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通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2-01-21 生效日期: 2002-01-21
发布部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文号: 国质检监(2002)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务院有关部门:
  现将2001年全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的主要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1年国家监督抽查了8076家企业的207类9906种产品,合格7513种,全年平均抽样合格率为75.8%。
  2001年重点抽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产品:
  一是加强了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日用品、家用电器等消费类产品的抽查。全年共抽查64类,占全年抽查产品类别总数的近1/3;抽查的产品数为4138种,占全年抽查产品总数的2/5强。
  二是对化肥、农药、农机、饲料等28类农业生产资料产品进行了抽查,占全年抽查产品类别总数的13.5%。
  三是对重要的建筑工程材料产品,以及部分涉及国家重点工程的产品进行了抽查,共涉及16类1041种产品。
  四是对涉及冶金、化工、有色等行业的20类国产基础原材料产品进行了抽查。
  从统计结果看,2001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全年大、中、小型企业的抽样合格率分别为95.1%、85.7%、67.6%,大型企业抽样合格率高出小型企业27.5个百分点,表明小型企业产品总体质量不高,仍是制约总体质量水平提高的原因所在。国有、股份、合作、合资、独资企业的产品抽样合格率均在80%以上,私营、个体企业抽样合格率较低,分别为67.6%和45.8%。
  2.工业生产资料产品质量优于农业生产资料产品质量。工业生产资料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5.6%,而农业生产资料产品为78.8%。
  3.原材料产品质量基本保持稳定,零部件、基础件质量较差。原材料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1.9%,其中,动力煤、重熔用铝锭、锌锭、汽车用钢板钢带、锅炉用无缝钢管、氢氧化钠、聚乙烯树脂、工业碳酸钠等重要产品抽样合格率均在90%以上。抽查的零部件、基础件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64.2%。
  4.耐用消费品抽样合格率高于一般消费品,分别为78.5%和69.6%,相差8.9个百分点。空调、家用电动洗衣机、吸油烟机、室内取暖器、冷热饮水机等产品的抽样合格率均在80%以上。尤其是市场占有率高、品牌知名度较高的消费品质量较好。
  5.直接涉及人身健康及财产安全的部分产品质量仍有待提高。2001年抽查了5885种直接涉及人身健康及财产安全的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3.7%。

  二、结果分析
  1.酒类、膨化食品、方便食品质量较好,部分饮料、副食品的卫生、安全质量问题较突出。
  食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01年共抽查了27类食品,其中,葡萄酒、加碘食用盐、月饼、无糖食品、膨化食品等5类食品的抽样合格率均在90%以上,白酒、啤酒、方便面等产品抽样合格率也在80%以上。
  部分饮料、副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在质量安全方面,问题仍比较突出,尤其是酱油、酸奶、肉制品、蜜饯、冰淇淋、雪糕等6类产品抽样合格率均在70%以下。一是微生物指标超标严重。如抽查中发现4种酸牛奶样品含有超过标准限定值的大肠菌群,严重的超标近30倍;抽查的196种瓶装饮用水中,有41种样品微生物指标超标,超标严重的样品菌落总数为标准限定值的600倍--800倍,有的竟检出霉菌和酵母菌;2种蜜饯样品菌落总数超标,严重的为国家标准规定限量的15倍等。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生产条件简陋、工艺落后,环境卫生较差,质量管理松懈所致。二是部分副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含量超过标准规定限量。在2001年抽查的熏煮火腿、熏煮香肠、调味品、蜜饯、月饼、水果冻等6类产品中,部分产品不同程度地存在苯甲酸、糖精钠、日落黄等食品添加剂超过标准限定量。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或增加产品的甜度所致。另外,有些企业由于工艺控制不严,造成产品亚硝酸盐、二氧化硫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如第3季度抽查肉制品食品中,有7种产品亚硝酸盐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限定要求。
  2.空调、家用电动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质量稳定,部分日用品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2001年抽查了37类家用电器、日用品消费品,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质量基本稳定。表现为一是家电产品如空调、家用电动洗衣机、吸油烟机、室内取暖器等产品,抽样合格率均在80%以上,实物质量较高。二是前几年抽查中发现质量问题较多的液化石油气钢瓶、健身器材、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等产品经过几年的治理整顿,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上述产品的抽样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
