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2006年度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情况的报告》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9-06 生效日期: 2007-08-28
发布部门: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鲁政办发[2007]67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按照《山东省教育督导条例》规定,省教育厅、财政厅、审计厅和监察厅联合组织对各市2006年度教育工作进行了综合督导评估。督导评估结果显示,2006年以来,各市认真贯彻执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对2006年度教育工作进行综合督导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6)94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2005年度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情况的报告的通知》(鲁政办发(2006)61号)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自查自评,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措施加强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但还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尽快予以解决。
  根据省政府领导同志意见,现将省教育厅、财政厅、审计厅、监察厅《关于2006年度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情况的报告》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对存在问题要加大整改力度,切实予以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六日
关于2006年度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情况的报告

省政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全省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对2006年度教育工作进行综合督导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6)94号)要求,省教育厅与财政厅、审计厅、监察厅组织8个督导评估分团,分8路于5月15日至27日对全省17市2006年度教育工作进行了综合督导评估。共抽查了17市及其33个县(市、区)、66个乡(镇、街道办)、618所学校(含幼儿园,下同),并与市及抽样县(市、区)、乡(镇、街道办)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查阅了有关档案资料和账表,对各市、县(市、区)的自评结果进行了核实验证。经汇总分析,并向各市公示评估结果,对17市2006年度教育工作做出了定性、定量评价。现将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各市教育工作主要成绩及做法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积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2006年是全省教育改革开放,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的一年,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加强领导,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各市在认真制订“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同时,出台了一批推进和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就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解决当地教育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办人民满意教育等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促进了教育又好又快发展。青岛市坚持“科教兴市”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积极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了全市教育健康协调发展的步伐。威海市围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责任,将教育经费投入、危房改造等重点工作,纳入对所属区(市)党委、政府工作和市直部门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力度,有力促进了工作落实。济南市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市政府分管领导靠上抓督导整改,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莱芜市以创建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为抓手,强化教育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全市教育发展水平。
  (二)强化政府行为,“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各市认真贯彻执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2005年度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情况的报告的通知》(鲁政办发(2006)61号)精神,强化工作措施,狠抓“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收到明显成效。截至2006年末,全省在县域内统一了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的县(市、区)由2005年的68个增加到85个,其余县(市、区)均在县域内乡镇间统一了工资标准,即全省已解决了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工资执行多个标准的问题;将中小学教师工资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的县(市、区)由2005年的105个增加到119个,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85%。济南、烟台、威海、莱芜市整建制实现了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工资统一标准并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建立了稳定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三)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据督查,2006年各市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增加数额最大的为青岛市、增幅最高的为莱芜市,分别为7.52亿元、32.36%;滨州、菏泽、淄博、济宁、枣庄等市增长幅度也较大,均超过了21%。全省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加了41.59亿元,增加数额是多年来最大的。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继续增加。按市域内统算,17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月工资增加数额较大的为东营市、淄博市,增长幅度较高的为菏泽市、德州市,分别为369元、329元,30.67%、27.57%。
  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简称“两项附加”)征收、拨付数额大幅增加。2006年度全省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实征额分别为33.80亿元、7.96亿元;拨付教育分别为28.69亿元、6.59亿元,加上年结转部分,两项附加共拨付教育39.37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12.41亿元。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逐步提高。在随机抽查的33个县(市、区)及其66个乡(镇、街道办)中,有20个县(市、区)、42个乡(镇、街道办)的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达到或超过了省最低拨款标准,各占抽查县(市、区)、乡(镇、街道办)的60.61%、63.64%,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为0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办)数由2005年的各占12%、27%,减少到6%、10.6%,明显减少。
  各市普遍重视落实“两免一补”政策。17市中有11个市免除和补助家庭困难学生人数达到或超过了省规定比例;其余各市也都对部分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青岛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比国务院规定提前一年免除了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同时提高了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抽查的黄岛区、即墨市从2006年春季开始已免除了区(市)内城乡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潍坊市从2007年开始,全部承担了应由市、县两级共同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
