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11-06-01 生效日期: 2011-06-01
发布部门: 广东省政府
发布文号: 粤府办[2011]31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政府应急办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六月一日

  


   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对各地应急管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全面提升全省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根据《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订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直管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考核内容

  

  (一)应急准备。

  

  主要包括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应急预案及演练、应急值守、监测预警、应急保障、宣教培训等。

  

  (二)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响应速度、指挥协调、信息公开、处置效果等。

  

  (三)善后处理。

  

  主要包括调查评估、恢复重建、事后评估等。

  

  (四)社会评价。

  

  主要包括社会公众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改进度评价等。

  

  三、考核方式

  

  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实行年度考核制度。考核工作在省应急委的统一领导下,由省府办公厅(省政府应急办)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四、考核程序

  

  (一)自评。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直管县(市、区)人民政府每年1月10日前对上年度的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对照《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考核指标》进行自评。总结报告、自评情况和相关材料于1月15日前报送省府办公厅(省政府应急办)。

  

  (二)测评。

  

  省府办公厅(省政府应急办)会同省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牵头单位每年1月20日前根据报送的自评情况,结合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情况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视情况通报考核对象。

  

  (三)考评。

  

  省府办公厅(省政府应急办)每年1月30日前组织省应急委成员单位负责同志、省应急管理专家,邀请部分省人大、省政协代表组成考评组,实地开展考评工作。其中社会评价,由省府办公厅(省政府应急办)委托第三方采用问卷调查和电话随机访问两种形式进行。

  

  (四)公示。

  

  经过测评、考评得出的考核结果,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公示。

  

  (五)审定。

  

  省府办公厅(省政府应急办)每年2月15日前将上年度考核情况报省应急委审定。

  

  五、考核等次

  

  考核工作包括考评和测评两部分。考评满分100分,具体指标、分值、评分标准详见《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考核指标》;测评满分100分。

  

  考核得分=考评得分×90%+测评得分×10%。

  

  考核等次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考核得分90分以上,评为优秀;80分-89分,评为良好;60分-79分,评为一般;59分以下,评为较差。

  

  考核年度发生人为因素造成的特别重大突发事件1起以上或重大突发事件2起以上,不能评为优秀、良好等次。

  

  六、有关要求

  

  (一)考核工作坚持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经查实,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立即给予通报,考核等次一律评为较差。

  

  (二)考核情况要以适当方式予以通报。

  

  (三)各地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考核工作,对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报送省府办公厅(省政府应急办),由省府办公厅(省政府应急办)汇总后上报省应急委。

  

