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关于普通中等专业教育(不含中师)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5-05-17 生效日期: 1995-05-17
发布部门: 教育部
发布文号: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进入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因此我们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深化中等专业教育的改革,促进中专教育的积极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发挥它们在同类职业教育中的骨干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等专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广大毕业生受到用人部门的欢迎,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我国技术、管理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已成为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干部的骨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各级地方政府、学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面开展中专教育评估,有力地促进了中专的建设与发展,增加了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改进了管理,提高了办学质量、效益,拓宽了服务方向,扩大了办学规模,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几年来,多方面的改革试点,为今后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思路。但是应该看到,中等专业教育在规模、质量、规格上尚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要求不相适应。当前中等专业教育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改革的步伐和力度,使其积极协调地发展。
  一、深化改革、积极发展,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中等专业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三个“面向”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要主动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工艺、装备水平及管理方式现代化对人才素质提高的需要。要优化结构,调整布局,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中等专业教育的道路。
  要贯彻《纲要》与《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通过挖潜,主要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在同类职业技术学校中发挥好骨干作用。学校总体规模要扩大,校平均规模达到1000人。现有不合格学校通过努力要达到合格标准。使学校布局更趋合理,质量、效益有较大提高。加强重点学校建设,集中力量建设好一批省部级和国家级重点学校,使之成为校均规模分别在1500、3000人以上,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社会效益等方面能起到骨干示范作用的综合性学校。从而带动整个中专教育的发展与提高,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改革中专管理体制,进一步扩大学校自主权
  要加快中专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要由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为运用立法、政策导向、拨款、评估督导、信息服务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逐步建立起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广泛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新体制和运行机制。
  中等专业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条块结合,地方统筹的管理体制。地方政府对中等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负有主要责任,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等专业学校的统筹管理。同时要充分发挥计划、劳动、人事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管理职能,使之在人才预测、学校布局等方面,发挥好宏观协调作用,开展好业务指导、评估督导。少数行业性强的部门,可继续由中央业务部门办学,但也要拓宽服务范围,面向社会,服务地方。要积极推进部门办的中专和地方结合的试点工作。
  要进一步扩大学校自主权,使学校真正成为具有法人地位的办学实体。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在联合办学,资金筹措,校内机构设置,中层干部任免(聘任),专业设置,经费使用,资金分配等方面享有自主权。

  三、改革办学体制,多层次多形式办学
  改革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体制,分别实行:地方为主、部门(行业)为辅;部门(行业)为主、地方为辅;企业为主,政府支持等多种办学体制。在主要依靠部门(行业)、企业办学的同时,积极推动部门(行业)与地方,部门(行业)间、企业间、学校间的联合办学。学校实行多种管理模式,如成立校董会,学校管理、指导委员会等。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中等专业学校,要面向社会需要,提高适应能力,挖掘办学潜力,增强办学活力,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发挥多功能作用,提高办学效益。在坚持以普通中等专业教育为主体,保证完成国家任务招生计划的前提下,根据需要与可能,举办其他职业教育与培训,如:开办技工班、职高班、成人中专班以及各种类型的短期培训班等。做到全日制与业余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要允许学校在确有需求时通过委培、联合办学等形式为系统外、省外培养人才,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中专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培养外向型人才和接受境外学生。学校要密切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联系,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使中等专业教育办得更好。

  四、拓宽服务面向,加快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中等专业学校要改变过去那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单纯为全民所有制单位培养人才,统包统配的制度。通过改革,拓宽服务面向,为多种所有制单位服务,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要为农村经济建设培养合格适用的中等专业人才。
  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现在实行的是国家任务计划与调节性计划相结合的体制。要逐步过渡到全面实行上学缴费制度。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设立奖学金。要保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国防建设、边远地区及艰苦行业所需人才的培养;需要毕业生的部门、地区或单位可以出资设立定向奖学金,学生毕业后要按合同规定到定向的部门、地区或单位工作。在过渡阶段,仍可实行国家任务计划与调节性计划。国家对中等专业学校只下达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分部、委的招生总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中央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国家任务计划和调节性计划的比例。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要逐步规范化,并将理顺学制与发展高中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
  改革毕业生就业制度。要采取有力措施,拓宽人才通向农村、通向艰苦行业和边远地区的渠道。要努力扩大为农村服务不包分配班,并利用各种招生形式为农村培养合格适用的人才。改变“统包统配”包当干部的做法,根据招生计划形式,实行不同方式的就业。国家任务招生实行按需培养,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委托培养生按合同就业;自费生自主择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逐步全面实行学生缴费上学,大多数毕业生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进入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同时,地方与部门要积极建立和逐步完善就业指导与咨询服务。

