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12-27 生效日期: 2007-12-27
发布部门: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郑政[2007]3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我市城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合郑州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郑州跨越式发展主题,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强化创新主体,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水平和效益,大幅度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市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使城区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引领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发展目标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步伐明显加快,实现城区高新技术产业突破性发展;到2010年,使城区成为我市重要的、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自主创新高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在中西部城市前列。
  1.力争实现城区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10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33%以上;力争实现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平均每年递增30%以上,占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左右。
  2.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
  3.年专利申请量突破4000件。
  4.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达60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超50亿元企业5家,超百亿元企业力争达到3家。
  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
  三、主要任务及重点领域
  加大科技自主创新资金投入力度,打造创新型人才高地,构建加强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公共平台,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城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制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节能与环保产业。
  1.电子信息。大力扶持国家信息安全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快现代通信设备、特色软件产品、电子元器件、计算机、信息家电产品等产业发展。加快IPTV网络视频点播系统、涉密计算机、涉密服务器、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软件系统、铝冶炼过程控制与集中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加油站管理系统及加油站IC卡管理系统软件、智能卡电表软件、公民身份信息综合应用系统、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和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等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推进64位RISC电脑芯片项目和新型多功能集成电路ZC01项目产业化步伐,带动我市芯片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开发计算机网络高性能路由器、交换技术与产品、各种宽带网络的接入技术及产品。发展液晶显示玻璃基板产品、彩色巨型显示屏、砷化镓单晶片、超高亮LED芯片、自动化监控设备、大型交换机设备和光电子原器件等为主导的电子产品。
  2.生物工程及制药。开展医药生物、微生物发酵、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的重点研究,形成产业化发展的群体优势。开展工具酶临床诊断用试剂新产品及更新换代产品的研发,开发新的血液制品;加强在抗生素药物方面的研究,保持在部分品种抗生素原料药生产技术的国内领先水平,保持抗生素发酵吨位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地位;加强发酵工程、酶工程和工业微生物优质高产菌种的选育和新型酶制剂的研制;开发核糖、核苷、谷氨酸胺、L―乳酸等生化产品;围绕基因操作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前沿技术,重点研究重要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结构和功能,生物芯片、分子遗传标记育种技术,微生物重组技术,农用生物制剂,牛羊胚胎工程等。
  3.新材料。发展高品质金刚石及CBN磨料、纳米金刚石、精密高效超硬材料工具和磨具、高档涂附磨具、强力磨削及大规格系列固结磨具、高效锆刚玉重负荷砂轮和高档异型、特种涂附磨具及氧化硅、碳化钛、陶瓷超细微粉及其制品等新产品。加强对半导体晶片、集成电路及电子元器件和显像管玻璃加工用高效精密金刚石工具系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加强对汽车、电子、家电、制造中数控加工设备配套的高效精密系列专用超硬材料工具产品开发与应用;开发生产超硬材料及其制品的系列专用设备及检测仪器。支持研发特种高纯、高耐火耐蚀氧化物复合材料、高纯高铬耐火材料、特种功能耐火材料、节能降耗的高性能浇注料、可喷射施工的耐火浇注料等。大力发展大型铝加工项目和高精度、高性能铝板、铝带、铝箔,汽车、摩托车轮毂、PS板基、合金板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发展新型金属材料铝镁合金材料、耐磨耐热金属材料、新型焊接材料、热电功能材料和具有光学功能、分离功能、催化功能的高分子材料等新产品。
  4.机电一体化。重点攻关解决高精度、高效率、柔性加工、数字化控制、虚拟制造等机电一体化装备的关键技术,示范推广网络化设计和制造技术,积极发展采用数字化技术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加工线、精密高效加工和成形设备、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精密纺织机械、电站锅炉、全液压控制煤矿机械、新型环保设备等产品。开发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代表的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数控加工技术与装备,超精密加工及超高速加工技术与装备,关键配套基础部件、电机、电器。
  5.节能与环保。加强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源、废水和垃圾等资源的再利用,大力推广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优先发展大型高效节能环保型电力设备、GEP高效工业锅炉系列及循环硫化床和环保锅炉等产品。重点开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成套设备、城镇居民小区污水处理设备、工业废水处理成套设备、烟气脱硫成套设备、垃圾分选及焚烧处理成套设备、煤制气成套设备、利用粉煤灰等生产墙体材料成套设备、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成套设备和产品、赤泥综合利用产品、全降解塑料等。
  四、政策措施
  1.建立加快推进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强化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市本级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2008年占财政当年一般预算支出的1.3%,并保持逐年增长,到2010年,市本级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财政当年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1.5%。区级2008年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财政当年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1.5%以上,并保持逐年增长。
  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投入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3%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5%的,生物工程及制药、软件企业研发投入达到当年销售收入的8%以上的,企业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费用之比原则上达到1∶3以上的,政府科技资源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否则,科技经费一般不予支持。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
  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引导其增加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投资。鼓励社会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健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信用担保体系。探索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机制,重点推进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权利质押业务试点。积极推荐和协助有实力、成长性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的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以及香港二板市场和其他境外证券市场上市。
  2.构建加快推进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大力引进加快推进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对引进的国家级学术带头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研发人员,酌情给予资助。对引进的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海外优秀人才,提供一定的科研条件(含项目倾斜支持、5至1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用人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住房货币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依法列入成本核算。
  强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以大项目、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业中心、大学科技园、重大科技专项等“人才驿站”为载体,使用和培养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中青年拔尖人才和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为依托,着力培养创新型团队。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发挥企业家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实施“3515”创新型科技人才工程:到2010年,培养造就30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00名科技自主创新骨干人才、100名创新型企业家和50个创新团队。
  3.夯实加快推进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公共基础平台。
  鼓励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内知名高等院校在郑州城区建立研发机构,重点保障并优先安排其建设用地。对新建的国家级独立型科研院所给予不低于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高等院校在郑州建立独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经有关部门认定后,给予500万元以内的资金资助。