  部分日用品产品在使用性能以及生产企业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方面问题较多,有待改进。第3季度抽查的65种旅游鞋产品,合格33种,抽样合格率为50.8%,有近一半的产品在反映旅游鞋质量好坏的耐折性能上达不到相关标准的要求,有的甚至在进行屈挠检测过程中,鞋底完全断裂。抽查儿童玩具、助听器、木制衣柜、纸巾纸等产品时发现,生产企业对强制性国家标准贯彻不力,表现为儿童玩具填充物不卫生、玩具的小零件很容易扯下,如果误入儿童口中,会造成伤害。抽查的助听器部分样品电声性能不稳定,在不同地区使用变化很大,患者不仅不能充分利用残余听力,还会进一步加重残疾程度。抽查的87种木制衣柜产品中,有近30%的人造板游离甲醛释放量超标,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
  3.建筑工程材料总体质量较好,少数产品存在质量隐患。
  2001年对桥梁橡胶支座、水泥、冷扎带肋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材、土工合成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建筑防水卷材、钢管脚手架扣件等16类建筑工程材料产品进行了抽查,平均合格率为87.7%,总体质量较好。其中,水泥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材、钢化玻璃、土工合成材料等10类产品抽样合格率均在80%以上。但少数产品质量问题较为突出。在第2季度抽查桥梁橡胶支座产品时发现,少数产品在抗剪弹性模量、抗压弹性模量、耐热老化性能和耐臭氧性能等关键性能上问题较多,这样的产品如果应用到桥梁工程上,当大吨位车辆通过桥体时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震颤,易导致梁体金属件应力过于集中,从而发生金属件断裂事故;第4季度抽查冷轧带肋钢筋时,发现少数产品在重要的质量指标伸长率、肋中点高等项目上超标,冷轧带肋钢筋主要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作为中、小型建筑工程应力结构构件,如冷轧带肋钢筋质量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建筑结构和构件的质量。
  另外,在第2季度对即将应用于“西电东送”或“全国联网”枢纽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上的高压隔离开关、三相异步电动机等产品进行抽查时发现,少数户外交流高压隔离开关样品,在机械特性、机械操作等项目不合格;少数中型高压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产品接地装置、接线端标志等项目不符合规定,存在安全质量隐患。
  4.部分劳动防护和公共安全产品质量问题较多。
  劳动防护和公共安全产品是人们生产劳动中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2001年对防火排烟防火阀、矿用一氧化碳自救器、灭火器、消防车、安全网等11类防护类产品进行了抽查。抽查发现,防盗安全门、消防软管卷盘、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消防车、防盗保险柜等6类产品质量较好,抽样合格率在80%以上。但部分安全网、防火阀、排烟阀等产品在使用安全、消防、防爆等方面问题较多,达不到安全防护的作用。如第3季度抽查的安全网有19种产品耐冲击性能不合格,有的产品断裂直线长度超过标准值20多倍,已失去安全防护的作用;抽查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产品,有12种分别在耐盐雾腐蚀性能、环境温度下的漏风量和90min耐火性能关键项目上不合格,这些产品无法在发生火灾时可靠关闭,有效阻止火焰和烟气的蔓延;抽查的工厂用防爆电器产品,有些因结构设计不合理,选用材料质量差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产品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引爆和炸碎等质量问题,这样的产品如用于化工、石油等易爆的工作场所,极易引起重大事故的发生。
  5.农用生产资料产品总体质量不尽人意。
  多年来,农资产品一直是广大农民投诉的热点之一,也是国家监督抽查的重点。2001年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分别抽查了农药、化肥、饲料、农机及农机配件、薄膜等28类农资产品。抽查发现,目前农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农用薄膜、过磷酸钙、尿素、稻瘟灵乳油等7类产品质量较好,抽样合格率均在90%以上,但农机及农机零配件,部分农药、化肥的产品质量问题较多。
  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化肥主要成分含量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如在抽查的复混肥产品中,有60%的高浓度复混肥总养分含量偏低,达不到标准要求,并且在产品包装上将不应计入的成分标在总养分含量中,采用高效、多元等夸张性的语言标注产品名称,有意夸大宣传。
