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中共沈阳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沈阳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加快全面振兴的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8-07-21 生效日期: 2008-07-21
发布部门: 中共辽宁省沈阳市委
发布文号:
(2008年7月21日中共沈阳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十七大报告举旗定向、继往开来,是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文献,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立足新起点、奔向新目标、实现新跨越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十七大的一个鲜明特点和突出贡献,就在于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好实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真正坚定对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信仰,真正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突出成就,发展空间全面拉开,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城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显著增强,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为我们继续前进、开创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沈阳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和难得机遇,又面临着制约发展的各种难题和严峻挑战,特别是全国范围内正在掀起新一轮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要标志的发展热潮,发展的要求更高,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发展形势,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破解发展难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努力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出口投资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了在新一轮发展中把握先机,争取主动,抢占新的制高点,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沈阳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加快全面振兴。
  一、继续解放思想
  党的十七大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沈阳改革开放30年以来每一个巨大的变化,无一不是思想解放的结果。要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就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新一轮思想解放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对沈阳市情和所处历史方位的认识,明确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发展中存在的差距,消除一切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破除一切束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落实到推动科学发展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中。要把解放思想的过程变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在新一轮解放思想中,把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
  1.深刻认识新目标新要求,不为过去成绩所自满。沈阳在振兴发展中已经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速向“三大目标”迈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审视市情,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仍很繁重,还面临着装备制造业亟待升级、县域经济相对薄弱、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非公有制经济不够发达等突出问题,实现“三大目标”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定要看到差距和不足,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决不能有丝毫的自满情绪,决不能有丝毫的浮躁心理,决不能有丝毫的松劲思想,继续发扬只争朝夕、干事创业的精神,做到思想上永不僵化、永不自满,发展上永不懈怠、永不停滞。
  2.深刻认识新形势新挑战,不为思维惯性所羁绊。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掀起了以谋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发展热潮,提出在“杀出一条血路”之后“走出一条新路”,我们面对的挑战更加严峻,竞争更加激烈。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要打破传统思维惯性,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勇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敢于奋勇争先、克难攻坚,同时担负起“杀出一条血路”和“走出一条新路”的双重任务,以迎接新一轮的挑战和竞争。
  3.深刻认识新阶段新特征,不为传统模式所束缚。新的历史阶段对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要求更高,对社会的稳定性、和谐性期待更强,而资源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粗放型增长已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坚决破除片面追求总量、速度的发展理念,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跳出“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误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长质量,更加注重人才和科技创新,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改善民生。
  4.深刻认识新使命新责任,不为狭隘视野所局限。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沈阳在实现振兴的伟大进程中,承担着加快自身发展和带动区域共同发展的重大使命。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破除囿于自身发展的狭隘思想,自觉地把沈阳放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的振兴格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在实现“东北振兴、沈阳先行”的同时,主动承担起历史责任,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以率先又好又快发展助推沈阳经济区建设步伐,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中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为自身加速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坚持改革开放
  党的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各地都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精心谋划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寻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沈阳要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高举改革开放大旗,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争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优势,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全面激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1.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是经济体制改革重中之重的任务。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资产上市步伐,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创新国有资产运营和监管模式,加快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切实维护所有者权益,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稳步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坚持以体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动开发性科研机构进入大型企业集团,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就不可能有沈阳的全面振兴,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放心、放开、放手发展的方针,进一步放宽非公有资本的市场准入限制,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全民创业,壮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竞争力。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投身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到县域投资创业,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环境,为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多渠道帮助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3.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具有影响全局、带动各方的关键性作用。要着眼于解决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创新政府组织体系,加大机构整合力度,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合理界定各级行政管理事权,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公交、供热、自来水、煤气等公用事业企业及地铁建设与运营的改革和开放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市场化进程,促进投资多元化和运营企业化。
  4.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改革集体林权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推进农业经济区建设的管理创新,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和进城务工。积极营造有利于城乡协调互动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加快推进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
  5.进一步扩大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沈阳要赢得新一轮竞争的主动权,必须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始终坚持开放第一战略不动摇。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把招商引资的着力点向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聚焦,努力在重点领域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进一步突出目标取向,瞄准重点国家和地区,把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央所属大型企业作为主攻方向,巩固对韩、日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招商成果,拓展对欧美等地区的招商工作,精心策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关联度高、功能性强、支撑作用大的重大项目和高端项目,努力在重大项目的引进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突出和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实施“精兵”战略,实现小团组、短平快、高效率,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不断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扩大外贸出口,扶持出口龙头企业自主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加大对自主品牌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力度,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推进服务外包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走出去”的力度,推动更多企业走国际化、市场化道路,开展跨国经营,到国外去收购企业,建立研发基地,争取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努力提升沈阳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推动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从沈阳的实际出发确定发展思路,从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出发明确工作重点,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发展举措。市委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重新审视市情的基础上,围绕实现“三大目标”,提出了做优发展空间、做大中心城市、做强县域经济、加强生态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五大任务”。这“五大任务”既考虑到当前发展的需要,又着眼于沈阳的长远发展,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加快发展、好字优先的原则,是沈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完全符合沈阳实际,必须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抓下去,切实推动沈阳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加快全面振兴。
  1.做优发展空间。空间是经济发展和城市竞争的关键要素。推动科学发展,树立新的空间观,把现有的发展空间做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率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做优发展空间,包括沈阳经济区的区域空间和城市产业空间两个层面。要在推进沈抚同城化、沈本一体化和沈铁工业走廊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努力使沈阳经济区尽快成为带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要以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为前提,以抓好主导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根本,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保证,以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为支撑,全方位提升沈西工业走廊、大浑南地区、沈北新区、东部现代旅游休闲度假区四大发展空间,以及各区、县(市)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水平,切实把空间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特别是要突出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这个核心,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加快引进牵动力强、市场前景好、易于形成产业集群的重大项目,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乃至千亿元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使其成为推动空间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做优产业发展空间的过程中,要举全市之力,突出抓好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打造若干个世界级企业,形成一批世界级产品,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使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上升为国家战略。
