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机械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4-04-28 生效日期: 1994-04-28
发布部门: 机械工业部人事部
发布文号:

总则
  一、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机械工程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结合机械工程各类专业的特点,制定本评审条件。

  二、按照本评审条件,经评审合格并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职称,下同)证书者,表明已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其职务与工资待遇由所在企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决定。

  三、机械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的名称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四、本评审条件中所指“机械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是通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中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仪器仪表和设备工程专业工作的技术人员。

  五、在本评审条件中机械工程专业划分为4类专业,下设16个分支专业。
  (一)机械设计专业分为:机械设计、流体传动与控制设计、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设计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二)机械制造专业分为:机械加工、铸造、锻压、焊接和热处理。
  (三)仪器仪表专业分为:自动化仪表与系统、光学与光电仪器、精密仪器(科学仪器)和电工测量仪表。
  (四)设备工程专业分为:设备管理、设备维修、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

  六、适用范围
  (一)机械设计专业
  机械设计专业的评审条件适用于从事机械产品(设备)的研究、设计(含技术引进设计和工程成套设计)、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与应用以及与其关联的其他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
  机械产品包括:机械设备、零部件和工具等产品。
  机械设备包括:机床、铸造机械、锻压机械、焊接设备、石油机械、化工机械、动力机械、农业机械、林业机械、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冶金机械、起重运输机械、汽车、机车车辆、船舶机械、纺织机械、轻工机械、印刷机械、粮食机械、食品机械、包装机械、商业机械、建筑机械、建材机械、通用机械、专用机械等各类机械(设备),以及工程成套设备。
  (二)机械制造专业
  机械制造专业的评审条件适用于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主要从事各种加工工艺及其工艺装备(含刃具、量具、模具、夹具、辅具、磨料与磨具及配套器材等)的研究、设计、工艺、检测、材料、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与应用以及与其关联的其他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机械加工(含特种加工)工艺、铸造工艺、锻压工艺、焊接与热切割工艺、金属热处理工艺,以及与其配套的各种检测方法等;也包括各种加工工艺所需的设备、工艺装备和器材的应用技术。
  (三)仪器仪表专业
  仪器仪表专业的评审条件适用于从事仪器仪表产品或系统的研究、设计、工艺、制造、运行、维护、检测、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与应用以及与其关联的其他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
  仪器仪表产品是指测试某项指标或实现某种功能的设备、零部件、元器件(不含通用电子元器件)和功能单元等产品。
  系统是指由若干仪器仪表产品组成的整体,通过软件或其他技术手段使系统具有一系列特定信息的测试、传输、处理、记录和控制等功能。
  仪器仪表产品和系统包括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以及社会活动与人民生活的各环节、各场所的各类仪器仪表。
  自动化仪表与系统类主要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物位、过程分析、显示仪表和各种过程控制仪表、分散和集中控制装置等。
  光学与光电仪器类主要包括:光学测量仪器、光通信与光信息处理仪器、电子光学仪器、航空遥感仪器、电影机械、复印机械、缩微机械、文化办公机械、显微镜和测绘仪器等。
  精密仪器(科学仪器)类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天平、试验机、计时仪器、探测仪、气象、水文、海洋、环保和地震仪器等。
  电工测量仪表类主要包括:电工计量仪表、电磁测量仪表和各种弱电测试仪器仪表等。
  为某行业或某专业专用的仪器仪表(如航空、航天、核能、轻纺、石油、地质、探矿和教学等行业用的仪器仪表),可按其功能和作用分别纳入以上四专业类别中。为制造各类仪器仪表服务的工艺装备、专用设备、元器件和材料等,也可分别纳入所服务对象的专业类别中。
  (四)设备工程专业
  设备工程专业的评审条件适用于从事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设备管理、设备维修和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的技术人员。
  设备包括;单台设备、成套设备和系统设备。
  设备分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和动力设备等。
  机械设备包括各种通用与专用设备(见机械设计适用范围);电气设备包括机械设备的电气配套部分及各类电机、电器与其他电气装置;动力设备包括工厂用发电、输电、变电设备,采暖通风设备,空压、空分与制冷设备,给排水设备及工业管道等。

  七、申报条件
  (一)凡申报中、高级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
  (二)学历、资历的一般要求。
  1、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报工程师资格:
  大学本科毕业或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二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五年以上。
  (4)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项目的主要贡献者,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贡献者。
  (5)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的获得者。
  3、获得以下学历,经考核合格,可认定相应的技术资格:
  (1)博士后流动站期满合格人员,经考核合格,可认定高级工程师资格。
  (2)获得博士学位,经考核合格,可认定工程师资格。
  (3)获得硕士学位,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三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工程师资格。

 

  八、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外语要求
  1、申报工程师资格者,必须具备在2小时内正确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3000字符的能力。
  2、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者,必须具备在2小时内正确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5000字符的能力。
  (二)计算机要求
  1、申报工程师资格者,必须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完成信息的收集、处理,并能提供给本单位使用。
  2、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者,必须能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能运用计算机辅助进行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

 