  附件: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考核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分标准
应急准备(40分)
建设规划
(1分)
1.规划编制(0.5分)
编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及相关实施意见。(0.5分)
2.规划建设(0.5分)
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并按要求推进规划建设。(0.5分)
组织体系
(5分)
3.领导机构(1分)
成立应急管理相关领导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应急志愿者服务工作联席会议等),领导重视且职责明确。(1分)
成立应急管理相关领导机构,领导不够重视或职责不够明确。(0.5分)
4.办事机构(3分)
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领导重视且职责明确;足额配备专职人员;工作制度完善。(3分)
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领导重视且职责明确;专职人员配备率60%以上,其余由兼职人员补充;工作制度完善。(2分)
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领导重视且职责明确;专职人员配备率30%-60%,其余由兼职人员补充;工作制度基本完善。(1分)
5.专家组(1分)
成立应急管理专家组,建立健全专家决策咨询制度。(1分)
成立应急管理专家组,尚未建立专家决策咨询制度。(0.5分)
应急预案
(6分)
6.应急预案编制(2分)
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2分)
应急预案体系“横向到边、纵向不到底”或“纵向到底、横向不到边”。(1分)
应急准备(40分)
应急预案
(6分)
7.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1分)
制订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按规定及时修订总体预案、专项预案。(1分)
制订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未能及时按规定修订总体预案、专项预案。(0.5分)
8.应急预案演练(3分)
创新演练形式,组织开展功能性演练或“双盲”演练,专项应急预案年演练率达到60%以上。(3分)
创新演练形式,组织开展功能性演练或“双盲”演练,专项应急预案年演练率40%-60%。(2分)
创新演练形式,组织开展功能性演练或“双盲”演练,专项应急预案年演练率20%-40%。(1分)
应急值守
(6分)
9.日常值班(2分)
按规定建立专门值班室,设立专线电话,值班室每天有专人24小时值班。(2分)
按规定建立专门值班室和设立专线电话,值班室部分时段没有专人值班。(1分)
建立专门值班室和设立专线电话,值班室没有专人值班。(0.5分)
10.信息报送(3分)
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系统和信息报告员制度,没有发生突发事件信息瞒报、漏报,迟报率控制在5%以内。(3分)
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系统和信息报告员制度,没有发生突发事件信息瞒报、漏报,迟报率控制在5%-10%以内。(2分)
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系统和信息报告员制度,没有发生突发事件信息瞒报、漏报,迟报率控制在10%-15%以内。(1分)
11.国家、省领导同志批示落实情况(1分)
及时、准确回报国家、省领导同志批示落实情况。(1分)
回报国家、省领导同志批示落实情况及时、不准确或准确、不及时。(0.5分)
应急准备(40分)
监测预警
(6分)
12.预警信息发布
(2分)
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采取多种措施,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2分)
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受众范围仍有盲区。(1分)
13.风险评估(1分)
建立风险分析制度和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议制度。(1分)
风险分析制度、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议制度两者缺一。(0.5分)
14.风险隐患排查
(2分)
定期开展各类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台账,并将结果报省政府备案。(2分)
不定期开展各类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台账,并将结果报省政府备案。(1分)
15.风险隐患整改
(1分)
风险隐患排查达到“四有”(有整治领导机构、有整治实施方案、有整改计划、有整治工作小结),整改率90%以上。(1分)
风险隐患排查达到“四有”,整改率80%-90%以内。(0.5分)
应急保障(10分)
16.应急平台(2分)
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建设任务;按照规定标准建设数据库,建立定期更新制度。(2分)
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建设任务;按照规定标准建设数据库,更新不及时。(1.5分)
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建设任务;尚未建设数据库。(1分)
启动建设,尚未完成建设任务。(0.5分)
应急准备(40分)
应急保障(10分)
17.应急救援队伍
(2分)
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每年组织培训等活动,救援队伍设备配备到位、训练到位、作战水平高。(2分)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等5类队伍只建立3类或4类,每年组织培训等活动,救援队伍设备配备到位、训练到位、作战水平高。(1.5分)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等5类队伍只建立两类,每年组织培训等活动,救援队伍设备配备到位、训练到位、作战水平高。(1分)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等5类队伍只建立1类,每年组织培训等活动,救援队伍设备配备到位、训练到位、作战水平高。(0.5分)
18.应急物资(2分)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运输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布局合理、调配及时。(2分)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运输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应急物资储备基本充足,布局基本合理、调配基本及时。(1.5分)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运输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应急物资储备基本充足,布局不够合理、调配不够及时。(1分)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运输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应急物资储备不够充足,布局不够合理、调配不够及时。(0.5分)
应急准备(40分)
应急保障(10分)
19.避护场所(2分)
制订应急避护场所建设规划,建立与人口密度、城乡规模相适应、设施完善、标志清晰的应急避护场所。(2分)
制订应急避护场所建设规划,建立与人口密度、城乡规模相适应的应急避护场所,应急避护场所设施不够完善或标志不够清晰。(1分)
建立应急避护场所,尚未能与人口密度、城乡规模相适应。(0.5分)
20.应急经费(2分)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足够专项经费,满足应急管理工作正常开展。(2分)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专项经费,基本满足应急管理工作正常开展。(1.5分)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专项经费,尚未能满足应急管理工作正常开展。(0.5分)
宣教培训
(6分)
21.宣传教育(3分)
开通应急管理专门网站,及时更新网站内容;每年举办两次以上市级应急宣传或应急知识竞赛、两次以上宣讲团“五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3分)
开通应急管理专门网站,及时更新网站内容;每年举办1次以上市级应急宣传或应急知识竞赛、1次以上宣讲团“五进”。(2分)
尚未开通应急管理专门网站,每年举办市级应急宣传或应急知识竞赛、宣讲团“五进”。(1分)
应急准备(40分)
宣教培训
(6分)
22.培训交流(3分)
每年举办本地区应急管理干部培训班,30%以上处级以上应急管理干部参加3天以上各种应急管理培训班,30%以上处级以下应急管理干部参加两次以上各种应急管理培训班;每年至少举办1次应急管理学习交流活动。(3分)
