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年救灾工作要点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8-04-09 生效日期: 2008-04-09
发布部门: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彭水府办发[2008]49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2008年救灾工作要点》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八年四月九日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2008年救灾工作要点
  为了全面加强救灾应急管理,切实做好2008年救灾工作,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2008年救灾工作要点的通知》(渝办发(2008)47号)和《关于印发重庆市2008年自然灾害发生趋势及对策措施的通知》(渝办发(2008)49号)精神,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做好2008年救灾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2008年全县救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抗、救、避、治相结合”的方针,充分利用各种减灾资源,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市场等多种手段,建立健全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备灾、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减灾工作由减轻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损失与降低灾害风险并重转变,全面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08年全县救灾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两降三建五确保”。“两降”,即在未发生巨灾的前提下,2008年因灾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常年明显下降。“三建”,即在大多数城乡社区建立减灾救灾志愿者队伍,在多灾易灾乡镇和城乡社区建立避难场所,在防灾减灾重点区域建立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五确保”,即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三、灾害趋势
  据气象部门预测,2008年全县年平均气温17.6℃,较常年正常;年降水量1150毫米,较常年正常略偏少。主汛期6~8月降水量500~600毫米,较常年正常;有洪涝,强度较2007年轻;年极端最高气温39.5℃左右,沿江河谷和低海拔地区可达40.0℃以上,年极端最低气温0.5℃左右。2008年汛期我县旱涝交错出现,总的趋势是旱重于涝。
  (一)干旱灾害。预计从7月中旬开始有30天左右的伏旱天气,极端最高气温39.5℃,局部可达40℃以上,较2007年偏早、偏重。由于受2008年初低温冰雪灾害的影响,水利工程不同程度受损,仍有部分乡镇人畜饮水较为困难。
  (二)洪涝灾害。根据气象水文部门的实测资料和分析预测,2008年全县洪旱趋势总体上是:洪旱交替,旱情偏重,乌江、郁江流域洪涝较重。5-6月有2~3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乌江、郁江及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出现超警戒或保证水位洪水。沿岸各乡镇和水利工程应为防洪度汛安全的重点地区。
  (三)风雹、雷电灾害。据气象分析预测,2008年全市,特别是渝东南地区的风雹雷电灾害较常年偏重。大风灾害主要集中在7、8月份,其次集中在5、6月份。冰雹灾害主要集中在4、5月份,特别是4月下旬可能性较大。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在4-10月份,4月可能出现破坏性较大的强雷暴天气,5月、6月中上旬雷电天气一般,但强度大,7-8月雷电天气较多,强度较大,9月雷电天气次数略有减少,10月后雷电天气较少。我县为雷暴多发区,近年雷暴灾害发生呈偏重趋势,特别是今年风雹雷电灾害发生趋势更不容乐观,相关部门应提前完善防范工作措施,检查防雷设施配置,做好易燃易爆、危化险品,公共场所,计算机房,高层建筑的防雷安全工作。
  (四)有害生物防治。预计2008年,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将超过20万亩,总量与去年相比有所上升。其中:食叶类害虫松毛虫、蜀柏毒蛾等在2.5万亩左右,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蛀干类害虫双条杉天牛、松墨天牛和云斑天牛在7万亩左右,森林鼠(兔)在9万亩以上,与去年相比有所上升;其它病害面积约3万亩,与去年大致平衡。
  (五)地质灾害。由于我县特殊的地形地貌,加上受近年来极端气候影响、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和今年主汛期的提前,2008年,我县地质灾害形势尤为严峻。今年汛后乌江彭水电站和银盘电站一期蓄水,乌江高水位运行及水位的升降,将加大乌江及其郁江、阿依河两岸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可能出现库岸塌陷和地质再造,极易形成新的地质灾害,一些涉水古滑坡可能复活。
  (六)森林火灾。2008年盛夏高温强度仍偏大,7-9月森林火险环境气象指数偏高,特别是低温冰雪灾害过后,林内堆积物过多,全县森林防火工作十分严峻。2008年1-3月,全县发生森林火灾(警)13起,过火面积255.5亩,其中森林受害面积14亩,荒山241.5亩,森林火警次数、过火面积、森林受害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呈大幅度上升趋势。2008年,茂云山国有林场和合理、新田集体林场、阿依河旅游风景区及其汉葭镇城周围为森林防火重点区域,其它地方为一般性森林防火区。
  综上分析,2008年,我县各类自然灾害形式依然较为严峻。为此,全县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对潜伏的自然灾害要有清醒的认识。对今年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重,不可疏其轻;宁可备而无灾,不可灾而不备。要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灾、救大灾”的思想,全面落实防灾救灾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及早做好工程、预案、队伍、物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充分准备,真正做到居安思危,警钟常鸣,有备无患,常抓不懈。
