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税法律 > 财税知识 > 税务部门 >
税务部门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www.110.com 2010-07-30 13:28

    提要:税务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存在一些误区和发展中的问题,如重技术、轻管理,重开发、轻应用,重单项系统、轻信息共享等,基层的税务机关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就承受着更多的困扰。本文只就一个基层税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试着提出一些粗浅的思路,希望能给税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最基本的资料。
  
  随着现代化科学的飞速发展,全球快速进入到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化逐步深入到经济、社会和科技等方面。信息技术日益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要素,成为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到“四个现代化,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十七大报告中的第三部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这样的一段话:“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从报告中我们看到,信息化已经被提到了很高的层次,在“五化”中排在第二位,由此可见信息化的重要程度。

  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税务总局已把税务信息化建设作为“税务系统的第三次革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以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为目标的税务信息化建设工作。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税收征管信息化已成为税收征管改革的必经之路。

  所谓税收信息化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在税收征收管理中进行应用,实现税收信息的收集、检索、分类、储存和传输的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形式上是电脑、通信、信息内容的有机结合,机制上是数字、网络和信息体的整体运作。税收信息化的实质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和机制指导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的有机结合,实现税收征管之目的。

  随着大连市国家税务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普兰店市国税局信息化建设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

  一、信息化建设回顾

  从1994年全国进行税制改革,国、地税机构分设以来,大连市国税局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大体分以下四个阶段:

  信息化建设的萌芽阶段(1994至1996年);

  信息化建设的初步发展阶段(1996-1997年);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1998至2003年);

  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2003至今)。

  在信息化建设的萌芽和初步发展阶段,大连市国家税务局信息化建设只是处于起步期,普兰市国家税务局作为其中的一个基层分局更是如此。全局仅有十台老式2兆内存的386微机,其中局内二台,八个税务所(分局)各配备一台,应用系统为老式DOS系统,功能也仅限用于计会的数据统计,月底时各部门计会人员将收入数据手工录入系统。由于当时各计算机之间没有实现联网,局所之间数据传输只能依靠软盘人工传递。局内还没有专门的信息部门和信息人员,只是由计会部门代为管理。

  在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普兰店市局的信息化建设也有了明显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后,以金税二期工程为契机,普兰店市国税局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首先,局内设立了专门的计算机管理机构----信息科,配备专职人员对计算机的日常应用进行管理。其次,为各基层部门增加并更新了硬件设备,原有的老式微机全部淘汰;在软件上,采用更加人性化的WINDOWS 98操作系统,同时征管软件的规模也由原来的仅用于计会处理扩展到申报征收工作;网络建设上,税务所和分局之间采用PSTN拨号网络连接,分局与市局通过64-128K的帧中继线路连接,极大的方便了日常工作。

  2003年以后,随着大连市国税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普兰店市国税局信息化建设应该说也进入了成熟的发展时期,硬件方面,全局计算机由原来的P2微机全部更新为P4微机,并且基本上达到了每人一台计算机。其他如打印机、扫瞄仪等相关设备也不断得到配备和更新;软件方面,计算机操作系统由原来的WINDOWS 98系统更新为WINDOWS XP系统,征管软件由原来的单机版逐渐更新到网络版。并且除原有的税收征管软件外,防伪税控管理系统、进出口退税管理系统、税收稽查及稽核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与网络申报系统等软件相继开通。这些软件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为有关领导及业务部门进行决策分析提供了可靠保证。各科、所与局内和大连市局完全实现了网络联通,做到了数据共享。

  可以说,普兰店市国税局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也应该看到,作为一个基层税务机关,税务信息化建设也相对的进入了一个发展瓶颈时期,诸多问题相继显现出来。

  二、当前税收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税收信息化过程中存在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现象。