分则
  九、机械设计专业评审条件
  (一)工程师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
  (1)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机械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①机械设计专业、流体传动与控制设计专业: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工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设计、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
  ②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设计专业:
  电工基础、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数字电路控制、现代控制理论、反馈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器学、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仪表与检测和电力电子技术等。
  ③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专业:
  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控制工程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机电一体化概论等。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
  ①机械设计专业:
  基本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的理论知识,包括:机械设计、结构强度设计、振动学、摩擦学设计、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工程学、设计方法学、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人机工程、技术经济与价值工程等。
  有关机械产品涉及的专业知识,如:设计热能动力设备的人员应掌握锅炉设计或汽轮机设计等专业知识。
  ②流体传动与控制设计专业:
  液压元件及系统、气动元件及系统、流件传动与控制、自动控制理论、液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经济与价值工程等。
  ③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设计专业:
  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最优控制原理及应用、系统辨识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与应用、交流电机调速系统、传感器及应用、机电一体化总体设计、工程控制论、技术经济与价值工程等。
  ④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专业:
  有关的主要专业知识,如:传感器及应用、电力电子与拖动系统、嵌入式微处理机、可编程控制器、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数控系统设计、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等,以及设计机械产品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
  (3)熟悉与机械设计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4)了解本专业和相关机械产品的国内外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
  (5)了解主要相关专业的有关专业知识,并基本了解其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从事机械设计的人员应了解机械制造工艺技术、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
  (6)一般地了解现代管理科学等知识。
  (7)一般地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技术政策和技术法规
  2、工作经历和能力
  (1)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曾独立完成或直接参加完成过比较复杂和一般技术难度的工程设计、研究等项目工作的全过程。曾独立完成或直接参加完成过整机或复杂零部件的设计,解决过设计、装配、安装或调试中一般难度的技术问题。
  ①从事机械设计专业的人员,应掌握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曾完成过机械产品和零部件的测绘、制图工作。曾完成过相当于三级变速箱等一般难度和比较复杂的零部件或产品的设计工作,其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各项技术指标符合相关标准。
  ②从事流体传动与控制设计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液压元件或气动元件的设计;或曾完成过相当于叉车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中、小型液压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③从事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设计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相当于万能铣床等机械设备的电力拖动系统及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一般复杂的直流闭环调速系统的设计,或以单板机、可编程控制器为主要控制部件的自控系统的设计;或曾完成过其他一般技术难度的电力拖动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④从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专业的人员,能正确运用传感器、微处理器、伺服电机等电气器件、部件和滚珠丝杠等有特殊要求的机械零部件进行设计。曾完成过相当于经济型数控车床等一般复杂程度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上述专业人员应曾独立完成或直接参加完成过以下一项工作,并撰写技术报告:
  完成过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系列产品的部分研究、设计工作。
  完成过一项以上对行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重点产品或系列产品的部分研究、设计工作。
  完成过一项以上中型工程成套项目中的主要部分的设计工作。
  完成过二项以上一定技术难度和比较复杂产品的设计工作的全过程。
  (2)能正确运用与机械设计有关的通用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3)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在设计工作中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4)消化、吸收和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并能运用计算机辅助进行设计工作。
  (5)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市场分析能力。
  (6)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判断和总结的能力。参加过项目的立项调研、方案论证和实验研究等工作。
  (7)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协调地进行工作。
  3、业绩与成果
  (1)在独立承担或直接参加完成的研究、设计工作中,作出以下贡献之一者:
  ①完成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鉴定,公认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②完成一项以上研究、设计项目(含制订技术标准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在整体设计或重要的部件设计或研究工作中有创造性和新颖性。
  ③完成二项以上有一般技术难度和比较复杂的研究、设计项目或引进、消化、吸收的设计项目(含制订技术标准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④完成的项目获得过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获得过二项以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新产品奖等专项奖励。
  ⑤提出一项以上科技建议,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对科技进步或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2)著作方面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直接参加撰写过二篇以上本人直接参加项目的技术报告。技术报告要求调研、设计和测试的主要数据齐全、准确,结论正确,公认具有一定的价值。
  ②作为第一撰写人,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或在国家批准出版的科技期刊上发表过一篇以上本专业或与本专业有关的论文,论文应反映其技术水平和写作能力。
  ③作为主要作者或译者出版过一本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
  ④作为执笔者参加过教材或技术手册的编写工作,完成过一万字以上的编写工作量。
  (二)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
  (1)熟练掌握机械设计专业的专业知识,并在某一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①从事机械设计专业的人员,要求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设计方法,重点是: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人机工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要求对所设计机械产品涉及的主要工作原理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深入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如:从事机床设计的人员应对冷、热加工与装配工艺等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②从事流体传动与控制设计专业和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设计专业的人员,应在某一专业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如: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电力拖动技术和数控技术等。
  ③从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专业的人员,要求比较熟练、系统地掌握有关的传感技术、数控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总体设计等专业理论知识和所设计机械产品涉及的主要专业知识。
  (2)熟练掌握与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3)熟悉本专业和相关机械产品的国内外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
  (4)基本熟悉主要相关专业的有关专业知识,及其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工业工程技术。
  ①机械设计的主要相关专业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流体传动与控制、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等。
  ②流体传动与控制设计的主要相关专业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有关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以及所设计产品涉及的主要专业知识。
  ③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设计的主要相关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等,以及所设计产品涉及的主要专业知识。
  ④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主要相关专业是:机械设计、仪器仪表和机械制造工艺等。
  (5)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技术政策和技术法规
  2、工作经历和能力
  (1)具有比较丰富的研究、设计的实践经验,曾解决过复杂的技术问题,曾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过自主研制、开发、设计(或引进、消化、吸收的设计)技术密集、技术难度较高或复杂的机械产品工作的全过程。
  ①从事机械设计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相当于静压轴承等高性能、高技术的关键零部件的设计;或曾完成过相当于XK50400-1型数控铣床等复杂程度的机械设备或由400种左右基本件组成的机械产品的设计工作,其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各项技术指标符合相关标准,或曾完成过定型系列产品的设计工作。
  ②从事流体传动与控制设计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关键、复杂液压(气动)件的设计和定型系列液压(气动)件的设计;或曾完成过相当于塑料成形机或大型矿用自卸车液压系统等大、中型液压(气动)系统的设计,其技术性能达到设计指标,各项技术指标符合相关标准。
  ③从事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设计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相当于重型立式车床、龙门刨床、龙门铣床等复杂程度的电力拖动和闭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或曾完成过交流电机无级调速系统、数控装置等复杂程度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或调试。
  ④从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相当于数控铣床、数控车床等复杂程度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上述专业人员应曾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过以下一项工作,并撰写技术报告:
  完成过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系列产品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工作。
  完成过一项以上对行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重点项目或系列产品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工作。
  完成过一项以上大型或二项以上中型工程成套项目的研究、设计工作。
  完成过三项以上不同类别的高性能、高技术的关键部件或技术密集的复杂部件的设计工作。
  (2)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
  (3)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设计中有创造性或新颖性。引进、消化、吸收、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并能满足使用要求。
  (4)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进行设计工作。
  (5)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总结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曾担任过项目负责人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设计任务。
  (6)能承担或主持制订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编写产品技术说明书等工作。
  (7)能组织、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工作。
  (8)能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技术审查、技术鉴定和产品验收等工作。
  3、业绩与成果
  (1)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作为主要人员在研究、设计工作中,做出以下贡献之一者:
  ①完成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成果经省(部)级主管部门验收通过。
  ②完成一项以上大型或二项以上中型工程成套项目的设计工作,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鉴定,公认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③完成三项以上难度较高的和复杂的机械产品的研究、设计或引进、消化、吸收、设计的项目(含制订重要的技术标准和重要的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④完成的项目获得过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获得过二项以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新产品奖等专项奖励。
  ⑤提出一项以上科技建议,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对科技进步或行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并被省(部)级有关部门采纳。
  (2)著作方面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独立撰写过二篇以上本人直接参加的省(部)级以上重要项目的技术报告。技术报告要求有学术观点,技术论证有深度,调研、设计和测试的主要数据齐全、准确,结论正确,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技术价值。
  ②作为第一撰写人,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或在国家批准出版的科技期刊上发表过三篇以上本专业或与本专业有关的论文,论文应反映其学术水平和写作水平。
  ③作为主要作者出版过一本学术、技术专著。
  ④参加公开发表的教材或技术手册的编写工作,完成过三万字以上的编写工作量。

