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沿江地区综合开发规划纲要(草案 )》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12-24 生效日期: 2003-12-24
发布部门: 苏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苏府[2003]190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苏州市沿江地区综合开发规划纲要(草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 
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苏州市沿江地区综合开发规划纲要(草案) 
 
  苏州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而沿江三市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积极实施沿江地区综合开发,是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沿江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实现“富民强市”、“两个率先”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沿江开发水平和层次,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在沿江地区“五年打造一个新苏州”的目标,根据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我市沿江地区的实际情况,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要求,制定《苏州市沿江地区综合开发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的规划范围是我市有长江岸线的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重点对沿江高速公路以北地区约1400平方公里的地域范围进行综合规划。以2002年为基期,2003—2010年为规划期。《纲要》的主要内容是明确沿江开发的目标、任务,对沿江产业、城镇、基础设施、岸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提出空间布局的概念要求,是我市沿江地区综合开发的指导性文件。 
  一、加快沿江地区综合开发的重要战略意义加快沿江地区综合开发,对我市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增创发展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快沿江地区综合开发是完善生产力布局,积极实施“四沿”战略,推动苏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苏州产业发展的重心主要在沪宁线一带,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而沿江地区主要是发展基础产业,形成以现代重化工业为主的基础产业带,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较为合理的工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使苏州工业从轻型向重化工业型转变,从沿路向沿江拓展,增强区域抵御风险的能力,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同时,沿江地区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拓展我市的物流、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领域,从而使我市三次产业的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 
  加快沿江地区综合开发是实现“两个率先”,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长江岸线资源,拓展苏州产业和城镇空间,加快沿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使苏州经济逐步融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加快苏州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向前发展,进一步提升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地区综合竞争力,为实现“两个率先”奠定基础。 
  加快沿江地区综合开发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争做江苏沿江制造业走廊“龙头”的重大举措。我市沿江地区是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沿江产业、港口资源和环境容量优势,推进市域产业转移,在沿江集中发展大用水、大运量的重化工业,可以优化市域产业和城镇布局,是加快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随着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向长三角地区的转移,加快这一地区的开发,可以构造产业发展的新载体,构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平台,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大力引进新机制、新技术,促进产业集聚,提高产业层次,为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拓展新空间。 
  加快沿江地综合开发是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快苏州沿江地区发展,才能发挥苏州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在进一步促进苏南、苏中、苏北一体化发展中做出应有贡献。 
  二、沿江地区综合开发的历史机遇和战略定位 
  (一)历史机遇和条件 
  沿江开发恰逢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的21世纪头20年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正迎来国际重化工业资本转移、国内基础原材料产品市场扩张、国家实施增加能源进口战略、“长三角”大发展时代和全省沿江开发战略实施期等大好机遇,我市沿江地区综合开发正面临着继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后的第三次不可多得的战略性历史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产业升级带来的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和国际资本、产业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和加快,特别是重化工业正在加速向发展中国家的大河流域和沿海地区转移。我市沿江地区将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优良的岸线资源,初步完善的基础设施网,较强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腹地,承接国际资本和国际产业转移,成为新一轮外商投资和基础产业投资、生根的绝好场所。 
