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经委市水利局编制的我市2004至2006年节约用水规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4-12-10 生效日期: 2004-12-10
发布部门: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津政办发[2004]08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经委、市水利局编制的《天津市2004-2006年节约用水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二○○四年十二月十日
天津市2004-2006年节约用水规划
  水危机是未来20年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按照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步目标去年已经顺利实现,后两步目标的实现必须有充足可靠的水资源作为保障。天津市处于严重缺水的海河流域,属于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160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承载能力低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983年引滦入津工程建成通水,缓解了天津城市缺水的局面。但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引滦作为城市仅有的单一供水水源已远远不够。1997至2004年遭遇连续干旱,造成城市供水危机。为解决天津城市缺水问题,2000、2002、2003、2004年已相继四次应急引黄济津,以解燃眉之急。
  为解决天津水资源的不足,除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外,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是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水资源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应立足于节约用水,使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用水结构更加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根据我市建设节水型社会规划总体框架,编制《天津市2004-2006年节约用水规划》。   一、天津市水资源情况及节水现状
  (一)天津市水资源情况
  1.水资源总量
  天津市水资源由当地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两部分组成。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0.6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5.9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1.01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5.54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60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属资源性缺水城市。
  2.现状条件下可供水量
  在50%保证率情况下,天津市的现状可供水量分别为25.5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为10.67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34亿立方米,引滦(含引黄)供水量为7.5亿立方米,海水利用折合淡水水量0.36亿立方米。全市人均可利用水量仅为每人每年250立方米;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分析,人均可利用水量每人每年300立方米是保持现代小康社会生活和生产用水的最低标准,天津市低于这一标准。
  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供水工程及供水能力。全市已建成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11座、小型水库94座、塘坝198座,加上一、二级河道和深渠,全市地表水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为19.02亿立方米;引滦设计供水能力为9.85亿立方米;引黄工程引水量为5.0亿立方米;地下水设施供水能力9.65亿立方米;海水利用折合淡水能力0.36亿立方米。
  (2)现状供水量。2003年全市现有供水设施的实际供水量为20.8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37亿立方米(含引滦、引黄水量)、地下水7.14亿立方米、海水直接利用替代淡水和海水淡化0.36亿立方米,分别占总供水量的64.97%、34.69%、0.04%。
  (3)现状用水情况。2003年全市总用水量20.87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量4.98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11.41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4.48亿立方米,分别占总用水量的23.86%、54.70%、21.44%。
  4.水资源供需预测
  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之前,以及50%保证率的情况下,2010年全市年可供水量为25.51亿立方米,年需水量在不含生态需水量时为52.05亿立方米,含生态需水量时为63.19亿立方米。预测2010年在不含生态需水量时的缺水量为26.54亿立方米,其中,城市缺水8.93亿立方米,农村缺水17.61亿立方米。在含生态需水量时的缺水量为37.68亿立方米,其中,城市缺水11.85亿立方米,农村缺水25.83亿立方米。
  预测表明,天津市21世纪初面临严重缺水,解决天津市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在于从外流域调水,即加快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在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之前,必须着眼于依靠当地水资源,立足节约用水,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有效降低取用水量,增加供水总量。