  二是农机及农机零配件产品质量较差。联合收割机、铡草机、饲料粉碎机、播种机、喷雾机等产品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问题。如有22种联合收割机产品在运动件安全防护、防护安全距离、安全标志等方面不合格;有11种铡草机产品在安全喂入结构、安全防护、安全传动结构等项目上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抽查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有14种产品空气室耐压性能、整机密封性能和喷雾性能不符合标准要求,这样的产品在使用中很容易出现箱体炸裂、整机毁坏的情况。抽查的农机配件中饲料粉碎机锤片、旋耕机弯刀的抽样合格率分别为14.3%和0,问题较多,直接影响到整机作业质量;抽查的农用运输车钢板弹簧,部分产品可靠性很差,2种产品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断裂。
  三是农资市场中仍存在假冒产品。第2季度在农资市场中抽查了10种农药杀虫剂产品,有3种为假冒产品,根本不含任何有效杀虫成分,使用后不仅达不到杀虫目的,而且还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6.原材料、汽车等部分支柱产业产品质量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2001年在对工业碳酸钠、聚乙烯树脂等工业原材料、汽车及配件、机床和数控系统等产品的抽查中发现,目前,我国许多产品在数量上已位居世界前列,一些品牌在国际市场颇具影响力,但在总体质量上与先进国家质量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亟须由“数量”优势向“质高”优势转变。如近几年我国工业碳酸钠、聚乙烯树脂等工业原材料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产品相比,高品质、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却很少。在第1季度抽查的70种工业碳酸钠产品中,仅有17种达到优等品水平,但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相比在质量上仍有一定的差距。又如,由于受生产工艺和加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我国汽车及配件产品质量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竞争力较弱。第2季度抽查的经济型轿车结果反映出,国产轿车造型大多无新意,制作粗糙,配置水平低,舒适性和方便性较差等。尤其是汽车配件在产品的综合性能、表面质量等方面差距更为明显。抽查高强度汽车用钢板时发现,高于980MPa的高强度汽车用钢板产品还依赖进口,厚度小于1.0mm的冷轧薄板还不能满足需求;国产子午线汽车轮胎,花纹品种、轮胎噪声、滚动阻力可靠性等方面与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在反映机械制造加工水平的产品方面,我国机床用数控数显系统产品质量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但在一些关键技术和加工精度方面差距还较大,如国外先进产品的进给速度已达120m/min,而国产的仅为60m/min。

  三、处理意见
  根据2001年国家监督抽查结果,请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结合地方监督抽查情况,对本地区产品质量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制定2002年的监督检查计划,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实施有效监督,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依据《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扶优治劣,引导消费”的原则,一方面继续加强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较好的产品及企业的宣传工作,扶优扶强。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对产品质量较差的产品及企业的曝光力度,并督促抽查不合格企业做好整改复查工作。
  2.对于2001年度暴露出的一些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在2002年的工作中,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本着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将食品监督作为重点,常抓不懈,尤其是要加强对质量不稳定企业的日常监督,从生产源头把好质量关。
  3.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根据当地的情况,结合2001年农资产品抽查情况及当地的监督检查结果,适时开展农资产品监督工作,在春耕、播种、夏收、秋收等农忙季节把好农资产品质量关,力争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4.继续加大对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日用品的监督力度,并按照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帮助产品质量不稳定企业加强标准化、计量等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检测手段,严把质量关,尽快提高产品质量。
  抄送:国务院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7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