  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产业研发中心、产业检测中心、产业信息服务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对新建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分三年给予300万元以内的资金资助;对新建的企业研发中心的资金补贴,按《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园区建设的补充意见》(郑政文〔2007〕122号)文执行。
  整合科技资源,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建设科技企业孵化服务中心和科技孵化器(高新技术孵化器面积达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2000家,在孵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0亿元)等一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高规格建设以提供检测、实验条件为主的公共检测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以提供科技文献、标准、情报等信息服务为主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等。加快郑州技术产权交易网建设,形成交易主体与形式多元化的技术市场网络。大力培育专利代理、项目招标、知识产权评估、科技信息咨询、技术转让、检测监测、资格认证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各类行业协会建设。
  4.进一步完善加快推进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强化企业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对城区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使其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自主创新活动的主体、凝聚人才的主体、创造知识产权的主体、管理创新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围绕提高郑州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依托产业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高质量建立一批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通过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方式建立企业研发机构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达到90%。鼓励有条件的重点企业集团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合作组织,对博士后项目予以资助。对于重大引进项目,承担企业在项目引进前必须制定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消化吸收创新方案,明确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的计划、目标和进度,促进外源技术内源化,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
  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切实打破区域、体制和行业制约,促进互动协作,形成科技资源共享、协同配合的科技自主创新运行机制。立足驻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研发优势,引导和支持其面向城区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鼓励其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引导市属开发类科研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稳步推进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建立现代院所制度。
  推动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打造,建立和完善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和制药等产业联合体。推进科技管理创新。切实把科技行政管理的重心从直接管理项目、资金转移到加强规划引导、制度建设、政策调控和公共服务上来,转移到组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上来,转移到科技进步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上来,转移到提供优良的创新服务环境上来,转移到调动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来。建立分工明确、权责统一、协调联动的科技管理机制。改革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竞争向上、协同发展、创新增值的评价机制和资源分配机制。实现科技项目实施、经费分配、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的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提高自主创新效率和效益。各级各类科技计划要更多地反映企业重大科技需求,更多地吸纳企业参与,更多地解决企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
  5.强化推进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色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
  立足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基础,依托龙头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强自主创新,形成产业特色。强力推进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建设,重点抓好国家超硬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中部软件产业基地、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国家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生产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抓好信息安全、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新型纺织、新型阀门、建筑机械等产业集群建设,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引导力强、带动力强、辐射力强、影响力强的产业基地。
  6.积极开展推进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国际科技合作。
  鼓励城区企业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积极选派企业科技人才出国学习培训,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鼓励城区企业与国外科研机构联办研发中心,合作进行重大项目研究开发。支持城区企业依法到省外、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吸引当地科技人才进行科技开发。
  7.实施推进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
  制订并实施加快推进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推动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应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所提取并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2006年1月以后新购进的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单独管理,不提取折旧;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企业建立的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实施扶持加快推进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完善政府购买向自主创新产品倾斜的有效措施。制定政府采购技术标准和目录,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对本市高技术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发的符合政府采购技术标准和目录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政府首购政策和订购制度,不断提高政府采购中本市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比例。通过工程设计、预算控制、招投标等形式,引导和鼓励政府部门、企业和事业单位择优购买本国、本地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
  8.加强推进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工作。
  完善推进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理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合理确定资金渠道,根据工作需要,逐年提高专利工作专项资金;科技经费和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定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倾斜,把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重要条件之一;认真抓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郑州市专利资助资金、各类科技计划和相关资源配置向试点、示范企业倾斜;制定全市知识产权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争取用三年时间把郑州市建成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引导、帮助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广大科技人员自主创新、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对于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项目,要充分运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选准高起点,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对于取得的科研成果,要重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其合法权益;要大力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宣传和人才培训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和制裁各种侵权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理知识产权侵权和纠纷案件。
  9.进一步加强对推进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加快推进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划、政策制定及工作协调等重大事项。各级党委、政府在加快推进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建立和完善加快推进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目标考核机制,把科技投入、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速度等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明确职责任务,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切实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扎实做好加快推进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1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