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农村新合作新网络工程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8-06-26 生效日期: 2008-06-26
发布部门: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银政发[2008]10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开展新农村新合作新网络工程推进和深化农村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发[2008]49号)精神,结合我市《关于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现就实施新农村新合作新网络工程,推进和深化农村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三新工程”),加快推进我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实施“三新工程”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市农村商品流通呈现出多形式、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农村市场日益活跃、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商品流通业的发展,对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农村市场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陈旧、手段落后、组织化程度低,流通企业规模偏小、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商品流通不畅,买难卖难问题时有发生,假冒伪劣商品和过期食品在农村市场不时出现,还不能够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为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实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保障农民生产、生活消费便捷、高效、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二、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
  把实施新农村新合作新网络工程和深化农村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同加快我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相结合,以骨干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特派员为主体,整合农村流通领域的社会资源和扶持项目,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构建实物流、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及物流网络、信息网络、资金网络“四流”“三网络”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从2008年到2010年,以自治区确定的“三新工程”实施企业及我市确定的骨干企业和流通组织为“三新工程”和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实施主体,通过对全市27个乡镇,274个行政村现有农资和日用品流通企业、商业网点,农产品流通企业(含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回收网点进行扶持、培育、改造、规范,按照“三新工程”和我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要求,构建我市“四流”“三网络”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三新工程”和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目标为:在全市培育6个农资配送骨干企业,改造建设7个农资配送中心,300个农资农家店,连锁配送网络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配送率达到80%以上;培育3个日用品配送企业,改造建设3个日用品配送中心,300个日用品农家店,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行政村,日用品配送率达到50%以上;扶持培育4个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培育2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提升60个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整顿、规范3个再生资源交易市场,30个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在农村流通企业、配送中心、农家店、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信息站点200个,培训信息员200个;筛选乡镇科技特派员200个。形成龙头企业+配送中心+乡村农家店+农村信息服务点的经营体系,构建“城乡协调、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功能完善、信息共享、诚信和谐、安全放心”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三、以构建“四流、三网络”农村服务体系为主要任务
  1、拓宽实物流,培育新主体。
  构建实物流,主要是培育从事物流业的主体,引导各物流主体建立各自的物流网络,形成若干个相对独立、既互相竞争又互相合作的物流网络。我市重点培育“三个主体”,即着力培育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主体、农产品销售主体和农村日用消费品配送主体。目前主要以宁夏中农金合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宁夏中邮物流有限公司(商务部确定的宁夏“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企业)等实施企业和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农村现代流通骨干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特派员为主体。按照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积极推动的原则,引导和促进这些物流主体,利用现代经营管理模式、连锁配送、电子信息网络、现代装备和技术服务、现代营销策略,不断整合、提升农村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立起我市农业生产资料配送服务网络、农产品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配送连锁经营网络、再生资源流通服务网络,最终实现物流网络建设的目标。
  2、疏通人才流,注入新“血液”。
  坚持面向社会,全面放开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域界限、部门界限、所有制界限、行业界限、人才使用界限,以“三新工程”为纽带,把政府部门、流通企业和组织、个体经营等领域的人才,融入到我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中,扶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才能,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中创业、置业。积极引导农技人员、科技特派员帮助农民测土配方施肥,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大力引进和培训农村物流人才,提高农村物流人员素质,促进农村商品流通和农产品流通,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落实信息人员补助,激活农村信息网络,为电子商务奠定基础;创造良好的创业、置业环境,引导实用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向农村流动,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中实现自身价值,为新农村注入人才新鲜“血液”。
  3、整合“资金流”,融通新网络。
  积极争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三新工程”等国家、自治区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的项目资金,结合我市扶持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项目,整合使用各方面资金,支持农村流通骨干企业盘活资产,通过兼并、重组、加盟、股份制改造、联合合作等多种形式,改造、提升、优化、整合现有网络和网点资源,加快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采取贴息补助等措施,支持流通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改造、建设流通基础设施;探讨资金扶持措施和农村现代流通骨干企业培育办法,多种形式激励和促进骨干企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制定项目资金使用办法和资金监管考核办法,督促责任单位落实项目目标。形成流转顺畅、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资金流,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确保资金发挥作用。