  从苏州自身的发展来看,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并向工业化中后期过渡阶段,发展重化工业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我市沿江地区位于我国沿海与长江结合部及长三角核心区,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条件优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加快沿江地区综合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区位条件优越。作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沿江地区东接上海,西连无锡,既有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又有苏中乃至苏北地区为腹地,辐射区域广,市场潜力大,是投资和发展的理想区域。 
  岸线资源优良。我市境内长江岸线全长137.1公里,Ⅰ、Ⅱ级优良岸线资源约占三分之一,而且长江苏州段江面宽阔、岸前水下地形稳定,岸线顺直稳定,优良深水岸线连片分布,有利于集中开发。 
  港口优势明显。我市沿江地区通江达海,建港条件优越,是长江口内船舶倒装换载的最佳区位,特别是太仓港区具备建造第三、第四代集装箱码头的优越自然条件。苏州港是国家一类口岸,太仓、常熟和张家港三个港区特色鲜明,发展前景看好,已初步打响了统一对外的“苏州港”品牌,三港合一取得了明显的集聚效应。2002年全港的货物吞吐量为4872.3万吨,比上年增长36.7%;集装箱29.2万标箱,增长25.2%。 
  基础产业集聚度较高。近年来,我市沿江地区的冶金、化工和建材等产业呈现出整体加速发展的态势,聚集了沙钢集团、东海粮油、牡丹汽车、芬欧汇川纸业等一批规模优势企业,一大批石化、钢铁、建材等大工业沿江布局,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江苏华虞国际造纸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已具雏形。在全市各行业的工业产值中,这些行业都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中石油化工占97%,冶金占84%,木材加工占46%,化纤占47%,造纸占34%。 
  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我市沿江地区通达条件优越,水利设施较为先进,沿江城镇体系完善,经济较为发达,集疏运系统条件大都较好或正在完善之中,支撑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 
  发展和配套能力强。我市沿江地区经济实力较强,2002年GDP和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市的43.8%和34.5%,人均GDP为38923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300元。以传统机械加工、化工、钢铁、纺织、轻工等为主的制造加工能力较强,为发展基础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后道加工与配套能力。 
  总体上看,我市沿江地区综合开发具备极佳的发展机遇和较好的基础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挑战和竞争,自身开发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国际上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区的重化工业发展势头迅猛,国内沿海部分地区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重化工业,纷纷布局和建设重化工业区等。我市在沿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中缺乏统筹规划,土地和岸线资源高效利用不够,产业同构比较突出,开放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内生与创新力量不强,产业发展受到内河港口和沿江资源环境容量的限制等。此外,与周边地区的竞争与合作问题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此,在沿江开发中,要扬长避短,变挑战为机遇,变竞争为动力,全面推进沿江地区综合开发进程。 
  (二)指导思想和战略定位加快沿江地区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基本路线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为核心,以建设江苏沿江制造业走廊“龙头”为目标,以开放和创新为动力,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全面提升沿江地区综合竞争力。 
  沿江开发的战略定位是: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流域国际化的先导区,江苏沿江开发的领衔区,可持续的绿色人居区域。 
  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作为承接全球重化工业转移最具前景和竞争力的区域之一,发展技术水平更高、资本附加值更大、产业链更长的先进基础产业,率先走出新型工业化路子,真正成为资本技术密集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参与国际经济的水平分工。 
  长江流域国际化的先导区:发挥本区国际化前沿优势和门户地位,增强开放和承接资本力度,并依托“黄金水道”及综合交通网,建设江苏乃至长江流域面向国际市场的传导通道以及流域一体化区域门户。 
  江苏沿江开发的领衔区:积极发挥本区承接国际资本和接轨上海的前沿作用,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的先行作用,辐射苏中、带动苏北的传导作用,率先建设产业和城镇集聚带的示范作用,争当江苏沿江制造业走廊“龙头”,促进沿江其他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可持续的绿色人居区域: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人居环境,减少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创建生态示范区,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人居环境。 
