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现金管理的几项暂行规定》和《现金收支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状态:失效 发布日期:1984-02-27 生效日期: 1984-02-27
发布部门: 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文号: 银发[1984]42号
人民银行各省、市、自治区分行,重庆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遵照国务院国发〔1983〕146号《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精神,为了加强现金管理和现金收支计划的管理,现印发《关于加强现金管理的几项暂行规定》和《现金收支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希贯彻执行。执行中的问题和经验,请及时告诉我们,以便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现金管理的几项暂行规定 
 
  现金管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财经制度,它对集聚社会闲散资金,有计划地调节货币流通,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和制止违纪行为,稳定市场物价,起了积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城乡经济十分活跃。为了适应这一新的经济形势,近几年来适当放宽了现金管理,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也出现了有些单位利用搞活经济,进行违纪、犯法活动,使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造成不小损失。为了既要加强管理,又要适应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实现国民经济计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把现金管理工作做好。 
  现根据一九七七年国务院《关于实行现金管理的决定》的精神,结合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对改进和加强现金管理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实行现金管理的单位:凡在银行(包括信用社,下同)开立帐户的国营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农村社队和社队企业)及其附属机构(以下简称各单位),一律实行现金管理。 
  银行对各单位与承包户、个体户发生的经济往来,以及单位转帐方式通过邮局支取大额现金的汇款,都要认真审查,制止不合理的转帐结算和现金支付。 
  二、银行要从实际出发,核定各单位合理的库存现金限额。库存现金限额一般可按照单位三到五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现金予以核定,但最高不得超过十五天。单位日常零星开支如超过现行的结算起点,在当地规定的用现额度内,可以支付现金,也可以办理转帐。 
  各单位业务(销货)收入的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不得任意坐支。政策允许可办理购销(收付)业务的单位,为了便利经营,减少向银行存取现金的次数,事先报经银行审查,可以从收入现金中坐支。但必须规定坐支的范围和额度,定期向开户银行报送坐支金额和情况。 
  三、各单位支取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它费用所需的现金,应事先向开户银行报送经劳动部门或单位上报主管部门批准的工资基金分项使用计划或奖金计划,开户银行始得据以支付。 
  四、农业实行各种形式生产责任制后,要加强对农村社队企业的现金管理。农村社队或社员交售农副产品支付的价款,采取转帐结算还是付给现金,听由交售者自愿。但对队交队结、户交队结的,原则上应办理转帐。收购农副产品的单位,在收购季节,应向开户银行事先报送经上级批准的收购计划和现金使用计划,银行据以掌握支付。 
  五、凡单位到异地采购或其他大额收付,原则上均应办理转帐结算。因采购地点不固定,交通不便,生产或市场急需,抢险、救灾,以及在政策、计划范围内必须使用现金的款项,经银行审查确属有利于生产发展,活跃市场和安定人民生活的正常收付,可以允许支取现金。但应有本单位和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银行据以监督支付。 
  六、对停止和控制贷款的企业,计划外基本建设单位,以及有些单位不按国家规定到产区抢购、争购紧俏商品和出口产品的现金收付,都要认真审查,发现有资来源不清、用途不明、哄抬物价以及违反国家的计划、政策的,应及时追查清楚,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处理。 
  七、对农村承包户、专业户发放农业贷款,应根据当地物资供应的实际情况办理,能转帐的,要争取转帐;必须向集市或异地购买的农业生产资料,需要付给现金时,要加强管理,防止挪用款项和破坏国家计划,影响市场物价。 
  八、各地银行要加强调查研究,搞好服务,做好宏观控制和微观监督,把现金管理工作管严、管好,并使现金管理与信贷管理、结算管理紧密结合。对单位符合国家计划、政策和正常经营的经济往来,在信贷、结算、现金使用上,都要予以支持;办理转帐结算,力求简便、迅速、安全;发现有违反国家计划、政策、超越允许经营范围或犯法、违纪的现金收付应制止,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处理。 
  九、各基层银行要加强柜面审查和事后检查工作,发现有违反现金管理的单位,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必要和制裁。可参照下列几点制定具体制裁措施,并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一)一般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予以批评教育; 
  (二)批评教育无效,继续违反现金管理,情节严重的,可停止现金支付,或改变结算方式,或控制贷款; 
  (三)凡弄虚作假,从银行套取或坐支现金,用于犯法、违纪活动的单位,可区别情况处以罚款,按一定比例上交国库。企业支付的罚款,不得摊入成本。对单位当事人或银行失职人员应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应报经纪检部门给予纪律处分;触犯刑律者,依法制裁。 
  各地银行都要加强现金管理的宣传、解释工作,使各单位了解现金管理的意义和规定,自觉贯彻执行。对执行好的单位、银行或个人,应给予精神或物质鼓励。物质鼓励的费用,可以从罚款中提取。 
  十、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各专业银行要按照国务院有关实行现金管理的决定,行使现金管理职能,定期向上级专业行报送执行现金管理情况,并抄送同级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各省、市、自治区分行和各专业银行总行每年要定期将现金管理执行情况报人民银行总行。 
  各专业银行的基层机构,应设立现金管理专职人员,配备素质好、业务熟练的人员担任,并赋予一定的责任权限。各专业银行要定期对单位的现金管理进行检查。 
  十一、各省、市、自治区人民银行分行可根据本暂行规定,与有关专业银行共同研究,结合本地区城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专业银行总行备案。 
  十三、经济特区的侨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现金管理,由经济特区人民银行会同各专业银行具体规定,经特区政府批准,并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备案。 
 
