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四川省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全市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10-22 生效日期: 2007-10-22
发布部门: 四川省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达市府办[2007]11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市科技局制定的《关于促进全市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即贯彻落实。

二○○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关于促进全市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达州市委、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意见》,加强达州道地药材的规范化栽培研究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打造达州道地中药材品牌,促进我市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自主创新、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策保障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自然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扶持,产学研结合,打造达州道地中药材品牌,促进我市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基本原则
  1.市场需求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鼓励多途径、多方法的发展中药饮片、复方、提取物及中药新型制剂。
  2.突出特色原则。重点开发我市皮桔(川桔梗)、乌梅、百合、萼贝、川木瓜等道地中药材品种,加速科研与创新,形成GAP栽培技术规范;推进产学研结合,开发道地品种的原药、饮片、提取物、中成药等系列产品,建成国内最大的桔梗、乌梅、百合、萼贝、川木瓜栽培、加工基地。
  3.产业化开发原则。扶持发展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定单农业生产形式发展道地药材栽培基地,促进产品的规模化发展,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份额;加强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开展中药材深精加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及经济附加值,提高中药生产企业的科技水平,逐步形成几个以科技为先导、产品为依托、有国内市场竞争力的中药产业企业。
  4.技术规范化原则。在中药材栽培、加工、储藏、销售等环节推行GAP、GMP、GOP、GSP等生产安全质量标准规范,促进技术现代化、工艺系统化、质量标准化、产品规模化发展。
  5.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中药材发展中高度重视发展“绿色药材”,将中药材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对濒危和紧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搞好野生品种的人工栽培研究和繁育,做到中药资源的永续利用,在积极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三)主要目标
  到2010年,在万源、达县、宣汉明确道地药材原产地保护区;并分别建立优势品种基因库;选定GAP认证后续品种1-2个,力争达县乌梅通过国家药检局GAP认证,万源皮桔通过国家科技部GAP认证,达县百合申报GAP认证立项;(在2015年前完成皮桔、乌梅、百合、萼贝、川木瓜等品种的GAP技术研究与认证)乌梅、皮桔、百合、萼贝、川木瓜主打品种各发展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大力支持三木药材(杜仲、黄柏、厚朴)、银杏、木瓜、天麻、茯苓、白芷、青蒿、莪术、野葛等中药材,使全市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实现产值3亿元,使药农年人均增收达到500元。(发展年产值1亿元以上中药产业龙头企业3家,建成规范化、规模化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中成药生产企业各1个,全市中药材产业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成立达州市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领导小组,由分管科技的副市长任组长,市科技局、市农办、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药监局等单位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主要负责全市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的统筹协调。达县、万源、宣汉分别成立道地中药材原产地保护监督队,负责道地中药材原产地保护范围的确定、保护规定的制订,监督原产地保护工作有关规定的实施。
  (二)优化布局、突出特色。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的原则,加强地域专业化种植基地建设,有利于加强引导、示范推广、技术服务,提高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避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无序竞争。根据我市实际情况,达县以乌梅、百合为主打品种建立规范化种植示范区,并向邻近适宜区域拓展,两个品种种植面积各达到万亩以上,同时重抓白芷等药食两用中药材发展,面积达到3万亩;万源以桔梗、木瓜为主打品种建立规范化种植示范区,两个品种种植面积各达到2000亩以上,同时重抓茯苓、野葛、三木药材的发展,并向周边地区拓展,面积达到4万亩,将萼贝纳为科学研究项目,探索出萼贝人工种植技术。通川区、宣汉、渠县规范化种植莪术、天麻、青蒿等品种,面积达到5万亩。使全市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实现中药材生产年产值3亿元以上;药农实现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三)狠抓GAP科技示范园建设,推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按照我市中药优势品种基地布局,一是以惠康药业为龙头,以四川大学药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为支撑,加快建设乌梅、百合GAP科技示范园,以推动全市中药材种植规范化。二是以四川天予植物药业为龙头,以四川大学药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为依托,建立桔梗GAP、木瓜科技示范园,开展萼贝等优良品种选育和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积极培育后续GAP认证品种。加强皮桔、川木瓜等道地药材的GAP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与认证,建立规范化栽培科技示范与商品生产基地。
  (四)加强达州中药科研体系建设。加强达州市中药研究所建设,充分发挥市中药研究所对全市中药材种植业的技术指导作用,不断完善研究条件,提高其对中药材开发的研究能力。建立起中药数据库和达州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库、种质基因库,加强达州道地药材优良新品种选育、审定及配套技术研究,建立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和良种培育基地。在万源花萼山、达县铁山、仙女山、宣汉樊哙等区域建立达州道地药材原产地保护区。集成多方资源,注重科学驯养野生资源,抓好药食两用药材的种植研究。
  (五)加快中药材加工企业建设。一是培育壮大万源(四川)天予药业、四川惠康药业、四川福瑞药业、四川琦云药业,积极申报项目,多渠道争取投入,开发应用资源优势,加快中成药的二次研究与开发。二是制定培育重点龙头企业的有关政策,使中药龙头企业享受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六)建立健全中药材产业开发服务体系。全市要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中药材种植列为重点,一是要打破原有各涉农科技部门的界限,加强联合与合作,依托市、县(市、区)、乡各级农业、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中药行业协会,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完善推广服务体系。加强中药材种植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对病虫害灾情的监测、预报和防治,鼓励科技人员利用国家政策,进行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服务,加快发展中药材技术市场和贸易市场,促进中药材交易和技术推广应用。二是要加强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中药产业化、现代化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中药产业的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中药材产业开发,确保中药材产业稳步快速发展。
  (七)增加科技投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吸引民间资本及金融机构资金投入的多渠道科技机制,支持中药现代化、工艺系统化、质量标准化的技术研究与推广。每年市级财政投入中药材科技研发经费50万元以上。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9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