  三、加快沿江地区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加快沿江地区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对苏州提出的做江苏沿江制造业走廊“龙头”、争当全省“两个率先”先行军的要求,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统筹规划、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力以赴推进港口、城镇、基础设施、产业园、生态区的综合开发,走新型工业化和区域城市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集约利用岸线资源,加大港口开发力度,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合港、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装箱干线港和江苏第一大外贸港;发挥区位优势,依托沿江港口,建成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基础产业为主体的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临江国际先进制造业集聚带;坚持以港兴城,实行港城联动,建成繁荣发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化滨江城镇带;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建成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沿江风光带,力争五年再造一个新苏州,八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根据总体思路,苏州沿江地区综合开发的总体要求是:统一规划体系、统一岸线管理、统一港口管理、统一产业政策,提高国际化市场化水平、提高产业层次、提高要素集聚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加快沿江地区综合开发,力争到2007年底,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的经济总量达到2002年苏州全市水平,在沿江地区打造一个“新苏州”。形成以江苏第一大外贸港、临江国际先进制造业集聚带、滨江城镇带和沿江风光带“一港三带”的开发格局。 
  到201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争取达到3000亿元,人均GDP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10000美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基础上再增长2倍。建成国家生态城市和园林城市,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所有产业园区都要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创建绿色生产和适宜人居的环境,形成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临江风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 
  江苏第一大外贸港:以公用码头为重点,以太仓港区集装箱泊位为重中之重,加大港口开发力度,统一苏州港管理,使苏州港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合港、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装箱干线港。到2010年,货物吞吐量达到2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500万标箱,打造江苏第一大外贸港。 
  临江国际先进制造业集聚带:以开发区为载体,以优势企业为依托,促进沿江产业集聚、企业重组和技术重置,提高产业层次和产业集中度。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左右,销售收入达到6000亿元。 
  滨江城镇带: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沿江城镇带,形成产业与城镇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沿江三市城区和中心镇建成区总面积比2002年翻一番以上,城市化率达到65%。 
  沿江风光带:注意保护和利用长江特有的自然风貌,建设好沿江生态园和绿色隔离带,形成自然生态与现代文明相交融的长江风貌。 
  四、合理开发利用长江岸线资源 
  苏州长江岸线137.1公里,其中张家港市64公里,常熟市35.8公里,太仓市37.3公里。目前已利用岸线约为52公里。主要利用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工业占用、港口占用、仓储占用、生活占用、过江通道等。 
  (一)岸线资源开发原则 
  长江岸线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也是沿江开发的最重要资源,必须坚持集约开发、高效利用,高起点开发、高标准利用,不能急功近利,上一些档次低、效益差的项目,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岸线开发利用中要切实遵循以下原则:1.深水深用,浅水浅用。深水岸段作为港口码头和取水口布设的最佳岸段,是建设港口码头和大运量、大耗水工业的理想岸段,应严格控制,留作深水泊位使用。浅水岸段可发展养殖业和生态农业,也可作为生活岸线和生态岸线控制使用。 
  2.不同占用方式协调发展。根据岸线资源条件,合理确定适宜建设港口和工业以及生活、旅游休闲和保护生态岸线,平等兼顾生产岸线与其他岸线的公平利用,使岸线使用更为有效、充分和合理。 
  3.上下游协调。开发过程中要统筹考虑上下游的河势稳定和生态安全。重点协调污染较严重的生产性岸线和取水口、城镇等生活岸线占用;协调上游利用可能对下游河势产生影响的占用方式等。 
  4.近期和长远相结合。利用岸线资源必须有长远的眼光,近期开发要为远期发展预留岸线,对开发前景良好但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应该予以保护,禁止乱占乱用,为未来的大型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战略储备岸线。 
  5.集约利用。集约开发港口、工业、仓储等生产性岸线。建设公用码头,控制货主码头和单位占用岸线。鼓励产业沿纵深方向集中布局,尽量少占岸线,努力实现岸线的集约利用。 
  (二)岸线资源开发功能分区 
  港口岸线:共 14.17公里。七丫口-浪港口岸段:长6.96公里,已利用1公里左右,用于太仓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建设;徐六泾口-常浒河口岸段:长3.33公里,已利用0.88公里,为港口发展预留岸线,保留常通汽渡;老套港-巫山港岸段:长3.88公里,现已全部作为港口岸线使用,予以保留。此外,白茆口-金泾塘口岸段岸外未露水面的白茆小沙,结合徐六泾节点整治工程,若围垦成岛方案得到批准实施,可新增深水岸线6公里作为港口预留岸线。 
  工业岸线:共54.93公里。美孚石化码头—七丫口岸段:长6.08公里,已利用3.12公里,剩余岸线作为工业预留岸线,各类企业应相对集中布局。浪港口—钱泾口岸段:长8.52公里,已利用2.9公里,作为工业发展和预留岸线。金泾塘口—徐六泾口岸段:长5.3公里,已利用4.4公里,以工业岸线为主,预留苏通大桥、铁路通道用地和华润电力用地。崔浦塘口—七干河口岸段:长8.93公里,已利用0.8公里,在张家港东沙化工区和常熟氟化工业园空间整合基础上形成以氟化工业为特色的化学工业园区。西界港—一干河口岸段:长14.52公里,已利用8.9公里,作为工业岸线保留,不鼓励化工企业在此岸段布局。一干河口—渡泾港岸段:长4.47公里,几乎全部被占用,近期严格控制污染企业发展,对现有水厂取水口水源保护区岸线要严格保护,远期搬迁水厂取水口,本段岸线可作为工业预留岸线。老沙码头—老套港岸段:长6.41公里,已利用5.7公里,为张家港保税区和扬子江化学工业园所在。已占用的岸线仍作为工业岸线保留,但需进一步调整和相对集中布局同类产业。 
