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宅基地使用法 > 宅基地纠纷 >
解决“宅基地纠纷”有榜样
www.110.com 2010-07-28 10:50

  笔者曾看到一则新闻:《七旬老人因宅基地纠纷遭堂侄夫妻毒打身亡》(2009年12月10日《兰州晚报》),说的是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赤城乡万胜堡村75岁村民左明详老人,因为宅基地纠纷被堂侄媳殴打致死的事,读罢令人愤慨,同时也让笔者想到了两位古人。

  在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有一个著名的人文景观——六尺巷,巷长100米、宽2米,由鹅卵石铺成。该巷东起西后街巷,西至百子堂;巷南为宰相府,北面是一民宅。

  关于这个巷子的来历,有一个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明史》编者张廷玉之父)的家人与邻居为宅基地产生了争执,家人飞书至京,请求张英出面,迫使邻家屈服。按说,身为高官的张英处理这点事情易如反掌,他只需给地方官打个招呼,邻家就吃不了兜着走,但是张英仅给家人回了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退让三尺,挖土建墙。此举让邻居深受感动,也退地三尺,建宅置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宽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来。

  这个故事几乎被人引滥了,据说毛主席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就曾经提到这件事,引用其中的句子,以说明两国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张英这个人行事很低调,《清史稿》记他“性和易,不务表襮”,“表襮”就是喜好表现自己。又因为老成持重,办事得体,所以深受康熙皇帝的宠信,几十年不衰。让地三尺,既体现了张英具有谦让的美德,也说明他的立身行世之道。

  让地三尺,不独张英,在此之前还有比他更“阔气”的。张怡《玉光剑气集》卷15中记载了活动于明代正统、景泰间的杨翥(初官为翰林院检讨,景泰间至礼部尚书)怎样对待“宅基侵凌”。邻家建房,有人告诉杨翥,说邻居占了你家的宅基地了,杨翥不以为然,他回应道:“普天之下皆王土,再过些儿也不妨”——呵呵,瞧瞧这种气势,估计连张英“让他三尺”也比不上,因为这个“再过些儿”可没有个准头,也许是一两尺,也有可能是三尺五尺。

  杨翥,《明史》本传言他“笃行绝俗,一时缙绅厚德者,翥为最”。明人王锜《寓圃杂记》卷2也记有杨煮的趣事:“杨先生翥为修撰,居京师。邻家有失鸡者,指其姓而骂,家人以告。先生曰:‘坊市中不独我一家姓杨。’”由此可见其心胸之豁达,最后以八十五岁高龄而终。

  笔者没有读更多的资料,不知道历史上还有没有类似张、杨二人的。不过想一想,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类事情应该还有很多。

  瞅瞅新闻中那对侄辈的兽行,他们倘有一点点张、杨二人的风范也不至于对风烛残年的老人大打出手,致其死亡。再说,还有法律呢,难道不能通过法律解决纠纷?张家在朝廷中有高官,也仅仅想依势取胜,尚不敢动粗,而他们则能忍心对亲人下毒手,人心不古如此,令人瞠目结舌!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