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妇女儿童权益 > 女性就业 > 女性就业权 >
金融危机下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
www.110.com 2010-07-13 17:5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女大学生的就业难现象已日益突出,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成为社会、家庭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企业破产或减产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在一定时期内,伴随着大学生总体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的现实将继续存在甚至还将进一步恶化。那么,在金融危机下,女大学生的思想和就业状况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就此课题进行一些分析,以期对女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并为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从而促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实施。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性别歧视依然严重,许多企业不愿意招女性职员

  今年年初,江苏有教育部门曾经进行了采集信息分析,随机调查了100家用人单位,在单位提供的700个岗位中,有53%明确表示限招男生,仅35%-36%要求招女生,其余岗位对性别不限。

  在同等条件下,企业通常优先录用男生,一些用人单位对女生百般挑剔,提出了除职业要求以外的诸多要求,甚至还提出“不许恋爱”和要求女毕业生工作后3-5年内不得生育的不合理要求。

  不少用人单位招女性,要求年龄在25岁以下,且未婚。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对年龄偏大的女毕业生造成了就业压力。而近些年,相貌歧视也成为女大学生就业的阻碍之一。对于女大学生求职,很多企业注重外表,说是相貌差的员工会影响企业形象。

  (二)女大学生存在许多就业误区,自己设置各种障碍

  一是在就业时盲目地追求职业的声望,过分计较单位的性质、工作环境及个人的身份,一次就业渴望享用终身,缺少多次就业的意识。

  二是潜意识中认同社会对女性的偏见,自信不足,缺少自我推销的勇气,结果失去本该属于自己的工作机会。

  三是对家庭对社会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依赖性,期待家长、老师、学校为其承担择业责任,存有等、靠心理,从而延迟了就业准备期的到来。

  (三)女大学生的就业行业过于集中

  女性职业过于集中和层次较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我国女性的职业分布相对集中于教育、卫生、饮食服务、文秘和演艺等行业,科技含量越高、文化层次越高、职位越高的岗位,女性人才所占的比例越小,女大学生从事的行业也普遍是以上几个领域。

  (四)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普遍偏低

  女生的初次就业率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在未签约的毕业生中,大部分都是女生。并且这种男女就业率的差别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五)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普遍不高

  大部分女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之后,为了就业,她们就会降低就业要求,相应降低了就业质量,这也就造成了现在普遍存在的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降低,这既是对人才使用的一种误区,也使得女生对自身的价值产生怀疑。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的现实环境

  1、我国的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社会的难题之一,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我国每年都有超过60万的大学毕业生暂时找不到工作,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同时处于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女大学生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

  2、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护女性就业权利的实现,但事实上这种保护在现实中并不都很到位,女性就业权利被侵犯、被歧视的现象仍在屡屡发生。很多企业仍然设置各种障碍,拒绝招聘女性员工。可以说政府的监督不力,对女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社会对女性性别歧视的影响,使得现代社会存在着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不合理性,从而导致了女大学生就业环境的恶化,影响其就业。

  (二)大学的教育

  我国的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学校的课程设置与社会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发现学校学的很多东西已经过时或者根本就不是社会所要的知识。此外,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也非常不到位,通常是仅进行1-2次的专题讲座,及向学生提供招聘信息,没有能够系统地进行择业技能和终生职业生涯发展技能的培训。就业指导表浅化,不能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就会使得学生在面临毕业的时候仍然无所适从,给求职带来更大的困难。

  (三)女大学生的自身情况

  由于女大学生就业的年龄段又是她们结婚与生育的年龄段。而根据我国现有的福利政策,女职工的生育费用和生育带薪产假增加了所在企业的经济负担,导致企业不愿接受女大学毕业生,这就直接导致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同时,女大学生由于作为女性这个身份的原因,有时候不够自信,在招聘现场,很多女生局促无言,而男生则要游刃有余得多;很多女大学生不能迅速转换社会心理角色、不清楚应聘不是应试、老板不是老师、公司不是学校,从而导致了在招聘时错失良机,影响了就业。

  三、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女生要改变就业观,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女生与男生相比,智力上没有高低之分,女大学生有自己的特点,很多地方是男大学生无法比拟的。根据专家的分析,女大学生具有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忍耐能力、交际能力和管理能力等五个方面的优势。如果在同样的竞争条件下,这些优势将会使她们在工作中大显身手,很有可能会比男大学生做得更加出色。女大学生应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准确地为自己定位,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在任何的机会面前应勇敢的展现自己的才华,在应聘中排除负面心理的影响,努力把握自己的未来。所以说找准自己的职业切入点和发挥好女性自身优势,女大学生就业并不难。

