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学论文 >
论法律原则的地位(下)(4)
www.110.com 2010-07-24 12:59

  参考文献

  [1] 这三篇文章依发表年代的先后顺序分别是:1967年发表於芝加哥大学法学评论上的「规则模式」(“The Model of Rules”, 35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pp14-46.);1972年发表於耶鲁法学季刊的「社会规则与法理论」(“Social Rules and Legal Theory”, 81 Yale Law Journal, pp855-890.);以及1975年发表在哈佛法学评论上的「疑难案件」(“Hard Cases”, 88 Harvard Law Review, pp1057-1109.)。1977年Dworkin蒐集早期所写的十一篇文章,经过若干章节的小幅修改,另外加上两篇尚未正式发表的论文,编纂成册出版了《正视权利》(Taking Rights Seriously)一书。上述三篇文章依序分别收录在该书的第2、3、4章,不过第2、3章的章名则改为「规则模式I」与「规则模式II」。1978年该书二刷时,Dworkin在该书的最后,附上一篇对其批评者的回覆文(A Reply to Critics)。本文所引Dworkin的早期论点,无论内容或页码,皆以英国Duckworth出版公司1978年二刷的版本为准,同时往后在正文及註解里皆以TRS的英文缩写作为该书的简称。

  [2] 法律具有内在规范面向的主张,乃是Hart批判John Austin法实证主义的主要论点。他认为Austin法理论的致命伤,在於从法体系以外的纯粹观察者(observer)的立场来描述法律。对 Austin而言,法律不外乎是多数臣民服从国家主权者命令的外部行为习惯。Hart认为这种法概念的描述,只是一种「外在陈述」(external statement),并未将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则的核心特徵真正描绘出来,那就是法律具有其「内在面向」(internal aspect),社会成员普遍从参与者(participant)立场抱持一种独特的规范态度(a distinctive normative attitude),接受法律是指导人们应当如何行为的一般标准或理由。参见Hart《法律的概念》(The Concept of Law)一书第一版的本文(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61),pp55-6,同时亦可参照1994年该书第二版所增列的〈后记〉(“Postscript”),p255.虽然一、二版的本文内容没有改变,不过部份内容的页码却有变动,为方便多数熟悉第一版内容的读者起见,在本文中凡涉及该书文本的部份,以简称CL的第一版页码为准,当涉及Hart〈后记〉(“Postscript”)中的论点时,则以第二版的页码为准。

  [3] 虽然在〈后记〉里,Hart明白承认法律原则为法律的一部份(“Postscript”: p265),不过笔者认为Hart所称的原则与Dworkin的认知不同。他指的是那些被安置在(incoporated)承认规则中较为抽象、广泛的法律标准(legal standards),相较於Dworkin认为法律原则不只限於承认规则所肯认的实质判准来说,Hart概念里的法律原则,其实是规范内容较为抽象、不具体的法律「规则」。

  [4] 115 NY 506. 22 NE 188 (1889)。

  [5] 32 NJ 358, 161A. 2d (1960)。

  [6] TRS, p23.在1986年出版的《法律帝国》(Law‘s Empire: London, Fontana Press,以下简称LE)一书中,Dworkin对Riggs一案有更详尽的分析,参见该书pp15-20.

  [7] 「原则解释」一词是笔者自己的用法,主要是为了方便与文义解释作清楚区别。事实上Dworkin在《法律帝国》中,把这种就整个法体系相关法律原则做通盘考量的解释方法,称之为「建构诠释」(constructive interpretation),参见LE, p52以下。

  [8] 后来在《法律帝国》中,Dworkin进一步将这两项判准发展成为其整全法(law as integrity)诠释理论的两大不可或缺的要件:适切性的要件(the requirement of fit)与道德证立的要件(the requirement of moral justification)。详见LE, pp228-38, pp254-8.

  [9] 包括Hart在内的许多法实证主义学者一致认为,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一样,可以经由一个社会承认规则加以辨识。虽然在鑑别法律原则的过程中无法避免诉诸实质道德标准,使得承认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包含道德判准,然而并非每个法体系的承认规则,都「必然」蕴含可以辨识法律原则的实质道德标准,因为在实证经验上,仍然可能存在「至少一个」法体系的承认规则,完全依照纯粹社会渊源判准(social source criteria)来鑑别有效的法律。也因此,这种说法并未背离法实证主义的基本立场:即法律与道德在概念上无必然关连的分离命题(the separation thesis)主张。採取此项论点的法实证主义有称之为「包容的法实证主义」(inclusive legal positivism)、或「柔性的法实证主义」(soft legal positivism),以与牛津法理学家Joseph Raz所代表的「排他的法实证主义」(exclusive legal positivism)、或「刚性的法实证主义」(hard legal positivism)相互区别。后者坚决主张有效法律之认定,必须完全诉诸社会渊源事实的判准,因而排拒任何实质价值判断涉入的可能性。参见 Joseph Raz, The Authority of Law: Essays on Law and Moralit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79), ch. 3;以及Raz, “Authority, Law, and Morality”, in Ethics in the Public Domain: Essays in the Morality of Law and Politic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4), pp194-221.关於柔性法实证主义的主要着作,请参考Jules Coleman, “Negative and Positive Positivism”, in Marshall Cohen, ed., Ronald Dworkin and Contemporary Jurisprudence (London: Duckworth, 1984,以下简称Cohen, RDCJ), pp28-48; David Lyons, “Moral Aspects of Legal Theory”, in Cohen, RDCJ, pp49-69;Philip Soper, “Legal Theory and the Obligation of a Judge: The Hart/Dworkin Dispute”, in Cohen, RDCJ, pp3-27; W.J. Waluchow, Inclusive Legal Positivis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4)。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