  2.做大中心城市。党的十七大指出,要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特大城市,要树立新的城市观,把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这既是我市确定的“三大目标”之一,也是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内在要求,更是加快沈阳经济区建设、促进区域发展的迫切需要。做大中心城市不是简单的城市扩张,而是要在把城市规模做大的同时,把产业做强、功能做优、品位做高、形象做美,不断提升沈阳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地位和作用。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组织实施好《沈阳市服务业2008-2012年发展规划纲要》,发挥好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效应,大力发展面向装备制造业改造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拓展中心城市功能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业集聚区特别是金融商贸开发区和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全力打造中央商务区,努力把沈阳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商贸、物流、信息、文化中心,不断增强沈阳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加快人才高地建设,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造热情,为沈阳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巩固和提升中心城市地位。着力加强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以及城际间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城市交通体系和城际交通走廊,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推进沈阳经济区建设,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3.做强县域经济。做强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快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大举措,也是沈阳最大的民生工程。沈阳的差距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希望更在县域,县域兴则沈阳强。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沈委发[2008]6号)和《沈阳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坚持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城镇化为支撑,努力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富有沈阳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县域工业放在全市发展大格局中统筹推进,建设一批高标准工业园区,不断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引导市区工业企业向县域梯度转移,推动县域工业快速发展。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扶持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农业经济区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按照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原则,抓好小城镇规划建设,特别是重点规划建设好县城和中心镇,不断拓展城镇功能,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快郊区城市化和县域城镇化步伐。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
  4.加强生态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在发展理念上的一个创新,确定了生态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强生态建设,不仅是关系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把生态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认真实施《沈阳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按照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加快建设国家生态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有利于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推广清洁生产和可再生资源利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项目筛选,坚决不上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切实保护好自然环境,加强对重点生态保护区的环境治理,加大植树绿化、水系建设力度,加强水、大气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的监管和整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积极倡导生态文明观念,使之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关心、爱护生态环境的氛围,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中国北方生态宜居城市。
  5.着力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持续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每年为城乡人民办一批实事,更加关注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切实让振兴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把就业工作的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积极推行集体合同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解决好拖欠职工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努力实现劳有所得。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结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打造职业教育高地,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实现病有所医。坚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完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拓宽住房供应渠道,不断改善居住条件,有效缓解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努力实现住有所居。
  四、促进社会和谐
  党的十七大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的统一,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我们必须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大力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共同奋斗的良好局面,确保沈阳振兴大业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不断向前推进。
  1.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协商、听证制度,切实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大力发展基层民主,加强社区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深化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保障基层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发展党内民主,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不断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全委会票决制,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积极探索“公推比选”干部选拔任用办法,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切实增强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努力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深入实施依法治市方略,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强化执法和司法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2.努力打造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努力为构建和谐沈阳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道德基础和文化条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精心组织好“十百千万”理论传播普及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激励全市人民为完成“五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而不懈奋斗。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深化“知荣明耻、文明出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高网上舆论引导水平,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开发利用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丰厚资源。加快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失地”收复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运行维护、城乡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群众文化活动等六大公共文化建设工程,健全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巩固和扩大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成果,加快推进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加快建设平安沈阳。平安是人民幸福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要牢固树立“提高收入是造福百姓,保民平安也是造福百姓”的理念,坚持不懈地抓好平安建设,努力把沈阳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科技强警和社区、农村警务战略,深入开展平安基层创建活动,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遏制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进一步降低发案数量,提高破案率特别是命案侦破率,加快向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行列迈进。整合各方力量,强化工作措施,坚决打好奥运安保和反恐工作的攻坚战,确保实现平安奥运的目标。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和协调联动机制,切实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加大交通、消防专项整治力度,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在推进沈阳全面振兴的历史进程中,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思想,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加强人民内部矛盾的源头预防、排查控制和及时调处,并教育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要按照“集中用权、用权为民”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体制、新机制、新制度。健全市和区、县(市)两级联席会议领导协调体制,整合各方面维稳力量,实行集中领导、集中指挥、集中管理,切实形成维护社会稳定的合力。建立以市和区、县(市)两级信访大厅为载体的信访稳定工作运行机制,围绕解决问题这个核心,整合资源,集中权力,规范程序,使信访大厅具有直接调处矛盾的功能,真正成为处理信访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的“终点站”,形成具有沈阳特色的信访稳定工作新模式。建立和完善信访稳定风险评估等一整套相互衔接、便于操作的制度体系,不断提升我市信访稳定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扎实开展区县(市)委书记大接访活动,确保来市、到省信访大幅度下降,进京信访“减量退位”,切实巩固和发展我市和谐稳定的局面。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沈阳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加快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于建设一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起来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各级党委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不称职的理念,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作风保证。要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广泛开展以“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全面振兴”为主题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动摇、坚持德才兼备标准不降低、坚持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不含糊、坚持抵制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不正之风不妥协,进一步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评体系、工作目标绩效考评体系,切实加大对各级一把手的考评力度,注重在复杂环境和艰苦岗位锻炼干部,在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落实中考验干部,真正让那些潜心谋事、干净干事、高效成事、严格管事的干部有为有位,牢固树立重德行、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向潘作良同志学习,争做奋力拼搏、苦干实干的好党员好干部,争创工作一流、群众满意的好集体好部门”活动,把学习潘作良精神与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开拓创新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坚持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切实把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把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凝聚起来,为推动沈阳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加快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26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