  (四)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均衡发展引起普遍重视。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步伐加快。2006年度全省实际消除危房面积139.51万平方米,占计划消除危房面积的98.91%,多数市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各市普遍根据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加强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少市实施了以教育资源优化升级、规范化建设为目标的改善办学条件行动。枣庄市累计投资2286万元,以较高标准实现了“三新”(新课桌、新课凳、新讲台)目标。济南市坚持高标准建设新校舍、高标准配置完善学校内部设施,全市中小学正逐步向着办学条件优质、均衡,教育教学环境良好的目标迈进。潍坊市实施了新一轮“农村百所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当年已完成农村薄弱小学改造项目197个,投资1318万元。济宁市坚持学校布局调整、名校带动、薄弱学校改造、信息化建设“四轮驱动”,启动了旨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512计划”(即“十一五”期间,改造500所薄弱学校,使100所初中、200所小学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菏泽市出台了《中小学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城区中小学班额过大问题,2006年已投资3000万元,完成了3所小学的新建、改建。
  各地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信息化建设。淄博市财政筹集资金200万元,为本市5个区县的12个贫困乡镇的22所小学配备了微机室。该市拥有校园网、实现了宽带上网的中小学占学校总数的比例已分别达80.1%、88.38%。滨州市2006年投资5180万元装备信息技术设备和实验仪器、图书,中小学信息技术开课率达到97%,城、乡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差距明显缩小。青岛市的学生用微机生机比和教师用微机师机比已分别达13:1和1.6:1。
  (五)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普遍做到了学校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结合实际开展了安全教育、安全检查、自救演练等活动,安全责任制度、安全防范措施落实较好,教育、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加强治理,消除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污染源和娱乐场所,为师生创造了安全、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泰安市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消除全市中小学水泥檩条平房校舍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均按要求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并予以实施。聊城市建立了危房报告、鉴定制度,做到了尽早发现,及时报告,及时维修或拆除。所查临清、冠县两市县2006年所上报D级危房已全部拆除,消除了校舍安全隐患。鄄城县通过编写中小学“安全教育四字歌”,对师生进行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安全教育,效果良好。
  (六)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质量效益逐步提高。
  各地及职业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措施,加大投入,扎实工作,加快了职业教育发展步伐。一是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职普比例趋向协调。据各市自评,2006年多数市超额完成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全省中职招生总人数比2005年增加了33300人,中职在校生占高中段在校生比例由2005年的35.74%提高到41%,增加人数和提高幅度创历史新高。青岛市的招生及在校生人数、职普比例等,均居全省之首。济南市、烟台市在校生职普比例也较高,均达到了45%。滨州市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比上年增加8386人,增加了近1倍。二是增加投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办学基础能力不断增强。2006年度17市征收用于职业教育的城市教育费附加5.51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1.38亿元;征收用于职业教育的地方附加0.63亿元。青岛市市本级2006年投入1200万元支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同时,投入4500万元加快实训基地建设,该市2处可分别容纳9600名学生和7000名学生实训的大型现代公共实训基地将于2007、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滨州市2006年用于职业教育新建、扩建校舍的资金达9000多万元,配备实验、实训设备800余万元。济南市深入实施农村职业教育振兴“五个一”工程,对能生存、可发展的职业学校给予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打造职业教育学校品牌和专业。枣庄市近年来职业学校新上建设项目10个,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用于教学和改善实训设施的投资1140余万元。临沂市的市职业中专新校区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三是创新办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从抽查的职业学校看,各学校普遍重视创新办学模式,服务经济和社会。青岛市的引企入校、办校入企、生产教学一体化等“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烟台市的整合教育资源、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正在各地职业学校中推广。
  (七)学校管理日趋规范,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据抽查,各学校普遍重视校舍设施管理与维护工作,多数学校校园环境整洁,各项设施设备维护、管理较好,校舍设施固定资产数字化管理运行基本正常。控辍保学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学籍管理初步规范,多数学校学生变动手续及记录完备。各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济南市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改中,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作引领,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措施,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烟台市结合《义务教育法》重新颁行,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改进德育工作、加强课程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改革评价制度和加强督导检查等措施,促使全市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质量逐年提高。淄博市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加大推进课堂教学创新的力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息时间和学生课外作业量,增加学生的课外自主活动时间,努力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潍坊市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抓手,积极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并通过社会实践基地实践活动、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年、实施学生成长工程等,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枣庄市通过强化学校管理,开展文明服务活动和“修师德,正教风”专项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教科研,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市行风评比中教育系统受到充分肯定,名列公共服务部门第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到2006年末,全省还有部分县(市、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没有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这些县(市、区)主要分布在临沂、济宁两市;还有55个县(市、区)县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工资执行标准不统一。
  (二)教育投入不足和教育经费管理、使用不规范问题依然较突出。
  1.多数市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偏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17市中这一指标最低的为济南市,仅为13.23%;下降的有12个市,降幅最大的为日照市。近3年来连续下降的有济南、潍坊、泰安、威海、日照、临沂、聊城、滨州、菏泽等9市。抽查的33个县(市、区)2006年下降的有19个。
  2.少数县(市、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偏低。按县域内统算,全省还有泗水、宁津、临邑、乐陵、苍山、菏泽市牡丹、定陶、成武等8个县(市、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偏低,人均月工资不到880元。
  3.教育费附加有征收不足、拨付不到位现象,个别市使用不规范。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率低于95%的分别有3个和12个市,全省欠征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分别为5290.48万元、13784.12万元。其中,征收率最低且欠征额最大的,城市教育费附加为莱芜市,地方教育附加为东营市。拨付到位率最低的,城市教育费附加为日照市,地方教育附加为菏泽市;两项附加未拨数额最大的均为青岛市。全省两项附加未拨额共有8.19亿元。个别市教育费附加使用不规范。东营市将2006年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9341万元用于支付教师工资。2006年17市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所占比例只有16.29%,与省政府规定30%的比例差距较大。