  同时,女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提高:首先,在大学期间,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其次,积极补习,根据社会现实,选择性地补充学习并掌握一些能够提升个人基本能力的知识与技能,如人际交往、自信心等方面的锻炼。再次,提前实习:多接触社会,提前走进不同的工作单位,通过实习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加就业机会。最后,降低期望,愿意从基层的工作干起。

  (二)社会各级妇联要联合起来,为女大学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面对金融危机对女大学生就业产生的严重影响,各级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作为连接妇女和政府之间的纽带的组织优势,积极为女大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宣传新女性性别优势观念。通过各种媒体积极倡导性别平等,就业公平的文化理念,营造公正评价女性工作能力的社会氛围,逐步消除用人单位“女子不如男”的传统偏见。同时帮助女大学生认识自我,敢于打破自身的樊笼,充分认识并发挥女性的自身优势。

  其次,联合高校及社会各界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以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各级妇联加强企业和高校之间的配合,加大女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她们的基础实践能力,同学校一起联合社会各界,争取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如:“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再次,加强女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教育。各级妇联组织应该帮助高校加大对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力度:使女大学生准确认知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气质等,正确认知现实的职业需求现状和自身条件,避免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我,在合理的期望值下,保持健康的心态来寻求和选择适宜的职业;帮助女大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做好就业自荐材料等面试应聘的准备工作;帮助她们调整择业期望,同时进行必要的求职技巧训练和形象礼仪训练,并加强自身权益保护的意识,对职业要进行辨别、筛选,克服求职过程中的各种障碍。

  最后,各级妇女组织要努力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社会保障机制、保护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

  我国已经建立了保障妇女权益的一系列法律,如《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中都有明确的关于女性具有平等的就业权的条款。但从总体上讲,这些大多为原则性、号召性的法律法规,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妇联最为重要的是要积极奔走于以女性劳动保障机制的建立为目的的事业中,首要的是生育保障机制,妇联应联合社会各界、呼吁社会探索女性生育成本化社会化的途径,由国家、企业、个人合理的分担生育费用,使生育成本社会化,以降低用人单位接收女性劳动者的成本,消除用人单位聘用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这是非常困难的,但却是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此外,由于对侵害女性平等就业权的行为缺乏具体惩罚措施。致使现实生活中许多用人单位或明或暗的存在着歧视女性的现象,使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妇联要积极建议立法机关和政府部门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比如:建议立法机关出台具有具体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对适合女性工作的岗位,可以出台相应政策,规定要有一定比例的女性;在培训、选拔、任用等方面也要规定一定的比例等,以此来确保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合法权益。

  (三)高校要充分利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优势,促进女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首先,在学科规划、专业和课程设计上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契合,充分考虑社会需求,提供充分的条件让师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的变化,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针对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构建科学培养方案,通过夯实专业基础、拓展素质训练、组织职业培训等途径,提高女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其次,各大高校应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化辅导,帮助女大学生认清现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及早进行职业规划,适时调整个人的职业定位,同时通过就业技巧、求职礼仪、求职心理健康、权益保护等内容的讲座,增强求职的信心。

  (四)政府要积极干预,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首先,应制订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女大学生就业干预机制:修正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保障平等就业的法律体系;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权益;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察力度与管理,减少或消除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适时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法律上的援助。

  其次,制定和出台鼓励女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女生自主创业,对于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如完善目前的信用制度,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女大学生可以通过银行进行贷款,以解决创业资金的问题等等。

  再次,通过税收等经济措施弥补用人单位的“性别亏损”。用人单位拒绝女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愿承担“性别亏损”,当用人单位招聘女大学生时,不必担心她们在工作岗位上因怀孕、生育等问题而给单位带来的不便、额外成本及人员替换等问题,当政策规制用人单位的性别亏损转为社会共同承担时,将增强女性的竞争优势。所以政策导向要肯定女性生育的社会价值,由用人单位支付女性员工休产假期间的工资转为社会建立生育保障机制,对其提供社会补助。这样就可以从就业双方避免产生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经济诱因。

  最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各大媒体和社会团体的宣传和监督,倡导男女平等的性别文化,逐渐消除用人单位重男轻女的偏见,为女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