  五、增加投入,改善条件,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
  中等专业学校要改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办学的状况,在坚持国家财政拨款为主渠道的同时,实行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中专要大力兴办校办产业,产教结合,促进学校自我发展。
  为保证中等专业学校的积极发展,在政府职能、财政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部门要妥善解决中专办学经费的拨款渠道和确定学校隶属关系,以利中专的改革与发展。各级政府要合理确定学校的基本办学经费,并建立按适当比例逐年增长的拨款制度。同时,应将学校的基本和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各级政府的基本建设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委应积极筹措专项经费,促进中专教育事业的发展,并通过收取学费、培养费、培训费,发展校办产业的收益和接受社会赞助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要努力拓宽学校自筹经费的渠道,不断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能力。总之,要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以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

  六、深化教学领域的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搞好教学领域的改革,是中专改革的核心。要以改革促质量,以质量求发展。深化中等专业学校教学领域的改革,要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为导向,遵循中等专业教育的规律,着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要坚持规格,按需培养,进一步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实行教学、技术服务、生产实践三结合。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调整专业设置,拓宽专业方向,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强教学的基础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评估督导,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要通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如:试行学分制、分段制、工学交替制、选修制、模块式教学等。
  要增加投入,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扭转实验实习设备陈旧落后的状况,解决好生产现场实习的设施。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材质量。加强统筹规划和管理,重点抓好系列教材和实验教材的编审工作。

  七、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中等专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增强学校内部的办学活力。一些地方和学校的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成功的经验,初步实行了一些新的内部管理体制。校长是一所学校的行政领导者,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校长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教学、思想政治、后勤管理等各项工作负有全面的责任。要明确划分党政职责,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学校的民主化建设,建立教职工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与监督制度。把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学校实行教学目标责任制。要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在不突破定编的前提下,依照条件公正、平等竞争、择优上岗、合理组合的原则,对教师、干部实行聘任制,对工人实行合同制。对于待聘人员,要按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在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下,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根据不同岗位要求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承担责任大小等为基础,实行严格公正考核,依个人业绩和贡献,实行按劳分配,拉开档次,强化分配激励机制。要加快后勤管理的改革的步伐,逐步实行后勤管理的社会化、企业化。
  各地方、各部门、各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试点,不断总结经验,使之日臻完善。

  八、大力发展校办产业,走产教结合的道路
  大力发展校办产业是由我国的国情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的。发展校办产业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促进教学改革,将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活动相沟通的重要渠道;是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条件;是建立三结合教学机制的重要手段,是逐步实现产教结合,企校结合,弥补办学经费不足,形成学校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柱。
  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的校办产业还相当薄弱,需要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发展校办企业要与教学育人相结合,努力发挥专业特长;要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技术、信息、设施等方面的优势;要根据市场需求,按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因校制宜,兴办经济效益高的产业。要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人、财、物,既要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又要为校办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根据校办产业发展的需要,可以实行行业、地区以及生产项目的联合,组成联合体或集团公司,可以与国内外进行合资经营,经批准也可试行股份制。有条件的学校要努力开发名优特新产品,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九、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专业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努力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中等专业人才的要求。要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加深其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要加强国情教育、近现代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和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奠定基础;要从中专的培养目标出发,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规范,并坚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不断探索和总结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德育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搞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优化育人环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实效。

  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教师队伍正进入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补充是当务之急。要采取有力措施,优化教师结构,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到2000年,使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任教师基本达到任职资格标准,要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实效。要创造条件,利用各种形式促进教师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参加专业生产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活动能力。要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允许符合条件的专业教师评定教师职称的同时,评定其他专业技术职称,要逐步下放教师任职资格评审权。要选聘有实践经验和必要的文化、专业知识的技术、管理人员到校任教,做到专兼结合。各地方、各部门、各学校要制定有利于兼职教师应聘和相对稳定的相关政策,逐步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要为教师的进修提高创造条件,并逐步建立定期进修培训的制度。
  要认真贯彻《教师法》,要把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的内部管理改革结合起来,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各地方、各部门要将解决中专教师住房问题纳入计划,统筹解决。随着人事工资制度的改革,切实解决教师的待遇问题。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4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