  十、机械制造专业评审条件
  (一)工程师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
  (1)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机械制造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主要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电工学、热工学、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
  ①机械加工专业:
  机床概论、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数控机床和编程技术、刚度、振动和热变形等。
  ②铸造专业:
  冶金原理、物理化学、铸件成形理论、造型材料、铸造模型工艺设计、铸造合金及熔炼、特种铸造和铸造生产机械化等。
  ③锻压专业:
  压力加工原理、锻造工艺学、冲压工艺学、模具制造工艺学、锻锤、压力机、锻造加热与加热炉、压力加工机械化与自动化等。
  ④焊接专业:
  金属熔焊原理及工艺、弧焊工艺及设备、压力焊工艺及设备、钎焊、胶接(粘接)、焊接结构、焊接检验和热切割等。
  ⑤热处理专业: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钢件整体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热处理中的物理化学原理、铸铁及有色金属的热处理、金相学、加热与冷却设备等。
  (3)熟悉与机械制造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4)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
  (5)了解主要相关专业的有关专业知识,并基本了解其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如:检测技术、设备工程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
  (6)一般地了解现代管理科学等知识。
  (7)一般地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技术政策和技术法规
  2、工作经历和能力
  (1)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曾独立完成或直接参加完成过比较复杂和一般技术难度产品的工艺制定或工装设计工作的全过程,对其所完成的技术方案的合理性负责。
  ①从事机械加工工艺专业的人员,应掌握常规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法,具有编制比较复杂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或完成比较复杂工装设计的能力,并解决过设计、制造中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曾编制过10种以上相当于一般精度的中等规格车床或铣床床身或主轴部件加工工艺规程,提出工艺装备的设计要求或进行设计;或负责生产中的工艺管理和文件实施,解决过生产中比较复杂的工艺技术和质量问题;或负责生产现场服务、指导工艺操作,参与过工艺试验、工艺和工装的验证;或曾完成过其他10种以上一般技术难度、比较复杂零件的工艺方案的设计或实施。
  ②从事铸造工艺专业的人员,应掌握常规的铸造工艺方法,应具有完成比较复杂的铸件工艺、工装设计、铸造合金的熔化、造型(芯)材料的配制及解决比较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曾完成过10种以上相当于中等规格车床或铣床床身、主轴箱等比较复杂铸件的工艺、工装设计,或其金属材料的熔化、造型(芯)材料的配制,解决生产中比较复杂的工艺技术和铸件质量问题;或负责生产现场的技术服务,指导工艺操作和参与工艺试验;或曾完成过10种以上比较复杂铸件的工艺方案的实施。
  ③从事锻压工艺专业的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工艺、工装设计能力。曾编制过10种以上相当于曲轴、汽车前桥等一般技术难度和比较复杂锻压件或冲压件的工艺方案及相应的工艺文件;或进行过多种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经生产验证,其技术经济指标先进;或曾完成过10套以上一般难度的模具设计,并解决其中的技术问题。
  ④从事焊接工艺专业的人员,应能编制相当于车间用起重机梁等比较复杂的焊接件的焊接工艺规程(包括:焊接方法的选择、焊接规范、参数和焊接条件的确定)以及焊接变形的矫正等。曾编制过10种以上一般技术难度的焊接工艺规程,并解决其中的技术问题。
  ⑤从事热处理工艺专业的人员,应能编制相当于机床主轴、丝杠或曲轴、凸轮轴等比较复杂的热处理工艺规程,包括:热处理方法、热处理规范和参数的选定等。曾编制过10种以上一般难度的热处理工艺规程,并解决其中的技术问题。
  ⑥从事机械制造(机械加工、铸造、锻压、焊接和热处理)工艺研究和工艺装备设计的人员,曾完成过二项以上比较重要、比较复杂的本专业的工艺或装备的科研课题或技术改造任务,包括:制定研究方案或技改方案;组织试验、分析;解决主要的技术问题和编写技术报告等。
  (2)能正确运用与机械制造有关的通用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3)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在工艺或工装设计工作中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4)消化、吸收和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并能运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工艺工作。
  (5)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市场分析能力。
  (6)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判断和总结的能力。参加过项目的立项调研、方案论证、实验研究和工艺方案设计等工作。
  (7)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协调地进行工作。
  3、业绩与成果
  (1)在独立承担或直接参加完成的机械制造工艺和工艺装备的研究、设计工作中,做出以下贡献之一者:
  ①完成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的重要项目,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鉴定,公认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②完成一项以上技术项目(含制订技术标准和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等),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有创新或创见。
  ③独立完成二项以上有一般技术难度和比较复杂的技术项目(含制订技术标准和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等),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④完成的项目获得过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获得过二项以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新产品奖等专项奖励。
  ⑤提出一项以上科技建议,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对科技进步或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2)著作方面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直接参加撰写过二篇以上本人直接参加项目的技术报告。技术报告要求调研、设计和测试的主要数据齐全、准确,结论正确,公认具有一定的价值。
  ②作为第一撰写人,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或在国家批准出版的科技期刊上发表过一篇以上本专业或与本专业有关的论文,论文应反映其技术水平和写作能力。
  ③作为主要作者或译者出版过一本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
  ④作为执笔者参加过教材或技术手册的编写工作,完成过一万字以上的编写工作量。
  (二)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
  (1)熟练掌握机械制造专业的专业知识,并在某一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①从事机械加工工艺专业的人员,应具有系统、全面和坚实的常规加工工艺专业知识,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性能特点、编程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技术、成组技术、特种加工工艺方法等,并在某一加工工艺方面(如;超精密加工、超硬材料加工和薄壁件加工等)有深入的研究。
