措施
    为确保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在工作上必须狠抓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政府主导,组织动员大办农田水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冬季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中重要工作之一,中央和省、市近四年来,每年1号文件再三强调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民迫切盼望解决的水利问题,坚决克服农田水利“主要是农民自己的事,农田水利投入多、见效慢,资金使用效率低,经济上划不来”等认识上的误区。县、乡(镇)政府要把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果纳入基层班子年终考核的内容,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干好农田水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历史悠久,每逢冬春农闲季节广大农民就组织起来筑堤建坝,挖沟修渠,清淤疏浚,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地必须做好县域近期和长远规划,摒弃不讲科学的盲动行为,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圩区中型泵站改造基本完成后,渠系配套、山区河流治理疏浚、丘陵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显得十分必要,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编制当年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抓出成效。
    三、坚持加大投入力度,扶助农民兴办农田水利。长期以来农民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主体。随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时代的到来,政府逐步成为新的投入主体。2004年以来中央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逐年在增加,省财政2005年增加2000万元,2007年已达8000万元,每个县100万元小农水建设专项资金必须认真到位,作为今冬明春农田基本建设考核的硬性指标,以此确保更好地支持广大农民兴办水利工程建设。
    四、坚持机制创新,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形势下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既要废弃过去“一平二调、人海会战”的声势和场面,又要克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的被动局面。为此必须建立适应当前水利事业发展的新机制。第一,充分发挥村民议事制度的优越性。尊重农民意愿,选准工程项目,利用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农民投工投劳。第二,利用各级财政扶持资金建立“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坚持“先干后补,多干多补,不干不补”的原则,激励广大农民兴办农田水利的积极性。第三,大力推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市政府批转的[2006]46号和[2007]67号文件精神,加大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大力倡导水利工程民建、民管、民营,实现小型水利建、管、用和责、权、利有机结合,促进农村水利长足发展。
    五、坚持检查督导,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氛围。为了确保今冬明春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市里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县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整个农建过程中组成4个督查组进行跟踪督查,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行动、成效定时通报。各新闻媒体必须加大农田基本建设过程的宣传报导,以好的典型和方法为引导,推动面上农建工作的开展。12月下旬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考评和水利建设总评,前三名分别给予3万、2万、1万元物质奖励,末名,由县主管领导在全市水利方面会议上说明原因。总之要求全社会重视水利,关心水利,共同营造大办水利的良好氛围,以更佳的水利成果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78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