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苏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整治消防管理办法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4-05-31 生效日期: 2004-05-31
发布部门: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苏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整治消防管理办法的通知
苏府办〔2004〕76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各直属单位:
苏州市公安局、规划局制定的《苏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整治消防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四年五月三十一日
苏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整治消防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整治工程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消除火灾隐患,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促进古城的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规划、消防及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苏州市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级市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整治工程。
第三条历史文化保护区在修复、整治前应根据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整治详细规划编制消防设计专篇,经组织论证同意后实施。
第四条历史文化保护区在规划修复、整治中,应在保护传统风貌的前提下,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消防技术,消除历史遗留火灾隐患,提高抵御火灾的能力。
第五条历史文化保护区在修复、整治中应继承、完善封火墙的作用,充分利用建筑的高低和山墙进行防火分隔,防火分隔的面积应控制在1200平方米以内;文物保护单位与相邻建筑应进行防火分隔。
第六条落地翻建的建筑中,文保、控保建筑应按原样建造;一般风貌建筑在不影响历史风貌时,其承重构件、楼梯宜采用非燃烧材料,两个外部出口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70米之内,单向走道尽端房间至外部出口的距离应控制在20米之内。
第七条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划修复整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便于消防车通行,市政道路进入历史文化保护区道路的转弯半径应能保证消防车进出,主要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3.5米,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米;确有困难时道路净宽净高均应不小于2.5米,保证小型消防车能够进入;在消防车不能到达的地段留有供消防人员灭火、救援的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宜控制在80米左右,并应在通道的墙面上设置壁式消火栓,布置间距宜为50米,并配备消防水带和水枪。
第八条历史文化保护区沿河应每隔80米设置一处消防取水口或码头。市政自来水管网管径应大于150毫米,沿街、路每隔50米设一个消火栓。
第九条历史文化保护区中建筑面积大于600平方米的建筑应设置室内消防水喉。
第十条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砖木结构的重要建筑宜利用市政自来水管网设置简易自动喷水灭火设施。
第十一条修复后作为旅馆、饭店、商店等使用且建筑面积大于12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设施。
第十二条建筑内应配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
第十三条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建筑使用的电气线路必须穿金属管保护,线径、用电负荷、建筑的使用性质应相匹配,发热用电器具不得直接安装在可燃材料上。
第十四条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使用的燃气,应采用集中供气方式。
第十五条历史文化保护区应由所在地政府建立志愿消防队或义务消防组织,并按需要配备消防车或手抬消防泵等器材、装备。
第十六条历史文化保护区修复竣工后,应明确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七条公安消防部门应加强对适合扑救历史文化保护区火灾的小型灭火装备的研究、开发,并配备消防艇。
第十八条修复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建筑,应设计修复(建)方案,并按程序送当地消防部门审核,消防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消防审核意见书,未经消防审核同意不得施工。
施工单位应按批准的修复(建)方案施工,工程竣工后应申报消防验收,消防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书,未经消防验收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九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古镇、古村落、历史街区、古建筑群,历史传统风貌地区的保护性修复和整治,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2004年6月1日施行。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00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