  ②从事铸造工艺专业的人员,应具有系统、全面、坚实的铸造专业知识,并熟悉造型材料化学、高分子化学及复合材料、铸造合金金相学、精密铸造和真空密封铸造等新技术,并在铸造领域中的某一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③从事锻压工艺专业的人员,应具有系统、全面和坚实的锻压加工专业知识,并熟悉数控冲压技术(数控冲床和编程技术等)、精密模锻和超塑成形等现代化锻压工艺方法和技术装备,现代锻压设备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各种金属锻压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等,并在锻压领域中的某一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④从事焊接工艺专业的人员,应具有系统、全面、坚实的焊接专业知识,并熟悉高能束焊接、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压焊、钎焊、热切割、焊缝无损检测和焊接机器人等现代焊接工艺方法和技术装备,并在焊接领域中的某一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⑤从事热处理工艺专业的人员,应具有系统、全面和坚实的热处理专业知识,并熟悉表面强化、表面改性、激光热处理、可控气氛加热炉、真空加热炉和微机控制热处理等现代热处理工艺方法和技术装备,并在热处理领域中的某一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⑥从事工艺装备设计专业的人员:应具有系统、全面和坚实的机械设计专业及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熟练地掌握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重点是: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人机工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并要求对其从事设计的产品或装备所涉及的主要专业知识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2)熟练掌握与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3)熟悉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国内外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
  (4)基本熟悉主要相关专业的有关专业知识,及其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工业工程技术。
  (5)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技术政策和技术法规
  2、工作经历和能力
  (1)具有比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曾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过工艺的研究、工艺方案的设计,或工艺装备的研究、设计,或工艺方案的实施等项工作的全过程。具有解决本专业内重要、复杂、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对主管工艺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性负责。
  ①从事机械加工工艺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30种以上相当于数控车床、坐标镗床、齿轮磨床等复杂程度机械产品的床身、立柱、主轴箱、主轴、齿轮、蜗轮和丝杠等关键零部件的工艺性审查、工艺规程或工艺文件的编制、工艺方案的实施等工艺技术工作,并解决工艺中的疑难技术问题。
  ②从事铸造工艺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10种以上相当于精密外圆磨床床身或汽车发动机壳体等关键性复杂铸件工艺、工艺装备设计,或其他工艺方案的审定、金属材料的熔化、造型(芯)材料的配制,并解决关键性的技术,质量问题;或曾完成过二项以上铸造新工艺的应用开发;或曾完成过二项以上铸造合金及熔化、造型(芯)材料新技术应用开发;或曾完成过10种以上重大、关键性铸件的工艺方案实施、现场技术指导,并解决工艺中的疑难技术问题。
  ③从事锻压工艺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10种以上相当于小轿车罩壳或柴油发动机曲轴等尺寸较大、质量要求较高的零件的锻压工艺方案的制定,或工艺装备(含模具)的设计工作;或曾完成过20种以上比较复杂的锻件或冲压件的工艺方案的制定,或工艺装备(含模具)的设计工作,并解决工艺中的疑难技术问题。
  ④从事焊接工艺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或机械产品的焊接与切割工艺工作。曾完成过10种以上相当于化工用压力容器、航空发动机耐热合金件等焊接工艺方案的制订,包括: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条件及工艺参数的选定等,或对关键、复杂产品的焊接工艺方案进行技术审定,对关键工艺技术提出试验研究要求和实施方案;或曾完成10项以上重要、复杂的焊接工艺的设计或实施工作,并解决工艺中疑难技术问题。
  ⑤从事热处理工艺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10种以上相当于大型精密磨床、加工中心导轨、滚珠丝杠或汽车发动机的曲轴等关键零件的热处理工艺性审查、工艺方案和工艺文件的编制,并针对关键工艺技术提出实验研究要求和实施方案;或曾完成过20种以上重要的、技术要求高的热处理工艺方案的制订或实施,并解决工艺中疑难技术问题。
  ⑥从事机械制造工艺研究和工艺装备设计的人员,曾完成过四项以上精密、复杂、关键的新工艺的实验研究或工艺装备的研制项目(如:耐热合金的成形磨削工艺、复合材料或陶瓷材料的加工工艺和高精度组合夹具等);或曾完成过一项以上成套工艺装备(如:主轴、丝杠和叶片等从毛坯制造到最后热处理所需的工装)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成果具有先进性。
  (2)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
  (3)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工艺工作中有创造性或创新性。
  (4)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工艺工作。
  (5)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总结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曾担任过项目负责人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工艺任务。
  (6)能承担或主持制订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等工作。
  (7)能组织、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工作。
  (8)能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技术审查、技术鉴定等工作。
  3、业绩与成果
  (1)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作为主要人员在工艺工作中,做出以下贡献之一者:
  ①完成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成果经省(部)级主管部门验收通过。
  ②完成一项以上重要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实施(含制订重要技术标准和重要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等),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鉴定,公认成果具有独创性,技术水平先进,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③完成一项以上大型或二项以上中型工程成套设备的制造工作,经同行专家鉴定,性能指标符合技术要求,具有明显的技术先进性,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④完成过多项重要研究课题或技术工作,这些课题或工作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水平,获得过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获得过二项以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新产品奖等专项奖励。
  ⑤提出一项以上科技建议,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对科技进步或行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并被省(部)级有关部门采纳。
  (2)著作方面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独立撰写过二篇以上本人直接参加的省(部)级以上重要项目的技术报告。技术报告要求有学术观点,技术论证有深度,调研、设计和测试的主要数据齐全、准确,结论正确,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技术价值。
  ②作为第一撰写人,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或在国家批准出版的科技期刊上发表过三篇以上本专业或与本专业有关的论文,论文应反映其学术水平和写作水平。
  ③作为主要作者出版过一本学术、技术专著。
  ④参加公开发表的教材或技术手册的编写工作,完成过三万字以上的编写工作量。