 
中国人民银行现金收支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在《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的几点意见》中指出:“加强现金收支计划的管理,是强化中央银行职能的重要内容,要认真研究制定管理办法”。据此,特制定本办法。 
  一、现金计划的性质和作用 
  银行的现金收支计划是国民经济在现金收支方面的综合计划。全国现金收支差额就是国家的货币发行额或者货币回笼额。各个地区的现金收支计划就是国家的货币发行计划在各地区的具体体现。通过现金收支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可以及时发现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商品供应、劳务供应同社会购买力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可以及时发现在贯彻国家有关财经政策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采取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以实现有计划地调节货币流通,巩固市场的基本稳定。 
  二、现金计划的管理原则 
  现金收支计划实行“条块结合”的原则。计划的编制、指标的下达和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检查,由各级人民银行与各级专业银行共同负责。各级银行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经常检查分析现金收支计划完成情况,分析研究本地货币流通状况,并保证现金计划的实现。 
  三、现金收支计划的内容和项目 
  现金收入项目:分为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事业收入、农村信用收入、税款收入、城镇储蓄存款收入、汇兑收入、其他收入;现金支出项目:分为工资和对个人其他支出、农副产品收购支出、农村财政信用支出、行政企业管理费支出、工矿产品收购支出、城镇储蓄存款支出、汇兑支出、其他支出。 
  四、现金计划的编审程序 
  年度现金收支计划,由各专业银行省、市、自治区分行根据本地区生产、商品购销等有关经济计划指标以及银行业务计划,结合历史规律,各自编制,并由人民银行省、市、自治区分行在全辖区进行综合平衡。经过综合平衡后的地区现金收支计划和各专业银行现金收支计划,由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省、市、自治区分行分别上报各自总行。 人民银行总行协同各专业银行总行根据国家确定的货币投放、回笼指标,核定各省、市、自治区人民银行和专业银行的货币投放或回笼指标,并联合下达到各省、市、自治区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分行。人民银行分行组织各专业银行分行根据总行下达的指标,结合当地情况,将指标下达到所辖市各地人民银行和各级专业银行,以保证现金计划的实现。 
  五、现金计划的执行和检查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银行要组织各专业银行按月、按季和按年对本地区现金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向当地政府和各自总行报告。发现问题,在当地政府领导下,配合各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调节货币流通,控制货币投放。 
  六、各专业银行向发行库提取现金的依据 
  各专业银行向人民银行发行库提取现金,必须编制月度现金收支计划和月度内最高投放额。发行库根据各专业银行报送的现金收支计划掌握月末投放或回笼差额和月度内最高投放差额,在各专业银行在当地人民银行开立帐户的存款余额和贷款指标内办理出库,人民银行按月末投放或回笼差额进行考核。 
 