  5.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天津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6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十五分之一。
  此外,时空分布不均、连丰连枯经常出现,来水需水过程极不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更加剧了供需矛盾。城市用水主要靠引滦调水,供水水源单一,保证率低。近年来,天津及海河、滦河流域已进入长时期枯水周期,缺水问题十分突出,现状水平年缺水约10亿立方米。随着天津“三步走”战略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天津的用水需求量将会快速增长,同时对供水保证率和水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态用水标准也相应提高。因此,天津未来供水和需水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2)水资源利用效率与严重缺水形势不相匹配。天津市一方面水资源紧缺,一方面用水效率还比较低下,浪费水的现象还较严重。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在部分已接通引滦水的地区还在超量开采地下水;在工业用水方面,节水型企业还不普及,工业循环用水浓缩倍率多为2.5倍左右;在生活用水方面,全市节水器具普及率不高,仅为40%左右。在供水行业,市自来水集团的产销差率在17%以上,区县自来水公司的产销差率普遍高达20%以上,远远超过国家节水标准;农业种植结构不尽合理,全市农业用水居高不下,农业的GDP虽仅占全市的4.1%,但农业用水占全市用水量的50%以上;农业节水总体水平不高,管理粗放,缺乏定额计量配水,各类农业节水工程控制面积244.7万亩,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6.04%,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6左右,节水潜力尚未充分挖掘。
  (3)水资源过度开发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我市中南部地区缺乏地表水资源,不得不超量开采地下水,以维持生产生活的需要。据统计,1971至2000年,全市累计超采地下水65亿立方米,1995至2000年,年均超采地下水2.5亿立方米,持续大量的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严重下降,继而引发地面沉降。发生地面沉降的面积已达73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1%,其中塘沽区累计地面沉降值已达3.14米,城区已有8平方公里低于海平面。
  由于农业水资源严重缺乏,农村用水不仅大量超采地下水,同时还大量引用污水进行灌溉。北京排污河、北塘排污河、大沽排污河三大污灌区面积达178万亩,全市农田污灌面积达240万亩,占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40%。由于长期使用污水灌溉,使农产品和农田遭到污染,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地表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各河水量逐年减少,导致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同时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的增加,使水体污染严重。经对全市19条一级河道水质进行评价,绝大部分为Ⅴ类水或劣于Ⅴ类水质,只有北部局部河段能达到Ⅳ类水质标准。由于入海水量逐年减少,导致入海河口生态环境恶化。
  (4)现行水务管理体制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市水事务一直由多部门分块进行管理。在多元化的水务管理体制下,难以形成合力、统筹考虑各种水源,难以统一负责城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节约、保护和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天津的节水工作基础较好,但目前的节水工作多依靠行政推动,公众自觉参与节水的意识和程度仍有待提高;现状节水投入多靠政府支持,节水市场化运行机制尚未形成,投资力度跟不上形势需求,迫切需要对水事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
  (5)水利设施布局不尽合理,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我市现有水利工程的蓄水能力分布不够均衡,北部地区仅为4.308亿立方米,但北部的地表水资源量6.48亿立方米,工程蓄水能力明显不足,而南部地区蓄水能力达到8.62亿立方米,但资源量仅为4.17亿立方米,蓄水能力明显过剩,无水可蓄,难以发挥蓄水工程效能。我市现有的水文站网多为防汛布设,缺乏区县分水调配水量计量的测站,造成区县之间无序用水、争水的状况。
  (二)节约用水现状
  1.节水现状
  (1)水资源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在2001年机构改革中,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水利局增设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统一负责全市节水工作,除北辰区外,其余11个区县水务(水利)局都设有区县节约用水办公室,为全市建立水事务统一管理体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基础条件。
  (2)节水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我市历来对节水法规体系的建设极为重视,近几年又相继出台了《天津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津政发(2004)40号)、《天津市引黄济津保水护水管理办法》(2002年市人民政府令第62号)以及5个节水通告和地下水管理的一系列法规。2003年初,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真正把节约用水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上来,对规范全市的节水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塘沽、蓟县等区县还都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了实施细则;随后,我市又陆续颁布了有关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下发了《天津市建设项目用水计划管理规定》(津政发(2003)130号)、《天津市用水定额》等,促进了节水工作的深入开展。