  4、汇聚信息流,服务新农村。
  整合农牧、商务、供销等涉农部门在农村建立的各种农村流通信息站点,使农村流通骨干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家店等共同参与并对接,以“银川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为平台,以县(市)区信息化管理机构和乡、村信息站(点)为基础,以各级信息员为支撑,农牧、商务、供销等涉农部门按照分工分别做好农产品、农村日用消费品、农资等各种农村流通信息服务工作,达到既分工明确、又信息共享,实现市、县、乡、村四级一体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最终使农村商贸物流信息与自治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对接,实现全区农村市场信息、经营信息、服务信息共享的信息网络。
  四、细化目标,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2008年5月到12月):选定龙头企业,开展试点工作阶段。2008年5月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制定实施方案;2008年6月至12月,确定1―2个县区为实施“三新工程”试点,全市确定两批农村现代流通骨干企业给予扶持。具体计划是:
  (一)培育6个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企业(市供销社1个,贺兰县2个、永宁县1个,灵武市2个),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建设农资配送中心6个(贺兰县2个,兴庆区1个,永宁县1个,灵武市2个),建设改造农资农家店200个(永宁县50个,贺兰县50个,灵武市50个,兴庆区20个,金风区15个,西夏区15个),农资商品配送率达到70%。
  (二)培育2个日用消费品配送企业(贺兰县1个,永宁县1个),改造建设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2个(贺兰县1个,永宁县1个),建设改造日用消费品农家店200个(永宁县50个,贺兰县50个,灵武市50个,兴庆区20个,金凤区15个,西夏区15个),日用消费品配送率达到40%。
  (三)扶持培育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农产品流通企业3个,扶持农副产品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0个,培育农产品批发市场2个(在各县(市)区择优确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批发市场)。
  (四)出台《银川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重新规划布局,改造规范再生资源交易市场2个(西夏区1个,兴庆区1个),社区回收站点17个;规范乡镇、村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0个。
  (五)依托银川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农村物流信息栏目,在农村流通企业、经营网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信息站点100个,培训信息员100人。
  第二阶段(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全面实施阶段。
  (一)改造建设农资配送中心1个(永宁县)、农资农家店100个(永宁县20个,贺兰县20个,灵武市20个,兴庆区20个,金凤区10个,西夏区10个),使配送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农资商品配送率达到80%。
  (二)培育1个日用消费品配送企业(灵武市),建设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1个(灵武市),建设改造日用消费品农家店100个(永宁县20个,贺兰县20个,灵武市20个,兴庆区20个,金凤区10个。西夏区10个),实现全市100%乡镇村有连锁店,日用消费品配送率达到50%。
  (三)扶持培育5000万元以上农产品流通企业1个,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0个(在各县(市)区择优确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
  (四)建立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点20个(永宁县4个,贺兰县4个,灵武市4个,三区8个),完成灵武、三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规划。
  (五)在农村流通企业及其经营网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信息站点200个,培训信息员200人。
  第三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善、巩固、发展、总结阶段。累计建成标准化农家店600个(农资农家店、日用品农家店各50%),实现“六统一”(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商品价格、统一服务规范)。扶持培育5000万元以上农产品流通企业1个,扶持专业合作组织20个(在各县(市)区择优确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巩固提升前两年扶持确定的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建成“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完成全市1000亩以上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产品销售任务;建成集中回收、挑选、分类、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在“三农”网上呼叫中心增加物流配送的指挥调度等服务功能,实现全市农村市场信息、经营信息、服务信息共享,达到一店(网)多用,多网对接,基本形成农民和各流通主体了解、掌握农业政策、农村科技、农产品质量标准,收集、发布农产品价格及供求等信息,进行电子商务的信息平台。
  五、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注重考核
  (一)加强组织领导。银川市“新农村、新合作、新网络”工程由银川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结合我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实际,同步实施。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具体组织实施“三新工程”。
  (二)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市财政局、市供销社、市商务局、市农牧局等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按照各自职能,密切协作,做到资源信息共享,资金统一使用,计划统一安排,措施统一制定,任务统一落实,形成合力,全面完成既定目标。工商、税务、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卫生、科技、信息产业、邮政、保险、金融等部门要为“三新工程”实施企业提供快速、便捷服务,提高工作效率,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积极支持“三新工程”实施。
  (三)建立责任考核制度。自治区政府已把“三新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部门和各市进行考核,银川市政府也将按照自治区政府细化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并将“三新工程”及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目标任务纳入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体系中,与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共同考核。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在年中、年底将对各县(市)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定期报送进展情况,推进我市“三新工程”顺利实施。

二00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4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