  过江通道岸线:共3.0公里。海太汽渡岸段(长480米);苏通大桥岸段(长800米);通常汽渡岸段(长400米);通沙汽渡岸段(长270米);张皋汽渡岸段(长500米)。在西界港附近预留1公里左右苏通第二大桥桥址。 
  生活与旅游岸线:共18.92公里。浏河口附近岸段(长4公里);太仓取水口岸段(长0.99公里);白茆塘口—金泾塘口岸段:长5.59公里,为农业生产、生活、城市远景发展岸线;苏通大桥附近岸线;常浒河口—浒浦镇西岸段:长3.1公里,已利用1.9公里,布局有常熟水厂取水口,结合常熟滨江新城区建设,将本岸段作为城镇生活和旅游岸线严格控制;耿泾塘口-崔浦塘口:长3.59公里,目前已利用岸线1.3公里,现为氟化学工业园,但作为望虞河“引江济太”工程的水源保护区范围,本岸段应严格控制新建工业项目和污染物排放,如果现有企业排放不能达标,应考虑将相关企业进行搬迁;西界港苏通二桥附近岸线;张家港双山岛;巫山港口—江阴分界线岸段:长1.65公里,已利用0.37公里:地处南汊进口,不宜兴建港口码头,严格控制新的占用,作为保护岸线。 
  生态岸线:共46.18公里。钱泾口—白茆塘口岸段(长7.13公里):为生态保护区,继续作为中华鲟养殖基地;浒浦镇西—耿泾塘岸段(长7.27公里);七干河口—西界港岸段:长17.6公里,已利用1.9公里,应禁止圈围边滩和沙洲,严格控制新建水工建筑物,部分贴水近岸的岸线远期可开发利用;渡泾港—老沙码头:长14.18公里,已利用5.3公里发展养殖业,予以保留。 
  五、加快沿江港口建设 
  苏州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现有泊位8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目前港口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港口功能分工不够明确,航线航班偏少偏疏,配套服务落后,周边竞争比较激烈,港口利用率偏低;太仓港区作为江苏省重点港口,其功能定位优势尚未显现。 
  依据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的原则,苏州港的功能定位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合港,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装箱干线港,江苏第一大外贸港。要充分利用沿江开发的机遇,吸引货源。利用上海黄浦江沿岸南浦与杨浦大桥间散货运输逐步外迁的机会,抢占腹地市场。充分发挥近洋优势,与大小洋山形成枢纽港、组合港之间的错位竞争,发展集装箱支线乃至干线港,开辟到我国沿江沿海港口的内贸集装箱运输和到东北亚、东南亚各国的外贸集装箱运输。 
  太仓港区: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长江口内核心组成部分,国际集装箱干线港,长江流域石油、化工、液化气等中转贮运港,地方经济发展配套港,是江苏重点建设的长江港区,其远景集装箱年吞吐量要达300万标准箱以上,应开通一定数量以第三、四代集装箱运输为主的近洋航线和直航远洋航线;在散杂货方面,太仓港区力争成为中国石油运输基地及重要的海外油气资源进口港。 
  常熟港区:为国际集装箱支线港、苏北与苏南地区重要物资中转港、苏州工业园区配套港和地方经济发展配套港。其中集装箱运输以长江航运的“内支线”和近洋航线为主。白茆小沙的开发,作为一个潜在优势,可根据太仓港区、张家港港区的吞吐状况依势而定。 
  张家港港区:为国际集装箱支线港、张家港保税区配套港、长江中下游重要物资(化工、木材、钢材、矿石等)中转港、区域经济发展配套港。其中集装箱运输以第一、二代集装箱为主,与太仓港区错位发展,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的集装箱支线港。适度超前建设港口码头。到2010年,建成100个万吨级以上泊位。要在继续加快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快太仓港区建设,各港区要错位经营,有序竞争,共同发展。太仓港区作为长江口集装箱船型大型化的最佳港址之一,要加快集装箱码头建设,近期要完成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和围滩吹填二期工程以及远太一期工程,尽快开工建设6个万吨级泊位和围滩吹填三期工程,抓紧启动实施远太二期4个3.5万吨级的集装箱泊位建设,启动实施二期围滩区第四、第五代2个集装箱泊位建设。 
  六、加快临江地区产业和开发区的建设 
  (一)重点发展产业及其布局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高优势传统产业,特别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常规制造业,争做江苏沿江制造业走廊的“龙头”。根据沿江地区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大运输量、大用水量的钢铁、化工、造纸、建材、纺织、粮油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等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及现代农业。 
  钢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现有产品升级、延伸,重点发展特优钢、不锈钢、冷热轧薄板等产品。以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和常熟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以沙钢集团为核心,形成炼钢产量超1000万吨、热轧材产量超100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电炉钢和优特钢材生产基地。 
  化工:以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和中化国际化工物流产业园为载体,以区内国内外知名化工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低污染的润滑油、氟化工、电子化学品、合成材料等产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华东地区化工物流基地。 
  造纸:以江苏华虞国际造纸产业园和玖龙纸业工业园为载体,依靠现有企业的技术优势,提升产品档次,使产品向薄型化、高档化和多品种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高档生活用纸、包装用纸、办公用纸等产品。通过常熟经济开发区和太仓港经济开发区的集聚发展,形成1000万吨以上的年生产能力,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纸及纸制品生产基地。 
  粮油加工:集中布局在张家港港区,依托现有优势,不断扩大加工规模,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深、精加工食品,进一步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粮油加工基地。 
  建材:以现有企业和布局为基础,重点发展新型建材、浮法玻璃、高标号水泥和木材深加工。以渡泾港附近岸段和常熟经济开发区为基地,形成面向长江三角洲的品种多样化的建材工业基地。 
  汽车及零部件:以现有汽车集团为基础,以扬子江机电工业园和太仓港经济开发区为集聚地,建设规模化的客车生产基地和汽车零部件集散基地,重点发展绿色环保的公交汽车、高速公路大中型客车、高档旅游客车等。通过扩大配件领域和提高产品质量,建设成为辐射全国的整车及零部件规模化生产和集散基地。 
