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财政增收节支工作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9-08-14 生效日期: 2009-08-14
发布部门: 山东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鲁政发明电〔2009〕5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八月十四日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财政运行的影响,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落实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的政策措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财政增收节支工作通知如下:
  一、正确把握当前形势,充分认识做好财政增收节支工作的重要性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各级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本着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全力以赴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省经济财政发展企稳向好。上半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568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1-7月份,全省地方财政收入1332.5亿元,增长7.4%;财政支出1500.4亿元,增长15.6%,总体情况比预想的要好。但综观全年形势,世界经济实现复苏过程缓慢曲折,我国外需仍会持续低迷;部分地区、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亏损面较大,就业形势严峻,扩大内需受到诸多制约,经济回升势头尚不稳固。我省主要经济指标虽逐月提高,但产品价格、企业效益等与税收关联度高的指标仍然低迷,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深入落实,结构性减税的影响更为明显;今年年初各级预算已作全面安排,预算确定后国家又出台一系列刚性增支政策,各级财政的保障压力很大。同时,财政资金低效使用和损失浪费问题还比较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支矛盾。增收节支是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需要,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需要,是缓解当前财政困难的迫切需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财政增收节支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千方百计克服经济财政运行中的矛盾和困难,确保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
  二、坚持依法治税,确保税收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增加财政收入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依法治税观念,完善征管制度,规范征管程序,加大征管力度,及时将经济企稳回升的成效反映到税收上来,确保实现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的预算目标任务。
  一要严格执行税收政策。正确处理依法征税与结构性减税的关系,既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减税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坚决贯彻依法治税原则,坚决防止有税不收、欠税不清、擅自减税免税或“先征后返”等行为。凡执行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要及时恢复征收;加强欠税清理,严格控制新欠,大力清理陈欠,对于往年陈欠,可暂先将欠税清理入库,维护税法的严肃性。
  二要坚持大税小税一起抓。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税源,要强化征管措施,改进征管方式,促进主体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尤其是要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反避税管理,加强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税收管理、专业市场和个体工商户税收管理、大企业和重点项目税收检查,加强对跨地区总分机构企业、外埠驻鲁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税收征管。要继续挖掘地方小税增收潜力,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征管措施,特别是对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漏洞较多的零星税收,要进一步加强征管,确保应收尽收。要密切关注税制改革动向,搞好资源税改革政策研究,努力促进政策性增收。
  三要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加强税收分析与预测,搞好组织收入应对预案,尤其是对收入波动较大的行业和地区,要查清原因,重点进行指导和监管。深入推进纳税评估工作,重点对建筑安装、房地产、金融、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国家垄断等行业和大型企业集团以及零负申报、低税负企业开展纳税评估。强化税源动态监管,完善涉税数据应用及分析监控平台,推动涉税信息共享。加强税收稽查工作,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偷、逃、骗税和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做到以查促管、以查增收。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法制保障的协税护税体系,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税收较快增长。
  四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认真落实财政困难县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量返还政策,完善与税收增长挂钩的对下“奖补”激励政策,积极实行收入征管目标责任制,通过严格考核奖惩,调动各方面加强征管、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三、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拓宽财政增收渠道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对于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各部门要在认真落实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征管机制,加大征管力度,确保各项非税收入按规定征缴入库。
  一要强化征管措施。严格推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积极推进探矿权、采矿权和环境资源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全面推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最大限度地增加政府收益。深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完善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制度。盘活行政事业资产,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租赁和非转经收入管理。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增加政府土地收益。加强对政府捐赠收入、彩票收入等非税收入的管理,通过扩面、挖潜,促进非税收入较快增长。
  二要健全征缴管理机制。扩大通过非税收入征缴系统征收的非税收入范围和规模,尽快将所有非税收入通过征缴系统全额上缴财政,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和“票款分离”,增强非税收入征管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扎实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严厉查处坐收坐支、截留财政收入行为。
  三要加大预算管理力度。按照财政综合预算的要求,把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与部门预算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收入全额上解,支出统筹安排。把仍在预算外专户管理的水资源费、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增强政府统筹安排各项收入的能力。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防止在非税收入上做文章,人为拉动财政收入增长。
  四要严格规范非税收入减免。严格遵守非税收入管理权限,健全非税收入减免审批制度,规范减免程序,严禁乱开减免、缓交、返还口子,防止非税收入流失,做到应收尽收。
  四、大力压一般、保重点,严格落实各项厉行节约规定
  在当前收支矛盾非常突出的情况下,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勤俭持家过紧日子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厉行节约有关规定,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着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厉行节约,精打细算,节省每一笔开支;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深化改革,积极推进,建立起有利于增收节支的激励约束机制;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整合资金,突出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
  一要严格控制行政经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大力压缩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车、公务接待及会议、文件、通讯、网络等支出,确保完成今年党政机关因公出国(境)经费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压减20%、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15%、公务接待费用在2008年基础上削减10%、节电节油节水指标在2008年基础上分别降低5%的任务。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新建办公楼,不准新建、扩建和装修培训中心、宾馆、招待所等楼堂馆所。经批准的在建项目,要严格执行规定标准,不得超标准、超计划建设。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公款旅游或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
  二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摆到重要位置,科学合理安排支出,确保将中央和省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实好。在支持搞好扩大内需项目建设的同时,扎实开展家电与汽车摩托车下乡、农机下乡及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及时兑付财政补贴资金,大力促进居民消费。围绕落实省政府确定的“五件实事”,健全民生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教育、卫生、社保、就业、住房保障政策体系,解民忧、办实事,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开展“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财力薄弱县的支持力度,切实提高基层政府保运转、保民生的能力。
  三要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严格预算约束,今年除中央和省确定的政策性增支外,其他方面一律不再追加支出。各部门出台的政策规定,凡涉及财政减收增支的,事先都要与财政部门协商一致,并报同级政府批准,未经批准一律不得擅自出台。加强部门综合预算管理,核实部门单位资金收支和结余底数,及时清理账外资产,提高部门预算统筹能力。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政府采购结余资金管理,扩大财政支出绩效考评试点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强化对扩大内需有关政策和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规违法行为。
  增收节支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增收节支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实。各级各部门领导同志要统筹协调、靠前指导,大力支持有关部门依法理财、依法治税。财税部门要发挥主体作用,完善领导责任制和征管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努力做到依法理财、依法治税管费。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政令畅通,严肃财经纪律。省政府将定期通报各市预算执行情况,督促各市加强增收节支工作,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51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