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关于2008-2009年全省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检查评估情况的通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11-01-12 生效日期: 2011-01-12
发布部门: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文号: 黑人社发[2011]9号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关于2008-2009年全省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检查评估情况的通报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关于2008-2009年全省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检查评估情况的通报

  (黑人社发[2011]9号)

  

  各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农垦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森工总局人事局,中省直单位人事(干部)处,各大专院校:

  现将2008-2009年全省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检查评估情况通报如下。

  一、学科、专业梯队建设总体情况

   近两年我省学科、专业梯队建设工作发展迅速,新增省级重点学科、专业梯队24个。截止2009年底,全省共有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300个,其 中带头人313人,后备带头人315人,梯队成员6580人。厅局级学科、专业梯队220个,市地级专业梯队840个,县级专业梯队261个,并在人才培 养、科研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产学研结合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全省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以下简称学科梯队)共出版论 著591部,编写教材429部,发表论文12383篇,其中sci检索1127篇,ei检索1469篇,cssci检索434篇,istp收录686篇; 取得科研成果及获奖2523个,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2项(其中教学成果奖12项),省部级一等奖96项,二等奖252项,三等奖 218项;发明专利138项,实用新型专利219项;完成国家级课题158项,省部级课题524项;在研项目434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45项,省部级 项目1388项。

  二、学科、专业梯队建设的特点

  (一)领导重视,亲自抓学科梯队建设工作。

  一是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学科梯队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自上而下统一思想,并亲自抓落实。如黑龙江大学、省社科院等单位以学科梯队建设为龙头,一把手亲自抓,定期开会部署工作,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齐齐哈尔市、伊春市市主要领导每年都听取梯队建设情况汇报。

  二是组织机构健全,学科建设步入制度化发展轨道。如: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东北石油大学成立了学科工作处,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三是形式多样,不断推陈出新。2009年在伊春召开了全省学科梯队建设经验交流会暨表彰会,会议表彰了9个学科梯队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6个优秀省级重 点学科带头人梯队,首次对学科梯队进行授牌,编印了全省学科梯队建设经验材料汇编,8个部门和学科梯队代表进行了大会交流。

  (二)人才培养和使用成效显著。

   一是多种形式培养人才。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举办和参加学术交流会议等多种形式,对梯队人员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等进行全面培养。如:东 北农业大学通过公派、自费等多种途径,以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有计划的选派梯队成员赴国外高水平大学研修;哈尔 滨市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等多个境外人才培训机构签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送出培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请国外专家150人。

   二是不拘一格使用人才。通过委重任、压担子充分发挥学科梯队人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5个省级学科梯队中有14名带头人、后备带头人 分别担任校级和院处级领导;齐齐哈尔市有56名梯队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进入了市县(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科顾委委员的行列,直接参政议政,每年市政府 制定重大决策都聘请梯队带头人作为专家参与意见。

  三是提高待遇留住人才。注重在工作上提供条件、优化环境,在生活上当好后勤,着力解 决学科梯队成员后顾之忧。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优先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和引进人才解决住房;黑龙江科技学院设立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专项津贴,对学科带 头人在学校统一津贴的基础上再设立专项津贴,最高达到每年3万元。

  (三)资金投入大幅度提高。注重对学科梯队建设的投入,通过改善科研基础条件,提高科研人员待遇等措施,促进学科梯队的发展。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增加。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获省级基础设施资助资金后,学校配套260余万元;省农垦总局对梯队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省科学院两年来筹措500余万元购置先进的设备和仪器。

   二是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建设。哈尔滨商业大学设立了2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引进人才;省农垦总局两年来拨付专项经费130万元用于梯队的人才培 养;黑龙江科技学院每年配套500万元经费用于稳定人才;大庆市设立50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用于梯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的产出。
(四)产学研结合成果丰硕。省电子信息产品监督检验院“数据安全与计算机安全”专业结合我省信息安全状况,建立了一套信息安全应急保障流程,将该流程应用 于第24届世界大学生大冬会应急保障实践中,确保了大冬会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省蚕业研究所“养蚕学”专业两年累计蚕期蹲点1500日,发放《寒地蚕桑生产技术手册》、《柞蚕生产技术规程》 等技术资料600余册,培训养蚕技术人员及农民达600人次,指导农民放养柞蚕4000余把,指导建设桑树高产示范园区15个,指导栽桑面积近4000 亩;省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计划免疫)”专业脊髓灰质炎实验室连年以满分成绩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的现场认证考核和年度职能考核,使我省至 今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黑龙江大学“物理电子学”学科开发的ic卡电脑加油机项目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在哈尔滨、大连、厦门、西宁、银川、喀什、乌鲁木齐 等地推广应用,两年来实现产值682万元;省科学院的“工业催化”专业研制的固体酸催化合成直升机螺旋浆复合材料用新型固化剂,已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得 到应用,不仅满足了实际需求,而且解决了进口封锁的问题;省社科院两年来积极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该院撰写出版的《黑龙江省生态建设与发展报告》是我省也是全国各省区市首部生态文明建设蓝皮书;齐齐哈尔市一重集团的“塑性加工工艺与设备”专业开发的加氢反应器示范工程150mn锻造水压机,投产3年来完成锻件生产20万余吨,锻件质量达到一级品。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单位和领导对学科梯队建设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抓的不够紧,部分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发挥作用不够。

   二是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短缺,学科梯队结构有待完善。在梯队人员构成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专家人数偏少,高水平学术、技术带头人仍显不足,特别是缺乏 “院士级”学术领军者。部分学科梯队后备带头人的学术地位有待提高,少数梯队培养的人才不能长期地稳定,流动性比较大,阻碍了学科梯队

  三是学科梯队布局不尽合理。学科、专业门类分布不匀,大专院校和省直各单位、市地各部门所属的省级重点学科梯队建设比例不均衡,事企业单位学科梯队建设比例相差悬殊。

  四是产学研结合力度不够。个别学科梯队近年来发展慢,科技成果少,研发能力弱,创新性不强,与重点学科梯队建设要求差距较大。

  五是管理有待规范,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四、下步工作要求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刚刚闭幕的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已明确将学科梯队“535”工程列入八大人才工程之一。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和伊春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学科梯队建设工作。

   (一)加强领导,切实把学科梯队建设工作纳入日程。学科梯队建设工作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提升单位实力和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学科梯队是人才培养的平台、科技创新的平台、产学研结合的平台,是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的有效形式。要将梯队建设摆在优先位置,重点规 划,重点部署,重点实施,在组织领导、机构设置、工作人员配置等方面予以保障。

  (二)加强管理,明确下步发展目标。各有关单位要按《黑龙江省学科、专业梯队带头人管理办法》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细则。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规定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方向,成果业绩及产学研结合情况等,坚持年初制定工作目标,年底进行检查验收。

   (三)发挥带头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都是各单位、各地区以及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要发挥学科梯队在全省各个行业、各个专业的带头、引 领和辐射作用。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应不局限于本单位、本地区的人才队伍建设,要站在全省学科梯队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带动全省人才队伍不断发 展。

  (四)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各单位、各部门要制定政策和措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科研成果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

  根据《黑龙江省学科、专业梯队管理办法》的规定和此次检查评估情况,我厅拟对学科、专业梯队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优秀的重点学科梯队予以表彰,对存在问题的重点学科梯队予以警告或调整、撤消。具体结果另行文通报。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二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0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