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贯彻实施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的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0-04-05 生效日期: 2000-04-05
发布部门: 山东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鲁政发[2000]30号

 
各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省卫生厅、计委、科技厅、财政厅、人事厅制定的《山东省贯彻实施〈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意见》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000年四月五日 
 
 
 
山东省贯彻实施《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国发[1998]38号,以下简称《规划》)精神,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省的扩散和蔓延,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新时期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 
  (一)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办法、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它在全世界的广泛浒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将艾滋病感染率一直控制在世界较低水平。我省艾滋病感染率一直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然而,随着近年来全球艾滋病的迅速传播,我国艾滋病感染率大幅度上升,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我省艾滋病传播速度也明显加快。 
  (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国务院建立了防治艾滋病协调会议制度,成立了国家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专家委员会和协会等社团组织。省委、省政府也一直十分重视和关心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与社会团体的重视支持下,逐步形成了一支以各级卫生防疫部门为主的防治队伍,积极开展艾滋病监测,初步摸清了艾滋病在我省的分布与流行状况,并且控索制定了一些适宜的防治对策和技术规范,组织了大量的培训、宣传教育和科研等工作。 
  (三)我省艾滋病防治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一些领导对艾滋病在我省广泛 行的可能性、危害性认识不够;多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局面尚未形成;宣传力度不大,公众普遍缺乏预防知识;预防与控制及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疫情监测,采供备管理及医源性感染预防工作薄弱;专业人才匮管,且缺少有效的艾滋病防治经验和办法,大多数医疗卫生机构和医护人员尚不能提供规范的艾滋病诊闻服务;大量流动人员难以管理;卖淫嫖娼、吸毒等社会恶现象在短期内难以禁绝,性病感染者的人数在急剧上升等,这些因素已成为我省艾滋病感染的得要潜在危险因素。 
  (四)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应遵循的指导思想:认真遵循《规划》中提出的指导原则,按照《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关于加强重大疾病控制的要求,全面落实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意见》的各项措施。加强领导,督促部门合作,动员全社会参与。立足于我省实际,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坚持实事求是标本兼治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在控制上以预防为主,在预防上以宣传教育为主,在实施上以经常性工作为主,在研究上以应用研究为主。 
  (五)实现的总目标是,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性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在全省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控制体系,在全省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2002年,阻断艾滋病毒经采供血途径的传播;有效遏制艾滋病病毒经采供备途径的传播;有效遏制艾滋病病毒在吸毒人群中迅速蔓延的势头;力争把性病的年发病增长幅度控制在15%以内,到2010年,实现性病的年发病率稳中有降;把我省艾滋病病毒率控制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平均感染率之下。 
  二、积极采取措施,全面实现各项工作目标 
  (一)建立健全领导管理体制。各级人民政府要把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并制订年度计划,在现有机构的基础上配置必要的专(兼)职人员负责预防和控制组织或协调会议制度。 
  (二)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减少重点人群中的相关危险行为。力争达到: 
  2002年全人群预防艾滋病、性病知晓晓率在城市达到70%以上,在农村达到50%以上;2002年在高危人群中达到80%以上。 
  2001年普通中学要将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纳入教育课程,市地所在地的党校开课率为100%,县(市、区)乡镇党校的开课率为80%;2002年普通高等党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入学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率为100%。 
  省及各地主要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应将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纳入工作计划,2001年底以前,做到定期刊播有关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文字或节目。 
  2001年收容、劳教、戒毒、监狱管理部门的监督对象全部接受艾滋病、性病的预防教育;营业性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涉外宾馆服务人员、流动人员聚集的场所和组织出国人员较多的单位要必备有关的宣传资料,相关人员接受艾滋病、性病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2000年各市地艾滋病、性病防治机构要设立艾滋病、性病咨询电话。 
  2002年济南市、青岛市要完成一个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健康促进示范社区的建设。 
  (三)加强艾滋病、性病监测系统建设,准确、及时地分析、预测疫情及流行趋势。力争达到: 
  2002年,建立起规范化省级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并建立起规范的全省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 
  2002年全省所有的休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达到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建立起有效的质量保证系统和监控体系。 
  (四)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力争达到: 
  2002年全省各市地都要完善一所具备为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规范化治疗、护理、咨询和预防保健服务能力的医院,同时完成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医疗卫生人员艾滋病专业知识培训。 