  目前税务部门的硬件配置日益现代化,各种类型的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充分体现了各级部门和领导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但在配备硬件的同时,却轻视了相关软件的配置。以计算机为例,在每次配置计算机设备的同时,却没有配备相应的操作系统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作为基层的计算机管理员我们往往是东拼西找一些软件使用。当前我们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大部分为非微软公司授权产品。姑且抛却侵权问题不谈,单从使用方面来说,随着税务系统应用软件不断增多,后台数据库逐渐庞大,这些应用软件与非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不兼容性逐渐显现出来。不兼容性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往往不能从表面来加以确认,税务信息人员在处理此类问题经常因不能断定原因而一筹莫展。即使一些微机安装的操作系统为微软公司授权产品,但由于处于内网环境下而无法及时安装相关补丁,遭受攻击的可能性就非常之大。

  2、税务机关内部应用软件系统林立、标准不一,增加了日常的工作难度。

  当前税务机关内部应用的各种软件非常之多,且很多应用系统软件之间并不能很好的兼容,数据也不能完全共享。这不仅增加了运营、维护和服务成本,而且给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等带来了很大不便。以大连市国税局为例,当前同时运行的有十多个应用系统,作为一名基层税务人员要同时应用综合税收征管系统、防伪税控系统、税收管理员系统、纳税评估系统等,这对于很多微机知识匮乏、操作不熟练的人员,无疑是增大了工作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3、税务系统内部网络信息安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税务系统内部局域网的组建,实现了资源共享,在方便信息传递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内网已成为税务系统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普及让信息的获取、共享和传播更加方便,但同时由于网络开放共享的特点,使得分布在各台主机中的重要信息资源处于一种高风险的状态,很容易受到来自系统内部或外部的非法访问。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及一些恶意软件的攻击是威胁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应用程序,它在发作时有可能感染一些应用程序和文件,从而使这些程序和文件不可用,一些病毒发作时甚至导致微机崩溃,通过网络的传播更可能使整个网络陷入瘫痪。税务系统网络从表面看起来作为内部局域网与因特网络绝无关系,在因特网上肆虐的病毒应该不会传播到局域网内。实际上要把局域网同因特网完全隔离出来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二者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方面,税务系统内部人员要进行内外网之间的信息传递,另一方面,纳税人要向内网传递信息,而纳税人所使用的微机因要用于网络申报等工作更是离不开外网。这就给了病毒感染税务系统内部网络可乘之机。

  实际上,计算机病毒对局域网的危害已经逐渐显露出来,从“震荡波病毒”“冲击波病毒”“熊猫病毒”到“U盘类病毒”,因特网每次发作的病毒都会在税务系统局域网中有所显现。虽然税务系统内部已安装了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但病毒往往总是先一步于防病毒软件产生,单纯依靠某一杀毒软件是远不能解决问题的。一些有意或无意被安装到局域网微机上的恶意软件也会经常会阻碍税务系统应用软件的安装及使用,特别是一些软件用常规方法无法发现或卸载,更影响了税务日常工作。

  4、部分税务人员的认识不足阻碍了税务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如果说税收业务是基层税务人员的右手,那么计算机技术就是基层税务人员不可或缺的左手。没有了计算机技术这只强有力的左手支持,则在面对新税收环境时税收业务这只右手只能疲软。某些税务人员始终没有认识到微机知识已经成为自己的“危机”知识,思想意识仍停留在传统的税收征管程式中,某些人甚至把不懂计算机技术作为种种借口,如很多人在对自己的总结中存在的问题一项往往是“对计算机知识学习不够”,仿佛这根本没有什么,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殊不知在当前形势下一个税务人员如果没有计算机技术的支撑,想干好工作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5、基层税务部门人员结构的不合理迟滞了税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