  十一、仪器仪表专业评审条件
  (一)工程师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
  (1)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仪器仪表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①自动化仪表与系统专业:
  自动控制原理、电工与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和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等。
  ②光学与光电仪器专业和精密仪器(科学仪器)专业:
  概率统计、计算机软件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光电技术与系统、现代光学及光学信息处理、现代光学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测试信号与分析处理、随机控制、可靠性设计、仪器仪表工业造型设计、控制原理与应用、电路专题设计、机械原理与工艺、电化学、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等。
  ③电工测量仪表专业:
  电子学、电工学、电磁学、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机辅助测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传感器原理、控制原理与装置、检测技术与仪器、电路理论和磁性材料等。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
  ①自动化仪表与系统专业:
  仪器设计、自动化仪表设计与制造、仪表制造工艺、仪表可靠性与环境适应设计、优化设计、人机工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②光学与光电仪器专业和精密仪器(科学仪器)专业:
  仪器零件、测试信号分析、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精密仪器设计学、应用光学、物理光学、光电仪器设计、激光及其应用技术、电子光学系统、工程光学基础、光学工艺和仪器装调技术等。
  ③电工测量仪表专业:
  仪表制造工艺、仪表外形设计、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机接口技术、数控技术和智能化仪表等。
  (3)熟悉与仪器仪表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4)了解本专业和相关仪器仪表产品的国内外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
  (5)了解主要相关专业的有关专业知识,并基本了解其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仪器仪表服务对象的工艺过程控制、检测要求和理论等。
  (6)一般地了解现代管理科学等知识。
  (7)一般地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技术政策和技术法规
  2、工作经历和能力
  (1)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曾独立完成或直接参加完成过比较复杂和一般技术难度的工程技术项目工作的全过程。
  ①从事自动化仪表及系统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相当于差动远传压力表的研究、设计,或DDZ-Ⅲ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的研究、设计,或32个回路内的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或曾管理并维护大、中型企业生产过程的现场温度、压力、流量等多类现场仪表或控制室类仪表。
  ②从事光学及光电仪器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一般光学仪器的研究、设计和调试,或较先进的特种工艺工作,如:中低档体视显微镜等;或曾完成过中型光学仪器的主要部件的研究、设计和调试,如:大型工具显微镜等。
  ③从事精密仪器(科学仪器)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一般难度的精密仪器的研究、设计和调试,如:比色计或721紫外分光度计等;或曾完成过大型仪器重要部件的研究、设计和调试,如:光谱仪的狭缝或扫描系统等。
  ④从事电工测量仪表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一般精度模拟量电工仪表的研究、设计等工作,或改进、变型的设计工作,如:DD28型电度表的四倍以上过载电度表改型设计等。
  ⑤从事仪器仪表元器件、材料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符合仪器仪表产品性能指标要求的元器件或材料的研究、设计和制造等。
  ⑥从事仪器仪表工艺或工艺装备专业的人员,曾编制过较复杂的新产品制造工艺;或曾完成过较复杂工装的设计、制造。
  上述专业人员应曾独立完成或直接参加完成过以下一项工作,并撰写技术报告:
  完成过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系列产品,或系统的部分研究、设计、制造、安装或调试等工作。
  完成过一项以上对行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项目,或系列产品,或系统的部分研究、设计、制造、安装或调试等工作。
  完成过一项以上一般难度的系统成套项目的部分设计、安装或调试等工作。
  完成过二项以上一定技术难度的项目,或系列产品,或系统的部分研究、设计、制造、工艺、安装或调试等工作的全过程。
  (2)能正确运用与仪器仪表有关的通用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3)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在所从事的技术工作中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4)消化、吸收和掌握计算机有关应用软件,并能运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工作。
  (5)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市场分析能力。
  (6)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判断和总结能力。参加过项目的立项调研、方案论证和实验研究等工作。
  (7)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协调地进行工作。
  3、业绩与成果
  (1)在独立承担或直接参加完成的项目中,做出以下贡献之一者:
  ①完成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鉴定,公认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②完成一项以上研究、设计项目(含制订技术标准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有创造性或新颖性。
  ③完成二项以上有一般技术难度和比较复杂的技术项目(含制订技术标准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④完成的项目获得过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获得过二项以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新产品奖等专项奖励。
  ⑤提出一项以上科技建议,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对科技进步或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2)著作方面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直接参加撰写过二篇以上本人直接参加项目的技术报告。技术报告要求调研、设计和测试的主要数据齐全、准确,结论正确,公认具有一定的价值。
  ②作为第一撰写人,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或在国家批准出版的科技期刊上发表过一篇以上本专业或与本专业有关的论文,论文应反映其技术水平和写作能力。