  纺织:依托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张家港经济开发区,璜泾、沙溪以及塘桥等镇,加快纺织行业高新技术改造步伐,优化服装加工和设计能力,重点发展高支棉及织物制成品、高档床上用品和知名品牌服装等产品,建设成为面向国内乃至国际的高档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基地。 
  现代物流业:立足沿江开发和港口发展,服务本地企业,辐射周边地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构筑以苏州港为依托、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物流设施建设——管理及第三方物流——业务分销与外包——物流配送的物流产业集群,形成依托上海、面向国际、联系周边、对外辐射的物流经营服务网络,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全国最大的化工品物流基地。 
  旅游业:以沿江地区现有旅游资源为基础,充分挖掘常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虞山国家森林公园、郑和下西洋起锚地等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历史遗存和文化古迹游。积极发展港区和工业观光,开辟现代生活观光游。利用尚湖休闲度假旅游区、沙家浜旅游度假区、张家港双山风景区和临江自然风光带,组织体育健身、水上娱乐、郊野休闲等活动,开发自然和生态景观游。 
  现代农业:根据沿江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创汇农业,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调整种养殖业内部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发展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种植业,利用长江水域,重点发展鲥鱼、刀鱼、河豚、虾、蟹等名贵水产品的生产。搞好规模化奶牛和优质畜禽养殖。研究开发水产品的加工、保鲜及综合利用。 
  (二)开发区建设 
  要实行集中开发,以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特色产业园区为主要形式,提高开发的集中度,提高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明确各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加快张家港保税区等开发区扩容步伐,对各级各类开发区实行优化整合。积极创造条件,将沿江各级各类开发区整合为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以张家港保税区为龙头,对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常熟经济开发区(包括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华虞国际造纸产业园)和太仓港经济开发区等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和园区功能重组。在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功能优势的基础上,注重同类企业的空间集聚和产品链的延伸,形成错位分工、有机链接的功能一体化园区。 
  中化国际化工物流产业园:以长三角地区化工产业为依托,以中化国际为核心,积极发展石化深加工产品和化工物流,形成VCM、PVC、NAOH等880万吨的石化产品加工区和ABS、聚酯等150万吨的石化产品深加工区。 
  玖龙纸业工业园:以美国中南集团为核心,引进相关配套项目,拉长产业链,建设国内最大的纸业基地,形成年产400万吨生产能力。再生资源产业园:发挥国家环保总局定点再生资源进口加工区的优势,在高度重视环保的前提下,发展金属、有色金属等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和环保产业。 
  常熟滨江工业园:依托常熟经济开发区和华虞国际造纸产业园,集聚发展高端造纸和冶金新材料等产业,形成年产500万吨高档纸品的生产能力,建设成为国内乃至亚洲彩涂卷板的重要生产基地。 
  氟化学工业园:现有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远期与张家港市级化学园区相整合,重点发展氟化工及相关产业。 
  冶金工业园:依托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集聚发展冶金新材料、金属加工制造等产业。以沙钢集团为核心,形成年产1000万吨优质钢、1000万吨材的生产能力。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作为张家港保税区的配套工业区域,集聚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化工产业,加快形成年产40万吨苯乙烯、50万吨丁苯胶乳及优质环氧树脂生产能力。 
  扬子江机电工业园:扩大客车及其零部件生产能力,形成一定规模的整车生产基地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粮油工业园:加快统清食品、东海粮油等规模企业的发展,重点抓好东海粮油100万吨食用油、30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250亿元。 
  建材工业园:以华尔润集团和海螺集团为龙头,建成年产4000万重量箱的浮法玻璃和4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争取建成全国最大的浮法玻璃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台湾、印尼等木材深加工项目,形成木材深加工基地。 
  现代物流园区:以沿江港口为依托,建设区域性和国际化物流门户。到2010年,现代物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30%左右,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3%以下。重点建设三大物流园区: 
  (1)太仓港区集装箱物流园区:配合太仓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集装箱泊位建设,重点发展国际化的物流网络,依托沿江高速公路、苏昆太高速公路、锡太公路、滨江公路等疏港通道,成为苏锡常地区乃至江苏沿江中上游地区和上海汽车城的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 
  (2)张家港港区物流园区:利用张家港港口和保税区的双重优势,依托沿江高速公路、沿江一级公路和苏虞张一级公路等快速货运通道,重点发展面向江苏沿江以及长江中上游的江陆联运转换枢纽和转口贸易型物流。 
  (3)常熟港区物流园区:利用港口优势,依托沿江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和苏通长江大桥的陆路运输和内河航道的水路运输,重点发展区域性港口物流,增强对苏中、苏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七、高水平推进沿江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陆路交通网建设 