 
现金收支计划汇总表 
 
 

  〔附〕                                 现金收支计划汇总表 
  ─────────┬──────────────┬───────────── 
─┬────────────── 
                    │  合    计  (人民银行)    │   工    商    银    行   
   │    农    业    银    行 
  项          目    ├────┬────┬────┼────┬────┬─── 
─┼────┬────┬──── 
                    │上期实际│本期实际│计划比实│上期实际│本期实际│计划比 
实│上期实际│本期实际│计划比实 
                    │        │        │际增减额│        │        │际增减 
额│        │        │际增减额 
  ─────────┼────┼────┼────┼────┼────┼─── 
─┼────┼────┼──── 
  商品销售收入      │        │        │        │        │        │      
   │        │        │ 
  ─────────┼────┼────┼────┼────┼────┼─── 
─┼────┼────┼──── 
  服务事业收入      │        │        │        │        │        │      
   │        │        │ 
  ─────────┼────┼────┼────┼────┼────┼─── 
─┼────┼────┼──── 
  农村信用收入      │        │        │        │        │        │      
   │        │        │ 
  ─────────┼────┼────┼────┼────┼────┼─── 
─┼────┼────┼──── 
  税款收入          │        │        │        │        │        │      
   │        │        │ 
  ─────────┼────┼────┼────┼────┼────┼─── 
─┼────┼────┼──── 
  城镇储蓄存款收入  │        │        │        │        │        │      
   │        │        │ 
  ─────────┼────┼────┼────┼────┼────┼─── 
─┼────┼────┼──── 
  汇兑收入          │        │        │        │        │        │      
   │        │        │ 
  ─────────┼────┼────┼────┼────┼────┼─── 
─┼────┼────┼──── 
  其他收入          │        │        │        │        │        │      
   │        │        │ 
  ─────────┼────┼────┼────┼────┼────┼─── 
─┼────┼────┼──── 
  收入合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人民银行)    │   工    商    银    行   
   │    农    业    银    行 
  项          目    ├────┬────┬────┼────┬────┬─── 
─┼────┬────┬──── 
                    │上期实际│本期实际│计划比实│上期实际│本期实际│计划比 
实│上期实际│本期实际│计划比实 
                    │        │        │际增减额│        │        │际增减 
额│        │        │际增减额 
  ─────────┼────┼────┼────┼────┼────┼─── 
─┼────┼────┼──── 
  工资和个人其他支出│        │        │        │        │        │      
   │        │        │ 
  ─────────┼────┼────┼────┼────┼────┼─── 
─┼────┼────┼──── 
  农副产品采购支出  │        │        │        │        │        │      
   │        │        │ 
  ─────────┼────┼────┼────┼────┼────┼─── 
─┼────┼────┼──── 
  农村财政信用支出  │        │        │        │        │        │      
   │        │        │ 
  ─────────┼────┼────┼────┼────┼────┼─── 
─┼────┼────┼──── 
  行政管理支出      │        │        │        │        │        │      
   │        │        │ 
  ─────────┼────┼────┼────┼────┼────┼─── 
─┼────┼────┼──── 
  工矿产品收购支出  │        │        │        │        │        │      
   │        │        │ 
  ─────────┼────┼────┼────┼────┼────┼─── 
─┼────┼────┼──── 
  城镇储蓄存款支出  │        │        │        │        │        │      
   │        │        │ 
  ─────────┼────┼────┼────┼────┼────┼─── 
─┼────┼────┼──── 
  汇兑支出          │        │        │        │        │        │      
   │        │        │ 
  ─────────┼────┼────┼────┼────┼────┼─── 
─┼────┼────┼──── 
  其他支出          │        │        │        │        │        │      
   │        │        │ 
  ─────────┼────┼────┼────┼────┼────┼─── 
─┼────┼────┼──── 
  支出合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货币投放或回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货币投放用(+)表示,货币回笼用(-)表示。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5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