  (3)经济调节杠杆发挥显著作用。自1997年以来,我市的水价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中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由1997年的0.78元提高到现在的2.9元,行政事业单位用水由0.9元提高到4.4元,宾馆娱乐业用水由1.8元提高到5.6元,洗浴纯净水业用水由1.8元提高到18元;地下水资源费也由1998年的0.968元提高到目前的1.3至1.9元。
  同时也加强了水费征收工作,实现了自来水集团供水按计量收费。
  水价的调整大大促进了节水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城市用水由原来的每日220万立方米下降至目前的每日151.7万立方米,在经济稳定增长的情况下,用水总量基本维持不变。
  (4)特殊行业以及园林绿化的用水管理得到加强。我市通过调整水价、压缩其用水指标、加强执法等各种节水措施减少特殊行业取水量。对洗浴业要求采用节水型的器具,污水进行回收用于冲厕、绿化等,对全市300多家洗浴中心实行了计划用水管理考核,使洗浴业用水下降了30%多;取缔了自来水洗车,对洗车业要求使用再生水或河水,同时必须安装能够正常使用的循环用水设施;纯净水制造业尾水必须回收利用;对游泳场馆的用水、节水情况进行了普查,并按下降40%的比例重新核定了计划用水考核指标;对城市园林绿化要求选用耐旱植物,采用节水灌溉方式;调整了建筑施工临时用水指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用水指标由原来的0.8立方米,下调为0.5立方米。
  (5)建设节水型社会开始起步。按照党中央的治水工作方针和水利部确定的治水思路,我市已将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一项战略举措,2003年已编制完成《天津市建设节水型社会规划》,并上报水利部,争取列入全国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同时,各区县正在着手编制本区县的建设节水型社会规划,塘沽区被列为我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试点区县。建设节水型社会规划为我市节水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确了全市节约用水目标和任务,规划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市节水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节水面临的矛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总体节水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建设节水型社会标准仍有很大距离,节水潜力仍有空间,主要体现为:
  (1)单纯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工作已不适应节水型社会发展要求,全社会节水的局面尚未形成。
  (2)高新技术节水转化生产力的步伐有待加强,节水产业尚未形成。
  (3)全市节约用水工作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区优于区县,市属企业优于区县、乡镇企业。
  (4)城市供水管网老、旧、供水管材质不一,供水管网中50年以上陈旧管网还在使用,漏失率偏高,据中心城区和塘沽区不完全统计每年损失水量约2000万立方米;建筑业用水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
  (5)农业的水资源管理粗放,水的利用效率不高,农业节水未能形成规模效应。
  (6)海水、再生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7)节水投资渠道单一,尚未形成全方位、多渠道融资机制,导致节水资金投入不足,与建设节水型社会目标的投入需求有相当差距。
  (8)节水管理体制、政策、法规体系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相协调的科学发展观。从天津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出发,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通过优化提高产业结构,突出科学技术,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重要位置,以提高用水效率和节水效益为中心,全面提高节水管理水平,努力创建节水型社会,使有限的水资源满足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资源支撑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结构节水促进全市节约用水。
  2.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带动节约用水。
  3.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优化配置水资源,推动节约用水。
  4.坚持依靠体制创新,搭建政策平台,鼓励节约用水。
  5.坚持示范带动作用,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实现全社会节约用水。
  (三)规划目标
  到2006年中心城区、环城四区建成区、滨海三区建成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新技术产业园区率先建成节水型城区,环城四区、塘沽区、汉沽区建成农业节水区,实现天津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第一阶段目标。届时,全市总用水量控制在每年41.11亿立方米,其中,城市用水量控制在每年15.38亿立方米,农村用水量控制在每年25.73亿立方米。
  为满足上述总体目标,到2006年需实现节约用水指标每年3.59亿立方米,需要实现开源(增加水源)的目标每年15.6亿立方米,有关的具体分配内容见表2-1、2-2。
  三、重点节水领域
  (一)节约用水
  1.工业节水
  工业节水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为核心,以用水量大的企业为重点,以创建节水型企业为基础,加大科技节水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的步伐,注重技术引进,加快工业节水设备改造,组织重大的节水技术的示范工程,强化工业节水管理,促进工业增长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
