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四川省2011年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工作要点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11-06-02 生效日期: 2011-06-02
发布部门: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发布文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工作意义重大。《四川省2011年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工作要点》已经省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联席会议审议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1年06月02日

  
    四川省2011年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工作要点

  
   一、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部署,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重点,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推动创新要素向农村聚集,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服务农村民生改善,为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重点工作

  (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

  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构建技术链,支撑延长产业链,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入开展生猪、泡菜、薯类、家兔、茶叶、柑橘、食用菌和蚕桑8大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新启动实施奶业、山羊、高粱、烟草、猕猴桃、林竹、水产、肉鸡等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建立一批现代农业科技试点示范。筹备召开全省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现场推进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继续加强四川创新团队建设,重点抓好以粮食生产重点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县为重点的30个核心县,开展“四新”、“五良”技术集成与示范。(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畜牧食品局、省水利厅、省委农工委、省知识产权局等单位负责)

  (二)切实加强新农村示范片科技推广应用

  针对新农村示范片科技需求,在示范片核心区重点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园区,加强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和推广应用。重点抓好“四新”:一抓新品种,建立与示范片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快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安全的新品种,选择适合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力争实现新品种全覆盖。二抓新技术,以增产、增收、节本、省工、节水为目的,实行良种、良法、良壤、良制、良机配套,推广粮食丰产、标准化种养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力争实现新技术大面积配套。三抓新模式,创新耕作制度,推广轮作、间作、套种等多种模式,成片推广新模式,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四抓新机制,着力探索龙头企业、农民、科技人员之间的利益联结,构建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围绕新村建设,在新型村落民居建造技术、乡村环境治理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示范,推动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实现新突破。(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畜牧食品局、省水利厅、省委农工委、省财政厅等单位负责)

  (三)启动实施“十二五”农作物及畜禽水产育种攻关

  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扶优扶强,把加快良种培育、做大做强种业作为战略举措来抓,着力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安全的突破性优良品种。鼓励和引导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育种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加大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的扶持。加强种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三个转变”,即:由注重品种数量,向着力培育突破性新品种转变;由单一品种选育,向实现良种良法配套转变;由以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为主体,向产学研联合推进良种产业化转变。启动试行农作物及畜禽水产良种转化推广奖励,拟开展3-4个品种试点,加快突破性品种推广应用。筹备召开全省农作物及畜禽水产育种攻关“十一五”总结表彰暨“十二五”启动大会。(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畜牧食品局、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省畜科院等单位负责)

  (四)狠抓现代农业基础性公益性关键技术创新研究
重点开展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及油菜、水果、蔬菜、林竹等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水稻镉超标的主要成因及防治措施、轻简高效栽培、持续丰产、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控,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新型兽药及疫病防控、生物饲料、粪污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秸秆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中低产田快速改良及农田保护性耕作,林业生态修复、防沙治沙,农机装备,新型肥料、生物农药等农用物资,水文监测与预报、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节水灌溉、水土保持、水利信息化、水利现代化建设与管理、饮用水安全、水产养殖与水质保护、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病险水库加固除险、防汛抗旱减灾、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关键技术创新研究与集成示范。(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畜牧食品局、省粮食局等单位负责)

  (五)启动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

  “十二五”期间,在全省建设1000个万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每亩实现农业收入1万元,每个示范区实现农业收入1亿元,带动1000万农民增收。一是抓好50个园艺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着力建设一批园艺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加快我省“十一五”育成的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保障优质、高产种苗供应,力争五年内产业基地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二是抓好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要按照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五化”要求,在每个示范工程实施县建设1-2个千亩标准园,努力促进产业基地单产、质量、效益和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三是抓好万亩示范区建设。每个示范工程实施县每年新建和改造提升2-3个万亩示范区,辐射带动3-5万亩生产基地建设。四是抓好农产品及产地镉污染综合治理科技示范。在成都、德阳、泸州和凉山4个市(州)的12个县建设36个示范区,每个示范区100亩,探索解决农产品及产地镉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五是抓好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综合示范区建设。每个示范工程实施县新建1.5-2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区。六是抓好牧区节水灌溉示范县建设。每个示范工程实施县新建1000亩节水灌溉示范区。(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委农工委等单位负责)

  (六)启动实施新增林业产值千亿示范工程

  大力推进林板家具一体化、竹浆纸一体化、特色经济林一体化建设,到2015年建成现代林业产业基地2000万亩,建设100个现代林业产业基地示范片和50个林业产业园区,力争实现现代林业总产值2000亿元,比2010年新增1000亿元;农民每年从林业上人均获得收入1000元,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一是加强良种壮苗繁育。着力加快早实、高产、优质核桃、银杏、油茶、油橄榄等品种的引进和选育,大力推广巨桉、台湾桤木、绵竹等优良速生树(竹)种,使林业产业基地的良种壮苗使用率达到100%。二是着力抓高产高效林培育。着力推广组培苗造林、测土施肥、生物防虫等实用技术,采取除草施肥、整形修枝、更换品种等措施,加快现有低产低效林改造,全面提高林地单位产量和效益。三是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要立足林竹资源,发展木竹和特色林产品精深加工,努力构建一批木竹家具、竹浆造纸、特色林产品加工园区。(省林业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委农工委等单位负责)

  (七)启动实施畜禽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工程

  通过在全省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肉羊、肉兔、水产优势区域实施畜禽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工程,力争到2015年,全省主要畜禽水产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5-20个百分点,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小区(园区)占规模养殖小区(园区、场)总量的50%以上,畜禽水产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成为全省畜牧水产生产的主要形式,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畜牧水产业助农增收能力显著增强。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共建养殖小区(园区、基地)发展模式,突出“五化”的示范内容:一是畜禽水产良种化。加快我省“十一五”育成畜禽水产新品种的示范推广,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水产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二是养殖设施化。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畜禽圈舍、养殖池塘、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三是生产规范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水产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四是防疫制度化。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畜禽水产疫病综合防控措施。五是粪污无害化。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清洁生产。(省畜牧食品局、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委农工委等单位负责)
(八)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培训及科技普及推广工作

  充分发挥重大农业科技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凝聚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积极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重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10个。探索建立有利于中青年专家快速成长的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围绕我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继续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实施丘区农民“双技能”培训工程,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强化科技普及,抓好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送科技下乡、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等重点活动,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站栏员”建设。深化林业科技推广行动,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深入实施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计划,促进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增效。加快水产健康养殖、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节水、水土保持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农业厅、省科协、省林业厅、省畜牧食品局、省水利厅、省知识产权局等单位负责)

  (九)推进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继续深化农业科研院所与涉农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区域和结构布局,积极转变机制,逐步建立以农业科研院所与涉农大学为主体的基础性、公益性农业科学研究体系。以农技推广示范县、乡镇或区域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围绕我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布局,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增强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转移扩散和辐射带动能力,建立完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80个。探索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统筹城乡发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创业和服务。(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畜牧食品局、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知识产权局、省科协等单位负责)

  (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工作的统筹协调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联席会议的组织领导作用,整合涉农科技资源,合力推进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工作。省科技厅要发挥好统筹农业科技工作的作用,组织完成《四川省2011年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四川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发展规划》等工作;农业职能部门要发挥好组织大面积农技推广的作用,组织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新增林业产值千亿示范工程、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工程等工作;农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要发挥好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作用;涉农综合部门要发挥好支持、保障作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认真落实联席会议议定事项,共同推进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工作上新台阶。(省科技厅、省委农工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畜牧食品局、省教育厅、省粮食局、省知识产权局、省科协、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负责)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0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