  配合沿江地区“一港三带”的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以中心城市和港口为重要节点,打通苏州港尤其是太仓港区与上海、苏锡常中心城市的疏港通道,扩大港口腹地,带动港口开发;强化南北通道建设,增加与苏中地区的联系通道。 
  要进一步完善“四横三纵”的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交通骨干网。加快建设沿江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苏虞张公路和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开工建设苏州至太仓港区公路(苏昆太高速公路)、锡太公路和江南沿江高等级公路(滨江公路)。及早规划轨道交通市郊南北线以及太张延伸线的选线等前期工作。在早日开通张皋汽渡、缓解过江压力的同时,进行开辟苏通第二过江通道的前期研究,争取2010年前开工建设,提高苏虞张等公路的等级,向北延伸以对接苏通第二过江通道。 
  (二)轨道交通运输建设 
  由于沿江地区的产业结构,决定了货物运输是以面向大陆广大腹地的大吨位、大体积的原材料和产品为主,建设沿江铁路将有效地解决沿江地区货物的集疏运,大大提高我市沿江地区港口和临江工业的辐射功能,进一步提升沿江地区的竞争力。要抓紧做好镇南铁路苏州段的前期立项和线路定位工作,同时积极争取铁道部和省政府等上级部门的支持,提前实施全长127公里的从新长铁路江阴站经张家港、常熟、太仓至沪宁铁路南翔编组站的镇南铁路苏州段工程建设。 
  加快沿江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构建与中心城市及周边大城市之间便捷的城市区间轨道交通势在必行。要及早规划轻轨市郊线S2线虞山镇至金港镇段和S3线虞山镇经城厢镇延伸至上海市嘉定区段的选线等前期工作。 
  (三)内河航道建设 
  充分运用水网稠密的优势,以苏南五级航道南北成网为重点,积极发展内河运输,进一步提高沿江港口后方水运集疏运条件。要提升长江主航道等级,实现全天候通航,完善主要内河航区间的有效连接,组织高效、经济的直达运输。将申张线、锡十一圩线、苏虞线、苏浏线、杨林塘等航道的等级提高为五级航道,整治五级以上航道里程16公里,完成投资约20亿元。建设常熟的浒浦港、太仓的东港和杨林内港等专业化泊位多、信息化程度高的内河港口,使其成为运输网络的中心和物流供应链上的结点。 
  (四)电力设施建设 
  为缓解本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在沿江地区近期要新建扩建一批骨干电厂,以完善输变电设施,增强供电能力。加快建设江苏沙洲电厂、太仓协鑫环保电厂二期和三期工程、常熟华润发电有限公司和华兴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抓紧实施苏州工业园区华能电厂二期、常熟电厂三期、太仓协鑫环保电厂四期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部分项目提前启动建设。到2010年,形成1000万千瓦左右的发电能力。建设500千伏张家港变和一批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设施。通过这样一批电力工程的陆续建成投运,尽可能保证我市以后几年内供用电的平衡。 
  远期鉴于苏南环境容量和岸线资源的开发限制,主要依靠区域供电。加快500千伏的苏通、张皋过江电缆建设,利用苏中、苏北的富余电力及三峡电来平衡用电需求。 
  (五)水设施工程建设 
  加强长江河势整治和控制。加快实施徐六泾节点控制工程,尽快开展澄通河段及长江下游河口段的福姜沙、通洲沙、白茆沙等水道整治工作。河道整治主要以稳定现有河势为主,加强重要节点和险工岸段的守护,进一步控制河势;对处于萎缩的重要支汊,近期以遏制发展、求得稳定为主,并为远期争取有所改善创造条件;多汊段和河口段,有计划地逐步进行整治。澄通河段近期主要加强节点控制工程,重点守护老海坝、徐六泾等节点,基本稳定现有河势。远期巩固节点、全面护岸,同时结合航道整治,固定江中沙洲,进一步改善河势。 
  建设高标准的流域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继续完善长江主江堤达标配套工程。包括江港堤护坡工程等防护工程,主江堤背水坡的填塘固基工程,主江堤外护坎工程的建设,杨林套闸、朝东圩港枢纽、七干河套闸等口门建筑物项目的实施,苏州市长江堤防全线绿化工程以及沿江口门工况实时监控系统的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高,2010年达到100年一遇水位加10级风浪的设计标准。同时为完善沿江地区的引排工程体系,需实施相应的通江河道整治工程,包括实施苏州阳澄区太仓通江河道配套整治工程、澄通河段张家港一干河至七干河口门段疏浚工程、常熟市通江河道闸外段整治工程。 
  积极推进区域统一供水:根据岸线条件和供水需求等,在临江岸线重点保护太仓水厂、常熟水厂、张家港水厂等水厂的取水口,严格控制取水口上下游1公里的岸线占用。远期通过集中和规模化建设区域中心水厂,区域水厂规模达到约270万吨/日,发展区域管网设施,提高区域供水覆盖率。做好将长江水作为苏州中心城区及昆山、吴江备用水源的前期规划。 
  (六)天然气工程建设 
  为保证沿江三市开发区内一批大型高用能工业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天然气工程建设已成为有效改善沿江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要抓紧天然气工程总长度277公里的管网建设,力争2004年沿江三市全面通气。同时,要根据沿江工业的发展趋势,做好未来几年的天然气用量预测与供气计划的争取与平衡工作。在用好西部气源的同时,做好利用海外油气资源的规划工作。 
  八、全面提高沿江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作为苏州城镇规划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沿江城镇体系的建设要借助和融入上海,并与沪宁高新技术产业和城镇密集带形成互补竞争;融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生态理念,构建紧凑型城市和开敞型空间;打破行政区经济束缚,以产业和城镇组群组织载体空间。因此,沿江要形成如下的城镇体系格局: 
  (一)建设三个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太仓、常熟、张家港原有的中心城区为区域的政治、社会、文化中心,以发展都市产业为主,承担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和城镇服务功能。依托沿江高速公路,进一步接轨上海,组成继沪宁沿线之后又一条放大上海能量的节点式城镇带。加快整合港区、产业园区和周边城镇,加大行政区划调整力度,共同构建临江城镇发展区,将分别与所在市的城区形成“一城双心”的市区空间组织形式,主要发展依托港口的基础产业,并提供港区和产业园区的基本生产、生活功能依托。 
  太仓滨江新城区:包括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浮桥、浏家港等,发展为综合性港口城镇。依托港区发展,整合港口区和周边城镇,进行统一协调规划。到2010年,人口规模达到10万以上。 
  常熟滨江新城区:包括常熟沿江开发区、新港、梅李,发展为城市沿江片新城区。发挥综合交通优势,以临江工业和物流园区为依托,构筑物流、资本流等集聚空间。远期依托临近城镇,发展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到2010年,人口规模达到20万以上。张家港滨江新城区:包括张家港港区、金港镇、保税区、化学工业园,为综合型港口城镇。张家港港区和保税区主要为港口生产加工区,金港承担部分生活服务配套功能。冶金工业园区、锦丰、乐余为临江工业城镇,依托冶金工业园,整合周边城镇,发展现代化的新型临江工业区。到2010年,人口规模达到20万以上。 
