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印发《蚌埠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12-28 生效日期: 2007-12-28
发布部门: 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蚌政[2007]16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蚌埠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蚌埠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要求,按照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全省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的部署,结合蚌埠教育实际,制定此规划。
  一、“十五”全市教育基本概况
  “十五”期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市小学由“九五”期间的1307所,撤并调整到1047所,在校学生318924人。普通中学由“九五”期间的186所,增至192所,在校中学生275728人。中小学生总数达594652人。全市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6所,在校生45207人,其中职业高中19所,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大幅上升。全市有民办学校53所,其中进行学历教育的学校13所,培训教育机构40个。全市有幼儿园90余所,其中政府主办的骨干幼儿园6所。全市特殊教育学校6所,其中,市特殊教育中心1所,三县特教学校各1所,工读学校1所,培智学校1所。全市有高等院校5所,即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蚌埠学院。
    二、 “十五”教育工作情况简要回顾
  (一)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十五”期间,我市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教育工作有了长足发展。
  1.“两基”目标得到进一步巩固。“十五”期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始终把“两基”的巩固提高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定期实施“两基”监测,落实“四长”制,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43%,其中市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79%,全市初中入学率为99.9%,三县初中入学率为96.1%。
  2.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进一步完善。一是明确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一破三立”的机制得到完善。二是积极探索建立以“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为重点的投入机制。三是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危房改造力度加大,速度加快,累计完成危房改造面积达61.03万平方米,其中D类危房33.79万平方米。
  3.基础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以创建示范中小学为抓手,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十五”期间,在蚌埠二中、蚌埠铁中成为省首批示范高中的基础上,我市又创建了蚌埠一中、三中,怀远一中,固镇一中等4所省示范高中,全市省示范高中达到6所。蚌埠六中、九中成为省首批特色示范中学。市级示范中学11所。蚌埠实验学校、铁三小、凤一小成为省首批示范特色小学,蚌埠一实小、二实小成为省内有较大影响的省实验小学。省一类幼儿园5所。市级示范特色小学6所。全市示范学校已达35所。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全市从2004年开始全面进入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了较大变化,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科研、教研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五”期间我市共有140项课题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科研课题。全市组织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获奖层次在省内名列前茅。青少年科技活动成果丰硕,获奖面和获奖层次保持在全省领先地位。
  4.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进一步协调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有较大规模发展,省示范高中招生规模由“九五”末的每校300人,增至2005年每届每校招生800人,累计增幅266%。经历上世纪末中等职教全国性滑坡之后,我市中等职教从2002年开始回升,2003年全市中职招生12991人(不含技工学校,下同),2005年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7470人。普职基本实现协调发展,普职比达56.24:43.76,更趋合理。
  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和“三重”建设。“十五”末,我市辖区内已有4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1所省级示范中职学校,1个国家级重点专业,1所省级重点建设职业学校,6个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重点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我市连续十二年高考成绩攀高。2000年本科达线为2472人。“十五”期间,一年迈了一大步,2005年本科达线为5618人。
  5.高等教育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蚌埠学院先后入驻大学园区。
  6.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完成中小学基本建设投资9811万元,竣工教学用房1.2亿平方米。争取危改资金10077万元,完成了一期危房改造工程。教育教学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重视教学装备改善,教学仪器、信息技术、文体设备、课桌椅配备等投入不断增加。通过三批多媒体网络电脑教室项目学校的建设,极大改善了中小学计算机装备条件。蚌埠二中、一实小被授予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二)教育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困难
  蚌埠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新时期、新挑战、新机遇、新目标,教育改革和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一是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存在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二是在鼓励民办学校发展的同时,要依法加强管理,规范其办学行为。三是“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尤其是农村教育总体水平较低,与城市的差距较大。四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县、区级职业教育相对薄弱。职业教育“以市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职业教育管理新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 、“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方针;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坚持突出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蚌埠教育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教育,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与智力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通过优先发展教育引领和支撑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努力提升全民整体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着眼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现代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坚持均衡发展。按照“五统筹”要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城乡协调,保证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使我市不同地区的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实现管理体制、教育投入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坚持教育发展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消除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教育体制障碍,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增强教育发展活力,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
  (三)发展目标
  ――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到2010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5%以上。“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初中3年保留率达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2%以下。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提高学前3年入园率,努力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左右。争创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2所。三县各建设1所职业教育中心。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努力构建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完成蚌埠学院的整体筹建工作,扩大在校生规模,力争筹建市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努力构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四)规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
  一是全面建设蚌埠学院,完成整体建设工作,办学规模超万人;二是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争取组建市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筹建技师学院;三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四是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积极筹建蚌埠二中新校,争创省级示范高中和省级特色示范中小学、农村特色示范中小学;五是建立皖北地区较大的青少年素质教育活动基地;六是科学合理的调整中小学布局规划,依法在新建小区建设相配套的中小学,以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需要。
    四、“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主要举措
  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六项工程,为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夯实基础。
  (一)实施“两基”巩固提高工程。继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加快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进度,全面开展城市学校对口支援农村薄弱学校工作。加大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力度。采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和对寄宿制学生给予生活费补助等措施,切实解决失学、辍学问题。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二)实施职业教育振兴工程。落实“以市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职业教育管理新体制。三县建设较高标准的县级职教中心。坚持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办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重点专业,以“学校+企业”、“学校+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开展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努力实现职普比协调发展。
  (三)实施民办教育发展促进工程。以学习宣传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为契机,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做好服务和引导,同时依法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能,加强管理。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服务功能,民办学校在征地、建校、招生、教师聘用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受同等待遇。
  (四)实施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以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为重点,实行资格准入、聘任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完善对教师、校长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严格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以继续教育为抓手,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实施“名师工程”,积极开展评选“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早日成才。健全教师交流制度和到农村任教服务期限制度,促进教师合理流动。推进校长聘任制,逐步建立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健全中小学校长考核、培训、奖惩、监督等制度体系。
  (五)素质教育实施工程。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继续开展创建平安校园、德育示范学校和绿色学校工作,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建设和管理,努力为青少年校外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全面实施新课程实验,做好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新课程实施能力,建立新课程改革的监测、评价、反馈机制,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保证新课程实验有效推进。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进一步加快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
  (六)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工程。加强薄弱学校,在扩大办学规模、均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的原则下,制定方案,实施新一轮中小学、职业教育布局调整。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9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