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劳动纠纷 > 劳动法动态 >
唯才是举,还是唯校是举(2)
www.110.com 2010-07-15 11:53

  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有些招考单位要看考生是否名校毕业。明确表示不是211院校毕业的考生不让报名。普通院校考生考研遭遇歧视现象普遍。

  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唯校是举,造成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研究生教育立足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在选拔人才时更要立足于学生的专业特长、爱好。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干他愿意干的、认为有价值的、能力比较擅长的以及个性禀赋适合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潜能。招收研究生理应立足于考生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开发能力、基本素质;应全方位考查学生。而不应只立足于出身门第。研究生招生单位如果只图学校的名气,不顾能否成才,是一种典型“唯校是举”,与“唯才是举”背道而驰。

  “唯校是举”表现之三:毕业生就业、落户中,用人单位“唯学校论”

  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名校情结愈演愈烈,非名校大学毕业生求职遭歧视现象非常普遍。每到年底,众多知名企业的校园招聘会如火如荼,可基本上只集中在少数名校里。公开的人才交流会上,名校毕业生更是被另眼看待。随着人才市场的供大于求,相应地,企业对“名校”的理解也从“211工程”的百所高校缩小到“985工程”的30多所。有些高校招聘教师时,不仅只要博士,而且还要查三代出身,看求职者本科毕业于什么大学,甚至规定第一学历非985工程或211工程大学毕业生不进,连招聘辅导员和行政人员都是如此。两名高校毕业生在上海被同一个单位录取,二人在同一单位里工作表现都不差,名校毕业生能进户口,非名校毕业生不能进户口。

  “唯学校论”之现象,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很显然,“唯学校是举”是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脱离实际需要,搞唯“学校”是用,不仅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虚荣心,还强化了社会等级观念,影响社会和谐,不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不利于公平、公正的竞争。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唯才是举的观点,反对“唯校是举”。

  树立“唯才是举”的观点,必须改变高考中的“唯校是举”。

  读大学的目的是为了求真知、学本领,是为了学生的成才、成长,是为社会培养各类有用的人才,而不是家长光宗耀祖、学校和老师谋取荣誉和利益的工具。当然,名校有名校的优势,无论是教师的水平、教学设备和图书、还是同学的人脉、积累的社会资本等,具有一般院校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名校招生名额毕竟有限,一些学校和老师为了自己的利益,却硬要高分学生去拼,甚至不惜复读,试想“如果第二年考生仍然冲刺失败,会给这些学生造成怎样的心理伤害?!”难怪不少老师感叹,在鼓动高分考生复读这场利益驱动的游戏中,别的环节的利益都算计到了,唯独没有考虑学生!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