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影响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真实性的因素研究
www.110.com 2010-07-24 11:27

  著名学者摩菲说,“如果某一个材料被认为是真实的、可信的和具有充分的相关性,能够说服法院,认定其为证据就是适当的。” 可见真实性是证据的实质性构成要件之一。证据的真实性即证据的真实可靠程度,是证据证明价值的前提,二者共同构成证明力的基本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真实性是一个贯穿于整个证据审查判断过程的概念,是证据运用活动的核心内容。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言词证据主要有未成年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未成年被害人陈述和未成年人证言。被告人与被害人由于与案件结果有利害关系,所以其陈述往往具有片面性和虚假性。证人一般情况下与案件没有利害关系,所以证人证言相比较而言更具客观性和真实性。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其言词证据还具有准确性低、逻辑性弱、易变性强、过于笼统等特征。因此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1条第1款就明确规定: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定案的依据。这说明,人们对未成年人提供的言词证据的可靠性还有怀疑,需要弄清影响其真实性的因素,以便正确审查判断未成年人言词证据。

  一、影响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真实性的主观因素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3条第1款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言词证据的形成过程一般都经过“感知、记忆和表述”三个阶段。未成年人在这三个阶段的能力如何是影响其言词证据真实性的主观因素。

  (一)感知能力

  感知,包括心理学上的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在人脑形成的主观印象,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大感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借助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而作的心理反映。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和知觉一般情况下是同时产生的,所以合称为感知。例如,某个彪形大汉让人“望而生畏”,看到某人的形象是一种视觉,产生害怕的心理是一种知觉。未成年人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的分辨能力较弱,如不能正确区分各种气味,婴幼儿期、学龄前期的未成年人甚至不能区分各种声音、颜色等。由于未成年人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往往无法形成正确的知觉。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形容他因为不知老虎的厉害,所以不怕老虎。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的特点。而未成年人的知觉除了具有选择性外,对其他特点往往比较缺乏。

  首先,未成年人的观察力弱。一些低龄未成年人思维具有刻板性以至于不能同时注意两件或多件事情,即使觉察到身边正在发生的某些异常事件往往也不能系统化地加以观察,这影响了他们对细节的感知。这一时期的未成年人对事件的理解方式和程度大大不同于成年人,当观察者无法理解某些场面时就不能加以有效观察。如在一起故意杀人案的案件中,唯一的现场目击证人是受害人三岁的孩子。当警察询问说“那个人是怎样杀死你爸爸的?”该儿童回答说:“不是杀死,是喂爸爸吃东西。”实际上是嫌疑人给被害人服食了有毒食品。一些低龄未成年人甚至不善于区别形状的细微差别,时间空间知觉的发展既不准确也不稳定,无法形成准确的印象。

  其次,感知时的心理状态,如漠不关心、惊讶、非常紧张等,也会影响未成年人对案件情况的感知。虽然紧张情绪与感知之间的联系还有争议,但大多数人都同意事发时强烈的紧张情绪会扰乱对信息的感知。 未成年人作为被害人受到侵害时往往精神高度紧张、恐惧,容易发生错觉,这些错觉储存在记忆中极有可能变成虚假的印象,造成陈述不实。例如,未成年被害人在夜间非常害怕的情况下,将身材矮小的犯罪分子,感知为身材高大。

  再次,未成年人的感知具有选择性,其感知到的事实往往是其想知道的内容,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案件事实的感知一般都会有差异 .待记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如何、未成年人的知识背景怎样等因素都潜在地影响着未成年人对案件事实的感知。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