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6年财政预算编制工作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1-06 生效日期: 2006-01-06
发布部门: 合肥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合政[2006]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6年财政预算编制工作的通知》(皖政〔2005〕128号)要求,现就做好2006年我市财政预算编制工作通知如下: 
  一、2006年财政经济形势和编制2006年预算的指导思想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加速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率先崛起的关键之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融合和产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我市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的空间逐步扩大。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我市推进"工业立市"等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我市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的潜力进一步发挥,全市经济加快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据初步分析,2006年我市生产总值将增长16%。 
  2006年,我市财政减收增支因素仍然较多,财政收支将会出现新的矛盾。从收入方面看,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调整,出口退税增长较快,完善就业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等收入政策的调整,将给财政增收造成压力。从支出方面看,支持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支持再就业,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支持"三农"及粮食生产,支持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支持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以及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等,都需要财政预算增加安排支出。 
  根据对2006年财政经济形势的判断分析,编制2006年预算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要求,狠抓增收节支,积极增加财政收入,着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安排政府财力,努力保障"工业立市"、"三农"、教育、社会保障、科学、卫生、文化、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重点支出需要;继续推进预算编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完善预算分配机制,规范人员经费供给政策,完善公用经费预算定额体系,强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和绩效考评,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准确性和透明度,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2006年财政收入安排及政策要点 
  (一)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并充分考虑各种增、减收因素,做到积极稳妥,切实可行。 
  (二)巩固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成果,按照完善后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安排好出口退税预算。 
  (三)规范和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统一政府债务统计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偿债准备金。 
  (四)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全面推进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五)严格控制税收优惠政策。抓紧清理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越权减免税收,不得擅自出台减免税和先征后返等税收优惠政策,已经出台的要立即纠正。 
  三、2006年财政支出安排及政策要点 
  (一)根据中央继续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合理调整我市财政支出结构,确定重点支出需要。 
  (二)大力支持实施工业立市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合肥优先加快工业发展行动纲要》,大力支持"1346"行动计划实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和投融资体制,引导各类资本加大对工业投入,促进工业和县、区工业园区加快发展。 
  (三)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农民种粮收益综合补贴制度。加大对农业科技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整合各方面财政支农资金,集中投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搞好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和促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支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四)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落实和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财税政策。积极支持企业分离办社会、逐步解决厂办大集体等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大力支持城市低保和抗灾救灾,进一步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五)保证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重点支出的需要,确保财政对教育、科学的投入达到法定要求。大力支持发展义务教育,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增加财政投入,建立责任明确的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围绕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大力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优化完善投入结构,强化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村基层文化发展。全面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提高计划生育投入水平。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事业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继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切实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大财政对生态和环境保护支持力度。 
  (六)大力支持深化投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体制改革和创新。 
  (七)积极支持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相关工作。认真开展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工作,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和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遏制津贴补贴发放混乱的现象。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适时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八)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在保证重点支出的同时,大力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出国考察培训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坚决制止兴建楼堂馆所,严禁搞各种形式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四、切实做好2006年预算的编报工作 
  2006年,各县区要在认真总结预算编制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全口径预算改革力度。进一步增强年初预算编制的完整性,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本级预决算的监督。上级财政的各项税收返还和补助收入也要编入本级政府预算。其中,"两税"返还按上年返还数加当年上划"两税"增长的预计返还数编制,所得税返还、体制性补助、固定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固定结算补助、固定专项补助按上年执行数编报。二是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深化基本支出预算改革和项目支出预算改革,强化部门预算结余资金管理和项目支出绩效考评。三是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大力推进综合预算。严格落实行政执法执收单位收支脱钩管理,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分类综合定额管理体系。四是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改革预算单位级次,逐步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改革范围,推进财税库横向联网,实施国库现金管理。五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注重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 
  各单位要按照上述财政收支政策要点和市财政局《关于报送2006年财政预算的通知》(合财预〔2005〕420号)要求,切实理清思路,结合实际,科学编报2006年财政预算。上报市财政局审核汇总的预算草案须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 
 
 
二○○六年一月六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96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