  ③作为主要作者或译者出版过一本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
  ④作为执笔者参加过教材或技术手册的编写工作,完成过一万字以上的编写工作量。
  (二)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
  (1)熟练掌握仪器仪表专业的专业知识,并在某一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①从事自动化仪表与系统专业的人员,应熟练掌握优化设计、人机工程、可靠性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知识。
  ②从事光学与光电仪器专业和精密仪器(科学仪器)专业的人员,应熟练掌握精密计量与测试、现代光学及光信息处理、现代光学实验、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系统动态测试与分析、随机控制系统、可靠性设计和仪器仪表工业造型设计等专业知识。
  ③从事电工测量仪表专业的人员,应熟练掌握可靠性设计、仪表工业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测试和计算机接口技术等专业知识。
  (2)熟练掌握与仪器仪表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3)熟悉本专业和相关仪器仪表产品的国内外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
  (4)基本熟悉主要相关专业的有关专业知识,及其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仪器仪表服务对象的工艺过程、对仪器仪表的使用和开发要求,以及仪器仪表使用的特殊材料的发展情况等。熟悉工业工程技术。
  (5)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技术政策和技术法规
  2、工作经历和能力
  (1)具有比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曾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过技术密集、技术难度较高或复杂的工程技术项目工作的全过程。
  ①从事自动化仪表及系统专业的人员,应熟悉带微机的智能仪表。曾完成过相当于单回路调节器的研究、设计、使用和现场组态,或32个回路以上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等工作。
  ②从事光学及光电仪器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复杂仪器的研究、设计和调试,或先进的特种工艺工作,如:大型工具显微镜;或曾完成过复杂程度较高的仪器主要部件的研究、设计和调试等工作,如:三坐标测量仪的主要部件。
  ③从事精密仪器(科学仪器)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仪器或仪器大组件总体方案的研究、设计,如:相当于BSM-25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机械图、电气原理图、印刷电路板图及水、气、真空系统图的设计。为满足仪器的性能指标,总体方案应对各大组件提出分类要求(如:电子光学系统、高低压供电系统、弱信号检测系统、图像显示系统、真空系统、样品室及工作台运动部分等)。
  ④从事电工测量仪表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复杂产品的研究、设计,如:0.2级以上精度的测量电表;或曾完成过高精度、大量程、高可靠性、多功能数字测量电表的研究、设计,如:相当于五位以上的数字式测量电表。
  ⑤从事仪器仪表元器件或材料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符合仪器仪表产品关键性能指标的元器件或材料的研究、设计和制造等工作。
  ⑥从事仪器仪表工艺或工艺装备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对企业或行业有一定影响的产品的关键或特种工艺技术工作,或工艺装备的研究、设计和制造等工作。
  上述专业人员应曾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过以下一项工作,并撰写技术报告:
  完成过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系列产品或系统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制造或调试等工作。
  完成过一项以上对行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重点项目、系列产品或系统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制造或调试等工作。
  完成过一项以上大型或二项以上中型工程成套项目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安装或调试等工作。
  完成过三项以上不同类别的、复杂的、难度较高的研究、设计或引进、消化、吸收的项目,或技术密集、复杂部件的研究、设计或攻关工作。
  (2)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
  (3)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技术工作有创新。
  (4)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工作。
  (5)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总结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曾担任过项目负责人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技术工作任务。
  (6)能够承担或主持制订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编写产品技术说明书等工作。
  (7)能组织、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工作。
  (8)能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技术审查、技术鉴定和产品或系统的验收等工作。
  3、业绩与成果
  (1)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作为主要人员,在完成项目的工作中,做出以下贡献之一者:
  ①完成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成果经省(部)级主管部门验收通过。
  ②完成一项以上大型或二项以上中型工程成套项目,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鉴定,公认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③完成三项以上难度较高的和复杂的技术项目(含制订重要技术标准和重要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④完成的项目获得过一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获得过二项以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新产品奖等专项奖励。
  ⑤提出一项以上科技建议,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对科技进步或行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并被省(部)级有关部门采纳。
  (2)著作方面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独立撰写过二篇以上本人直接参加的省(部)级以上重要项目的技术报告。技术报告要求有学术观点,技术论证有深度,调研、设计和测试的主要数据齐全、准确,结论正确,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技术价值。
  ②作为第一撰写人,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或在国家批准出版的科技期刊上发表过三篇以上本专业或与本专业有关的论文,论文应反映其学术水平和写作水平。
  ③作为主要作者出版过一本学术、技术专著。
  ④参加公开发表的教材或技术手册的编写工作,完成过三万字以上的编写工作量。