每年举办本地区应急管理干部培训班,20%-30%处级以上应急管理干部参加3天以上各种应急管理培训班,20%-30%处级以下应急管理干部参加两次以上各种应急管理培训班;每年至少举办1次应急管理学习交流活动。(2分)
每年举办本地区应急管理干部培训班,20%以下处级以上应急管理干部参加3天以上各种应急管理培训班,20%以下处级以下应急管理干部参加两次以上各种应急管理培训班;每年至少举办1次应急管理学习交流活动。(1分)
应急处置
(30分)
响应速度
(5分)
23.应急反应(2分)
接报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后,相关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处置工作。(2分)
接报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后,相关领导第一时间作出批示(指示),尚未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处置工作。(1分)
24.应急响应(3分)
根据相关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各相关单位按照职责立即采取有效应急措施。(3分)
根据相关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相关单位中部分单位未能按照职责立即采取有效应急措施。(2分)
根据相关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各相关单位未能按照职责立即采取有效应急措施。(1分)
应急处置
(30分)
指挥协调
(10分)
25.处置机构(3分)
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及时设立现场指挥部,及时派出现场指挥官。(3分)
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及时设立现场指挥部,未能及时派出现场指挥官。(1.5分)
26.指挥调度(3分)
各有关单位服从和配合现场指挥官的指挥,调度灵敏、运转高效。(3分)
各有关单位各自按照有关预案要求行动,现场指挥官指挥作用不明显。(1.5分)
27.协调联动(2分)
建立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必要时能协调相邻地级以上市、当地驻军等参与应急处置,效果显著。(2分)
建立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必要时能协调相邻地级以上市、当地驻军等参与应急处置,效果一般。(1分)
28.社会动员(2分)
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志愿者队伍和公众参与应急处置,效果明显;建立应急捐赠机制,应急物资、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募集、接收渠道畅通。(2分)
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志愿者队伍和公众参与应急处置,效果一般;建立应急捐赠机制,应急物资、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募集、接收渠道基本畅通。(1分)
信息公开
(5分)
29.信息发布(3分)
准确、及时向新闻媒体公开相关信息。(3分)
准确、基本及时向新闻媒体公开相关信息。(1.5分)
30.媒体沟通(2分)
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合作,合作机制良好,聘请新闻媒体记者担任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员。(2分)
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合作,合作机制一般或未聘请新闻媒体记者担任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员。(1分)
应急处置
(30分)
处置效果
(10分)
31.先期处置措施
(5分)
现场事态评估准确,应急处置措施科学、及时、有效,迅速控制事态发展;突发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受到危害的人员安置达到“五有”(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临时住所住、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5分)
现场事态评估准确,未能迅速控制事态发展;突发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受到危害的人员安置达到“五有”。(3分)
现场事态评估准确,未能迅速控制事态发展;突发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受到危害的人员安置未能达到“五有”。(1分)
32.后续处置措施
(5分)
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基本控制或者消除后,及时宣布结束应急响应,停止执行应急处置措施;采取或者继续实施必要措施,未发生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5分)
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基本控制或者消除后,基本及时宣布结束应急响应,停止执行应急处置措施;采取或者继续实施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3分)
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基本控制或者消除后,基本及时宣布结束应急响应;未能采取或者继续实施必要措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1分)
善后处理
(20分)
调查评估
(6分)
33.事件原因调查
(3分)
及时查明负责处置的较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积极协助查明重大以上突发事件发生原因。(3分)
及时查明负责处置的较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未能积极协助查明重大以上突发事件发生原因。(1.5分)
善后处理
(20分)
调查评估
(6分)
34.危害程度评估
(3分)
及时对负责处置的较大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积极协助对重大以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3分)
及时对负责处置的较大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未能积极协助对重大以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1.5分)
恢复重建
(8分)
35.恢复重建规划编制(4分)
及时结合当地实际编制恢复重建规划,制订善后工作计划,并报省人民政府。(4分)
及时编制恢复重建规划,制订善后工作计划,并报省人民政府,重建规划或工作计划与当地实际结合不够紧密。(2分)
36.重建措施落实
(4分)
在重建方案规定的时间内恢复辖区内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4分)
在重建方案规定的时间内基本恢复辖区内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2分)
事后评估
(6分)
37.评估报告编制
(3分)
及时编制突发事件调查评估报告及上年度突发事件评估报告,并报省人民政府。(3分)
及时编制突发事件调查评估报告及上年度突发事件评估报告,未及时报省人民政府。(2分)
突发事件调查评估报告、上年度突发事件评估报告有一类编制不及时。(1分)
38.整改措施落实
(3分)
事件原因调查中制订的整改措施落实率90%以上。(3分)
事件原因调查中制订的整改措施落实率80%-90%以内。(2分)
事件原因调查中制订的整改措施落实率70%-80%以内。(1分)
事件原因调查中制订的整改措施落实率60%-70%以内。(0.5分)
社会评价
(10分)
满意度评价
(5分)
39.问卷调查(2.5分)
满意度95%以上。(2.5分)
满意度90%-95%以内。(2分)
满意度80%-90%以内。(1.5分)
满意度70%-80%以内。(1分)
满意度60%-70%以内。(0.5分)
40.电话调查(2.5分)
满意度95%以上。(2.5分)
满意度90%-95%以内。(2分)
满意度80%-90%以内。(1.5分)
满意度70%-80%以内。(1分)
满意度60%-70%以内。(0.5分)
改进度评价
(5分)
41.问卷调查(2.5分)
改进满意度95%以上。(2.5分)
改进满意度90%-95%以内。(2分)
改进满意度80%-90%以内。(1.5分)
改进满意度70%-80%以内。(1分)
改进满意度60%-70%以内。(0.5分)
42.电话调查(2.5分)
改进满意度95%以上。(2.5分)
改进满意度90%-95%以内。(2分)
改进满意度80%-90%以内。(1.5分)
改进满意度70%-80%以内。(1分)
改进满意度60%-70%以内。(0.5分)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4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