  普兰店市国税局现在在职干部183人,其中四十岁以上人员133人,占了全部人数的73%。应该说,人员构成趋于老化。由于大部分人员的初始文化基础相对较为薄弱,使得这些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掌握计算机知识相对较慢,相当一部分人仅勉于应付当前的工作,接受新的知识更是有相当的难度。某些人员对纳税人已经应用的相关计算机程序缺乏必要的了解,到了纳税人那里不知道如何从计算机中查出自己所需要的数据,从心底对计算机产生了“惧怕”。这一方面造成了日常税收征管工作的被动,另一方面让一些纳税人对税务人员产生了轻视心理,从而增加了税务违法活动的可能性。某些税务人员对税务系统内部应用的某些管理系统缺乏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不能运用相关数据对纳税人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其后果是这些税务管理人员对纳税人只能行使浅层次上的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应用者能够不断学习并接受新的知识,而以当前的人员构成情况做到这一点很难。

  6、税收相关信息收集和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欠佳。

  无论是操作层的应用还是管理层的应用,应用质量是最重要的。当前,由于数据质量差而带来的应用质量不高仍然是很突出的问题。税收信息化建设必须确保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就目前而言,基层信息数据的采集随意性仍然很大,一些基础数据录入的不准确使得基于其所提炼相关信息反映的问题具有不真实性。基础数据录入的不准确性一方面是操作人员的误操作造成的,另一方面为纳税人有意或是无意的提供非真实数据。如基于纳税人自行操作的网上申报等系统,由于企业申报的原始资料不完备、不准确,在手工输入微机时又可能发生错误,致使信息资料失真或不全、可信程度不高,计算机的依托作用难以发挥出来,同时税务机关又难以区分责任。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纳税人申请将已申报的数据在税务机关后台数据库予以修改,其理由往往是微机原因或是网络原因,甚至于在单月内就申报数据提出数次修改。经研究发现,这些理由基本上不成立,大部分为纳税人输入错误。这其中一些可能是操作人员误操作形成的,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存在人为调整数据的可能性。

  7、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建设没有跟上信息化建设脚步。

  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速度有目共睹,但作为保障的相关税收法律及规章制度远远没有跟上其发展的脚步,使得基层税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无例可循、无法可依。如在以往手工申报过程中,由企业财务人员手工填写纳税申报表并加盖印章,同时申报表上明确了申报人在申报过程中应负的法律责任。纳税申报表一经填写完毕,即成为税企法律关系的原始凭证。而目前运行的网络申报程序由于它的运行方式所限则无法明确这种法律关系,一旦税企在申报资料的真实性上发生异议,就很难在法律上寻求到界定责任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为纳税人申报的“免责”提供了客观条件。

  8、税收信息化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源。但实际上,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这表现在二个方面:

  (1)部分人员应用计算机的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最明显的表现为大部分人员微机录入资料的速度极慢,甚至于低于手写速度,这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使一些人对微机应用有畏惧心理。另一个表现为一些人员对相关应用软件操作极不熟练,一些计算机操作人员对自己日常应用的相关程序也不甚了解,因违章操作而造成数据错误,甚至软、硬件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基层税务人员不能够熟练运用一些应用系统的相关功能,而是利用传统的手工方法进行日常的数据处理工作,这一方面造成了案头工作的积压,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另一方面,人工统计出的数据又因误差偏大而影响了相关工作的精准,对以后工作形成了隐忧。如税收征管综合软件是税务人员日常工作必用软件,但相当部分操作人员对其功能不熟悉,甚至于不知道怎么去操作;再如日常常用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很多人不会使用,特别是一些业务指导人员连最简单的幻灯片都不会制作,这不可能不影响到正常工作。

  (2)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造成另一种资源的浪费。一个体现是物的浪费,另一个体现是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电子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来节约能源,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用了计算机来存储电子信息,而原来手工的资料也一样也不少,既造成了浪费又加大了工作量。以档案管理为例,我们完全可以建立电子档案库,从而节约纸张和空间。但实际上我们仍然沿袭庞大的资料库管理;与微机录入速度极慢对应的是录入数据错误比例极高,使得一些人很大部分时间是在修改或是重新录入,在表面上看他们是在努力工作着,实际上在做着无用功。如果能很好的运用信息技术,我们就会发现工作很轻松,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基层信息部门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加强。