  四、主要措施
  2008年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抗旱工作。坚持把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放在抗旱救灾工作的首位,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科学合理调度水资源。加大农田水利设施、乡镇供水、和其他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力度,抓紧修复因冷冻雪灾损毁的供水灌溉设施。采取高炮、火箭等人工增雨作业方式,千方百计缓解旱情。加强蓄水保水工作,努力增加水利工程蓄水量。充分发挥农机抗旱作用,大力推广机耕机插机收作业。
  (二)防汛工作。加快新建水利工程、病险水库整治工程、水(冰)毁工程和防汛应急工程建设。落实安全度汛有关措施,加强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切实加强山洪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制定和完善防、抢、撤、救预案。适时开展防汛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实战和抢险救灾能力。大力抓好防汛物资器材储备和专业抢险队伍建设,提高防汛应急响应能力。加强防汛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及时有效地预报预警和抗洪抢险。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防重于治,避灾为先。要将285个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单位和责任人。完善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相结合的监测预警网络。抓好汛前检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突出抓好汛期和城镇、水库、矿山、交通干线、自然人文景点地质灾害的检查和防治。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和规划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地工程”,加快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和危险区群众的搬迁计划。
  (四)防雹工作。加强风雹灾害的监测预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及早做好人工消雹作业准备,充分作业装备,加强设备维修和技术培训,抓好弹药物资储备,不失时机地开展人工消雹作业。重点做好粮、油、烟主产乡镇和其他农经作物集中区的人工消雹作业工作。
  (五)防雷工作。切实做好新建项目防雷工程设计审核、施工监审和竣工验收工作,建(构)筑物、易燃易爆场所、计算机机房等重点部位防雷设施的安全检测,消除雷电安全隐患。加强防雷知识宣传,提升公众自我防护能力。
  (六)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完善“三级”监测网络,加大对主要病虫害的监控力度,随时掌握发生发展动态,并通过电视预报、病虫植保情报等方式予以公布,提高病虫害信息的入户率。广泛开展技术培训、送科技下乡等宣传工作。切实抓好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的防治,加强外来生物的检疫监管,控制有害生物和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七)森林防火工作。全面落实森林防火“五条标准”防火责任制,强化目标管理。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防火意识。组织开展森林火灾扑救演练,提高实战能力。林区要严格执行入山许可证和生产用火许可证制度,适时发布森林防火戒严令和重点林区封山令,加强重点时期、重点地区的火源管理。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善有效的森防控制系统。加强扑火物资储备工作,保证扑火机具设备齐全完好。加大火案查处力度,依法打击火灾肇事者。
  五、工作重点
  (一)加强灾情会商,不断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灾、救大灾”的思想,增强忧患意识,适时开展年初、汛期和单灾种灾情会商,研判2008年出现极端灾害性天气连续发生的可能性,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措施。坚持专业监测与群众监测、现代监测与传统监测、平时监测与临灾监测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做好长期、中期、短期和临灾状态下的雨情、水情、地质灾害险情、雹情、旱情、震情、森林火情、动植物疫情、有害生物灾情以及冷冻冰雪灾情、雾情的监测预报。建立健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共享和异地会商机制,充分利用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讯、宣传车鸣锣示警、发放灾害明白卡等方式,及时、准确发布灾害预警信息。积极开展灾害点风险隐患的普查和监控,逐步建立起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二)落实防灾措施,提高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按照国务院和市政府关于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要求,精心组织制定和完善防灾救灾规章制度,继续组织实施好《重庆市2001-2010年减灾规划》。抓好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防雪抗冻、人工防雷防雹、防震抗震、森林火灾、动植物疫情防治、有害生物防治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研究制定中小河流防灾减灾规划,加大中小型水库和其他农田水利设施排危整治力度,加强滑坡、泥石流、地质塌陷的综合治理,有效提高交通干线、通信枢纽、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的防灾抗灾能力。在编制土地利用、城镇规划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时,要制定和落实相应的防灾减灾方案,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统筹做好农业和农村减灾、工业和城市减灾以及重点地区的防灾避灾专项规划编制和减灾工程建设。加强减灾救灾装备建设,加大重要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建立抗灾救灾物资紧急生产、采购、征用制度。认真开展各类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加强宣传培训,增强城乡社区减灾能力