  2006年,要按照已制定出的对工业用水定额286种、涉及工业产品304种的工业用水按定额考核、管理,重点工业企业全部达到节水型企业标准;对日用水量在3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水单位,全部进行冷却水循环系统高浓缩倍数技术改造,浓缩倍数由现有的2.5倍提高到5倍。
  全市综合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2006年的83%,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由2003年的11.59立方米降至2006年10立方米以下,2006年工业年节水量达到9300万立方米。
  (1)电力行业。以提高装机单耗率和产品单耗率为目标,加强推广对汽机循环冷却水浓缩倍率的成套节水技术,浓缩倍数由目前的2倍提高到5倍;加大工业废水和化学废水回收力度,加大高压静电收水成套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降低产品单耗用水量,由目前单耗用水量每度0.012立方米降至每度0.01立方米;完善和推广浓浆成套输灰、干除灰、干除渣及室冷等技术。
  (2)冶金行业。加大对浊、净循环系统冷却水的回收利用力度,降低单位产品用水标准,由目前的每吨43立方米降至每吨41立方米;加强对污泥油水的处理,推广污染处理成套节水技术;冷却循环系统实现串联供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开发和完善外排污水回用,轧钢废水除油、轧钢酸洗废液回用等技术,推广干烘烤和干式除尘技术。
  (3)化工行业。调整产品结构,发展节水工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优质优用,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率由2002年的89.29%提高到2006年90.5%。提高生产工艺用水系统循环率、循环比等,减小水损耗率;万元产值耗新水由2002年的45.95立方米提高到2006年30.14立方米。发展和配置无废、少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三废综合利用及资源化;开发和完善稠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于锅炉用水,炼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注聚合物采出等节水技术。
  (4)纺织行业。积极推广蒸汽冷凝水回收节水成套技术和工艺串联用水的节水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率由2002年的79.73%提高到2006年90%。对印染行业进一步推广使用干洗机和绳状漂洗、逆流漂洗工艺,加强对印染废水的回收利用。
  (5)造纸行业。推行造纸行业气浮、斜板沉淀、白水回收技术;深度处理制浆废水,改革造纸新工艺,推广无污染或少污染制浆造纸新技术。
  (6)建材行业。推广水泥制造业干法工艺设备,加快改造湿法窑生产工艺,充分利用再生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2.城市生活节水
  (1)供水行业。中心城区供水管网3588公里中近二分之一管网老化、锈蚀严重,破损爆管现象频发,管网及三井(消防井、闸井、水表井)漏水损失严重。要采取有效设施,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对运行使用和超过50年及严重老化的供水管网,争取2006年前完成或更新改造750公里;同时,要全面推广供水企业泥水分离节水技术,减少自来水厂自用水量。
  (2)城市生活用水。生活节水以提高城市供水整体功能为目标,以普及、推广节水型器具为手段,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为基础,大力开展创建节水型单位和节水型居民生活小区活动,促进我市节约用水工作的不断深化。
  加快节水用具的推广和普及,每年按计划进行更换,使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60%以上,其他地区达到35%以上。
  按照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计划,“十五”末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537公顷。2006年,建成节水灌溉设施控制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500公顷,占城市公共绿地面积的30%。
  落实对高等院校、学校、宾馆、公寓、洗衣、洗浴、医院、市政、建筑施工、游泳场馆、水上娱乐等用水部门节约用水的有效管理。2006年前计划管理率达95%以上。在高等院校学生住宅推广再生水回用、IC智能卡计费技术。
  3.农村节水
  (1)农业节水。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全面建设农业节水区县。2006年,环城四区、塘沽区、汉沽区率先建成农业节水区。
  以发展节水工程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为重点,全市新增节水工程灌溉面积90.3万亩,累计达到335万亩,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63%,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0.57左右提高到0.63。
  推广建设防渗渠道、低压输水管道、喷灌、微灌工程和宝坻区、里自沽、潮南、大钟灌区,宁河县丰台、宁河灌区,武清区上马台灌区,蓟县州河灌区等7个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
  (2)农村生活节水。农村生活节水的基点是实行用水定额管理,提高农村生活节约用水的整体水平,完善农村饮水管网入户工程建设,废除包费制,全面推行计量水费管理,普及户表率和节水器具,健全农村用水管理体系。
  (二)新增水源工程
  1.地表水开源工程
  (1)大黄铺滞洪水库工程。为解决天津市南部地区的缺水问题,充分利用雨洪水资源,有效拦蓄北运河汛期下泄洪水,拟在武清大黄铺洼修建大黄铺滞洪水库,蓄水能力1亿立方米。
  (2)中小型蓄水工程。新建陈嘴水库、大杨水库、泗村店水库和黄庄洼水库等4座平原水库,继续完善杨庄截潜工程,新增蓄水能力1.37亿立方米。
  (3)微型水窖集雨工程。2006年前,在蓟县北部山区发展微型集蓄水工程3000个,增加蓄水能力15万立方米。
  (4)南北水系沟通工程。天津市南北水系沟通工程是我市境内一项跨区县的调整水资源配置的调水工程,由西线、东线调水工程组成。一期西线调水工程已经建成,在30%保证率的条件下,可向南部缺水地区调水1.14亿立方米,拟建的二期东线输水工程,是将潮白新河和蓟运河汛期弃水,调到南部地区,在保证率50%的条件下可从北部地区的潮白新河和蓟运河向南部地区调水1.24亿立方米,供给静海县、津南区、大港区农业用水。