  (三)师资队伍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亟需加强。一是对目前执行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各地迫切希望尽快予以调整,以更有利于山区和边远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是由于民办教师转公办等历史原因,农村学校“超编缺人”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知识层次低,不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需求。各地虽已经采取了诸如“城乡教师交流”、“青年教师下乡”等对策,但因缺乏适合农村和山区学校的教师编制标准支持,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是各地普遍存在代课教师问题,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四)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和幼儿园办学(园)条件薄弱。一是教学仪器设施配备不足,水平低。特别是一些财政较困难的县(市、区),教师用微机配备很少甚至没有配备;多数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学仪器、图书、音体美器材配备不足,操场不规范,不便于学生体育锻炼。不少县(市、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实验、实训条件简陋,设施设备配备不足,且陈旧、落后。二是学生食宿条件差。抽查的枣庄、临沂、德州等市所属2个县的农村初中,多数学校学生食宿条件较简陋,甚至没有食堂、宿舍,学生食宿极为不便。有的学校服务半径较大,学生每日靠骑自行车往返,既辛苦又存有安全隐患。三是部分农村幼儿园条件差、班额大,除了简陋且不足的房舍,没有教玩具和其它活动设施。
  (五)校舍危房改造和学校安全工作仍需加强。一是部分学校有危房;部分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建设资料不全,存有安全隐患。督查中发现,临沂市河东区、郯城县,德州市德城区、乐陵市,菏泽市鄄城县,烟台市莱山区,东营市利津县,都存有上报的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未拆除,有的学校学生仍在D级危房中上课的现象。日照市五莲县、岚山区有带险情的校舍多处。督查中还发现,少数市的少数学校,由于危房改造资金没有及时落实到位,导致工程检测、验收资料不完善。二是学校用电不规范。在日照一中、烟台市莱山区职业高中、文登市三里河中学,都发现有学校用电不规范的现象。三是有些中学实验室的危险化学药品存放不符合规定。
  三、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全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及发展的新形势,对教育经费的供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施科教兴省战略,需要建立强大的财力支撑与条件保障。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切实提高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要继续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没有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的县(市、区),要尽快调整县、乡财政体制,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城乡中小学教师工资执行2个标准的县(市、区),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尽早实现县域内统一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标准。各有关市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帮助和督促所属县(市、区)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扶持教师工资偏低的财政困难县(市、区)提高教师工资待遇。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要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对校舍进行勘查鉴定,如实报告;对校舍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必须高度重视,及时排除;对D级危房必须坚决拆除。要进一步加大市、县级政府投入危改的力度,并坚持多渠道筹资,采取措施督促进度慢的地方加快完成危改任务。通过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切实在全省建立起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二)建立规范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教育经费按规定使用,发挥效益。加强教育财政法制化建设。针对两项教育附加征收、拨付不足和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建议根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两项附加的征收、核算、拨付和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制度、办法,严格征收范围和征收手续,明确征收职责和征收任务,确保两项附加足额征收入库;建立两项附加征收、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和审计通报制度,每年向当地人大、政府报告征收、使用情况,对管理、使用情况定期审计并予以通报。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各项教育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职业教育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统筹,制定科学可行的规划,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和区域职业学校布局,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扶持办好一批有骨干示范作用、有竞争优势的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及实训基地,推进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逐步形成我省职业教育集约发展优势。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投入责任,落实包括教育费附加在内的政策规定的职业教育经费,切实加大投入,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财政保障。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办学模式;要加强职业学校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职业学校的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增强职业学校的办学实力,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
  (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把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全省“十一五”教育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作为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奠基工程,加速改善九年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所有的义务教育学校都不低于省定“普九”标准要求,实现城乡间、地区间和校际间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基本均衡。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快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规范民办幼儿园,多渠道增加投入改善办园条件,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的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建立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学需要,及时补充新师资,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抓好中小学、学前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奠定基础。要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切实重视做好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锻炼和艺术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加强安全工作,对于交通、用电、饮食卫生等各方面的不安全因素,要认真排查,及时排除。
  (五)加强领导,认真抓好督导整改。要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教,加大教育执法力度。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市、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教育职责,促进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学校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对综合督导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对屡查不改的问题,要组织专项督查,并向全省通报整改督查情况,切实促进整改。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市、县(市、区)和有关部门。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审计厅
山东省监察厅
二○○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2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