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

状态:失效 发布日期:1993-03-01 生效日期: 1993-03-01
发布部门: 国家土地管理局
发布文号: 国土[规]字[1993]第40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87]82号)要求,在总结省、市(地)、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试点的基础上,我局于1989年分别制定了省级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要点(征求意见稿)下发试行。现经三年的实践,对上述两个要点进行了论证、修改,制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自一九九三年三月一日起颁布,请认真贯彻执行,省级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要点(征求意见稿)同时停止使用。 

1993年3月1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统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推动规划工作的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 十五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关联法规    

    第二条   省级规划、市(地)级规划、县级规划和乡(镇)级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均应遵守本办法。 
  编制跨行政区域的规划,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对土地利用现状和后备土地资源潜力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在预测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规划期内的土地利用目标和基本方针;并协调各部门的用地需求,提出各类用地的控制性指标;调整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以及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和步骤。 

    第四条   编制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家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协调各部门的用地需求,充分、合理地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第五条   规划的期限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相适应,一般在十年以上。同时应对土地利用的远景目标,作出轮廓性的展望。 

    第六条   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规划按行政区域分为全国、省级、市(地)级、县级、乡(镇)级五个基本层次。在各层次之间,还可以根据需要,按自然区划或经济区划,进行跨省的、跨市县的、跨乡(镇)的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上一级规划是下一级规划的依据和指导,下一级规划是上一级规划的基础和落实。规划编制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亦可采取两级规划同步编制。在上级规划未编制时,也可根据需要和当地实际情况先行编制本级规划,并把规划成果及时向上级反馈。 
  全国和省级规划是土地利用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的指导性战略规划;土地利用比较单纯的地区,也可不搞地区规划,只把省级规划的指标分解到县。市、县规划要和城市规划相协调;县级规划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规划;乡级规划是实施规划的基础,其重点是把县级规划中提出的各类用地规划指标分解到村,落实到地块。 

    第七条   编制规划遵循的原则: 
  (一)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统筹安排各项用地; 
  (二)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 
  (三)要兼顾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的原则; 
  (四)坚持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两者矛盾时,前者应服从后者; 
  (五)实行公众参与和充分协调; 
  (六)注重规划的实施。 

    第八条   国家土地管理局是全国规划的主管部门,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是本级行政区规划的主管部门。各级规划的范围包括该级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全部土地。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编制规划。组织有关部门成立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对规划工作的具体领导和协调。 
  领导小组下设规划办公室,挂靠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规划具体编制工作。 
  各有关部门派联络员参与规划的编制,向规划办公室提供有关资料和本部门用地规划,反映本部门对规划的要求和意见,参与规划的研讨。 

    第十条   规划的基础数据必须准确可靠,符合规划所需精度要求。规划用地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类一致。 
 
 
第二章 编制程序与规划内容 
 

    第十一条   规划工作一般可分为准备、编制、审批等三个阶段。 

    第十二条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相关资料等。 

    第十三条   规划办公室根据上级规划控制指标以及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结合当地土地资源实际状况,初步提出规划任务、目标和基本方针,经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据此确定编制规划的重点和具体要求。 

    第十四条   编制规划通常包含以下工作内容: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通过现状分析,提供土地利用的基础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总结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和经验教训,指明土地利用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二)土地需求量预测。一般由各用地主管部门提交规划期间各部门用地变化预测报告和用地分布图。规划办公室对预测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校核。 
  (三)土地适宜性评价。通过土地评价重点了解各类后备土地资源和用途需作调整的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适宜性,为分析土地利用潜力、确定土地利用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供依据。 
  (四)确定规划目标和方针。在进行土地利用的现状、需求、潜力分析研究基础上由领导小组制定规划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基本方针。 
  (五)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根据规划目标和用地方针,对各类用地的需求量进行综合平衡,合理安排各类用地,调整用地结构和布局。统筹协调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措施。 
  (六)土地利用分区规划。通过土地利用分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控制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把规划目标、内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及实施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土地利用分区,有利于规划的实施。省级以上规划的土地利用分区,提出各区土地利用的特点、结构和今后利用的方向及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措施;县级以下规划的土地利用分区,提出土地利用的具体用途、要求和措施;市(地)级规划分区可结合具体情况,参照省级或县级规划要求进行。 
  (七)分解下达下一级规划的各类用地的控制性指标,为编制下一级规划提供依据。 
  (八)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各种行政、法律、技术和经济的措施,保证规划的实现和落实。 
  规划内容的核心是编制各类用地规划平衡表和划分土地利用规划区。前者反映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各类用地数量平衡,后者反映各类用地空间布局。 

    第十五条   规划方案要经过与有关部门和上、下级政府充分协调,必要时也可依据不同侧重点编制二~三个待选方案,进行比较论证,确定最后推荐方案。 
 
 
第三章 规划成果 
 

    第十六条   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件、主要图件及附件。 
  (一)规划文件:包括规划(送审稿)及规划说明。 
  规划(送审稿)是政府的法规性文件,要求文字简炼、准确,避免论述性、说明性文字。规划说明是对规划的具体解释。 
  (二)规划主要图件: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图件比例尺:省级为1/20万~1/100万,一般为1/50万;市(地)级为1/10万~1/50万,一般为1/20万;县级为1/2.5万~1/10万,一般为1/5万;乡级一般为1/1万或1/5千。 
  (三)规划附件:包括专题研究报告、部门用地预测、其它图件、有关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 
 
 
第四章 规划的审批 
 

    第十七条   规划领导小组组织审定的各级规划(送审稿),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通过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并报上级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经批准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客观情况的变化作适当调整和变动。涉及重大原则性问题的修改,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三年三月一日起施行。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93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