  十二、设备工程专业评审条件
  (一)工程师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
  (1)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设备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①设备管理专业:
  工业企业管理、数理统计与概率论、信息管理、系统工程、机制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工程材料、金属及热处理基础、公差与技术测量、电工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摩擦学、价值工程、可靠性工程和行为科学等。
  ②设备维修专业:
  A.机械维修专业:
  参照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见机械设计专业和机械制造专业的评审条件)。
  B.电气维修专业:
  参照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见机械设计专业的评审条件)。
  ③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专业;
  机械制图、热力学基础、电工学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流体力学与液压系统、电路分析、电力拖动原理、安全工程、环境保护工程和节能技术等。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
  ①设备管理专业:
  故障物理学、设备综合工程学、设备选型与市场学、设备规划可行性分析及技术经济论证、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设备故障分析、修理计划编制与控制、备件库存管理、设备润滑技术、设备更新经济分析、设备资产评估知识和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等。
  ②设备维修专业:
  A.机械维修专业:
  设备润滑技术、设备诊断技术、设备修理工艺学、设备故障分析、零件磨损与修复、网络技术应用、液压传动系统故障分析与对策、机床精度检验方法、机床数控改造、专用设备设计制造和设备配套电器修理等。
  B.电气维修专业:
  参照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见机械设计专业评审条件)。
  ③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专业:
  锅炉、制冷、给排水、暖通、电力、工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等专业的有关知识,如:工业锅炉技术、制冷技术、流体工程技术、压力容器设计及制造技术、高压技术、工厂供电、工业安全卫生技术、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等。
  (3)了解与本岗位工作有关的产品工艺过程和对主要生产设备的技术要求。
  (4)熟悉与设备管理、设备维修或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有关的法规、通用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5)了解本专业及相关设备的国内外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
  (6)了解主要相关专业的有关专业知识,并基本了解其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7)一般地了解现代管理科学等知识。
  (8)一般地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技术政策和技术法规
  2、工作经历和能力
  (1)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曾独立完成或直接参加完成过比较复杂和一般技术难度的设备管理、设备维修或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工作的全过程。
  ①从事设备管理专业的人员,应掌握设备的管理业务,曾完成过五项以上不同类型主要设备的规划、选型、购置(自制)、验收、安装和调试;或曾编制过100台左右的设备卡片、台账、设备技术状态的检查记录、设备维修计划和更新改造计划,并进行实施和协调:或曾管理过500台左右设备所需要的备件管理工作;或曾完成过200台左右设备资产管理、评估和维修费用核算等业务。
  ②从事设备维修专业的人员:
  从事机械维修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20台相当于CA6140普通车床修理复杂程度的设备大修理工作(包括:修前预检、更换件测绘、制定修理方案、安装调试、试运转及交验等);或曾负责过50台左右的设备维护或润滑技术工作,并从维修技术上保证设备完好率年平均在90%以上。
  从事电气维修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30台相当于X6132万能铣床修理复杂程度的电气系统的大修理工作(包括修前预检、绘制电路图、制订修理方案、安装调试、试运转及交验,并处理各种电机、电器的修理技术);或曾完成过五项相当于直流闭环调速系统的预检、绘图、制订修理方案、安装调整、试运转及交验工作等;或曾负责过100台左右电气设备的维护,并从维修技术上保证其完好率。
  ③从事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专业的人员:
  从事热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专业的人员,曾从事相当于二台4吨/时的中、低压工业锅炉及其辅助设备修理复杂程度的热力设备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从未因技术问题出现停机事故,并从维修技术上经常保持95%以上的设备完好率。
  从事发电、配电、变电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专业的人员,曾从事相当于三台560KVA高、低压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从未因技术问题出现过停电事故,并从维修技术上经常保持95%以上的设备完好率。
  从事空压、制冷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二台相当于10~20立方米/分空气压缩机修理复杂程度的动力设备,或各种管道(如:蒸汽、水、氧气、煤气、乙炔、石油、化工产品等输送管理)的修理;或从事五台相当于10~20立方米/分空气压缩机及其输送系统修理复杂程度的空压、制冷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技术工作,从未因技术问题出现停止供气事故,并从维修技术上经常保持95%以上的设备完好率。
  从事给排水和暖通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专业的人员,曾从事相当于大、中型企业的给排水与暖通运行管理与维修工作。熟悉全厂给排水与暖通系统,能承担完成给排水与暖通技术改造的设计,并能组织实施。
  ④从事设备技术改造或专用设备设计制造的人员,曾完成过三项以上相当于CA6140车床主要部件或相当于X6132万能铣床配套电气复杂程度的电气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工作。
  (2)从事设备管理、设备维修和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的人员,必须有连续三年以上从事本专业相应助理工程师工作的经验。
  (3)能正确运用与设计、制造、设备维修或动力运行与维修有关的法规、通用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4)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在设备管理和设备维修工作中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曾推广应用过维修新工艺、新技术,并作出一定的成绩。
  (5)消化、吸收和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并能运用计算机辅助进行设备管理工作。
  (6)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市场分析能力。
  (7)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判断和总结的能力。参加过设备管理、维修技术方案论证和技术改造方案论证等工作。
  (8)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协调地进行工作。
  3、业绩与成果
  (1)在独立承担或直接参加完成的大、中型企业设备管理或维修工作中,做出以下贡献之一者:
  ①完成一项以上现代化设备管理课题,或引进现代化设备管理项目,或制订全厂设备管理制度,或改革工厂设备管理制度,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鉴定,公认对促进行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成效。
  ②完成制订二项以上设备使用规程、维护规程、修理工艺或验收规程,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鉴定,公认对提高维修技术和设备管理有促进作用。
  ③完成一项以上设备攻关修理技术,或解决过重要技术问题,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技术先进或有创新,对提高维修技术水平、提高工效、节约能源或改善环境条件等方面有显著成效。
  ④推广应用一项以上设备维修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或革新维修技术和方法,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⑤完成一项以上设备技术改造或技术革新项目,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技术先进,对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工效、提高精度、节约能源或改善环境条件等方面有显著成效,或完成的技改、革新项目获得过一项以上厅(局)级以上的奖励。
  ⑥完成一项以上国产或进口设备的规划、选型和购置工作,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在适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⑦提出一项以上科技建议,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对科技进步或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2)著作方面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直接参加撰写过二篇以上本人直接参加项目的技术报告。包括:设备规划调查报告、设备选型购置和设备技术改造总结报告等。技术报告要求调研的主要数据齐全,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用价值。
