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民商法 >> 查看资料

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在侵权纠纷案件中的地位和责任

发布日期:2004-05-18    文章来源: 互联网
  在侵权案件中涉及未成年人(本文仅指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占相当大的数量,基于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还不成熟等特点,依法、公正、及时地处理这类案件对未成年人本身,对未成年人的家长,乃至社会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未成年人在侵权纠纷中一般以两种身分出现,一是作为因他人的致害行为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二是作为实施侵害行为而致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加害人。对于第一种情况,无论是法学学者的意见还是审判实践的经验,都认为未成年人具有民事诉讼权利能力,具备当事人资格,可以作为原告参加诉讼,但因其不具备诉讼行为能力,应由其法定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也规定地很清楚,“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作为权利主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其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人民法院应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判决加害人或其它赔偿主体因加害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对未成年人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第二种情况,在法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在审判实践中也有不同的作法:㈠列未成年人为被告,列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为法定代理人;㈡列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为被告。

  第㈠种作法的处理结果一般为,判决被告-未成年人承担民事责任。其法律依据为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的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有的法学专家亦持此观点,认为未成年人作为加害人是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且具备民事权利能力,当然是侵权纠纷案件的被告;而监护人并不是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所以不能将其列为被告。这种观点看来有道理,也符合民法通则第106条第二款的规定,但我国民法通则第133条第1款又对第106条作了限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这就限定了未成年人在作为加害人的侵权诉讼中,赔偿主体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而非未成年人本身,即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这被称为替代责任。这说明判决未成年人承担责任违反了133条的立法本意,也不符合替代责任原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错误的判决。其次,这样的判决在执行时,会因被执行人(未成年人)没有财产而无法及时执行,使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地保障,同时也有碍于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尊严。在实践中有的同志执行这样的判决时会直接执行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财产,理由是民法通则有明文规定,未成年人造成的损失由其监护人承担。让我们来看看《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的规定:“执行机构负责执行下列生效法律文书……”,这充分说明执行机构执行的是生效的法律文书,而不是直接执行法律的“明文规定”。也有的同志在执行时裁定追加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为被执行人,从而使判决得以执行,但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有关法律,均不能为这种作法找到依据。所以裁定追加监护人这种作法虽然使监护人成了赔偿主体,但裁定本身却不合乎法律规定,也不是可取之举。

  第㈠种作法的另一种处理结果是在列未成年人为被告,监护人为法定代理人的情况下,依据民法通则第133条之规定,判决监护人-案件的法定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这种判决在法理上根本说不通,民事裁判文书一般认为是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为解决诉讼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就案件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法定代理人是案件的诉讼参加人,但不是案件的当事人,所以在这一案件的判决中就不能处分非案件当事人-法定代理人的权利。

  笔者同意第㈡种作法,即列监护人为被告,但应分几种情况具体分析。

  原告只起诉未成年人。这种情况下,因为原告的起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的立案条件,所以立案庭应予立案,案件进入诉讼程序。但在审理过程中如发现未成年人没有财产或财产不足赔偿时,审理法官应行使释明权,告之应更换或追加监护人为当事人,若原告仍坚持诉未成年人则应根据民法通则第133条之规定判决驳回或部分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因为无财产的未成年人不承担赔偿责任,或未成年人将其所有的财产全部用于赔偿之后,便成为无财产的未成年人,对不足部分亦不承担赔偿责任。

  原告只起诉未成年人之监护人时,人民法院亦应受理。不少同志认为监护人与受害人(原告)之间不存在损害赔偿的法律关系,所以不予受理。的确,监护人没有为加害行为,不是损害赔偿中的行为人,但法律规定,他是民事赔偿的主体(民法通则133条)监护人基于法律规定而必须承担这种替代责任,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时致人损害亦由国家机关承担法律规定的替代责任。另外,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案件审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人,这里的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不应仅理解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虽无直接关系,但有法律规定的,亦应为当事人。所以,监护人与受害人之间存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但为了明确这种关系的特殊性,不妨将案由定为“……赔偿监护人替代责任纠纷”。如人身伤害赔偿监护人替代责任纠纷。

  在审理过程中,作为被告的监护人因为可能替代加害人承担责任,应享有当事人的一切诉讼权利。首先可以就作为基础关系的损害赔偿关系中的事由进行抗辩,如以加害人没有为加害行为,或没有造成诉称的损害结果等事由抗辩。这种抗辩权从他们的监护关系亦可说明,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决定了他们之间就诉讼问题无法商量(因为一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亦无须商量(因为一方负有法定的监护责任)。其次监护人可以自己已尽了监护责任为由,申请人民法院减轻自己的责任。监护人承担替代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过错推定原则和公平原则,当监护人有证据表明自己尽了监护责任,自己无过错,当然可以减轻他的责任,然后根据公平原则由其适当承担民事责任。最后监护人还可以实施加害行为的未成年人有自己的财产为由进行抗辩,以减轻或免除替代责任。这时监护人应在一定的期限内提出有效证据加以证明,人民法院应追加未成年人为共同被告,并由未成年人承担赔偿责任,只有其财产不足赔偿时,才由监护人承担责任。

  原告将未成年人和监护人一并起诉。未成年人与原告有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监护人与之有间接的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符合立案条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在审理过程中,原告须对未成年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负举证责任,没有有效的证据证明未成年人有财产的,未成年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只由监护人承担相应的替代责任。

  总的来说,在未成年人作为加害人的侵权诉讼中,应由监护人作为被告并承担替代责任,只有未成年人本身有财产时,才与监护人为共同被告,在其所有的财产范围内承担民事责任。

  参考书目:

  1、杨立新,《侵权法论》,2000年3月第1版。

  2、王怀安,《中国民事诉讼法教程》,1996年1月第1版。

  3、常  怡,《民事诉讼法学》,1999年2月第3版。

  4、宁致远,《法律文书写作》,2000年4月第2版。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毕丽荣律师
广东广州
李保忠律师
辽宁沈阳
刘平律师
重庆渝中
洪静律师
上海静安区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朱建宇律师
山东菏泽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崔新江律师
河南郑州
黄险峰律师
辽宁大连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05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