  强化防灾减灾责任意识,建立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协调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机制。面向社会广泛开展灾害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灾害意识,提高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县内新闻媒体应无偿开展自然灾害预防与处置、自救和互救知识等应急管理科普知识的公益宣传;做好重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新闻发布工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救灾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将减灾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开展面向减灾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提高减灾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力推进基层减灾工作,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完善城乡社区灾害应急预案,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减灾活动和预案演练。不断完善城乡社区减灾基础设施,推进城乡居民减灾安居工程和避难场所建设。建立城乡社区灾害信息员队伍。引导城乡社区居民家庭做好防灾减灾准备,建立应急状态下社区困难群体保护机制。
  (四)完善联动机制,提高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执行汛期、节假日及重大、特别重大灾害期间的24小时值班制度,按照灾情报告制度及时收集、传递和处理灾害信息,确保政令和信息畅通。自然灾害发生后,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开展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防止次生、衍生灾害的发生。要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军民协同、社会参与的救灾工作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减灾救灾工作队伍和武警、公安消防部队等骨干救援队伍及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增强军地双方队伍集成和应急抢险救灾的能力。县救灾、水利、气象、林业、科委、国土、卫生等有关部门要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加强防汛抢险、抗旱减灾、地震救援、地质灾害抢险、森林火灾扑救、卫生防疫等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推进社区、村社、企业、学校的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发展。
  (五)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做好灾后恢复工作
  认真做好灾后政府救助、社会捐赠、司法救助、心理援助、保险理赔等工作。克服各种困难,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解决灾民基本生活问题,保证在灾后24小时内提供食品、饮用水、衣被、帐篷、药品等必备救灾物资,组织开展向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及时修复灾毁交通、通信、电力、城镇供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抓好倒房重建,组织生产自救,及时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秩序。加强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及时落实救助措施,确保灾区社会稳定。
  (六)加大减灾投入,建立健全减灾投入机制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定期检查、及时添置和更新应急物资储备,确保抗灾、减灾和救灾工作需要;要根据灾情预测,有针对性地加大重要应急物资储备;逐步加大对救灾工作的投入,在统筹兼顾各项支出时,优先保证救灾支出。建立应急资金快速筹集拨付机制。完善应急交通“绿色通道”制度,增强灾毁交通快速恢复能力。加大农村公路新建和改造力度,提高通达能力,确保应急抢险救援需要。加大对防灾减灾事业的投入,逐步建立与防灾减灾事业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救灾投入机制。县财政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应急救援专用器械、救灾应急工作车辆、救灾工作人员防护品、摄像成像设备、便携式电脑等装备建设。鼓励公民和企业参加保险,充分发挥保险对灾害损失的经济补充和转移分担功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大力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七)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救灾工作责任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从全局和政治的高度,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救灾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彭水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抓实。要进一步明确救灾应急管理和处置责任,强化领导、部门及个人职责,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确保责任层层落实到村(社区)、企业和学校等基层单位,落实到抗灾救灾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对工作不到位、组织不得力、处置不及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将坚决依法追究责任。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县救灾办的统筹协调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全力搞好全县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31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