  ②作为第一撰写人,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或在国家批准出版的科技期刊上发表过一篇以上本专业或与本专业有关的论文,论文应反映其技术水平和写作能力。
  ③作为主要作者或译者出版过一本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
  ④作为执笔者参加过教材或技术手册的编写工作,完成过一万字以上的编写工作量。
  (二)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
  (1)熟练掌握设备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并在某一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①从事设备管理专业的人员,应熟练掌握现代设备管理专业知识和技术,如:精密、大型、稀有设备(包括连续性生产线或流程生产设备,下同)的维修技术、可靠性工程与维修方式的选定、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摩擦学理论、备件库存管理的ABC分类法等,对其从事工作涉及的主要专业知识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②从事设备维修专业的人员,应熟练掌握设备维修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如:设备故障机理、设备修理新工艺、新技术、精密关键零部件的制造与修复技术、数控技术、动态测试与信号处理技术、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技术等。
  ③从事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专业的人员,应熟练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如:电力网与高压技术、高低压电器、电力电子线路分析、微电子控制与检测、工业炉及节电、工厂动力系统与安全技术、动力设备及网路的改造、电力设备测试与绝缘技术等。
  (2)了解本企业或主要分厂(车间)产品工艺过程及对主要生产设备的技术要求。
  (3)熟练掌握与设备管理、设备维修或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等有关的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4)熟悉本专业和相关设备的国内外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
  (5)基本熟悉主要相关专业的有关专业知识,及其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工业工程技术。
  ①设备管理的主要相关专业是设备维修技术、动力设备运行、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电气工程、仪器仪表、工业工程等。
  ②设备维修的主要相关专业是设备管理工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电气工程、工业工程等。
  ③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专业的主要相关专业是设备管理工程、设备维修技术、电气工程、仪器仪表、工业工程等。
  (6)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技术政策和技术法规
  2、工作经历和能力
  (1)具有比较丰富的设备管理、设备维修或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的实践经验,曾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过重要的、技术难度较高的或复杂的设备管理、设备维修或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工作项目工作的全过程。
  ①从事设备管理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精密、大型、稀有设备的后期管理工作,或购置上述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或曾完成过各种复杂的润滑系统和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或曾运用过ABC管理法进行备件的库存管理,合理节约备件资金。并曾对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做出正确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②从事设备维修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精密、大型、稀有设备等复杂设备的修理工作全过程(从修前技术准备、设备解体、制订修理方案、关键备件的测绘与制造、修理、组装、调试直至交验);或曾完成过复杂专用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或曾从事过比较复杂的数控系统的维修与改造工作。并能使用诊断仪器进行故障分析。
  ③从事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专业的人员,曾完成过动力站(房)设备和动力管网的运行管理、维修和改造工作;或曾完成过自动控制系统的设备维修、改造工作。并参与过动力节能与动平衡工作。
  ④从事设备技术改造或专用设备设计制造的人员,曾完成过技术密集、复杂的整机或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技术水平先进,运行可靠,能满足生产需要。
  (2)从事设备管理、设备维修和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的人员,必须有连续二年以上从事本专业相应工程师工作的经验。
  (3)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
  (4)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在设备管理和设备维修工作中有创新。曾推广应用过维修新工艺、新技术,并作出较大的成绩。
  (5)具有经济管理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6)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进行设备管理或设备诊断。
  (7)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总结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曾担任过项目负责人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过设备管理、设备维修或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任务。
  (8)能组织、指导技术培训和维修技术工作。
  (9)能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精密、大型、稀有设备或关键动力设备的修理方案审查、技术鉴定、设备验收等工作。
  3、业绩与成果
  (1)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作为主要人员,在完成大、中型企业的设备管理或维修工作中,做出以下二项贡献者:
  ①完成一项以上现代化设备管理课题,或引进现代化设备管理项目,或制订工厂设备管理制度,或改革工厂设备管理制度,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鉴定,公认对促进行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较大的成效。
  ②完成制订二项以上精密、大型、稀有、关键设备或动力设备的使用、维修规程或修理工艺,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对提高维修技术和设备管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③完成二项以上精密、大型、稀有设备或关键动力设备修理的技术攻关,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技术先进或有创新,对提高维修技术水平、提高工效、节约能源或改善环境条件等方面有显著成效。
  ④推广应用二项以上设备维修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或革新维修技术和方法,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⑤完成一项以上生产线或中型动力成套设备的技术改造,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对提高工效、提高精度、节约能源或改善环境条件等方面有较大成效。
  ⑥完成二项以上进口设备或重要设备修理或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经实践检验,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能达到原精度等性能指标,并能可靠使用。
  ⑦完成二项以上重要设备修理技术的攻关、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或设备管理的项目,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的奖励。
  ⑧提出一项以上科技建议,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对科技进步或行业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并被省(部)级有关部门采纳。
  (2)著作方面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独立撰写过二篇以上本人直接参加的省(部)级以上重要项目的技术报告。技术报告要求有学术观点,技术论证有深度,调研、设计和测试的主要数据齐全、准确,结论正确,并经同行专家评议,公认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技术价值。
  ②作为第一撰写人,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或在国家批准出版的科技期刊上发表过三篇以上本专业或与本专业有关的论文,论文应反映其学术水平和写作水平。
  ③作为主要作者出版一本学术、技术专著。
  ④参加公开发表的教材或技术手册的编写工作,完成过三万字以上的编写工作量。

附则
  十三、本评审条件所规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国家教委和职称主管部门确认的教材,且应通过考核认定。

  十四、本条件中所规定的学历、资历、专业理论知识、工作经历和能力、业绩与成果、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的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十五、获奖项目的“获奖者”是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

  十六、本条件由机械工业部负责解释。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48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