  2.地下水水源工程
  (1)宁河岳龙地下水水源工程。宁河岳龙地下水水源地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项应急供水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为每日10万立方米。
  (2)武清北地下水水源工程。武清北地下水水源地是武清开发区的应急水源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为每日5万立方米。现已完成的配套输水工程实际供水能力为每日1万立方米,需要继续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完善配套工程。
  3.再生水开发利用。再生水是宝贵的水资源,可用于农业灌溉,深度处理的再生水可用于工业冷却、景观和生态、生活杂用等城市用水。依据天津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2006年,全市将建成纪庄子、咸阳路、东郊、北仓等多座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230万吨左右,年产再生水7.63亿立方米。有关情况见表3-1。
  4.海水利用
  海水利用的主要方向为海水淡化、工业冷却水、海水冲厕等方面。
  (1)海水淡化。2006年,海水淡化由现状年产0.02亿立方米,增加到0.63亿立方米。
  (2)海水直接利用。2006年,海水直接利用量由现状14亿立方米(替代淡水量0.3亿立方米)增加到20亿立方米(替代淡水量0.43亿立方米)。
  5.微咸水利用
  2006年,重点在武清区、宝坻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宁河县、静海县发展微咸水灌溉面积74万亩,年开发利用微咸水(2~3克/升)1.02亿立方米、(3~5克/升)600万立方米。
  四、保障措施
  (一)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建设
  逐步建立全市水资源分级管理、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统一管理体制。推行多种水源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治理的管理方式。
  (二)开展节水宣传和普及节水知识
  在全社会深入开展节水宣传和普及节水知识,增强水危机、保护水资源和节水意识,树立节水为荣、浪费水为耻的社会新风尚,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营造节水舆论氛围。
  (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产业
  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结构,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无缝钢管与高档金属制品、石油、海洋和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6大支柱产业。通过建设12大工业产品基地,使我市工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化。
  (四)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节水水平
  淘汰落后高耗水工艺、高耗水设备,搞好雨洪水利用,增加有效水源;开展云雨资源开发,增加有效降雨;加强城市污水、海水和微咸水开发利用的研究,扩大应用领域;加快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器具及污水处理设备的研究开发。
  全面启动推广科技节水示范工程。抓好工业循环水、中水利用、智能化水表、供水管网新材料、海水利用、节水居民小区等示范工程。
  组建节水研究中心,建立节水服务体系,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和节水措施,提高我市科技节水整体水平,促进我市节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五)水价改革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水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水价对节水的杠杆作用,节好水、用好水、管好水,按照同一用户同质同价格,不同行业不同水价,超限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原则依法加强水价的科学管理。
  (六)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
  改革节水项目建设投资体制,建立以用水户为主体,国家投资为导向,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类资金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放开市场准入,广开融资渠道,尝试多种投融资方式,对于技术成熟和效益较好的节水设施生产企业,积极创造条件上市融资,为节水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七)制定科学合理的供水预案
  按照农村保城市、城市保生活的原则,对可能发生的来水情况,制定出地表水、地下水、境内水、境外水联合调度的供水预案,以保证我市供水安全。
  (八)政策支持
  严格执行《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和《天津市取水许可管理规定》,继续实行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加快研究制定以下相关政策:一是鼓励使用再生水,免征增殖税、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水资源费并在电价上给予优惠;二是对适合使用再生水的新建项目把使用再生水作为审批条件之一,纳入规划、计划、用地、配套等建设管理的审批程序;三是鼓励利用海水,对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海水的企事业在电价上给予优惠,并对副产的原盐免征资源税;四是鼓励国内外投资商在津兴建节水项目,开发利用节水技术,在税费上给予减免和优惠。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天津经济委员会、天津市水利局
二○○四年十月十九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51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