  (二)建设若干个优势明显的现代化小城市和特色城镇浏河镇利用“江尾海头第一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打好“郑和牌”,以现代旅游、商贸和水产捕捞业为主;沙溪镇围绕工业、商贸、历史文化名镇的特色,构筑产业特色和规划城市发展空间,主动承接和传递太仓市区的辐射,以古镇旅游、轻纺工业为主;沙家浜镇要打好旅游特色牌,着力提高沙家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旅游、特种水产养殖业为主;海虞镇要发展成新兴的工业型市镇发展区,进一步整合氟化工业园区,以发展氟化工和轻纺为主;支塘镇要积极创造特色,营造自身发展优势,以服装、食品加工与商贸为主;塘桥镇以纺织及服装生产为主。 
  九、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沿江地区综合开发中,要特别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进入沿江地区企业的环保门槛,对新建项目审批,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污标准双重控制,进一步控制排污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沿江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在加快沿江开发的同时,要把加强水环境治理、保护长江作为重要任务。水环境治理的总体目标是:具备完善的环保设施,长江水体的总体水质保持Ⅱ类标准,近岸河段水质明显改善,城市河流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遏制。2010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临江开发区内的污水全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在一些企业推行一水多用、中水回用和污水零排放,地表水保持功能区标准。 
  加快开发区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污水集中处理。2005年前重点新建和扩建太仓港区污水处理厂、张家港污水处理厂,常熟城北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能力19.5万吨/日。到2010年,扩建太仓污水处理厂、太仓城东污水处理厂、张家港塘桥片污水处理厂、常熟滨江污水处理厂和浏河、璜泾、沙溪等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能力9.5万吨/日,使沿江地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6万吨/日。 
  积极考虑尾水排放系统的建设,近期合理调整排污口,集中布局大口径通江污水管网系统和若干个尾水通江排放口。同时,尽快开展沿江地区尾水排海通道的前期研究,加快立项和建设,保护长江水质。 
  控制船舶污染。实施船舶排放污染,特别是船舶洗舱水的集中治理工程;对危险品船舶实施严格管理,防止油污及危险品泄漏;控制对水污染较大的拆船业发展。 
  全面节约用水。鼓励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提高水的利用率。大力提倡污水再生利用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大气环境治理 
  本区大气环境总体良好,但酸雨发生频率较高。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防治酸雨,是大气环境治理的首要任务。 
  制定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以及二氧化硫总量控制计划,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大的火电、冶炼等行业发展。加强已建和新建企业的废气排放控制,新扩建电厂必须同时配套脱硫设施,改造现有电厂的脱硫设施;鼓励使用清洁煤,推广使用先进的烟气脱硫技术;燃煤锅炉均应进行烟气脱硫;改进技术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使用清洁煤,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契机,大幅度提高天然气、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达到排污总量和排污标准双控制的要求。加强管理和监控在用机动车尾气排放,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到2010年,空气环境质量保持二级标准。同时积极防治固体废弃物治理和噪声污染,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三)生态保护与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保持生态平衡,建设适宜人居的生活空间,是沿江开发的基本要求之一。本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目标是:大力开展沿江绿化建设,在产业和城镇密集区外围建设生态绿色廊道,在沿江纵深5000米范围内建成平均宽度达1000米的绿色走廊,森林覆盖率达到22%以上。在重要水源区和引水区域、生态湿地、山水区域等建设生态敏感区,开展望虞河清水走廊的水环境保护,建设两岸生态林带。在划定的饮用水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禁止新建任何污染项目,对已有的工业企业要加强管理,逐步实行关停并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 
  生态敏感区建设:建设临江基础产业带与腹地城区之间的生态隔离带、三个城区外围生态林带、沿望虞河的生态林带。在取水口保护岸段以及钱泾口—白茆塘口、浒浦镇西—耿泾塘口、七干河口—西界港、渡泾港—老沙码头等生态岸段和常熟市的虞山尚湖昆承湖地区、张家港市双山岛建设生态敏感区。 
  十、加快沿江地区综合开发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沿江地区综合开发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进一步完善沿江地区综合开发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沿江开发各项规划的协调以及实施的监督检查,协调解决沿江开发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岸线使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市沿江地区综合开发办公室设在市计委,负责日常具体事务工作。沿江三市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办事机构,负责本地沿江开发具体工作事宜。 