  税务信息化的发展,信息部门应充当领头羊的角色。但实际上,基层税务信息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承受着更多的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税务信息部门对自己的日常工作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应该说,税务信息部门成立之初,在为税务工作逐渐走向信息化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可是,随着税务工作的不断细化,税务信息部门的工作越来越难以准确定位。以常规理解,信息部门应属于服务性的部门,即为相关职能和基层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应主要负责计算机相关操作知识上的指导,而不是就具体业务如何操作做指导。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大多数工作是依赖于计算机这个操作平台,一些问题的发生很难区分是属于计算机操作问题还是业务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信息部门的人员往往更多是侧重于具体业务的指导,即做了其他职能部门应做的工作。而一些职能部门更由此形成依赖意识,一旦在工作遇到不甚了解的问题往往是向信息部门一推了事。如在税收征管软件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对具体业务如何操作往往更多的是询问于信息部门;再如在网络申报工作中,信息部门更多的是在解答具体业务问题而不是相关技术问题。但信息部门对具体业务问题的解答并不具有权威性,而且容易产生误导。

  (2)信息部门的人员构成不尽合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部门的工作越来越人性化、简单化,这就可以让很少的人员来完成以前需要很多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与市级以上信息部门队伍不断状大对应的是,基层局信息部门的队伍日见萎缩,而人员构成情况更令人堪忧。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要求信息人员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而基层信息部门的人员大部分是由一些其他税务部门的人员抽调组成,由于年龄及知识基础等条件所限,注定不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发展,仅限于完成眼前的工作。以普兰店国税局为例,信息人员仅为四人,占全部人员的2%,且计算机专业人员仅为1人,其他人员均为其他非信息部门调入。

  (3)信息部门的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和关注。信息技术涵盖的内容是广泛而复杂的,它包含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及各种五花八门应用系统的操作技术等,任何一个信息人员都不可能通晓所有。但现实工作中一些部门人员往往认为既然是信息人员,就理所当然应该懂得这些知识,如果他所提出的问题信息人员没有很好的解答,他们便会形成信息人员的水平“不过如此”的印象,认为信息部门的工作无非是“计算机修理工”而已。特别是一些人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后,就会对信息部门的印象打上几分折扣,重视程度自然有所降低,反过来影响信息部门工作的积极性。

  (4)信息部门内部存在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不明确的问题。信息部门日常工作应立足于服务,但一些人员就服务的对象和内容不是十分明确。信息部门服务的对象应为税务系统内部各部门及税务人员,而不应是税务系统以外的其他单位或个人,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此。如网络申报系统的运行,使得信息部门成为了网络申报企业的“计算机运行咨询商”。抛开对信息部门正常工作的冲击不谈,这种超越范围的服务无形中为信息部门增加了工作量,并且间接的让税务机关承担了法律规定以外的不应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另一方面,税务部门内部一些人员同样不是十分明确信息服务的内容。信息日常服务的内容应为仅就技术及相关操作做出指导,但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员甚至把本应由自己来完成如相关文档的编辑、数据处理及幻灯片制作等工作交由信息人员来做,借口则是“不懂计算机技术”等等。

  三、今后基层税务部门信息化工作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1、提高认识,切实认识到信息化在未来税收工作中应处的重要地位和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提高认识仍然必不可少。虽然几年来的信息化建设主动或被动地使税务人员提高了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但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只是税收信息化初始中的一个量变过程,当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涉及资源、权力、机制的重新分配和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的取舍,这就是质变的过程。各级领导应切实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已经与税收业务并驾齐驱,成为基层税务人员做好工作的两大必备工具,并在实际工作中重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工作,抛弃原有的固定思维,不能厚此薄彼。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工作实绩,更应注重工作效率,使计算机技术在工作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税务工作人员也要提高认识,特别是要脱离依赖意识、排除畏难情绪。