  2001年95%以上的医疗卫生人员要接受艾滋病、性病专业知识的短期培训,95%的县(市、区)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能为性病病人提供规范的诊断、治疗、咨询等医疗保健服务。2002年将艾滋病、性病防治、监测和健康教育纳入社区卫生保健的服务网络。 
  (五)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各有关法规的执法监督和管理机制。力争达到: 
  2002年以法规或规章形式,明确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的责任以及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权利和义务。 
  依法取缔非法采供血活动和非法性病诊疗活动,2002年建立起规范化的性病诊疗秩序。 
  三、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总目标的如期完成 
  (一)强化政府职责,实施综合治理。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的领导,认真组织落实规划的各项措施和指标要求。卫生、宣传、教育、民政、公安和司法等有关部门应制定本部门的具体行动计划,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实施综合治理。 
  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分级承担、多渠道筹资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落实规划所需经费,根据当地实际增加经费投入。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国际援助,拓宽投资渠道,保证规划的顺利7实施。 
  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区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其对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帮助,并开展护理、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活动。今年,省里将筹备成立防治性病艾滋病协会,配合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二)突出工作重点,实行分类指导。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想邻地区的发病特点,确定当地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的重点人群、重点环节和优先干预措施。在尚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性病发病率较低、高危人群数量较少的地区,要提高警惕,建立和完善监测系统,抓紧专业人员培训及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病患者与高危人群数量较多的地区,必须全主位开展工作,全面落实《规划》的各项防治措施要求。省级卫生防治机构要根据各地的特点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 
  (三)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增进群众防病意识。大众传播媒介及各宣传教育单位有义务承担防治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任务,特别是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应无偿提供宣传服务。 
  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要结合本部门的宣教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对本系统职工和各类相关人员的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活动。 
  各类高等和中等学校要将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列为学校健康教育或人口与青春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向学生讲授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识,并应在新生入学体检时,分别向学生发放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 
  医疗卫生机构、采供血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和计划生育部门要主动开展预防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为其他部门和单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供教材、资料和技术帮助,形成宣传教育的服务网络。 
  在广泛宣传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同时,时行健康积极的性教育,把预防的方法教给群众,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观念,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对高危人群要加强禁毒禁娼等法制教育,促使其改变不良行为。 
  要积极推广使用避孕套,宣传共用注射器的危害。 
  (四)要依法加强监督、监测。依法实行全民无偿献血,加强对采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单位的治理整顿,加大打击力度,切实落实各项检测及监督措施。 
  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控制医源性感染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者要依法严肃处理。 
  依法对艾滋病、性病疫情进行监测,及时准确地反映疫情变化动态。 
  加快我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地方性立法工作,逐步完善艾滋病、性病防治的法制管理体系。 
  (五)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各地要根据现有防治机构、队伍的现状,强化艾滋病防治的专业功能,加强技术能力、设施装备,改善工作条件,使之能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 
  加快省、市地、县(市、区)三级医疗机构和各级防疫机构中艾滋病病毒检测实验室的建设,有步骤地、科学地增加监测哨点,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 
  要有计划地采取多种方式,加紧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人员的人员培训,以提高其技术及管理工作水平,逐步建立一支与防治任务相适应的专业队伍。 
  制定鼓励专业人员献身艾滋病防治事业的政策,改进专业人员的工作条件,改善其生活待遇,扩大专业队伍。 
  (六)开展科学研究。科技主管部门要将艾滋病科研项目列入省重点攻关计划,各级卫生部门要将防治艾滋病的应用性研究纳入医学科研规划,要重视发挥专家委员会在科研中的咨询、指导作用。抓住重点和关键性技术问题,集中各学科、各领域的优秀人才,组织科技协作攻关并给予资金支持。 
  (七)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在宣传培训、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四、加强考核与评价,督促指导各项规划目标的贯彻实施 
  各地要每年进行检查,做好年度总结,并向当地政府艾滋病治领导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写出年度报告。自查方案由各地自行制定。 
  省里将不定期对各地区、各部门执行《规划》的情况进行抽查,并根据国家的要求,在2002年、2005年进行规划的中期考评,在2010年进行规划的终期考评。 
 
 
山东省卫生厅 
山东发展计划委员会 
山东省科技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人事厅 
二000年三月二十六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9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