  (二)创新沿江地区综合开发的投融资机制。沿江开发需要大量建设资金。据测算,到2010年,沿江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包括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燃气、环保等设施建设)约需1000亿元以上。为了支撑沿江地区经济发展,2003到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应达5000亿元左右。显然,单靠自身投入无法满足需要。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资金筹措机制非常关键。要充分发挥苏州招商引资方面的优势,引导和鼓励外资项目进入,特别要注重吸引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的产业落户沿江地区,力争利用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低于全市水平。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从信贷、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私营个体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增强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沿江开发,支持开发主体或项目建设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发行债券,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上市融资。对政府筹资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以采取股权转让、拍卖、租赁等方式筹措资金。对政府鼓励投资的重大项目,要探索项目直接融资、以收费权抵押、项目资产折价抵押等方式筹资。 
  (三)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及预警预报系统,对严重突发污染事故等灾害进行应急跟踪监测。高度重视长江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质监控,建立饮用水安全预警机制。坚决关闭小化工、小冶金、小印染、小造纸、小电镀等企业。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类污染物处理率。完善排污收费制,探索排污交易机制。十分珍惜土地资源,认真贯彻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集约开发土地资源,要以单位面积投入产业强度为依据,确定项目供地规模,杜绝圈地炒作等行为。合理调整土地利用与布局,促进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建设用地管理工严格执行农民征地拆迁补偿标准,探索以土地入股、参股、租赁,以土地补偿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办法,维护农民利益。十分珍惜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确保有限岸线发挥最大效益,确保沿岸生态湿地不受破坏。建立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层面共同参与和推进的环境监管体系,加大企业的环境压力和监管力度,推进企业绿色生产。 
  (四)制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灵活措施。加快建立适应沿江地区综合开发需要的宏大的人才队伍。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形成激励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行富有吸引力的人才激励政策,完善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引导优秀创业人才向沿江开发第一线聚集。要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构建高质量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为沿江开发培养一大批技术工人和一批高级技工。 
  (五)加快实施接轨上海的具体对策。沿江地区综合开发要进一步明确依托上海、服务上海、接轨上海的意识,主动接受上海辐射。在港口建设上,要充分利用苏州沿江深水岸线资源,加快码头建设,增加港口吞吐能力,改造提升港口的运转功能,使苏州港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合港。在产业发展上,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强与上海的分工协作,主动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争取更多的上海企业到沿江投资,共同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国际制造业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紧紧把握上海筹办世博会的机遇,努力实现与上海的全面对接,尽快落实具体项目和建设资金,加快与上海的轻轨、高速铁路、沿江铁路、公路、航道等通道的连接,力争早日形成完善的进出上海的交通通道。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快实现与上海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和信息体系资源的共享。 
  (六)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加快南北过江通道建设,强化经济区域,淡化行政实体,推进两岸节点城市的一体化;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制,加快成熟产业过江转移,促进南北两岸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分工协作;采用多种形式,为我市跨江拓展开发空间创造市场机遇,推进企业过江投资;鼓励苏南地区的开发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向苏中地区拓展,设立分区或参与苏中地区开发区的经营与管理等。完善苏州和南通两市之间的协调会商机制,定期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开发区合作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沟通,促进协同行动。加强与浙江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吸引浙江企业到沿江地区进行投资开发。 
  (七)制定并实施更为优惠的沿江地区综合开发政策。充分利用区域内现有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的优惠政策,通过调整、扩大面积或设立分区的办法,扩大、延伸优惠政策的享受范围,并争取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认真研究经济特区、浦东新区等政策,对不违反国家规定的政策尽可能移植到沿江开发上。鼓励、支持和帮助达到一定开发规模的沿江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鼓励沿江地区设立出口加工区,在开发区内建立保税仓库,积极向国家申请建立转口型保税仓库和保税加工区。实施更为优惠的产业园区政策,对规划确定的临江开发区建设用地指标实行计划单列。利用江苏省物流试点开放的契机,扩大物流开放领域和区域,加快沿江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436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