  2、加强软件建设,使信息化过程中软硬件并重。

  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税务机关也应尽快加强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使用正版操作系统软件,并及时安装相关补丁,同时整合相关软件,使得基层人员在使用上更加宜于上手,真正体现信息化便捷、高效的优势。

  3、加强税收信息化法制建设,使税收信息化做到有法可依。

  当前税务机关日常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为《税收征收管理法》,但《税收征管法》中并没有就税收信息化相关问题做出具体规定或解释。面对全球经济的高速信息化,相关的税收法律和规定应尽快出台,使基层税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而执,而不是打法律法规的擦边球。

  4、建立相关网络安全制度,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制度是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证。税务机关应建立相关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使得日常信息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于基础信息录入的不准确性,税务机关内部应加强日常管理和考核,严把信息入口关。我们制定了《普兰市国税局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和《普兰店市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处置预案》,将网络安全责任与部门及个人考核挂钩,从而引起全方位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微机在安装使用杀毒软件并做到及时升级的同时应附加安装一些防恶意程序软件。虽然杀毒软件及防火墙不是万能的,但微机如果没有安装杀毒软件是万万不能的,否则被攻击和感染的几率就非常之高了。目前税务系统普遍使用的是瑞星防病毒软件,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单靠这一个杀毒软件是很不够的,通过在一些微机上安装防恶意软件类程序如奇虎360安全卫士防攻击效果就会更加显著,但这方面工作需要自上而下的进行,具体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5、加强对现有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培训工作。

  针对现有的人员构成情况和微机知识掌握程度,我们只能从培训上下手。

  提到培训,我们首先要明确培训的目的,即为工作而培训,而不是为培训而培训。其次要讲究培训的方法,以前我们税务系统搞过不少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但效果不很明显,究其原因当然是方法不当,今后,我们应针对不同工作、不同人员进行分部门、分梯次、分内容的培训,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一点我们的信息部门已经开始了着手,他们从每个部门中选出部分人员进行有重点的培训,以带动整个部门微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已初见成效。

  当然,单靠培训是远远不够的,税务人员应在培训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有侧重进行自学。如税务管理人员应侧重于税收管理员系统的相关操作知识的学习,稽查人员应侧重于企业相关应用系统的学习,职能部门应侧重于熟练掌握相关办公软件的运用等,以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计算机技术的应有潜力。税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同时做到以考促学,以竞出绩。实践证明,单靠培训和税务人员自学并不能很快的提高应用能力。我们应时常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计算机业务考试,表奖先进,督促后进。同时时常应举办如微机打字和文字处理、表格处理等类竞赛,从而带动全体人员,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6、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人才不足已成为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在税收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人始终是第一位的。虽然近几年税务系统大力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优化人员素质结构,税务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目前真正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不多,既精通计算机网络应用又精通税收政策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少。必须在人才培养上有突破,要在当前的基础上不断培养人才,并引进新鲜的血液,为信息化建设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7、信息部门应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思路和方向。

  税务信息部门应做好工作定位,即应与其他税务职能管理部门一样,定位为职能部门、综合指导部门。信息部门及人员应摆脱狭隘的服务观念,树立服务全局的工作意识;税务信息部门要明确服务的对象,即为税务系统内部提供服务,而不能成为本部门计算机知识的“幼儿园”和外部门单位的电脑运营“售后服务商”; 应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信息部门在全系统的地位;信息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信息人员要成为税务工作中的“多面手”,就要不断学习税收业务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信息部门要有主动的参与意识,即积极参与税务系统运行于计算机操作平台上的各项工作,使信息人员在对各项业务问题的解答方面具有权威性,真正成为税务系统的“复合性人才”。税务信息部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更要确立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即信息部门的工作不应局限于信息工作本身,应对税务系统每个岗位的工作做到了如指掌;信息人员的视野不应仅局限于税务系统内部,而应放眼于社会,应时刻了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从中研究分析税务机关在其中应起到的作用并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供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报告,为税务决策层提供有力的依据,推动税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